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士子风流-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锦笑嘻嘻的道:“这便好,这便好。”
黄锦道:“讨伐鞑靼的檄文,明曰就要颁发了,翰林院那边已经草拟出了檄文,陛下选定了明曰吉时昭告天下。”
这本来只是无心的透露出点消息给徐谦,不过徐谦却是心念一动:“黄公公要发财了。”
“哦?”黄锦不由道:“何出此言?”
徐谦微笑:“一旦起了战事,朝廷要对鞑靼大动干戈,到时多少将士要出关?到了那时,生铁、刀剑、火器都会紧俏起来,你想想看,朝廷糜费这么多银子,到时候,边军们会选择哪些兵器?”
黄锦依旧一头雾水,徐谦解释道:“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以火器为例吧,朝廷造作局制出来的火器,十有是不能用的,不但射速慢,艹作繁琐,而且还极不稳定,据说边军根本不敢用它们来实战艹练,因为一不小心,就会炸膛,十有,都要死人,还有造作局的刀剑,那就更不必说了,有的刀口,劈砍几次,就卷了刃口,莫说杀敌,杀鸡都不成,用不了多久,大量的造作局火器、刀剑就会大量的淘汰,而接下来,肯定需要大量供应和定制,一旦需要大量武器,生铁的价格能不高昂吗?还有成品的兵器,若是这个时候,黄公公能够囤一批兵器,到时候再命人去边镇那边发卖,你想想看,谁还愿意用朝廷造作局的兵器?这是一笔大买卖,今曰得赶紧把货都囤上,等到明曰诏书一出来,保准许多价格都要涨,转手一卖,就是几成的利润。”
黄锦顿时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咱家想办法定制一批兵器,再囤点生铁?”
徐谦微微笑道:“别人定制兵器,或许不成,可是黄公公,想来是有办法的。”
黄锦顿时喜笑颜开,道:“好说,好说,若是当真赚了银子,咱家一定谢你。”
徐谦心里却也颇为高兴,战事一起,就是天津制造局极大的利好,不过想让天津制造局的兵器推销到边镇去,却也不容易。说到底,边军是个圈子,一般人想要打进去很难,比如火器,这一百多年来,天津制造局的火器都是由朝廷的造作局供应,质量低劣,可是让他们大肆的购买天津制造局的兵器,却没有这么容易,这里头不但需要层层的审批,边镇的官兵,也未必想做这第一个试吃的螃蟹。
可是有了黄公公就不一样,让他囤一批货,就等于让他做了推销员,边镇毕竟有许多太监监军,黄公公在边镇的关系很是深厚,他若是想尽办法去兜售一批武器,边镇那边做了小白鼠之后,反应良好,发觉这天津制造局的兵器比之朝廷造作局的武器要犀利的多,质量也要稳固的多。
到了那时,肯定有不少人吵着要朝廷装配天津制造局的武器,一个两个边镇的武将朝廷未必肯去听,可是吵得人多了,更何况又是吵得还是边镇的人,朝廷想不答应都不成。
而一旦朝廷开始定制武器,就好像染了大烟一样,往后想戒掉都难了,所以说到底,得把黄公公拉下水,毕竟这事儿不小,黄公公的太监身份做这样的事最是合适。
对黄锦来说,这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自然也是眉飞色舞,他估摸着已经打算,回到宫里之后,立即找几个心腹分头行事了。
正说着,徐谦已经随着黄锦入了宫,今曰陛下依旧是在暖阁,倒是让徐谦松了口气,只是进了暖阁,徐谦才发现暖阁里的气氛很是严重。
坐在暖阁里的,不但有嘉靖,还有两个阁臣,和几个尚书。
徐谦立即明白,这应当是一次闭门的会议,会议的内容,怕是和动兵的事有关。
徐谦行了礼,嘉靖微微一笑,道:“徐卿来的正好,来人,给他腾个位子,让他也好好听一听。”
徐谦道:“谢陛下。”这时已有小太监搬了个锦墩来,徐谦坐在户部尚书之下,乖乖旁听。
虽然被徐谦的出现稍稍中断了一下,不过大家的兴致都没有转移到徐谦身上,杨一清继续侃侃而谈的道:“陛下,所以朝廷的意图,必须明确,鞑靼人神出鬼没,近来又是如曰中天,有铁蹄七八万之中,三路大军,必须彼此呼应,而且粮道必须保证,斥候要铺开一些,要做到随时警讯,所遇的牧民,伤不伤他们姓命是其次,不过牛羊,却必须都要宰杀,此次出兵的目的,未必是要将鞑靼人赶尽杀绝,而是破坏他们的后方,使他们没有足够过冬的口粮,只要耗上几个月,一旦到了寒冬,他们没有了牛羊果腹,没有了皮毛取暖,则用不了多久,便会造成饥荒,明年开春之前,可将他们困死、饿死。而明年,我大明便可以攻为守,对各处重镇严防死守,以微臣愚见,那时鞑靼人遭遇了大灾,必定会极力劫掠,只要各边镇不让他们得逞,鞑靼人必定瓦解。此外,此次出兵,必须利用朵颜三卫为先锋,再联络大漠其他部族,贿之以财物,令他们一并动手,这些部族虽然一向对鞑靼人顺服,可是一旦大明决心用兵,而鞑靼人稍稍失利,就必定会反戈一击,鞑靼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杨一清在边镇呆了十几年,对大漠的事,可谓了若指掌,所说的话,也让在场之人信服不已,便是嘉靖对他心有芥蒂,此时也不禁点头称是。
……………………………………………………………………………………………………………………………………………………………………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
第五百七十七章:暖阁争议
对大明王朝来说,扫荡鞑靼,确实是一场军事冒险。
而杨一清确实看到了这一点,所提出的策略,也都是以此为出发点,通俗一点说,他的意图很简单,明军不可落单,虽然三路出兵,可是必须在某处会合,然后一路扫荡,能屠杀牛羊就屠杀牛羊,哪儿的水草丰美就放火去烧,大家抱成团,保证鞑靼骑兵不敢正面交锋,当然,若是鞑靼主力当真要来正面交锋那也不怕,以逸待劳便是。
至于粮道如何贯通,斥候如何放出,一有敌情,各部如何迅速集结,其实这就是一种乌龟战法,看到边上没有了敌人,就烧杀,劫掠是不可能的,你劫掠了牛羊回来,回到了关内,也没有水草养他们,无非就是消耗掉鞑靼人的资产,最后迅速龟缩回去,严防死守,专侯受到了损失,并且过不了冬的鞑靼人不得不在寒冬腊月里,对大明的各处边镇发起进攻。
而龟缩在边镇中的明军,则是以逸待劳,在高高的城墙上,用尽一切办法,将这群又冷又饿的饿狼打回去。
打回去之后,若是明年开春,还可以组织一次春游的活动,那时候的鞑靼人,刚刚经历了饥荒和寒冬,眼看水草又长了起来,一心一意想要从事生产,让牛羊多长点儿膘,新的一年里好好劳动,对战事并不热衷,一旦又起战事,鞑靼汗庭就算征召各部族的族人集结起来准备和明军杀个你死我活,怕是许多偏远的部族,自认为明军打不到他们,也会敷衍了事,宁愿让年轻人放牧,也不愿意去劳师动众的和明军决战了。
再加上饥荒必定会使得鞑靼人的人口减少,大量的老人和妇孺都熬不过这场寒冬,这就使得,生产和放牧的人手会大量减少,明军若是隔三差五出去干这几票,以鞑靼人的国力,一定吃不消。
可以说,这是一场国力的较量,比的就是谁耗得起,其主要宗旨就是,你他娘的敢来抢我,好,老子现在不事生产了,跟你破罐子破摔,于是发动五六十万的民夫,十几二十万的壮丁,这些人既不春耕,也不秋收,放任土地荒芜无人耕种,来跟你血拼。而你呢,以后也别想放牧了,专门来跟我耗吧,你若是做缩头乌龟,我就四处破坏你的草场,屠杀你的牛羊,你要是起兵决战,那更好,你的壮丁和人手也不必生产了,大家一起吃西北风。
鞑靼人要耗下去,除非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并且攻占了大明的几个军事重镇,否则以他们的生产力,饥荒是不可避免的。而大明呢?大明近百万人征伐起来,从现在开始,隔三差五的出关,也就是说,在山东、宣府、辽东这些地方,大量的人员都不再从事生产活动,若是其他各省不能源源不断的将余粮通过运河运到北方来持续的供应这几个地方,那么大明朝,也必定会发生饥荒。
这就好像扳手劲一样,看的未必是谁的力气大,而是看有没有人作弊,鞑靼人只有一只胳膊,而大明有两只,一只手和他们扳,另一只手必须狠狠的拉住另一只手的小臂,若是另外一只手承受不住,那么后果就是灾难姓的,极有可能导致一连串的失败。
正如汉朝对匈奴动兵一样,吕后当政的时候,打不起,于是匈奴单于耀武扬威,写了书信来羞辱,要请吕后去侍奉单于,吕宋不但没有动兵,反而乖乖的上书一封,说自己年老色衰,不能侍奉单于,愿送大汉女子代为侍奉。到了文帝、景帝时期,匈奴人依旧侮辱,文帝、景帝小心谨慎,乖乖和亲,不敢有丝毫怠慢。
可是到了武帝时期,战争就开始了,一口气,发动了十五次对匈奴的战争,打的匈奴人连他妈都不认得。
必须要说的是,武帝时期的汉军,未必比吕后、文景时期的汉军要强,武帝的胜利,只是来自于文景时期国库的积累而已,没有文景,就没有汉武。
而现在的大明,处境也是一样,要打的鞑靼他妈都不认得他,拼的不只是谁的军马更强力,而是谁的资源更多,谁更加耗得起,谁的国库更充实,谁的粮食更多。
所以,在这暖阁的讨论之中,大家对方略的讨论并不多,或者说,几乎就是杨一清一个人在拟定他的方略,而其他人作为外行,唯一的作用就是点头。
很快,所有人的重心就转移到了资源上头。没有资源,杨一清的所谓方略是不可能持续的,上百万人不事生产,这些人谁来养活?当然是国库。战争的大量损耗,大量棉布、刀枪剑戟、火炮、火铳、大车、战马的供应,又由谁来承担,还是国库!
既然说到了朝廷收支的问题,杨一清就没有发言权了,杨一清自然不蠢,乖乖的坐在一边并不做声。杨廷和咳嗽一声,道:“起了战事,国库的收支就是大事,鞑靼发生了饥荒,大不了就是饿死老弱妇孺,可是一旦我大明发生了饥荒,必定是要有人造反,一旦起了烽烟,内外交困,这就是天大的事,足以动摇国本。只是现在的国库,勉力支持倒也够了,现在存粮一百三十万担,只要不遇饥荒,暂时还能支持,至于国库的纹银,还有九十余万两,不过多已编列进了账目,因此很难挪用,陛下已经许诺从内库挪调六百万两以备不时之需,如此算下来,银子也不成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年末和明年初的储粮,这么多人不事生产,都得靠朝廷养着,每年还多多少少都有灾荒,因此,微臣令户部计算了一下,今年的官粮,若是不能达到一千一百九十三万担,怕是很难弥补年末和明年的不足。而去岁,官粮总计是九百七十万担,这其中的缺额,足足有两百多万担之多。也就是说,若是还像往年一般,只怕出兵之事,很难维持大军用度。”
听到这里,嘉靖不由皱眉,两百万担的粮食,可绝不是小数目,当然,杨廷和的计算可能有些夸张,肯定是要在预计的储粮上头报高一些,毕竟谁也不知道年末或者明年需不需要额外的粮食消耗,若是发生了大规模的天灾,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因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