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史并不如烟-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李治准备吞服时,东台侍郎郝处俊的奏疏来了,他是来唱反调的。
郝处俊在奏疏中告诉李治,其实当年那罗迩娑婆被遣送回国不是因为“言过其实”,而是因为他的药根本无效,甚至还有副作用,只是怕处理他会让蛮夷看皇帝的笑话,所以才将他遣返了事。现在印度高僧又来了,他的药必定也是无效的,请皇帝三思。
看完郝处俊的奏疏,李治想起了父亲临终时的场景,那罗迩娑婆所谓的神药究竟是否有效,他比郝处俊更清楚,因为父亲临终前后他一直在场。
考虑再三,四十岁的李治暂时放弃了高僧的长生不老之药,或许这个世上真的没有长生不老之药。
然而,如同黑暗中的人渴望光明,久病的人还是相信良药,十四年之后李治还是相信了世界上有长生不老之药。公元681年闰七月二十四日,他吞服了长生不老之药,同时下诏让太子李显监督国政。
长生不老之药最终加速了李治的死亡,而他常年不争气的身体则为李唐王朝埋下了不可救药的心腹大患。
第四十八章 皇上你居然出卖我
李治的身体一直不好,朝政多数委托给皇后武则天,不过李治的委托也是有限度的,他同样明白皇权不能假手于人的道理,即便是亲密爱人也不可以。
然而,放权一旦成为惯性,想往回收就很难了,随着李治放权时间的延长,武则天的一些做法也激起了李治心中的怨恨。
到公元664年,李治放权给武则天已经有四个年头,这时两个人的亲密合作遭遇了四年之痒。
这一段时间,李治感觉武则天逐渐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很多事情一意孤行,而自己稍有动作,她就有干预,这让李治很是不爽,到底谁是皇帝啊?
这时,有人向李治报告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让李治的愤怒顿时升级。
向李治报告的是宦官王伏胜,报告的内容是道士郭行真最近在宫中出没,是在为皇后祈福避祸。
李治一听头就大了,在宫中利用道士祈福避祸一向是皇家最忌讳的,谁碰了这根高压线谁就要倒霉,而武则天偏偏要去碰这根线,看来她已经膨胀到了极点。
李治随即召来了西台侍郎上官仪,上官仪此时是李治非常信任的一位宰相,李治找他来就是商量如何处置武则天的。
上官仪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向自己逼来,也没有意识到皇帝已经被皇后监视,他浑然不觉地向皇帝建议道:“皇后专权任性,百姓不服,请求废黜。”
上官仪如此表态其实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因为一旦皇后被废黜,皇上再无可以依赖的人,届时自然要仰仗自己这个宰相,因此上官仪提议废黜武则天既是出于公心,同时也潜藏着自己的私心。
“废黜皇后”一经上官仪提出,立刻得到了李治的同意,四年来的郁闷让他在这一刻迸发,在这一刻他真的动了废黜的念头。
随后上官仪就开始撰写废黜武则天的诏书,而几乎与此同时,潜伏在皇帝身边的密探已经将这个惊人的消息传递给了皇后武则天。
武则天心中一惊,不过并不慌乱,对于自己的丈夫她比上官仪更了解,上官仪看到的只是皇帝的表面,而她一下就能戳到皇帝的心里。
在她面前,李治就是个透明人,想跟她斗?休想!
武则天几乎是一瞬间就出现在了李治面前,她的突然出现让李治脆弱的心理防线顿时崩塌,刚刚鼓起的勇气一见武则天顿时全泄了,如同被捉奸在床一样,李治没有据理力争,反而像做错了事的小孩子一样,手足无措。
经过武则天的一番辩解,李治原本就不坚定的心彻底软了,而此时废黜武则天诏书的草稿就在他的手边,刚才这份草稿还关系重大,现在它已经是一张废纸了。
看来,指望李治废黜武则天,就跟戊戌变法中指望光绪反对慈禧太后一样不靠谱,因为双方根本不在一个等量级上。
废后至此刚开头就收了尾,不过得有人为它承担后果。
该由谁承担呢?
当然是王伏胜和上官仪,谁让你们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
武则天这个人的手腕实在是太高明了,本来废后只是一个孤立事件,然而经她轻施手腕,废后事件就成了她手中的一张网,她不仅清算王伏胜和上官仪,她还要顺手把另外一个人装进网里,这个人就是废太子李忠,这个人的存在对自己始终是一个隐患,能除掉还是尽早除掉吧。
武则天如何将李忠装进去呢?
这太简单了。
王伏胜和上官仪都曾经是李忠太子宫的属官,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随后武则天授意马仔许敬宗上书诬告:上官仪、王伏胜与李忠一起阴谋杀害皇帝。
究竟有没有阴谋,皇帝李治比谁都清楚,然而他居然认可了这份诬告。
不久,忠心耿耿同时也有点私心的王伏胜和上官仪被处死,上官仪的儿子上官庭芝也被一同处死,家产没收,家人被罚没宫中为奴,后来在大唐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上官婉儿就是在这次变乱中被罚没入宫,因为她是上官庭芝的女儿,上官仪的孙女。
与此同时,可怜的李忠也被勒令在黔州自杀,横竖也没有躲过武则天这一刀。
写到这里,我不断揣测,下达这纸诏书时李治究竟在想些什么,尽管李忠已经不再得宠,但他毕竟是他第一个儿子,而且当初为了李忠的降生,李世民还在太子宫中宴请百官,李世民喝高了起身跳舞,文武百官跟着一起手舞足蹈,这一切难道他都忘了吗?
此时此刻,他还记得起自己是一位父亲吗?
我很怀疑。
原本,废后事件对武则天非常不利,然而通过武则天的闪转腾挪,居然迅速转危为安,而且还化被动为主动,不仅除掉了与自己作对的上官仪和王伏胜,进而还贬降流放了一批与上官仪交往甚密的官员,还有比这更好的结果吗?
还有!
自此以后,武则天直接参与到李治主持的朝会之中,李治在前,她在后,中间只隔一道珠帘,事无大小均要向她禀告,官员升迁或是贬黜均由她说了算,而此时的李治只是垂手而作,由此,李治与武则天并称“二圣”。
这段记载来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于这个记载我表示怀疑,李治即便再无能,也不会拿祖宗的江山基业开玩笑,所谓事无大小均向武则天汇报应该不是史实。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武则天的确实参与了朝会,而且参与讨论,并给出相关建议,不过并没有到一切由她决定而李治袖手旁观的地步。
司马光的这段记载,怎么看怎么像吕后与刘盈,也像清朝的慈禧太后与光绪,就是不像李治和武则天,如果真是那样,玩笑开大了。
第四十九章 幸福的妻管严
关于李治,历史上的声名并不好,虽然在他任内唐朝的版图继续扩大,人口和生产力较之贞观年间都有提高,但是对他的质疑之声从古至今从未间断,《新唐书》更是把他写的很无能。
那么李治是不是真的很无能?其实未必。
有学者研究表明,李治其实并不是现有史书写的那样无能,他的事迹可能被人改动过,而授意改动的正是他的皇后武则天。武则天是想用修改史书的方法表明,一直以来她都比皇帝李治优秀,因此后来她开创属于自己的王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向来都有这个功能。
或许正是由于受《新唐书》的影响,电视剧《大明宫词》里曾经有这样一个桥段:
太平公主来看望父亲李治,父女之间有一番交谈,其中父亲李治有一句台词很经典:“现在我连改年号这样的事情都不过问了!”
一句台词,就让一个无能皇帝的形象跃然于电视荧屏之上。
其实,李治只是仁慈,而不是无能,他对舅舅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的无情是因为收回相权维护皇权的需要,而他对武则天的听之任之,则是因为除了武则天之外,他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信赖的人。
要么信赖大臣,要么信赖宦官,要么信任皇后为代表的外戚,李治在这场三选一中选择了皇后,而令他满意的是,皇后已经将自己的四位哥哥自动清理干净了,将来即便太后干政,或许外戚的势力也没有那么强大。
在前面,我曾经提到过,生于后宫,长于妇人之手,同时在八岁丧母的李治可能有一种很浓厚的“恋母情结”,武则天之所以能走进李治的生活,是因为她比别人更懂得李治的心。她在李治面前既是皇后,又是姐姐,同时还有部分母亲的角色,不管李治承不承认,终其一生,他对武则天都很依赖。
正是因为这种依赖,让李治与武则天的夫妻店从最初的李治做主,逐渐演变为武则天做主,而一旦形成习惯之后,李治对这种情形便习以为常。
如同一个长期“妻管严”的人,当别人为他的处境忿忿不平时,他自己却已经泰然处之,每天下班急匆匆地往家跑,美其名曰:回家晚了,怕道上有女流氓劫我。别人问他憋屈吗?他说,我很幸福!
李治,与所有“妻管严”的男人共勉!
时间走到公元683年,李治接近了生命的终点。
这一年他的病情又加重了,头部一直昏眩疼痛,眼睛也已经看不见了,心中的痛苦不言自明。
这时御医秦鸣鹤想到了一个方法:针灸。
秦鸣鹤仔细分析了李治的病情,他发现,如果用银针在李治的头上扎出血来,或许病情就能大为减轻,不过这个方法还是有些冒险,武则天不太同意,《资治通鉴》上的说法是,武则天压根就不想让李治痊愈。
其实不至于,一个患病的李治对于武则天而言,与那两个软弱的儿子一样,都是可以掌控在鼓掌之间的,之所以不让用银针扎头,是担心其中的风险。
可能是被病痛折磨太久了,也可能是病急乱投医,李治同意了秦鸣鹤的治疗方案,他觉得不妨试试看。
秦鸣鹤小心翼翼地用银针扎了李治头上的“百会”穴和“脑户”穴,然后紧张地看着李治的反应。
李治眨了眨眼睛,说道:“我好像又能看见了!”
李治以为这是针灸的力量,其实这只是回光返照的力量罢了。
回光返照的李治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从东都洛阳回到长安,他想在长安走完自己的人生路,他从长安登上了天子之位,从此开始了自己作为天子的旅途,现在旅途快要结束了,他想回到长安这个起点。
如果李治顺利回到起点,或许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圆,然而,他的愿望没能实现,人生的圆没有画完,而与人生的圆满更是相去甚远。
其实,在针刺出血之后,李治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便下诏令太子李哲(李显)监国,裴炎、刘景先、郭正一三人共同辅佐。
公元683年十二月四日,李治下诏更改年号,之前为永淳二年,之后为弘道元年,年号的更改表明,李治多想再活一年,哪怕只有一年。
然而,天不假年,别说多活一年,连一天都没有。
当晚,李治就在东都洛阳去世,终究没能回到人生的起点,从此之后他的名字不再伴随着他的身体出现,而是出现在皇家祖庙之中,他的庙号:高宗。
在李治去世之前,裴炎被召进宫中接受遗诏,辅佐下一任皇帝李哲,他也就成为李治唯一的一位托孤重臣。
后来的结果表明,跟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托孤重臣相比,裴炎忠诚有余,能力不足,而这一切都是李治一手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