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嗜血战神话白起-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力兵团的司令官也有这么一个原因。白起与魏冉的关系比较亲密,白起因伊阙大胜而以二十多岁的年龄便被升为大良造爵,并授国尉一职,位列三公,真可谓少年得志,意气芬发。
所以,伊阙大战之后,秦昭王立刻免去魏冉国相一职也可以认为是对魏冉势力膨胀的一种提前遏制。
而另一方面,秦昭王也在为继续残食魏国做着积极的军事准备。
秦昭襄王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91年,秦军兵锋再次指向韩魏两国。而与前次伊阙之战不同的是,此次军事打击的重点不是韩国,而是那个曾经的“战国霸主”——魏!这一年,白起率军攻韩,轻取宛城(今河南南阳)。
同年,秦将司马错拉开了秦军大举进攻魏国的序幕。司马错于是年攻取轵城。(今河南济源东南)
白起拔下韩国宛城之后,继续东进,数月后攻取韩国邓城。
次年,秦军强大的东进势头越来越另山东各国感到不安。就在这一年,也就是秦昭襄王十七年,公元前290年,曾经的周王朝天子、中国的最高领袖东周王表示向西朝拜秦昭王。秦王国争雄中原之势已是无可阻挡!
此时的韩魏,在秦军北中南三路连续攻击之下,显得是如此的怯弱,当年的三晋之手在面对秦军的步步紧逼面前竟然是如此的不济。昔日吴起五万精甲尽破秦国五十万大军的豪气,昔日魏襄王之时那四面镇恐的七十万大军的威势也荡然无存。
魏韩两国在面对秦军如此虎狼之气面前,所能做的事只有一件——除了割地还是割地。就在周天子朝秦的这一年,魏昭王被迫献河东地400里予秦国,韩釐王献武遂200里予秦国。
但是,以地赂秦并没有给魏带来任何好处。魏韩献地的第二年,即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白起亲率十万大军展开了对魏国最大规模的依次进攻。此战,可以说是伊阙之战后,秦国三晋战略的一种延续。在这次战争中,白起的具体军事战术运用史书中少有提起。此役中魏国到底伤亡了多少军民、白起斩获多少司马迁也为提起。史书中对白起对于这个昔日霸主魏国的军事打击仅仅是这样一笔代过:“秦昭王十五年,白起领兵攻魏,取六十一城。”
这是白起一生中夺地最多的一次战役,也是魏国最终走向衰败的决定性战役。同样因为上述原因,这也成为后世对白起毕生斩首数量说法不一的第一个重要原因。这一战,魏国西部领土沦丧殆尽,军事力量大大削弱,国势岌岌可危!此后十余年,秦相魏冉又再次攻魏,斩首四万,直逼魏都大梁。
具某些历史学家推测,白起此战魏国领土损失三分之一以上。此后国力已经沦落到韩国最强大时侯的状态,魏军此后全国军力最大一此动员便是秦攻赵邯郸,信陵君切符救赵时的二十万,与此前最强盛时的七十万差距非常之大。故白起此战所斩之首级,所获之军功可能在二十万上下!这一说法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同时,此战也引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北方的赵国。按地缘政治关系,魏国西部领土连连沦陷,对于赵国而言应该说是非常不利的。但是,赵国在这一战役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非常的冷静。其实对于赵国而言,这种冷静是不无道理的。赵国地处北方,在位置上相对于秦是三晋中最远的一个。而秦国除了三晋之外,还必须面对南方大国楚国的迁制。此时的楚国虽然遭遇了几次对外战争的失败,连怀王都死在秦境,但楚国终究是当时战国七雄之中领土最大(号称五万里),人口最多(五百万以上),军队最多(带甲百万)的大国。而当时的楚国已经在怀王时期吞并越国,春秋时期的吴越二霸之领土尽纳其下,且尚未遭到根本性的打击。而赵国刚完成的以“胡服骑射”为主的一系列国家政体、军事、经济改革的武力也正在发挥作用,国力蒸蒸日上。可谓是战国时代当年秦国“厚积实力,等待时机”的一个翻版。赵国不但没有象魏国伊阙之战那样中秦国的分化瓦解之计,反而采取守势,冷眼旁观,避开东西两面齐、秦两国的进攻锋芒,削弱北方燕国,打击北方匈奴、胡族,积极的发展北方边疆地区的经济,提高国力,等待时机。赵国政治集团也是在思想上非常成熟,战略上非常正确,措施上非常得力的一个“比较晚进行变法强国,力量衰减同样比较晚”的一个国家。赵国是七国中变法最晚的,其次晚的是秦国。赵军的锐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到了始皇灭六国时代。
其实对于赵国的态度,秦国也是做过无数次试探的。比如政治上,早先的武灵王赴秦,后来的渑池之会、完壁归赵。比如军事上,秦昭王二十一年,也就是攻魏后的三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赵国也没有较大反映。保持出一种有理有节的攻守一体的外交政策和积极完善的军事防御。对于赵国长期以来的国家战略我将在后面长平之战部分进行详细解析,这里就先做一伏笔。
在这样一直种情况下,攻赵便意外着过早的进行一场规模宏大的“战略决战!”这是不符合当时的特殊政治环境的,也是不符合秦国整体周边战略的。而同时,赵国的总体实力还没有达到级盛状态,对秦国而言,威胁还不算太大。赵国在军事上采取“南守北进”战略,也就是避开中原主战场而积极北上拓宽疆土进行“较和平掘起”的战略也的确另秦国感到一丝安心。这样,下一步,秦国的战略重点就将由衰败的中原韩魏两国以及冷静的赵国转向南方,转向当时的第一“大”国——楚国!
而随着秦国南方战略的进一步展开,三次精彩的攻楚战争也即将拉开序幕。而一代战神白起也即将以此开始他军事生涯中第二个辉煌点,甚至是其一生中军事指挥艺术水平的最高峰,这就是——鄢郢之战!
…………
第六章:汉水残阳;三伐荆楚!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秦咸阳宫的一场精彩的辩论曾这样进行:
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翁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以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所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战国策。秦一》
司马错与当时秦国国相的这场著名的辩论,便是秦惠文王所确定的“并属——占楚——得天下”的秦国早期统一战略指导思想确立的一个重要依据。而国相张仪是持反对意见的。
张仪认为,中原是天下的中心,秦国争逐天下应该以争夺中原为起始,占中原而后天下。
司马错认为:秦国如果想谋求争夺天下的实力资本,应该将尚未被列国所重视的巴属也就是四川入手。取得四川便可以增加国土,广蓄粮草,并获得对临近四国的地缘优势。而冒然将矛头指向中原以及周天子所在地,将会成为众矢之的,且在地缘上处与魏、楚两个大国的夹击之中,是不利的。应该使中原各国限于一种自相争伐的局面之中,而秦国自己则走一条逆时针迂回争天下的军事、政治战略。而在此基础之上,秦惠文王最终确定了占属——攻楚——争天下的三步走战略。
就当时的惠文王时期的天下格局而言,司马错的迂回得天下主张是有其正确性一面的。如果过早的将自身暴露在天下各国争夺的中心地区,那么情况将变的非常不利。于是,惠文王最终取司马错的荐意,并吞巴属,随后便发起了对南方大国楚国的攻势。
但是,当多年以后,秦昭王继位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是“司马错战略”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所造成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二:一、秦占巴属多年,国土增加,国力也随之增加,以此在国力上有了很大提升;二、与楚国几次交手将原来楚国手中的汉中地区基本纳手其下,国土、国力进一步上升;三、很好的避开了六国合纵,使自身进一步得到发展。
其次,“司马错战略”也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问题就是楚国力过强,难以短时间消灭。
其次的变化是齐国的扩张和魏国的衰落,中原力量有了很大衰减。
这样一种变化,使得秦昭王登位之初对“司马错战略”进行了修改,以政治手段为主孤立楚国、军事手段为辅有限打击楚国。同时,采取对中原韩、魏两国的攻势,大力扩张了东部领土,甚至在根本上打击削弱了两国。
可以说当局势发展到了白起攻魏连拔六十一城后,秦昭王对中原蚕食战略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北方的赵国保持着一种非常克制的态度,秦国总提国力处于进一步上升状态。而对于南方的楚国,经过多年政治、军事相结合的手段,其状态已经大不如前。另一方面,前284年,昭王二十三年,乐毅率燕、赵、秦、韩、魏五国之师破齐,攻入临淄,连拔齐国七十二城中的七十城。一个对于秦国总体战略进行起到迁制作用的齐国正处于亡国的边缘。
就这样,秦昭王开始了他再次改变攻击方向,由北上改南下的“三次攻楚”战争!
伊阙之战结束后的第十三年,燕破齐之战后第四年。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命大将司马错发陇西之兵入蜀,并由蜀地进攻楚国黔中郡,拔之。于是南路之进军告成,司马错又分一路军由巴郡东下,准备东出巫峡以攻郢之西。又分一路军由武关东下,攻取楚国汉北及上庸之地,进入桐柏山地区。次年秦三路均以越过山地,楚顷襄王急调大军数十万北上守鄢(楚国陪都,今湖北宜城东南)。
此时,白起尚在北方,刚打下光狼城并进一步打赵国代邑。 这应该还是秦国对赵国军事上的进一步试探。
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急调大军北上抗秦,而秦昭襄王急调白起南下接替司马错攻楚。
楚国这个国家,细想起来的确有意思。春秋时代,楚国与晋国打了好几场大仗,差不多都是平手。末了还被自己国人伍子婿带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