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朋友说:‘好样的,我根本不认为这位总督是那种不开化的老顽固。’”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骂伍廷芳:“他是个令人不愉快的中国佬。”
⊙1875年7月6日,《纽约时报》在一则通讯中,说中国的教育是填鸭式的:“学堂是个非常嘈杂的地方,全体孩子都在同一时刻扯着他们最大的嗓门叫喊着。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把他们正朗读着的课文背诵下来。当他们觉得自己能背下那些内容后就去找校长,然后背对着校长,表示他们无法看到校长手中的课本,并开始一字不差地复述他所学到的内容。这种教育方法是填鸭式的……而这种做法似乎贯穿于大清国整个的教育过程之中。”
⊙1863年,洋枪队首领戈登对江苏巡抚李鸿章说:“中国今日这个样子,不可能在世界上成气候。除非您自己来做,掌握全权可以对中国的事情大加整顿之。您如有意,我当执鞭效犬马之劳。”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曾说到恭亲王奕䜣的长相:“恭亲王身形瘦削,肤色黝黑,因为近视而眯缝着眼睛,并不漂亮。”还说:“他并非很有‘王子相’的人。”
⊙在1875年7月6日《纽约时报》的一则通讯中,撰文者将中国的知识分子比做女人的小脚:“在大清国,士,或称知识分子,通常都非常仇恨外国人。他们反对电报、铁路以及一切新鲜的东西。他们阅读的经典著作是孔夫子时代创作的……如果有任何其他知识的小舟敢于向他们靠近的话,他们就会咆哮不止。把教育模式限制在如此狭窄的道路上,致使人的心智就像清国妇女的小脚一样被挤压而萎缩。”
⊙1896年8月29日,《纽约时报》报道了李鸿章访美时美国民众的反应:“它抵达纽约港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如潮水一般涌到邮轮停靠的河边。不一会儿,炮台公园就挤满了好奇的人们,他们都想一睹清国总理大臣的风采,因为此人统治的人口比全欧洲君主们所辖子民的总和还多。”
⊙1894年12月13日,《伦敦每日新闻》登载了一则来自天津的电讯:“把大清国说成是被抑制了气息的睡兽、如果将她吵醒将会非常危险的说法是多么地流行。商人们担心她有可能节制一部分利益来源而礼让三分;列强们(除了日本和俄国)阿谀奉承的态度又养成了这个国家的人夜郎自大的感觉,并一天天持续和发展下去。”
⊙沈葆桢父亲去世,美国记者对其在讣告中的称呼问题产生了疑惑。1875年7月6日《纽约时报》的一则通讯中说:“如果人们注意的话,会发现讣告内省略了家族的姓氏‘沈’字。这份讣告是这样写的:不孝男葆桢,罪孽深重,本应遭祸而亡。不料祸竟降至家父身上。葆桢,大清头品顶戴,一等轻车都尉,官授江西巡抚。葆桢父为大清道光十二年举人……葆桢率众子弟重孝守灵,跪地叩头,悲痛莫名,垂泪泣血。”
⊙武昌起义后,朝廷征召袁世凯。1911年10月27日,《泰晤士报》驻京首席记者莫理循从北京给伦敦发电报:“军队将领和国防大臣禁止参与任何相关决议,军队一切事务都由袁世凯一人调配,在与起义军交涉过程中,他拥有指挥军队的绝对权力。在朝廷执政期间类似的事件只发生在曾国藩时期,当时慈禧太后授予曾国藩绝对权力以平定太平天国叛乱。朝廷至少开始吐出它所囤积的财产。有一道诏书的内容表明,隆裕太后从她私人的金库中调拨了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军饷以应付湖北境内的紧急需要。”
⊙1860年12月10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新闻专稿,记述了外国记者在广州看到的犯人行刑时的情景:“雪亮的钢刀闪过之后,罪犯的头会被刽子手踢到一个角落,而躯体被抛到另一个角落,鲜血同时从两处喷出。我们到来时,已处决了二十名凶犯,他们的血在人们的脚下流淌,流成一片可淹至人脚踝深的血坑,血坑里还混杂着死者的头发。据说一天处决三百人的情形多的是。”
⊙费正清在他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一书中,说袁世凯是新旧思想的混合体:“他有一打以上的妻妾和众多子女。他除在正式场合穿西式军服外,都穿中式服装。他不懂外语,从来没有出国到比朝鲜更远的地方旅行过。他虽然在科举考试中失利,但受到儒家课本的教育,并相信其道德上的功效。另一方面,他是作为沿着西方和日本的路子进行官方改革的领袖而在清朝赢得赫赫声名。他招募了许多受过外国教育或有外国经历的随从,他精心培养了一些有朝一日用得着的外国人,他派遣了几个儿子到国外去受教育。看来,他是在不断追求新旧的融合,相信这个混合体最适合中国国情。”
⊙太平天国天京城里的妇女,当时让外界感受到了一股新鲜的气息。当时一些外国人看见她们或骑马,或步行,大大方方地走在道路上,无不啧啧称奇。他们说:“这是前所未见的新现象,使我们想起了国内的生活情景。如果此次革命可以打破迄今一直遵行的妇女不出闺门的制度,那将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1908年6月14日,托马斯·米拉德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清国铁腕袁世凯采访录》的专稿,他评价袁说:“在大清国的所有官员里,他是第一个认真学习国外军队的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的人,并且也是第一个极力鼓吹军队必须实现现代化的人。他展示出了这样的一种才能,即详尽而精当地重组和指挥了朝鲜的军队,并且在日清战争前不久,他还作为清国官员居住在汉城。他参加了这场对清国人来说可谓是损失惨重的战争,然而,他的声誉和威望并未受到多大损伤。这表明袁是一个具有异常才智的人。”
⊙1864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刊载了一篇题为《清军攻破天王府,忠王李秀成束手就擒》的文章,其中提到了洪秀全的天王玉玺:“天王的玉玺——总共三枚,也都被找到,现落到了曾国藩的手中。其中一枚用纯金打制,约重30磅。”
⊙1860年10月24日,《中英北京条约》签订。英方代表是额尔金勋爵,中方代表是恭亲王奕䜣。额尔金入内后,直奔左侧签约桌坐下,然后示意恭亲王坐在右边。这是按照中国习俗“左”大于“右”的规则,英国要在这上面压中国一头。据法国人的记载,双方当时还在谁先入座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谈判,结果决定亲王和大使同时入座”。而《纽约时报》对此报道时,题目干脆就叫《侮辱恭亲王》。
⊙1875年2月12日,美国《纽约时报》和《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同时在头版刊发了一则极短的报道,正文只有十四个英文单词:“来自中国的电讯表明,这个国家的内战将无法避免。”次日,两家报纸又在显要位置刊发了一篇报道,称虽然醇亲王奕譞之子(光绪)已被选为接班人,但同治皇后阿鲁特却身怀有孕,如果能诞育一位皇子,则帝位之争必将趋于激烈。报道还说:传言皇后已经自尽,但无法得到证实。
⊙《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在得到同治死亡的消息后,发表了一篇题为《英国与中国》的文章。文章认为:同治皇帝统治着3亿多的庞大人口,远远超过大英帝国(包括所有殖民地)的2。8亿人口,两国人口相加,就等于人类总人口的半数以上,这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事情,中英两国无可争议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军阀向左,流氓向右
⊙广西公务人员都穿广西式布鞋,若有人穿新式洋装、洋鞋,便被认为是失业者或外来客。唯有李宗仁一人穿长筒马靴,是个特例。有人猜说李为地方领袖,穿马靴是为了表现英武雄姿。某要人遂求证李夫人郭德洁女士,郭莞尔曰:“无他,避蚊蚋耳。”原来广西蚊虫巨多,每至黄昏后,信手抓来,可毙飞蚊无数。
⊙冯玉祥被阎锡山软禁在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一次,《大公报》的徐铸成来访,便邀他一起用餐。徐问冯:“最近前方有什么捷报来没有?”冯用筷子一指火锅,笑着说:“老实告诉你,我现在新闻的唯一来源,就是它。”见徐不解,冯继续说:“每次他们打好了,火锅里就有肉片肉丸。如果只有白菜粉条,那一定是打败了。”说罢放声大笑。
⊙陈济棠的老婆莫秀英原是集市上一杀鸡婆娘,陈对莫一见钟情,便派哥哥兼军师陈维周去打探。一问之下,不由得大喜过望,原来莫小妇人脚板底有七粒红痣,命相上叫“脚踏七星格”;肚脐边上有粒大朱砂痣,正好对应陈济棠的朱砂掌,绝对是个旺夫益子的命格。
⊙梁漱溟评价韩复榘说:“他对儒家哲学极为赞赏,且读过一些孔孟理学之作,并非完全一介武夫。”
⊙孔子诞辰纪念日,张作霖会脱下军装,换上长袍马褂,然后跑到各个学校去,向老师们打躬作揖,说我们是大老粗,什么都不懂,教育下一代,全亏诸位老师偏劳,特地跑来感谢,云云。
⊙1917年5月,黎元洪罢免了段祺瑞国务总理一职。段于是致电各省,说:“查共和各国责任内阁制,非经总理副署,不能发生效力。以上各件未经祺瑞副署,将来地方国家因此发生何等影响,祺瑞概不负责。”
⊙吴佩孚的同学王兆中前来依附,吴给了他个上校副官。王不满足,称自己“文武兼资尤富于政治常识”,申请去河南当县长。吴批示:豫民何辜?然后原件发还。此公居然不识时务,又梦想着当旅长,请示说:“愿提一旅之师讨平两广,将来报捷洛阳,释甲归田,以种树自娱。”吴大笔一挥,批曰:且去种树。
⊙朱卓文要把城隍庙改建为香山县府。拆庙时,建筑工怕亵渎神灵,不敢动手,朱卓文就从监狱里提了囚犯二十名,亲自督带到庙里,结果这些犯人也不敢拆神像。朱于是拔出手枪,向庙神塑像放了几枪,犯人们才敢下手。
⊙袁克齐曾回忆袁世凯对待小妾的情况:“我父亲对待她们,都一例看待。无论分物或给钱,没有偏轻偏重的情况。因此一家向称平安,争吵的事情,我一次也没见过。我记得三庶母想买一副金镯子,父亲说,好!每人一副,一个人买是不行的。月钱数目,各房一律,谁也不能多拿。”
⊙袁世凯曾对外国记者说:“中国老百姓不开化,不懂什么民主自由,非帝制不能加以统治。”
⊙段祺瑞的执政府成立后,湖北督军萧耀南派人去见段,说:“萧督军是执政任统制时的士兵,由当兵直到主持一省军政,都是执政培植的。他爱戴执政,犹如赤子之对慈母。”段答:“你告诉萧督军,他是一省的疆吏,他应该对国家对人民好,才是正当的;对我个人好有什么意义呢?”
⊙吴佩孚本人不嫖、不赌、不抽大烟,所以也容不得部下有此等恶习,一经发现必严肃查处,轻则撤职,重则枪毙。一曾经嫖过妓的炮兵团长在战场中丧生,吴说:“战场是神圣的战场,哪容得不洁净的人,这种身体不干净的人,神明是不能容的。”
⊙五四时,吴佩孚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他在通电中大声疾呼:“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既非争权利热衷,又非为结党要誉。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
⊙张宗昌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