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骑-第8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景延广在平幽仓固砦自守,自知野战不是高行周的对手,便半步不出砦门,只是守住运河沿线和屯粮仓窖罢了。这时天下汹汹。整个河北人心惶惶,就是三岁孩童都认为杜重威一定抵挡不住张迈与杨易的夹击。景延广作为三帅之一,自然更知道幽蓟守军如今的士气低落到什么地步!景延广也不指望自身难保的杜重威能援救自己,心中已在思考退路,不料这时竟传来邺都易帜的消息!

邺都扼守运河南下的干道。范延光一降,那就是把东路军的后路给断了!消息传到平幽仓,满砦兵将都如被雷劈了一般,反而是景延广一片平静他那原本还在摇摆不定的心因为邺都易帜之事而彻底定了下来。

他已经准备向高行周派出密使了,不料就在这当口李超潜入平幽仓说降,于景延广来说那就如同要睡觉张迈塞了个枕头过来,当晚便将事情说定。第二天他预作安排,将可能叛乱的将领监视起来,然后召集诸将,宣布自己将弃晋归唐。

平幽仓的这起变动。比起邺都易帜来过程中可谓全无惊险起伏可言,满砦兵将听到景延广的命令后非但没有一个反对,甚至当场就传出了欢呼声!

第二日高行周的骑兵便进驻平幽仓,景延广也老老实实地交出了兵权,并要求到易县觐见张迈。

邺都既已易帜,平幽仓再一倒戈,立马产生巨大的连锁效应,沧、景、德、贝、棣五州相继宣布易帜,就连冀州的起义军也宣布愿奉张龙骧为天子。除了少数州县态度**之外,河北大部分州县尽归天策,幽州的杜重威便陷入三面包围之中。

消息传到邺都,范延光却是一阵大骂道:“早不投诚,晚不投诚,偏偏这个时候投诚!”他原本是打算沿着运河北上,在会剿杜重威之前先连同高行周把平幽仓拔了,不料人算不如天算,景延广也是一个识时务的,范延光不免少了一桩功劳。

孙锐道:“将军,咱们可得赶紧北上,可别还没赶到地方,杜重威也投降了,到时候元帅再封他一个范阳节度使什么的,那将军的卢龙节度可就空悬了!”

范延光道:“有理!”当即命令兵马速行,一来忙着赶路,二来张迈已经派来监督军律的司马,因此沿途竟未祸害地方。

兵马行走毕竟不如书信往来,范延光这边刚刚出发,高行周的奏报也送到易县,还是派了他儿子亲自送来,张迈拿到奏报心头就如同开了花一般,脸上也满是笑意,眼睛都眯起来了,对高怀德道:“各窖粮仓都到手了?存粮有多少?”

“到手了!景延广投降得很干脆,粮仓没有受损。”高怀德道:“我父亲一入平幽,便将各仓窖看管起来,该换防的换防,该整顿的整顿,确保万无一失。至于数目多少,如今计粮官正在统计呢,仓储太多,确切的数字还要等两天,我急着来给元帅报信,便先来了,但按照家父的估量,应该够四十万人半年之食。”

张迈大喜道:“那就够了!那就够了!哈哈,哈哈,哈哈!”

之前军粮有限,张迈有兵马也动不得,这时候有了两座大粮仓做后盾,张迈心中再无顾忌,他连笑三声,对李昉道:“拟军令,一,着杨光远南下,接管邺都。冀南防线,由他督理。”

帐中众人一听,都是心头一凛。

“拟军令!二,薛复所部兵马,全线南下,与我会师幽州!”

刘黑虎闻言大喜,知道元帅要放开手干了。

“拟军令!三,折德扆相击行动,若敌可取,便渡过黄河,切断洛阳与山东的联系!”

三道军令,李昉挥笔而就。

曹元忠道:“居庸关常思,古北馆赵思绾,日前都已经秘密派人入易,愿意弃暗投明。”

居庸关是幽州的西北门户,古北馆是幽州的东北门户,两扇大门一开,幽州面对北方就再无天险可防。如今张迈又在易县,南北大军一个夹击,幽州就成孤城,这一片平川之地上。杜重威将不得不与天策唐军的百胜之师野战,结果如何,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毫无悬念。

张迈笑道:“行,你看他们提什么要求。只要不太过分。一应许了!”

这时外间奔入一个军士来,道:“报!幽州杜重威遣使前来。有表请降!”

大帐之内一下哗了一声,这边天策的几路大军刚刚要围攻会剿,那边杜重威就来投降了。

刘黑虎深感惋惜,曹元忠嘴角冷笑。范质则喜形于色,高怀德喃喃道:“他倒是会看风色!”

张迈不拿降表,目视曹元忠,曹元忠便接过降表看了一眼,道:“没错,杜重威愿举军来降。”

张迈道:“条件呢?”

曹元忠道:“他求的也是一个节度使之位、五百里之封。”

张迈哈哈大笑,道:“他的消息也不慢。大概是听说我册封了范延光吧。”

曹元忠陪着笑道:“多半如此。不过他的地位比范延光高,却只求相同封赏,那是自知坐实千尸坑一事臭名远扬,不敢不自己降价了。”

张迈冷笑道:“他既然知道千尸坑是个罪孽。便应该知道我不会轻易饶他!”

范质道:“元帅,难道要拒绝他?”

张迈拍拍手掌,道:“三日之后,召集诸将、易县父老和这段时间来投的士人,我亲自接见他的使者。”

曹元忠领了命令,便去安排。

恰好这三日之中,一南一西一北,来了三拨人。

哪三拨人?

西面来的是魏仁溥,他奉张迈之命,在凉州和秦州举行了两场科举考试,凉州那场的收考范围是甘凉河湟朔方三地,秦州那场的收考范围则是甘凉以外的所有地区虽然前来赴考的读书人多是秦人,但已不局限于秦西,可以说整个关中地区的读书人都闻风而动,甚至便是中原地区、巴蜀地区也有人千里迢迢赶过来。最后魏仁溥在凉州录取了八十人,在秦州录取了一百二十人,号称两百举子,录取完毕后又按照张迈的安排,分别派到各个部门观政了一个月,又分门别类,作了长达一个月的培训,这才带到张迈麾下听用。

与这二百位举子一起到达的,还有三十个法官。

张迈看到魏仁溥和二百举子,脸上自然都是笑意,道:“辛苦道济了。这批人我要一边用,一边教,先让他们到基层历练,慢慢磨出功夫来,将来治理天下的重任就要落到他们肩头上了,如今河北也快平定了,回头少不得还要你到邺都再主持一场考试。”

魏仁溥喜难自抑!自古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关中地区读书人的文风与数量和山东、河北是没法比的。如今天策之威势远远胜过数月之前,邺都这场举试,来应试的肯定不止河北,山东士子也必定会蜂拥而至,那可是圣贤之乡、儒家之源!自己能主持这样一场大考,意义非同小可,至少一代宗师的地位肯定是就此而定了。

范质听了,也是羡慕不已。

这二百举子以及三十位法官的到来,无疑将大大充实天策大唐在东方的文官实力。

张迈将举子分为三批。

甘凉地区的举子久在天策治下,耳濡目染,早已习惯了天策政权的行政模式,忠心既毋庸置疑,又是甘凉地区的知识分子,而且在西北地区又能读书的人,家中不是有人当官,就是有人为将,或者是具有一定财力与眼光的商人,既有家学渊源,又接受了一个月的观政、一个月的培训,虽然还算不上政务娴熟,但比起临时从河北各地投靠过来的士人,张迈宁可选择相信他们。因此这批人张迈全数投放下去,但不让他们做正印官,都发送到每州每县去,去做刺史、县令的副手,剩下的便留在东枢各个部门,由范质选调录用。

通过秦州考试而选拔上来的一百二十人,据魏仁溥介绍,学术根底都明显胜过甘凉士子一筹,但这些人初来乍到,大多数还带着老家的习气,因此张迈不敢直接让他们接触政务,张迈将之分为三批,每批四十人:

第一批是由范质分派,受命巡查东枢下辖各州县。有视察地方上一切政务的权力,但有探访权没有处断权,探访结果等回到东枢后禀明处理;

第二批是由魏仁溥率领,南下邺都。负责搜集、整理整个河北以及山东的所有能到手的资料与典籍。同时也是作为魏仁溥在邺都的助手;

第三批则是留在张迈身边,和李昉一起组成一个秘书团体。一边整理诏令文书,同时在空余时间接受张迈的耳提面命。

至于那三十位法官则更加重要。

天策政权自在甘凉稳住脚跟以来,走的便是一条司法**的道路,司法体系与军政完全无涉。断案仅凭法律,俸禄由中枢直接发下,不受地方官员与方面大将节制,垂直向张迈负责,现在从陇右抽调过来的这三十位法官,个个都是天策司法体系中的得力人物,张迈便要他们尽管行动起来。为东枢下辖州县组建起一个全新的司法机构。

这批士子以及三十位法官一到,天策政权在两河的形象登时一改,在原来的武风炽盛中,带出文治气象。

南面来的。却是以景延广为首的一拨投降的河北将领、臣工,景延广其实是和高怀德同一天启程,但他路上走得慢了些,便迟了一日。一群人赶到易县,也有三四十人。

至于北面来的,则是漠北、临潢两场大战中投降的各部族长和长老,足足有一百五十人之多。

在张迈安排好士子与法官的事情后,漠南漠北的各部族长、长老到了,他们都是被杨易打怕了的人,入城之后站都不敢站,远远望见大帐,便都趴下匍匐而进,一百多人跪在张迈的帐前,张迈也未出来,只让刘黑虎出来抚慰一番,便命他们帐前听命。

那两百新举子都还没有离开,眼看元帅如此威势,个个无比崇拜。

到第三日,景延广等到了,他们一看到天策帐前趴着上百个漠北元老,侍立着两百书生,吓得腰杆子也弯了几分,其他将领臣工都被挡在帐外,只有景延广一人入内,他对张迈看都不敢仔细看,望之便拜,口称万岁。

张迈道:“景将军一路辛苦了。”

景延广急忙道:“臣,范延光,叩谢元帅关怀。”

张迈道:“虽然我如果强攻,平幽仓肯定守不住,但你要是发狠,放一把火总是可以的。然而你没有烧仓,没有毁粮,而是将平幽仓整个儿都交给了高行周,这一场可是非同小可的大功劳。范延光把邺都交了出来,向我要了五百里之封。你呢,你要几百里?”

“臣下不敢!”景延广忙道:“移交平幽仓是顺天意应人心,臣不敢居功。臣既归唐,一切便应我大唐朝廷规制,元帅有赐,臣不敢辞,元帅有遣,臣亦欣领。若能与杨光远将军般,继续为元帅效力,便是臣下的福分!”

张迈哈哈大笑,道:“好,你倒是个知道进退的!放心,你立下的功劳我不会忘记,朝堂也不会忘记,该给的赏赐,一分也不会少。但我天策大唐,赏赐看的是功劳,委派看的是能力,是否重用,就得看你的能耐了。”

景延广当日作出了范延光截然不同的选择后,私下里不少部下略有怨言,觉得上峰没给他们争取富贵,但这时景延广亲耳听到张迈的口风,心中却是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选对了。

他又谢了恩,这才起立,便听张迈道:“你弃暗投明的事情,可曾知会过杜重威?”

“自然不曾!”景延广忙道:“延广自幼痛恨胡虏,而杜贼却与契丹屡有勾结,以往臣下居其帐下不得不委曲求全,如今既能得脱牢笼,便更不愿与那通胡贼子有什么勾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