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嗜血的权杖-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秦桧并没有让大家失望,他考了个第三名,被徽宗赐进士及第,补密州教授。
密州教授是什么职务?就是主管教育的官员,等级为正八品,算个芝麻官,但比他老父亲的从八品要高出那么一点,算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了。
教育?好嘛,掌管招生录取工作,权力大得很啊。凭个人感觉,秦桧这回算是个实权派了,不过仔细研究一下,可发现古代官职和现在是两码子事儿。像什么教授之类的,都是清水衙门,搞什么训导考核一类的,没什么实质内容,就是一个闲职。
不过,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太学毕业就想当个实权派,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怎么也得在一些闲职上混几年,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方能担当重任。
就如同现在的公务员一样,凡是要重点提拔的官员,往往要到基层锻炼几年,丰富一下工作阅历。
这是官场游戏规则,自古有之。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秦桧自从考上进士及第后,一下子从默默无闻变成家喻户晓,成了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名人,引来粉丝无数。
秦桧心里这个美啊!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说,人一旦出了名,就容易招惹上是是非非,猪一旦壮了,就快要挨刀子了。
话虽这样说,但古往今来,变着法子想出名的人还是层出不穷。
归根结底,出名还是利大于弊,要不然也不至于现在的年轻人削尖脑袋往名人堆里挤。
做名人,可谓大大的爽!
这不,秦桧前脚刚登第,后脚好事就来了,有人主动把女儿嫁给他!
这个人是谁?王仲山这个人可能不太出名,但他的父亲王圭却很有名,是神宗时有名的“三旨相公”。他这个宰相当得很有特点,上殿面见皇帝时,说“取圣旨”,听了皇帝指示后,说“领圣旨”,回到衙门后对办事的说“已得圣旨”。
关于王圭这个人的说法有很多。
有人说他,碌碌无能。
有人说他,胆小懦弱。
有人说他,老奸巨猾。
至于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里不做赘述。且说他有五个儿子,都是典型的纨绔子弟,整日游手好闲,不成气候。依仗着老爷子的政治背景,朝廷上给个高干子弟待遇,做个不大不小的官。
王仲山是王圭的二儿子,有个女儿闺中待嫁,提亲的不少,王仲山迟迟不点头。
家人们都很纳闷,这老爷子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其实,王仲山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早把目光瞄准了那些太学里的上舍生,这些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未来的朝中大臣,选个合适的,把女儿嫁给他,自己的后半辈子就高枕无忧了。
很快,进士及第的秦桧走进了王仲山的视线,他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反过来再看秦桧,家境贫寒,孤身一个在汴京打拼,虽然身中进士,但在官场上混,没有点背景,发迹的机会很小。
秦桧是个聪明人,他不可能没认识到这一点。他也在翻来覆去地琢磨,怎样才能找一个豪门大户人家做靠山,给自己日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双方是各有所需,优势互补,经媒人一撮和,二话没说就成了。
王仲山找个进士做乘龙快婿,脸面上也风光不少。
秦桧娶了个老宰相的孙女,政治背景不容小觑。
一桩政治联姻的买卖就此成交了。
中了进士,又攀上豪门,秦桧这次算是双喜临门啊!
第5章 引狼入室
要说徽宗这个皇帝,很有意思,他一边任由蔡京、童贯等人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一边却又做着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美梦,幻想着成为名垂青史的有为君主。
收复燕云十六州不仅仅是徽宗的梦想,从太祖赵匡胤开始,大宋历任皇帝都有这个梦想,但结果实现了吗?没有!那些比徽宗强上百倍的皇帝都没有能力收复,就凭徽宗这昏庸无能、胆小怕事的架势,能收复得了吗?做梦去吧!
糊涂的徽宗,根本就没有想到,当时大宋面对的内外形势是怎样的。
在大宋内部,首先是赋税沉重,百姓困苦不堪,起义连绵不断,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其次,宋建国之初确立的军事制度,有着严重的弊端,军权掌握在不懂军事的文官手里,武将只能带兵打仗,至于仗怎么打,还是由文官来决定。这导致宋军的战斗力极差,经常被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连农民起义军都疲于应对,又何谈与辽作战,收复燕云十六州啊。最后,朝政混乱,人才紧缺。蔡京、童贯等人任用的多是无能贪婪之辈,根本起不到富国兴邦的作用,人心涣散,各为私利,没有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对外氛围。
在大宋外部,辽因为内部的政治斗争,也在走向衰落,这是大宋所希望看到的,因为辽的衰落,缓解了大宋边疆的压力。但与此同时,在辽的北面,一个新兴政权正在迅速崛起,这就是由女真族建立的金。金在未建国之前,女真族一直受辽的统治,在辽的残酷剥削之下,女真族渐渐产生了反抗的意识,特别是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后,南下攻辽,屡战屡胜。
公元1115年,也就是宋政和五年,秦桧中进士之年,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
愚昧的大宋皇帝和臣子们,还没有意识到危险已到来,他们看到金打败辽后,欢呼雀鸣,为金叫好加油。
这群傻子,把豺狼虎豹当成自己的朋友,妄想着借助金人的大刀长矛来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壮举。
为了灭辽,实现祖宗遗愿,徽宗派遣使者从海路至金,商讨联合灭辽事宜。
阿骨打刚登大宝,正是踌躇满志之时,听了宋使说明来意之后,心中难免激动不已。
大金的机会来了!
更为荒唐的是,徽宗非常直白地向金示弱,明确表示,金灭辽后,宋把每年向辽缴纳的岁币,每年如数转给金。
这样的便宜谁不要啊,不要白不要!
宋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
金表面上答应了宋的要求,双方达成了“海上之盟”。
其实阿骨打心里在冷笑,就你那熊样,还想收复燕云十六州?门都没有!
这世上啊,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宋和金两国之间频繁的海上往来,难道就一点风声不走漏吗?两国结盟这么大的事情,肯定要放在朝廷上商议商议啊,这一商议就出问题了,朝中大臣三六九等,有亲金的,有亲辽的,亲金的没什么说的,亲辽的就不同了,不能坐等着看辽被灭掉啊,就把这个爆炸性的消息透露给辽了。
辽知道这件事后,生气是肯定的,心想,好你个宋啊,竟敢跑到我后院放火来了。可气归气,辽现在确实实力大不如以前,一个金就让他焦头烂额了,对宋的策略是,不急于动武,而是派使臣去恐吓一番。
辽使对徽宗说,你还想不想当皇帝了,小心辽军打过来,端了你的老巢。
徽宗本来就是一介懦弱文人,没有胆识谋略,身边也是一帮乌合之众,辽一吓唬他,他就害怕了,坐立不安,后起悔来。
后悔了怎么办?后悔药是没得买的,只有采取补救措施了。怎么补救呢?徽宗就把金国的使臣给扣留了,到了约定出兵日期,也不出兵,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违约。
徽宗这么做还挺得意,心想,让金和辽先打吧,打个两败俱伤,我好坐收渔翁之利。
徽宗这个想法好倒是好,但是机会来了,他能抓得住吗?
阿骨打率领金军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先后攻克了中京、西京,大辽已经是穷途末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跶了。
机会来了,宋朝上下一片沸腾,徽宗迅速派童贯率领15万大军直奔燕京,准备上演一出趁火打劫的好戏!
辽被打得支离破碎了,拿下燕京应该不成问题,庆功宴摆上来,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
宋徽宗揽着美女,摆下筵席,等着前线捷报。
他把宋军的实力估计得过高了,童贯的大军刚到燕京,就被辽将耶律大石率领的部队给打得晕头转向,大败而归。
连辽残余部队都打不过,还恬不知耻要收复失地!
醒醒吧,徽宗!
他醒来了吗?不,没有!他的梦还有很长很长……
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可能机会还没有成熟,再等一等,徽宗和大臣们这么想。
机会似乎说来就来,在宣和四年(1122年)六月,辽宣宗耶律淳去世,皇后德妃主政,内部出现分裂,以郭药师为首的一些辽将开始向宋投降。
上哪儿找这样的机会,进攻,进攻,迅速进攻!
这一次,在有内部接应的情况下,宋军杀入了城内,与辽军近身肉搏,那场面是相当的激烈,在辽军强力的阻击下,宋军横尸城墙内外,大败而退。
煮熟的鸭子又飞了!
就连已是穷途末路的辽军都打不过,这样的军队还能干什么?徽宗开始怕了,他对宋军的战斗力产生强烈不信任感。
他害怕战争,因为他有一支信不过的军队!
与此同时,金军却长驱直入,攻占了燕京。
看来燕京的问题变得复杂了。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徽宗并没有放弃收复燕京的念头,而且随着金军的占领,这念头愈加强烈!
徽宗梦想着金会履行承诺,把燕京等地归还宋,于是不断派人和金进行商议。
可是,当前形势今非昔比了,金早已不再是松花江江畔的一个小国,它已经占领辽的大半疆土,而且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士气正旺。此时的金,根本就不把宋放在眼里,心想,你连辽的残余力量都摆不平,还能有什么能耐?
好在金太祖还没有和宋彻底决裂的想法,金刚攻下辽,局势还不稳固,在这个时候,不能急于与宋为敌,还是先想个法子把宋给安抚住,让他对金没有警惕性,然后,找个机会,再打他个措施不及,灭掉宋,完成大一统!
于是,金太祖就派人到宋责问徽宗:为什么金军攻到了燕京城下,却连宋军的影子也看不到,此前,你为什么扣押我的使者,不按约定出兵攻打辽,把我大金当傻子耍啊?
徽宗自知理亏,面对责问,当然是无言以对,只能一再哀求金,看在盟友的分上,把燕京等地还给宋吧。
于是乎,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讲条件了,金说,这些地方还给你也可以,但是你得每年缴纳一百万贯“代税钱”,你想啊,我们攻下燕京等地费了多大力气,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人,弟兄们辛苦费、医药费、丧葬费、抚恤金等费用得你们出吧,要知道我们是在为你们宋国卖命啊!
徽宗一听,这话也有道理,不能让人家亏本啊,谁叫咱屡战屡败,连燕京都攻不下来呢?再者说了,别说金要一百万贯,就是一千万贯咱也得给啊,谁叫咱将衰兵矬呢?
好吧,金提的条件全部答应,燕京等七个州归宋所有了!
宣和五年(1123年),当徽宗派童贯、蔡攸兴高采烈去接受燕京等地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座座空城,所有人、财、物都被金抢掠一空。
宋让金给狠狠地涮了一把!
不过,童贯、蔡攸等人在给徽宗的汇报中,描述的是另一番景象:为了迎接宋天子的军队,燕京等地老百姓表现得相当热情,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纷纷拿出美味佳肴、琼浆玉液款待宋军,老百姓们一致感谢皇恩浩荡,感谢徽宗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他们向京师方向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太好了!徽宗得意十足,立即宣布大赦天下,并命人做了一个“复燕云碑”来彰显自己的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