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日战争-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米秸下,一名身着我兵服布片的兵士,被斩断右臂,腹部横断,睾丸剜除,阴茎的龟头割掉……其残忍酷薄之状,令人眦裂扼腕,悲愤填膺。我兵见者、闻者无不义愤激昂,对清兵复仇气焰盛上。”
清国悬赏布告公开鼓励兵勇割敌兵首级请赏,刺激了日兵对清兵的恐惧、仇恨和强烈复仇心态。山县有朋司令长官向远征兵动员时表示:“清兵之残忍,宁可玉碎不做俘虏。”这使得战争中日本兵被生擒者数量很少。清国军队沿用古来俘虏处刑的极端方式,亦成为引发日军对旅顺口军民屠城报复的重要原因。1895年8月清日两国履行《马关条约》规定,在清国新城和乾线堡交换战俘。但未加盟国际红十字会条约的清国军队,早已在战争中按照悬赏条例,将多数所捕日本俘虏就地处决。
清日战争中的清国军队也曾有过战争文明的称颂。1895年2月5日夜,威海卫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日本联合舰队鱼雷艇潜入刘公岛湾内袭击北洋舰队,被清国军舰和岸炮发现,立即遭到猛烈的炮火轰击。日舰9号、8号、14号鱼雷艇被清军炮火击伤,或沉没或搁浅,敌兵逃跑时遗弃数具兵友的尸体。此时,清国旗舰“定远”不幸被敌鱼雷艇发射的鱼雷命中,舰体损伤,大量进水。翌日,丁汝昌接到缴获敌兵尸体和破损艇的报告。面对“定远”舰被日军炸毁,义愤填膺的水兵要求处分敌尸。丁汝昌表示:“此虽敌国士兵之尸,亦系忠勇之士,理应以礼相葬。”丁提督说服部下,按照清国典式特制棺椁,郑重其事地将他们埋葬在刘公岛。日本人后来有评:“丁汝昌实乃文明忠义之士。”
日本俘虏观
近代国际法确立以前,各国的内战以及国际战争中,战俘均由捕获方随意处分。俘虏被任意斩杀、承担重劳役,或作为领土交换、获取赎金的对象。十九世纪面对频繁纷争,欧美人开始探索人道的战争。1863年2月,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创立,1864年8月22日,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日内瓦公约》签署。公约宗旨,在共同文明意识的约束下,将人道原则视为所有人类共有的,不分国家地区、种族风俗、民族哲学、道德规范,只追求生命第一的准则来共享。1886年明治天皇反省国内的“西南战争”中,数以万计生灵涂炭的残酷事实,下诏日本国加入欧洲国际红十字会组织,誓约在战争中保障战俘的基本人权,履行文明战争的职责和义务。
1894年8月1日,日清两国宣战;8月4日,明治天皇颁布第137号敕令《帝国内居住的清国居民保护令》,规定“凡有固定住所,居住在日本的清国国民,只要遵守法律,服从裁判所管辖,从事和平职业,其身体和财产将受到法律的保护。”日本和清国虽然变成敌对国家,但是社会和政府继续允许旅日清国人拥有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自由,允许居住日本的清国人往来于日清两国之间,甚至允许日本人与清国人通婚,允许关押在日本的清国俘虏与国内亲属书信往来。明治政府在国家文明准则规范下,给予敌国人民应有的人权尊重。
第41节:战争俘虏(3)
在清日战争中被日军押往日本的清国俘虏簿上,有近千人的记录。这些俘虏主要来自丰岛海战“操江”舰降兵、朝鲜战场俘虏、金州旅顺战场俘虏、威海卫战场俘虏。将大量外国俘虏押往本国,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尝试,企图充为人质或用于谈判桌上的筹码。但对当时的清国朝廷而言,在每战必败的混乱战局中,根本无暇顾及战俘的命运,清国战俘犹如被遗弃的孤儿飘落异邦。
1894年8月23日,日本陆军大臣公布战争俘虏处理规则。俘虏收容分成“内地收容”和“战地收容”两种方式。收容所设在各地的寺院,每个寺院安置俘虏百人以下。安置待遇依照日军军阶的标准,按等级区分清军将校、下士、兵卒的居室饮食。俘虏分成班组,选定组长协助管理俘虏的日常生活。俘虏中的伤病者由各地陆军预备医院、日本赤十字社救护员负责治疗,痊愈者出院后仍回到指定的收容所。死亡者按照军人待遇安葬在陆军指定的区域,墓碑的建造以日本陆军将校下士卒的规定为基准。俘虏的被服寝具配给,从军需仓库的库存中调拨。饮食营养供给,适用《陆军给予令》第九章规定的标准,将官24钱,上长官、士官、准士官18钱,下士以下16钱;其他生活必要的消耗用品,采用现物支给的方法。各所配备若干卫兵,负责收容所的警戒、保安等管理事务,配置医务员负责收容所的日常卫生和健康管理。在所俘虏允许与国内家人通信,提供信件接收发送的便利条件,但信件内容需要经过检查,确定对日本安全无害方可放行。
战地俘虏收容所的建立是在清日马关会谈期间,李鸿章遇刺负伤后,两国签署休战条约之时,日本决定暂时停止将清国俘虏送回日本的计划,改在辽东半岛日军占领地内设置临时收容所。如果两国不能签下和谈条约、恢复和平,临时收容所的俘虏再转送日本。日本占领地设置的俘虏临时收容所,称“海城停留所”,所有关押的俘虏由占领地总督部监管。1895年5月起,海城停留所的俘虏待遇,一律按照本国在押俘虏的标准给予。
清日战争期间,清国海陆军被俘总计1;790人、战伤及病患者326人、重症治愈者231名、不治死亡者55人。依据《马关条约》第九条,两国交换战俘。1895年8月18日,日本派遣运输船“丰桥丸”前往清国直隶省新城,收容在日本本土的清军俘虏976人(在此之前,清国在天津的日本领事馆先行移交日本俘虏若干人)。9月1日,两国在清国盛京省乾线堡第二次交换战俘,日本交付海城停留所收容的清军俘虏598人,清国移交日本战俘11人(士兵1人、军夫10人)。
日军在战争中按照国际红十字会公约,对清国俘虏施以人道义务,在收容设施、医疗救助、公共卫生、膳食营养、书信往来、宣教普度等方面给予宽容待遇。这对不甚了解国际红十字会公约的清国军人来说,显然感到震惊。在得到人道救护时,惊异之下落泪者有之,合掌作揖施谢者亦有之,俘虏收容所里的清军官兵,纷纷赞叹日本给予的宽大待遇。战争中跟随日军的诸外国观战武官和采访记者,也向国际媒体报道了日本军队的文明表现。
日本在履行国际公约义务文明施善的同时,军队也暴露出残忍的一面。事实上,从战争初期开始,国际社会就对标榜文明国家的日本之所为抱有诸多疑问。最引人注目的是丰岛海战、朝鲜战役俘虏集体处刑、旅顺口虐杀事件。
丰岛海战是标志清日战争开始的第一战。1894年7月25日,联合舰队击沉了一艘满载清军的英籍运输船“高升号”。当船体被弹下沉时,清军水兵纷纷落水逃难,日舰非但不营救落水者,还向已经失去战斗力的清兵射击,公然违背国际红十字会宪章,丧失了文明军队的基本道德。一千余名清军官兵葬身海底,船内供职的四名马来西亚水夫也遭到相同命运。滥杀事件的责任者“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即以此为荣,毫无怜悯之心,日俄战争后荣耀地成日本海军的军神。
第42节:战争俘虏(4)
朝鲜平壤战役,清军被俘513人,朝鲜兵被俘14人。部分被关押的俘虏图谋越狱,行动中杀死看守,结果被日军镇压以失败告终。越狱事件激怒了日军,对参与越狱的俘虏严加追究,60名俘虏被日军集体砍头处死。
旅顺口虐杀事件,史称“旅顺大屠杀”、“旅顺惨案”。1894年11月21日,“日本第二军攻陷旅顺口,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为给遭到清兵杀害的日兵俘虏复仇,下达了对清兵格杀勿论的命令。复仇行动在城内疯狂展开,全城百姓受到株连。日军对旅顺持续了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估计死者约2万人。日军滥杀无辜的暴行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野蛮行为给自誉文明的军队留下了历史污点。
明治维新的军队被史学家评价为,是具备文明素质的国家军队,日本自主强调效仿西方军队的文明善待俘虏。虽然在击沉高升号事件、平壤会战处死越狱俘虏、旅顺虐杀等问题上,受到欧美诸国的谴责,但是在战场上救护俘虏、俘虏营中对清兵优遇、战后俘虏全员返还、为阵亡俘虏埋葬立碑等,履行国际红十字会宪章精神的行为,得到了欧美诸国的称赞。时光荏苒、百年长梦,至今在日本的土地上,仍然保留着许多在清日战争中死亡的清军俘虏的墓地。
随着日本在亚洲的崛起和战争的日益扩大,日本的胜利彻底改变了日本人的“他国观”,自认大和民族是优于亚洲其他民族之上的优等民族,而他国人都是劣等的野蛮人,因而在对待战俘问题的立场上发生了极端转化。日本的昭和军队,彻底褪去了明治军队倡导的文明精神,在对待各国战争俘虏问题上,从骨子里透出了野蛮的民族劣根性。
日军俘虏收容状况
赤十字社俘虏宣传单
我国古来与外国交战,善待敌国俘虏和负伤者,久有世论记载。天皇陛下布告本邦加盟赤十字条约,其主旨即教育我军人遵守,善待,爱抚敌伤兵及放下武器之敌。战是国与国之战,非个人间的相互仇恨。敌伤兵、病兵、降兵的救护和仁爱心,此乃必遵文明之公法。即便对敌将之尸,也须以官礼相待。天皇陛下的军人,刚勇和仁爱之行为须受到表彰。
俘虏配布
国内俘虏收容所指定:东京、佐仓、高崎、丰桥、名古屋、大津、大阪、姬路、广岛、松山、丸龟等所。收容所须按规定修缮营舍,提供被服、日常用品。负伤俘虏由最近的陆军医院收容治疗,或赤十字医院医护。医院内死亡之俘虏,可埋葬在最近的陆军墓地内,各地俘虏收容所相同候也。
赤十字医院俘虏救护员任命
理事员1人、医长1人、医员1人、助手医员2人、药剂员1人、会计1人、看护妇10人、看护夫6人、使丁2人。
俘虏收容所管理报告回复
(1)俘虏使用之被服,从军需库的古品中支给。(2)雨具外套中古品支给,不足分支给伞或桐油布。(3)清国人的辫发断剃,可以各自随意。(4)暖炉或火钵按军队配置支给。(5)饮食炊事、室内外、浴室、厕所的扫除、衣物洗涤,俘虏内自行管理。(6)死亡者墓标记载文字,可在名字后添加俘虏,或俘虏二字消去。(7)俘虏从本国穿来的污秽被服,清洁后可永久保管,或根据本人意愿破弃卖却。
陆军省俘虏物品赠与答复
日本居住外国居民时有向俘虏赠送文房用具、手绢、拖鞋、内衣裤等类日用物品的情况,根据吾国军纪规范,在允许的范围内许可。
真言宗俘虏抚恤使派遣願
叡圣至仁的大日本皇帝陛下,1864年大日本国加盟日内瓦赤十字条约,对无加盟清国一视同仁,数百名清国俘虏配置全国各地救护,圣恩感激涕零。兹我佛教最慈悲普及怨亲平等,清人俘虏亦属人类之同胞,愿向他们的病苦幽郁慰问抚恤。陛下博爱,本宗恳谕宗教慈悲,派遣俘虏抚恤使,向全国各地俘虏演说布教愈愈感化,并惠与若干物品,奉请愿侯也。
浅草本愿寺俘虏收容
12月28日清国俘虏179名(内将校3名),浅草本愿寺到达收容。俘虏患者的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