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农门娇-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你们也搬?”万修林的神色一垮再垮:“那我们岂不是离的很远?以后岂不是再不能在一块玩了?”

“唔……” 乐清长长的闷哼,修林要搬去镇上了,她好像有些不舍得的。

修林一时也无话,两人一个院外,一个院里的沉默下来。

夜空晴朗,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围在弯月周围,温和的银色月光洒在忙了一天的张家村,映着家家户户的灯火,温馨而静谧。

~~~~~~~~~~~~~

那个喊一下粉红~~

 第一百六十六章灾年

第一百六十六章灾年

乐清八岁

万修林十岁

月色温柔的笼罩着两个小小的身影,轻风徐徐抚过,吹起几缕发丝。

向来嘻笑打闹的两人,头一回如此长时间的沉默。

“要不……我跟我娘说说,我们不去镇上了。毕竟张家村离靠山村还是挺近的。”沉默半晌,万修林喃喃开口:“再说,魏亦奇在这,我也不放心。”

“你家的生意在镇上,早晚也要搬过去。”乐清甩甩头,理了理这莫名的情绪,强作欢笑:“虽然远了,偶尔也可以回来寻我玩的麻。再说镇上学堂哪是咱们乡下的能比的?你去了,说不定明年就能考上秀才呢?是不是,秀才大老爷?”

“这玩笑可不好笑。”万修林也扬了扬眉,尽量的展出笑来:“我才不希罕什么秀才举人,我连想考都没想去考。我可没有大哥那份才情,我肚子里的,不是墨汁,是坏水儿。”说着,指指自己的肚子。

“咯咯”乐清叫万修林最后一句逗笑了:“你这一肚子的坏水儿,难道还想不出法子来跑回来寻我跟亦奇玩?”

“就是的,再说有我哥在,我娘也拿我没办法。”万修林强作欢笑的声音听着叫人心里难受。他转了转脸:“你们什么时候搬?”

“明儿就开始挖鱼池,先弄好鱼池,把鱼放过去。然后再翻院子,一切都弄妥之后才能搬。估计怎么也要上秋了。你们何时搬呢?”

“就这几日了”声音又低又沉,带着不甘不舍不愿:“我要走了,你不送我个礼物?”

“礼物?” 乐清怔了怔:“什么礼物?我又不会女红,要不写几个字给你?”

“随便什么都行。”

“那写什么?”

“随便什么都行。”

“那就‘随遇而安’”

“不如写随遇而乐?”万修林突然笑起来:“落款一个清字。”

“你呀”乐清眯眼笑起来, 正要说什么

屋里人影一动,乐云走出来:“乐清,你跟谁说话呢?”

“哎,我姐出来了。字我明儿给你,你快回吧”乐清赶紧将万修林打发走了,回身对走过来的乐云笑笑:“没什么啊”心里不知怎么,有种夜黑风高偷会情人被捉当场的感觉。

第二日,天还没完全亮,安平就提着秋菊备好的礼去靠山村 了。

徐三家屋后的那户人家也姓徐,老汉叫徐老皮,跟老婆子两个一起生活,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女儿早已嫁人,儿子也都已成亲并另建了院落。

徐**安平去了一趟,安平客气的向他们说了来意,又留下礼,再有徐三在旁上说着,两个老人都没说什么意见,高兴安平搬过来。

出了徐老皮家门,安平从靠山村火速赶回来,匆匆扒了几口饭,便招呼着昨日拉起来的人往靠山村去挖鱼池了。

乐清跟乐云帮着秋菊伺候蓝氏吃了东西,又看着蓝氏喂了小乐臻,然后秋菊寻来针线一边做着一边跟蓝氏说话,姐妹两个便从里屋出来了。

乐云提起桶去喂鸡喂猪了,乐清则寻了纸和笔,跑到堂屋去写字。

本来想着, 张家村离靠山村并不远,几个小伙伴随时可以凑在一块玩耍。可是谁想到万修林要搬去镇上了,镇上离张家村可就远了,以后恐怕几人再凑到一起的机会也就少了。乐清提笔,心下不由黯然,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也快要结束了。

这种自由自在,纯天然无污染的日子……真想叫时间停下来啊。

自己今年已经八岁,按理,早就该学女红了,到十二岁,就要跟姐姐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为将来说亲事而准备。然后, 十五六岁的时候,寻个人家把自己嫁掉,或者过着平淡的生活,或者过着跟婆婆小姑勾心斗角,今儿吵,明儿骂的日子。

乐清有些头痛的放下笔,轻柔眉心。虽然古代生活安逸而舒适,可是自己真心不想现在就开始为了成亲而改变自己,更不想那么早就成亲嫁人,然后生娃,生娃,生娃……可是现在她已经不小了,不得不考虑一下这些问题了。

成亲,自己还不如一头撞死,穿回现代去。

不成亲,爹,娘,还有那些俗礼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这个异类。

可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哪可能能寻到个如意郎君?她的择偶观跟这些古代人是不一样的啊,哪可能对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产生……那她不成了猥琐的大婶了么?

“你干麻呢,又是摇头,又是点头的,一脸苦相。”乐云进门,叫乐清脸上丰富的表情逗笑了:“你呀,要是闲着没事,赶紧学女红。”

乐清忙跳起来,抓着纸笔跑进小里屋:“我正写字呢,写字”

乐云无奈摇摇头, 起身进了大里屋,对蓝氏道:“娘,妹妹明显是逃着不想学女红。”

蓝氏宽容的笑笑:“我早看出来了。罢了罢了,她不想学,便不学吧。大不了就如她说的,她嫁人时,陪送一个女红好的丫环。”

乐云皱皱鼻子:“你就能惯她。”

蓝氏和秋菊‘咯咯’的笑起来。

靠山村那边的鱼池两天就挖好了。因为情况特殊,也来不及淤池, 直接放了水,就将鱼从张家村捞过来了。池子不淤存不住水,也只能日夜有人看着,往里加水。

旱情又持续了一个多月,天空才闪过一道雷,下起雨来。

由于及时的把鱼挪到了靠山村,安平的鱼没损失多少,这一场雨降下来,所有的人心算是安下了,有水了。

地里的庄稼受灾不轻,玉米几乎颗粒无收,其他的什么蔬菜之类的更是焦黄成一片,只有种了红薯的人家多少收了一点红薯回来,可是也不够吃的。

灾情相当严重,朝廷很快拨了救济粮下来。

可是粮食分到镇再分到村,再分到户,基本分不到什么东西,张家村的人还好说,靠着养菇子多少赚了几个钱,也能免强应付过这个灾年去,可是远在临月村的安红一家和周家埠子的安霞一家却不一样了。

安霞家里还好些,毕竟周一丁在安平这里做活儿,赚的钱是稳定的,虽然田里没收成,但也能把日子过的去。安红家却是立马就要揭不开锅了,而且安红婆婆不知如何发现了安平救济她的每日两个馒头。

安红婆婆不但没收了馒头,还鼓动田丰茂休妻。

丰盛 这个不孝的不知跑去了哪里,好几年没有个消息,也不知是死是活。家里儿子就剩了丰茂一个,想要抱孙子就只能指望他了。可是晓燕娘是个不争气的,生了一个丫头又一个丫头,现在干脆连丫头也不生了,肚子平平许久不见动静。若是再这样下去,岂不是要绝老田家的后?

“丰茂,娘知道你舍不得晓燕娘。可是你看,这些年你对她多好?她呢,家里困难成这样,都快饿死人了,她手里每天有两个馒头,却连你都不肯说,她这是安的什么心那?”

“她那肚子久久没动静了,要是生不出个儿子,你要断老田家的后啊?瓜儿子,再拖上两年,你就算是想再娶,人家也不跟你了。”

“ 安红在娘家臭成这样,你看看穷成这样了都没人拉帮,困难的是咱们自己。可是如果另娶一个呢?娘家哪怕稍稍伸伸手儿,咱们也不至于困难成这样。”

丰茂最近跟安红已经吵了几架,现在听丰茂娘这么说,禁不住说劝,竟真动了休妻的念头:“她娘家虽不管她,可是如果她被休的话,可就不一定了。万一她那个爹和二哥再上门来寻罪怎么办?他们现在可是惹不起的人物。爹是知府的亲舅,二哥现在又是一把钱财在手里攒着,听说最近还在靠山村又置了院落那。”

“就是要逼的他们来找才好呢”丰茂娘一拍手:“他们要是来找,咱们就提条件,什么粮,什么吃的穿的不就都有了?哎,他们要是不来找,那咱们就另娶。你看,这叫一棋双赢, 儿子哎,你学着点。”

安红还在她私下佃的地里辛苦的忙活着,并不知家中那对母子却下了这么一个决定。

旱灾过去又是连续的暴雨,直到进入了九月份,天气才开恢复了正常。

鱼池,水渠,都已经挖好,原来的屋院也都已经推倒收拾干净了,安平选了个好日子,开始动土盖新院了。

新院的格局是将原本后院的小田纳进院子里来,主屋有三间里屋,一个堂屋,另 外加盖两间厢房,一间给秋菊住,一间做厨房用。然后水渠从主屋对面淌过,渠边种些菜,再把原来院子里的树都挪过来。

十月中旬的时候,院子就修盖好了,崭新的砖瓦大院儿,即便放在靠山村,也很是亮眼。安平打算空屋子再晒上个十来天,到十月末的时候,就搬家。

搬家之后再考虑在原来的院子里加盖菇屋的事情和请小工的事。新院这边的鱼池比原来的还大,没有人照料是不行的,可是周一丁他们都脱不开身,只能再另请小工。

 第一百六十七章搬家

第一百六十七章搬家

到了十月末,安平新家举办落成宴。

按乡俗,新房盖成,都是要请四里乡邻来吃酒宴的。

张家村的亲邻连带靠山村这边的几家邻居全都请到了,安平在新院子里摆了十来张桌子,院外又摆了几张,饭菜弄的是中等席面,蓝氏带着秋菊和几个婆子媳妇在厨房里忙活,才几个月的小乐臻交给乐云照看,乐清跟乐渊则满院子跑着,帮大人端茶倒水,招呼客人。

靠山村果然不愧是富村,风景都与张家村不一样。

张家村是灰扑扑的,带着股陈旧的味道,村里人一般都着带补丁的衣裳,而且还是那种连补丁都很陈旧的了。而靠山村环山靠水,村中大多是瓦房,一片葱翠,村民们的衣着虽说不上光鲜亮丽,起码大部分是没有补丁的。

院子座落在靠村子东北角的地方,东面环水,南面是集市,再南便是山,取水赶集都很方便。主屋坐东朝西,院门开在南头,一出门便是热闹的集市和沉稳的高山。

门口的三亩田地已经全部围上了竹篱笆,里面一半挖成了水池,已经蓄水养上了鱼,另一半开了两个小池养蚯蚓,剩下的地方全部养成了鸭子。这次的水池开的大,鸭子可以直接到水面上放养,鸭子洗澡可以保证健康,长的快,而鸭粪正好喂鱼。

一道半米宽的小渠从鱼池的南面绕过来,正好从鱼池和鸭舍中间穿过,拐进院子里,从院子的西头穿过,出了院子再拐回小水河。为了防止泥土坍塌,在渠壁上还细细的排了一层竹子。水渠里的水由小水河里的水流带动而缓缓流动,清澈而细凉,悠然从院子最西头流过。

来吃宴的客人们啧啧称赞,安平真是好脑瓜,还晓得把水引进家里来,这简直就是条微型的小水河麻,洗衣做饭取水可真是比水井还方便了。

宴完客,张赵氏和吴氏帮着收拾了院子才回去了。

蓝氏带着秋菊和几个孩子粗粗的把带来的铺盖铺下,晚上凑合一晚,明日还要回去把家什物件儿,乱七八糟的生活用品都搬来,还有鸡和猪,院子里的果树,这些都还没挪呢。

第二日,安平借了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