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骑-第5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吗?郑长史,你这就发一道命令,给他们一个公允的价格,让他们按照这个公允的价格开仓卖粮。”

郑渭怔了怔,下命令让商人按照命令中的价格卖粮?这种“办法”,也就武人才想得到,郑渭可从没想到可以这样做。实际上这根本也不可能行得通。

“他们不会开的。”郑渭苦笑道:“我们真下了命令过去,他们一定推说没粮了。”

“他们不开?哼哼,”杨定国道:“我现在就带一府兵将过去,就将他们的粮仓开了,看他们怎么样!这么多的粮食,谅他们也藏不住!”

郑渭吓了一跳,要说派兵强行开仓,又何必杨定国亲去?随便派个都尉在高昌或龟兹转一圈也能横扫了,但这样一来,天策政权在商人中的信用就全垮了!

郭汾虽然气恼商人无义,然而也知道这样做不妥当,问道:“我们以往是怎么做的?”

郑渭道:“以往我们是以商导商。咱们手里准备着大量的粮食作为平准储存,若见紧急时,则将粮食放出,以此导引粮价。但现在我们在高昌、龟兹的粮仓全都空了,别说平准储存,连北庭回来的军士,我们都只能发钱,没法发粮给他们了。咱们手里没了平准粮食,空口发文书,那文书到了商人那里就是一张废纸。”

“等等!”杨定国截住他,道:“你刚才说,我们从北庭回来就食的士兵,也都是发钱不发粮?”

“是的。”

杨定国一听急了:“这么说来,我们的儿郎们拿到钱以后,还可能会因为买不到足够的粮食而吃苦挨饿?”

郑渭有些尴尬,一时没法说是,因这事他也是有责任的,然而他又没有选择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他手中没有物资(指在高昌龟兹一带没有物资),所以只能发钱。就算是这钱,也还是向商人借的。

杨定国看到他的表情就知道答案是肯定的,忍不住怒道:“郑长史,你可知道这样做是什么后果!儿郎们在前线拼死拼活,回到后方却发现一堆没良心的在发国难财,而自己拿到的一点补贴却连一斗米都买不到,他们心中会怎么想!他们的心境一旦变化,以后再上战场还会舍命打仗吗?这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你怎么可以处理得如此荒唐!”

接连被杨定国骂,虽然杨定国是长辈,但郑渭也不是没有脾气的人,哼了一声道:“杨国老,按照你说,我该怎么做?”

杨定国一时愣住了,道:“赶紧从凉州调粮过去啊!”

“凉州倒也还有存粮。但对高昌来说这里是远水,哪里救得了近火!”郑渭道:“这可不是运些许货物,而是运数十万人的口粮!粮食从这里运到高昌,最起码得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路上消耗的粮食,需得准备多两倍的物资,我们如今国库是欠债运营,哪里能够经得起中途的浪费?且从这里运过去,成本也差不多要翻倍,如果我们按成本入市,照样解决不了高昌的粮价问题,若我们亏本入市国库又经不起折腾。北庭的这一仗打得我们军民疲惫,国库空虚,对外我们撑着一个虚壳装得很强盛,但关上门咱们自己说实话其实内部问题多如牛毛,这远在数千里外的粮价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有那么容易解决,我何必在这里犯愁!”

他这么长篇大论一番话说下来,却将杨定国给镇住了,打仗他倒也还行,协理政务他也干过不过那是新碎叶城那样一个几千人口的小地方,像这样东西万余里、人口上百万,牵涉到军事、外交、商业、工农、交通等极其复杂问题的大政治,杨定国可就不在行了。

郭汾也知道这些年郑渭委实不容易,张迈豪情万里,手一拍就决定了行动的大方向,然而真的要将事情做好,这里头却牵扯到千千万万的细致活儿,而这些细活军事方面是杨易、郭师庸等人在办理,后勤以及民生就都仰赖郑渭了。这个天策唐军的内政首脑,在各地的变文中并未有什么新奇的故事让变文僧们传唱,其实却是支撑着天策唐军军事胜利与外交胜利的顶梁柱!别的不说,光是让天策军在接连的对外战争之下居然还能让境内民生胜过周边大多数国家,这份功劳已足以让郑渭与开疆拓土的诸大将并列而无愧了。

“郑长史,”郭汾将声音放柔了,以一种商量的语气,说道:“事情自然是很难的,不过以你的聪明才智,想必会有办法的。”

郑渭听郭汾以这种语气说话,这时便没办法也得想办法了,叹道:“做饭炒菜,总得先有米,我们现在不是菜式上出了问题,而是没米下锅。当前的难处,就在必须先找到钱粮。手里有了钱粮,事情才好办。”

郭汾道:“那么能否再向商人们借一点?”

“一点半点,倒也不难。”郑渭道:“但这么大的款项……去年冬天,我们便已经在举债打仗了,与我军关系亲密的商家,大多已经将能拿出来的都拿出来了,如今我们利息未还不说,还再要下去,那就要动到他们的本金怕是难了。对商家来说,本钱就是性命,毁家纾国的事情,不可能要求大部分人都能这样做的。”

郭汾低着头,道:“郑长史说的对,这事果然是难。不过难归难,大家群策群力,总得相处办法来才是。咱们连北庭大战这样的难关都过去了,难道在得胜之后反而卡在了这里不成?”因吩咐下去,全府上下,所有金银首饰贵重物品都拿出来。福安听说之后,也将嫁妆都让人送了来。

郭汾道:“这怎么可以。”

福安道:“姐姐这样说,是当妹妹是外人了!”

郭汾这才让收下,薛珊雅听说,也将生活所需之外的财物都收拾了一并送来。

张迈生活比较简单,他在诸国之中地位尊于帝王,但天策上将内府帮着料理生活的佣人也才二十多个,放眼当世,别说耶律德光、李从珂、奈斯尔二世等人,就是中原的节度使,除了石敬瑭之外只怕没一个比他简朴的了,所以将全府大部分财产都拿了出来其实也没多少,就算加上福安和薛珊雅的嫁妆,相比于高昌、北庭那边的需求,相比于如今仓司的负债那仍然是杯水车薪。

然而她作出了这样的姿态,凉州各界对此却不能不有所感动。

 第一一三章 战后的难题

凉州城最豪华的府邸,不是天策上将府张迈没有那个私钱,而他又未挪用公家费用,当然也就没法给自己搞那么豪华的住宅。

也不是天策大唐的首富郑家无论郑万达也罢,郑济也罢,都十分懂得克制在萨曼时他们就夹着尾巴做人惯了,来到河西以后虽然家族的政治地位也一跃升到第一线,但仍然行事谨慎。

不过,如果是有眼光的人,一踏入郑家的府邸就会觉得论到内部格调,郑府可称河西第一!郑家的府邸,是由郑渭和郑济两个人的府邸连在一起的,后面共用庭院,彼此相通,占地面积比天策上将府小了一圈,但是内部的格局却十分紧凑,郑家不是暴发户,老一代也好小一辈也好,都有着一种真正的贵族眼光,府内的陈设并不故意炫耀金银和古董,然而几乎每一寸地方都用了心思,让主人有居家之安适感,招待客人时既不显得豪奢却又能符合郑家的品位。

不过,郑渭却不经常回家,虽然处于后方,但他的忙碌程度只怕还在杨易之上,一个月三十天至少有二十几天都在天策府长史房,在办公事的地方附近弄个耳房,夜间就睡在那里,就是回家也是匆匆忙忙,逢年过节的家宴经常缺席。对此郑家的人却不敢有怨,因为这位三爷虽未给家族直接创收,实际上却乃是家族政治上的保证。

但是这天晚上,既不是年节,也不是父兄的生日,天策府的事务也很繁忙,但郑渭却吩咐了家人:“今晚我要回家吃晚饭。让二哥、四弟都别外出,有什么宴会也推了吧,好久没一起聚聚了。”

家人将消息传回去后,郑府的管家就忙碌了起来,厨房比过年的时候还着紧,但也没有做的大鱼大肉,郑老夫人吩咐将食材全部等好,又派了一个几个小厮在天策府等着,一见郑渭换衣服回家,就接力跑回来报信,厨房马上整治菜肴,等到郑渭进府,再换过家常衣服入席,清淡中见心思的饭菜便热喷喷地陆续端上。

这顿饭吃得十分温馨,饭后郑渭也不像以往那般又去书房忙碌,而是留在后园,与父兄聊些家常,顺便地就问起最近家族中的生意来。

为避嫌起见,这两年郑渭在家从来不主动跟父兄说生意上的事的,这时他一开口,郑万达等便知要入正题,郑老夫人早率领一众媳妇孙子孙女离开了,后园只剩下他们父子四人。

郑济道:“家里的生意,一切都好。这次北庭大战,咱们亏本地赶制棉衣、靴袜送往前线,着实赔了不少钱,不过大胜之后,各种利好消息就跟着来了。和这些比起来,军备制品上的亏损就不算什么了。”

像这种官家包下来的大买卖,最是赚钱的好时机,只要质量稍微抓得次一点,一笔大钱就落入口袋了。何况这次北庭大战消耗极大,除了以往的库存之外,疏勒、龟兹、高昌三个大工坊都是连夜开工赶制棉衣,在这等时候最能给以次充好找理由了时间不够嘛。

但郑渭这次却下了再三叮嘱,要家里在这笔生意上千万不能图赚钱,甚至要求便是赔本也要将这笔军需物资做好。战前天策军的国库已经告急,所以这批给郑家的生意郑渭也故意压到了市价的八成,而郑济也果然下了重本,天策唐军所订制的每一套军衣他都下足了材料,非但如此,还免费承担起了运货的费用将一切货物直接运到了龙泉关交付天策军后勤官员。

此次北庭战争,秋冬两季占了时间上的大部分,尤其是最后的决胜更是冬日作战,严寒中作战,军士的保暖便显得异常重要,如果保暖不到位,一到户外手脚僵硬,战斗力就要大削弱,相反,如果在敌方战斗力下降的同时己方能够保住肢体的灵活性,这便等于相对地提高了己方军队的战斗力。

唐军的军衣是统一质量,要求将帅与军士同甘苦,不像回纥、契丹其将领锦帽貂裘,下层士兵却衣衫褴旧,在保暖上并不能普遍得到保证。郑家衣坊所制的棉衣其保暖功效在每一个士兵身上都起到了小小的加成,累积起来便是不得了的效应了。可以说郑家虽然未有人上战场,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难以估量。

这些事情,主掌政务的郑渭心里清楚,张迈的内心也明白,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便投桃报李地划拨了一些潜力巨大的商业资源来给郑家,这些资源短时间内并不能马上产生效益,但买卖圈的人眼看郑家的地位日益巩固,郑济再要筹措钱银那便易如反掌了。

郑渭问了一些家族传统的生意,如马与衣,又问了一些家族新兴的生意,如与奈家等十二个家族联合开设的钱庄之后,又问道了粮食上面来,道:“高昌那边,咱们的米店粮铺,现在定了什么价位?”

郑万达和郑济一听,便知这个儿子(弟弟)今天来的目的了,郑济道:“目前来说,是随大市。”

“如今国家外表强盛,但内里却面临有史以来最空虚的困境之中。”郑渭道:“这个困境,别人不知道,但二哥你却应该知晓的。钱银方面,现在国库已经是负债在运行,而且欠下的钱至少要两年才可能还清这还得是在保证丝路畅通、税收稳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而粮食方面,我们东部的粮草有余,而中部粮草则急缺,若能熬到秋收,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