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日战争-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陆军测量部地形科编成,班长步兵大尉服部直彦分属第二军司令部。24日花园口登陆后,立即着手附近地形的测绘作业。1895年3月3日完成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作战地域的全部制图作业,测绘总面积166。42方里。
1894年11月21日,日军参谋总长下达命令,编成临时测绘部,要求对作战地域进行全面测绘制图。临时测绘部长工兵中佐关定晖从陆地测量部选拔干部,募集临时测绘雇员,施以专业职能的培训。12月15日临时测绘部编成,翌年2月13日旅顺口登岸,17日到达金州,设立测绘本部。临时测绘部以凤凰城、金州、海城、大孤山、复州附近地域为对象分成五个班,20日各班投入测绘作业。5月下旬,各班担任的测绘任务全部完成,6月上旬测绘部派四名测量手,编入赴澎湖列岛作战的混成支队,从事测图作业。归国后的临时测图部又接到大本营前往台湾、朝鲜测图的命令,由步兵少佐服部直彦担任部长,一班至四班前往朝鲜;第五班编成独立班,前往台湾。
第28节:情报战争(4)
独立五班7月26日抵达台湾,随从近卫师团渐次南进,从事测图作业。临时测绘部9月16日到达朝鲜京城,以元山、京城、平壤、大邱附近地域分成四个班,分别在该地域从事测绘作业。朝鲜测绘任务完成后,临时测绘部再前往台湾支援第五班的测绘业务,直至1896年8月6日测绘作业全部完成归国。
军方投入人力财力收集清国的地理地貌情报,总面积达7835。42方里,为未来战争做好了前期准备。
附 《情报战例文献摘录》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馆藏日清战争留下的大量情报文献,其中涉及许多日本谍报员收集的情报资料,以及报刊公开的情报,以下部分摘录。
1894。6。13 神尾光臣少佐,大本营宛,天津报告《清军之动向》 11日李鸿章下达公文,派遣叶军门及太原镇守聂士成集结芦台、山海关兵,乘汽船赴朝鲜牙山,上陆后见机围剿匪贼。李责朝鲜督办袁世凯派役员为之向导,助办远征军军需物资转运事宜。李令各营将领严明军纪,不得扰民,擅入民家市店,与他国百姓商民和睦相处,购买食物,雇用马夫须支付现银公平交易。剿匪中禁止滥杀无辜、掠夺财物、骚扰妇幼,违者军法惩处绝不宽容。
1894。6。15 福岛中佐、上原少佐,参谋总长宛,朝鲜京城报告《清国送兵器与韩》 李鸿章赠送韩廷步枪一千挺、弹药十万发。昨夜支那兵三百携枪支弹药从京城西门进入。另我京城将兵健康良好、军纪肃严、警戒万全。
1894。6。22 神尾光臣少佐,大本营宛,天津报告《北京政府状况》 清国政府已决意出兵朝鲜,风闻外国人对李鸿章的反映多有非难之语,一曰:“袁世凯公使唆使朝鲜国王请求清国出兵,李鸿章应请遂行,然北京政府内心并不赞同。”二曰:“此番出兵主谋者乃李、袁及李的德国顾问德璀琳之主意,反对派总理衙门和英人总税务司罗伯特攻击论盛上。驻韩俄国公使访问李鸿章,非难出兵之举,李氏承诺待贼势剿灭即速退兵。”现清军状况:(1)卫汝贵、吴育仁出师准备,北洋海军所在一带发布戒严令。(2)卫、吴两将官派兵朝鲜奏请朝廷批复。(3)出兵事宜致电朝鲜国王。又芦台及山海关兵三百、马七十匹,20日塘沽港乘“海定号”,待夜间满潮时出帆牙山,同行携带地雷、水雷。小站及北塘兵赴朝准备,李已上奏等待敕谕。
1894。6。27 井上敏夫海军少佐,中牟田海军军令部长宛,芝罘报告《清兵出兵报告》 近闻清国出兵沸沸扬扬,传李鸿章主战遭总理衙门责之,令李氏受夹板之气,近来喜怒无常。北京政府倾向平和主义之呼声盛上,今后清国战争之决心仍有待观察。
1894。7。2 天津荒川领事,外务大臣宛,天津领事报告《清国政府采纳开战策》 清国政府决定采纳李鸿章开战的建议,今后陆军登陆地可能选择大同江口,目前整装集结完毕,等待出发命令。
1894。7。2 上海宗方,崎宛,《李氏焦急》 传说李鸿章千方百计设法避免与我国冲突,又曰派遣总税务司罗伯特赴朝鲜调停,又曰委托英德两国公使仲裁调停。本日报纸云,清廷决定派遣刘铭传赴朝鲜云云。
1894。7。7 天津派员连日报告:六月廿三四日进京上奏,胜军未动。七月一日李氏命各营加紧操练,李氏不希望开战,今委托俄公使调停。七月六日大沽派员报告,“镇东”、“镇北”两舰修缮完毕,船渠注水明日出渠,牙山清兵三四十人搭乘“康济号”返回大沽。七月七日镇东、镇北两舰本日大沽解缆。七月九日,广东水师“广甲”舰大沽海军公所入港,传说每年广东舰此季节上访献技。七月十日“定远”、“镇远”以下十一舰停泊威海卫港内,扬威舰直航朝鲜。
1894。7。24 北京小村代理公使,外务大臣宛,《清国公债募集》 李鸿章募集多额公债,在香港上海银行及其他银行借入千万之银两用于战争。
1894。7。29 支那滬报《清帝委李鸿章重任》 昨日正午接天津电报云,皇太后、皇帝七月廿二日降密旨,委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伯,全局统筹朝鲜军事,总制南北两洋及沿海港湾防务。
◇◇欢◇迎访◇问◇
第29节:情报战争(5)
1894。8。25 支那北京通信《李鸿章勋标剥夺》 八月十二日,李伯处理战事缓慢,且麾下败军伪造奏功之因由,被朝廷剥夺其名誉功勋标章。
1894。8。26 芝罘派员报告《李伯政略》 清国政府从欧洲又募集战费两千万磅,称“日本乃一贫国,财源短缺,如若拖延战争,倭兵必败,何不以为之。”欲与日本展开长期持久之战。
1894。8。29 派遣员报告《白河口防卫》 白河口防栅每日根据朝夕潮况开启闸门,放行过往船舶,闸口现已配置拦障,阻敌舰通过。水道内布设水雷,两岸配置大炮,炮台内有水雷引爆器。夜间或薄暮时,两三支探照灯搜索海面,聚焦活动之船舶,照准发炮。
1894。8。29 派遣员报告《清国募新兵》 吴淞炮台及江南船务局,每日从扬子江一带经运河汇集大批兵队,兵数约两万五千人,多数是湖南湖北、山东、河南新招募无纪律训练之乌合之众、山野匹夫。将前往山东芝罘威海卫一带作战,每日到达芝罘人数约九百人。
1894。9 支那滬报刊载题《支那官吏军事义捐金》 皇帝裁可诸省总督的奏议,为补助军费开支,现役文官义捐相当武官官俸十分之三的义捐金。
1894。9。4 截获清国职员信件《袁玲禀告》 谨禀,十四日进呈一书已高览。李中堂为防止日本军舰侵袭旅顺口、大连湾,传令水雷营迅速敷设水雷防御敌舰。本营领命水兵二十名昼夜敷设,昨日从山海关又调遣二十五名,仍感人力不足。水雷兵须将电缆送至水雷间连接。五百听双线海底水雷三个、中流一千听双线水雷三个,一千五百听三线海底水雷三个已经连接完毕。日舰来袭,足可发挥效力……
1894。9。5 支那政府布告《上海来电》 支那政府布告,凡居住支那的日本臣民,战争中必须服从支那法律。
1894。9。24 《缴获李鸿章电报》 丁汝昌、龚照玙宛,智利国购入之巡洋快舰,因该国遵守中立原则,或受日本压力拒绝付货。
1894。10。3 支那政府布告《驻日汪公使处罚》 前驻东京清国公使在天津桎梏,因由乃汪氏在日本驻在时之举动,未与本国政府意向同步,亦未详细报告日本海陆军兵力状况,致使清军受制于日军,失去制敌良机。
1894。10。9 《缴获李鸿章电报》 丁汝昌、赵怀业、龚照玙各位,倭军大连湾上陆,对旅顺呈海陆夹击之势,状况与英法两舰队对我通报相符,汝等严加防备不得松懈。怀字军新营防御薄弱,令人担忧,利用现在之兵在旅顺大连两地配置成互援之势,水师六舰预定旅顺大连间往来巡航,牵制敌舰。
1894。10。12 支那滬报报道《清帝授予德国军舰乘员勋章》 英国籍汽船高升号被日舰击沉之际,德国军舰“易鲁奇斯”号将校兵十三人,救起孤岛落难清兵一百五十余名,送还芝罘,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清帝,特颁发德国军舰有功乘员勋章。
1894。11。17 天津派员报告《李鸿章大攻击准备中》 李氏雇入外国人准备展开大规模对日攻击。德国人汉纳根赴山海关,玛库利阿(按即马格禄,Mclure John,英国人,帮办北洋海军提督)月俸两千银,出任支那舰队副提督。
1894。11。27 《清帝除奸上谕》 有上奏倭舰旅顺攻击之际,对我军布设之水雷了如指掌,敌舰避绕而过毫发无损。又前日陆军作战正酣之时,后背突然起火扰乱军心,定有奸细引导敌军袭击我军。命李鸿章、张之洞及沿海各省总督、巡抚知照地方文武诸官,严厉稽查搜捕间谍隐患。命裕禄、宋庆各军严查不得疏忽。
上海黑井大尉情报通告《清国沿岸防御》 7月28日,扬子江北口及崇明岛北方有水雷沉浮。8月1日,上海海关道通知各国领事,即日起吴淞口禁止夜间通航,昼间西洋人乘船亦须接受检查。8月2日,威海卫刘公岛南端陆地炮台增设12厘米速射炮两门。8月4日宁波镇海(甬江口)入口布设有水雷。航标、浮标、灯塔均已撤除,夜间不得接近镇海炮台。为增强南方防御力量,清国频繁向南运送兵器。8月12日,清国商船“普济”装载兵器温州出帆,切望途中捕获。8月12日,宁波、温州、福州、台湾各地港湾开始大规模敷设水雷。
1895。4。19 西海舰队司令长官男爵井上良馨 《营口河口布设水雷调查报告》 海军参谋官子爵桦山资纪殿。(1)清国水雷图示参考;(2)水雷罐使用地雷改装,起爆电缆连接水雷至陆上;(3)地雷型水雷分布:炮台南部七个、东南地营附近四个、市街炮台附近十个、水雷营内十八个;(4)安装起爆器海底水雷二十一个,顺海潮流漂浮运动。各种水雷在远浅滩大干潮时会搁浅望见。另据美国“佩兹拉”号舰长介绍,清军的水雷布设后,在冬季河口结冰之前需捞回陆上,状况与我军侦察类似……
←虫←工←桥书←吧←
第30节:野战通信(1)
2。4 野战通信
清国电报通信
鸦片战争后,清国引入了电报技术。1879年,北洋大臣管辖的防区首先试办军用电报线,从大沽经北塘达天津,中途连接各海口、炮台、兵营,线路距离近百里。电报通信的实用性很快得到朝廷的认可,翌年批准了李鸿章架设南北电报线路的奏请。线路从天津沿运河至江北,越长江达上海,全线总长3;000余里。此后,清国又架设苏浙闽粤线,将政治中心北京、北洋中枢天津、对外经贸中心上海、南粤经济重地广州连接了起来。经过八年的努力,清国兴建了济宁、芝罘、威海、天津、通州、北京、北塘、山海关、营口、旅顺、奉天的电报线路。北洋海防统帅中心的天津,威海卫、旅顺口海军基地,辽东半岛诸重镇间的通信网形成,加快了北洋海防军情传递的速度。全国电报业保有电线总延长数15;000里,专属北洋防务的津、沽、北塘、芦台、乐亭、昌黎、山海关、营口、旅顺等军事要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