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史并不如烟-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听完高延寿和高惠真的话,李世民动了心,多数随行官员和将领也动了心,官员们甚至建议召回张亮的那部分军队合兵一处,进攻乌骨城,进而进攻平壤。

几乎所有人都动了心,除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说道:“皇帝亲征,跟一般将军不同,不能心存饶幸。现在建安城与新城的俘虏,有十万之众。要是我们向乌骨进兵,他们必定跟在我身后,不如先攻取安市,再攻取建安城,然后长驱直入攻打平壤,这样会万无一失。”

长孙无忌的依据很简单,天子亲征不能处于险地,残敌尚未肃清,不能冒险出击,否则一旦被抄了后路,后果不可设想。

显然长孙无忌追求的是万无一失,然而古往今来,行兵用险,战场之上如果只追求万无一失。那么就必定没有无缘无故的胜利,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如果你追求行兵万无一失,那么你就注定与胜利渐行渐远。

每一个惊天动地的胜利背后,必定潜伏着波涛汹涌的风险,这是战场的定数,也是人生的定数,同时原本这也是李世民一生的写照。

然而这一次,李世民却倒向了长孙无忌一边,他放弃了行兵用险,选择了万无一失。这次选择让他的最后一次亲征只能以平淡收场,登基以来的养尊处优已经磨平了当年的锐气,现在的李世民已经背叛了当年的自己。

令人痛心的是,此时张亮的部队已经抵达了建安城,完全可以与李世民合兵一处执行奇袭平壤的计划。只可惜那个年月是“交通基本靠走,沟通基本靠吼”,建安城尽管与安市城近在咫尺,然而两军愣是没有联系上,白白错过了天赐良机。



三次奇袭良策胎死腹中,三次无可奈何的错过,此时远征高句丽的唐军已经与惊天动地的大胜渐行渐远,只能集中精力对付安市城这根难啃的骨头。

为了拿下安市城,李世民将李世勣和李道宗兵分两路,李世勣在城西侧攻打,李道宗在城东南侧攻打,两军齐发,安市城再无宁日。

安市城依山而建,东高西低。李世勣负责的城西一侧,进攻难度非常大,因为地理位置决定,高句丽守军居高临下,而李世勣则要从低到高,采用最难受的进攻姿势——仰攻!如此一来就让李世勣的进攻大打折扣,进攻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李世勣是指望不上了,要想攻城还得指望李道宗。

安市城东南角的李道宗没有闲着,他正在大兴工程,构筑土山。他要构筑一座大大的土山,这座土山就是他攻城的最后法宝。

为了构筑土山,李道宗采取了一手攻城,一手建设的方法。一方面唐军对安市城的攻势不减,每天至少进攻六七次,让安市城守军疲于奔命,唐军的抛石车已经屡次轰开了安市城的城墙,然而安市城的守军非常顽强,哪里有缺口,哪里就有堵缺口的守军,一有缺口,守军就迅速挡上栅栏,然后迅速修复。唐军多次进攻,就是无法打开安市城的缺口,最后的宝只能押在李道宗的土山上。

李道宗构筑的这座土山可要了亲命,工程量巨大,前后耗去了六十天,日夜不停,最后总计耗去人工五十万人次,按照现代工地的劳动报酬标准,假设每一个劳工工作一天报酬为50元,李道宗构筑这座土山的人工成本达到了2500万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座土山的工程量。

众人堆土土堆高,经过唐军士兵的不断努力,土山工程终于完工了。此时的土山已经高出了安市城的城墙,与城墙的直线距离只有几丈远,安市城守军的一切动向都暴露在唐军的眼皮底下,如果以土山为跳板向安市城发起攻击,城中男子集体被坑杀已经可以进入倒计时。

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这次意外的起因还是因为李道宗的脚。

原来在构筑土山的过程中,李道宗不慎扭伤了脚,影响了行走,为此李世民还亲自为李道宗针灸了一次,让李道宗又感动了一番。然而皇帝的针灸形式大于内容,李道宗的脚一时半会并没有好利索,这就极大的影响了李道宗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了他对手下士兵的管束力度。

在土山完工之后,李道宗委派果毅都尉傅伏爱率军驻扎在土山山顶,以防高句丽守军突袭,这是唐军唯一的制高点,必须万无一失,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不堪设想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耗费李道宗无数心力的土山居然崩坍了。

崩塌的土山倒向了安市城的城墙,城墙因此被压塌了一段,如果此时唐军顺势攻城,安市城城破的厄运在劫难逃。

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果毅都尉傅伏爱居然不在阵中,他居然趁李道宗管束不力之际私自离岗了!这次离岗要了唐军的亲命,也要了傅伏爱的小命。

在唐军六神无主群龙无首之际,几百名高句丽守军已经从城墙的缺口处杀了出来,直奔守护土山的唐军士兵,此时的土山只是崩塌了一部分,依然是有效的制高点,疯狂的高句丽守军正是来争夺这致命的制高点。

没有将领主事,守卫土山的唐军很快败下阵来,他们费了五十万人次的土山落入到高句丽守军的控制之中。随后高句丽守军在土山周围挖掘了壕沟,重兵防守,土山不再姓唐,改姓高了。

震惊之余,李世民下令全力攻打,夺取土山。然而,谈何容易?高句丽守军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唐军由低到高仰攻,双方在地利上已是天壤之别。

众将攻了三天,毫无结果,土山依然在高句丽士兵的控制之下。

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将果毅都尉傅伏爱斩首示众,然而已经于事无补,即使再斩一万个傅伏爱也挽救不回丢失的土山,更挽救不回唐军已经失去的时间。

李世民心中叹息不已,他赦免了双脚赤裸请求处罚的李道宗。虽然李道宗管束不力,按罪当死,但是李世民愿意给败军之将机会,更何况李道宗先前还有攻克盖牟城和辽东城的功劳,算了,特赦。



从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日抵达安市城开始,李世民在安市城下足足耗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两个多月中他先后错过了三次出奇制胜的机会,最终还是被这座孤城挡住了远征高句丽的步伐。

李世民已经不能再继续打下去了,他已经耗不起了,时间已经进入到农历九月,严寒即将到来。

顺便说一下,我的大学时代就是在辽宁沈阳度过,我非常了解那里的气候。在那里,一过十一国庆节(农历一般为九月份),气温便急转直下,秋风肃杀没几天,冬季就会迅速来临。贞观十九年的李世民就是处于那样一个气候转冷的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上,不退兵也得退兵,对于冬季,唐军根本没有抵抗能力。

贞观十九年九月十八日,李世民下令班师,远征高句丽以这样一个结果平淡收场。李世民命唐军裹胁辽东城、盖牟城的所有居民渡过辽河,从此你们不再是高句丽的国民,而是大唐的子民。

在退兵的当天,李世民在辽东城下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展示唐军军威,虽然不能攻城征服你,至少在气势上压倒你。

在李世民退兵之际,高句丽守将杨万春出现在安市城的城头,就是他将李世民牢牢地挡在了安市城的城墙之下,也为高句丽赢得了喘息之机,此刻他来到城头做什么呢?

向李世民行叩拜送别之礼。

对手,朋友。



李世民远远地看着杨万春,心中有气恼也有佩服,普天之下能挡住我李世民兵锋的没有几个,而他杨万春就算一个。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纵是敌将,也值得尊重。

随即李世民命人为杨万春送去一百匹绸缎,作为他忠于王事的一种勉励,虽然你是我的敌人,但是我依然欣赏你。

顺着这个话头说说杨万春的结局,不说则已,一说全是眼泪。

这个几乎以一己之力挽救高句丽危局的将军尽管为李世民所欣赏,却不为渊盖苏文包容,在目前朝鲜的所有正史中,居然都没有杨万春这个名字,而我们所知道他的名字,都是来自朝鲜的民间传说。

据柏杨先生推测,杨万春将军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后被渊盖苏文以诡计召回平壤,进而以谋反罪名秘密处决。尽管这一切都是推测,但最后的结果是,这个堪称高句丽民族英雄的将军居然没有在正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本身就是一场悲剧。



贞观十九年十月十一日,李世民抵达营州。在这里他命人收集远征高句丽士兵骸骨,统一安葬于柳城东南,用太牢祭奠。此战远征高句丽,唐军阵亡将士将近两千人,战马死亡率更高,达到80%。

此战,唐军攻陷玄菟、辽东等十城,迁居中原的居民达七万人,杀死高句丽士兵四万余人,这在别人看来是大胜,而在李世民看来则是失败。

失败的情绪一直笼罩着李世民,以至于一项跨时代的科技发明都让他厌恶不已。

十一月十六日,李世民经过易州,易州司马陈元寿让老百姓利用地窖,燃起温火,种植出新鲜蔬菜呈现给李世民,没想到这也触了李世民的霉头。

不务正业,只知谄媚,要你何用?李世民一皱眉头,免职!

可惜,温室蔬菜;可怜,陈元寿用心良苦却成空。

怪只怪,时机不对,皇帝没有心情。



远征高句丽,原本为了打出军威,同时也为调整心情,现在远征半途而废,军威也打了折扣,李世民原本不畅快的心情更加雪上加霜。

不久,李世民病了,病不仅在身上,更是在心里。





第十四章 猜疑


刘洎

李世民在班师回朝的路上病了,症状表现为生疮化脓,不用问,这一定跟郁闷的心情有关,很有可能是郁闷导致的气火攻心。如此以来,马已然骑不了了,只能乘坐软轿。

李世民这一病倒是给了两个人机会,这两个人,一个借此表现了自己的仁慈忠孝,一个则在无意之中表现了自己的大嘴,结果前者赢得加分,后者则遭遇减分,直至将自己的一生清零。



赢得加分的是太子李治,在李世民患病期间,他用自己的表现深深打动了父亲的心。

他居然用嘴帮父亲吸出疮里的脓!

写出这几个字很简单,然而要真的做出来却很难,十七岁的李治就是用这样的举动打动了自己的父亲,也打动了朝中群臣。大家不由得为李治竖起了大拇指,“太子仁孝啊!”

李治的吸脓举动究竟是发自肺腑,还是有人授意,我们无从考究,我们只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他做到了。如果说之前他的储君之位还有可能受到吴王李恪的冲击,那么从此之后,李治的储位已经坚若磐石,对老爹交心到这种程度,李世民再也没有三心二意的权利。

皇权,父子,皇帝父子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经营,李世民和李治父子就是最好的例证。



同太子李治获得加分不同,侍中刘洎却在李世民患病期间败的一败涂地,将自己的一生完全清零,这又是为什么呢?

论起来,此时的刘洎已是朝廷重臣,他与马周一起并称为贞观一朝的“职场奇迹”。马周从布衣奋斗成正三品中书令,刘洎也不含糊,从一名降官奋斗为正三品侍中,与马周不相上下。

刘洎原本是萧铣的手下,时任萧铣的黄门侍郎,萧铣败亡之前委派他到岭南一带收服一些城市。刘洎不辱使命,也很能干,在他的努力下,五十多座城市愿意听命于萧铣,这让刘洎大喜过望。

令刘洎没想到的是,他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