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深原--乱世英杰传-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来了,我倒也很想见见他,”苏爰并未觉察到张凝风神情中细微的变化,淡淡的说,“能与张兄做朋友的,自非寻常人。”
正说着,忽的一个巨浪打来,潮水浸没了两人的靴子。张凝风伸手一指海面尽头,道:“看,海船,桅杆折了!”苏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阵阵浪花中,一艘双桅海船正颠簸着艰难前行。
“那不是大晋的海船。”熟知沿海航运的苏爰立刻作出了判断,“百济官船!”
“百济官船?”张凝风惊愕不已,大海对面的百济国怎么会派官船前来,看情况似乎还遭遇了风暴,若不派船去接应,只怕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沉没。
第 九 章 特使来朝(下)
大半个时辰后,苏爰便乘坐一艘大型海船接近了那艘百济官船。
两船靠近,对面甲板上一名白衣武士操着生硬的汉话喊道:“我们是——百济国,出使大晋国的特使,被高句丽水师劫杀——逃难至此,还望搭救!”
苏爰心下一凛,这可是关系到两国邦交的大事啊,马虎不得。一整衣衫,朗声回应道:“此地已是大晋海界,大晋国盐城太守苏爰在此,百济特使大人无需惊慌!”
那武士闻此,连连行礼,回头对一名侍从说了几句,那侍从立刻跑回舱内。
“降帆!”船长熟练的下达着命令,水手们将绳索一道道挂上百济官船,终于将它稳住。几艘小艇降下海中,在两船之间巡游,以防有人落水。
悬桥架起,两国水手才将两头固定好,苏爰便已纵身跃上了残破不堪的百济官船,正色道:“请问特使大人何在?”
人群中,走出一名身着白色官服的年轻官员,用流利的汉话道:“我是特使大人的翻译官。特使大人在指挥船队与高句丽水师作战中身受重伤,现在后舱,只怕撑不到觐见贵国陛下;副使大人在海战中战死,船队只剩下这一条船突围。”
苏爰环顾船上,几乎人人带伤,甲板和侧弦更是损坏严重,显然经过激烈的海战。
“既然特使和副使大人都不能完成任务了,你为何还要把船驶来大晋?”苏爰问道。
那翻译官身子一挺,亦正色道:“出使贵国乃是百济邦交大事,纵使所有官员尽数战死,只要还有一人活着,哪怕是普通的水手,也有责任把使命完成。况且现在特使犹在、国书犹在,我等更没有理由半途而废——望大人明鉴。”
说完,那些随行的侍从武士水手竟一齐昂起头,凛然直视苏爰。
苏爰没说什么,深深一躬。
三天后,一支由淮阴太守毛虎生亲自派出的八百人精锐晋军来到盐城。
南下大道上,白色的百济大旗迎风飘扬。重伤未愈的百济特使躺在特制的马车上,看着周围换上了全新服饰、精神抖擞的随行侍从,老泪纵横——不论在激烈的海战中,还是在茫茫大海上漂流时,他都没有流泪,但在此刻,老特使再也忍不住心中激动——这才是煌煌天朝啊;能踏上中国的土地,不正是自己平生最大的心愿吗?
苏爰青马、张凝风白马,走在护卫大军的中央,从盐城到广陵,决不容有半点闪失。
马队未动,斥候先行,三组精干斥候已先一步飞报沿途各个驿站,做好迎使准备。
广陵,大司马府,小厅。
长榻之上,桓温与号称神医的陆中山盘膝对坐;长榻中央,是一盘残局。
桓温执黑,锋芒毕露,却有后劲乏力之相;陆中山执白,盘局散乱,却韧而不断。
窗台前,春花含蕾;窗棂下,薄露垂珠。
今年,桓温六十岁,当知天命。
“和棋如何?”陆中山似在暗示着什么。
桓温冷笑,道:“犹有一战之力,何以和之?”
陆中山道:“桓公病不在足,而在心——和棋,皆大欢喜。”
“晋室无我,如何?”
“亡。”
“那又如何不能更进一步?”桓温逼问。
陆中山叹了口气,道:“恕老朽直言,公不如曹操也。”
桓温没有生气,反笑道:“纵不如曹操,比董卓王敦又如何?”
“此二人不及公。”
桓温大笑,手指棋局右下角一处死地道:“宫闱深处,是非起处,有此奇招,安知没有反败为胜之机?”
陆中山像是明白桓温所指,道:“这便是桓公将我从南海招来的缘由了。”
桓温却摇头,道:“你也将我看得轻了,我桓温岂是这般龌龊小人。找你前来,是要证实一件事——其实十八年前就该招你来,只希望为时未晚。”
见陆中山不解,桓温又道:“你不觉得自惠帝以来,司马皇族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吗?”
陆中山猛一震,抬头瞪着他,喃喃道:“你是说——”
桓温一咬牙,一字一顿道:“宫中有妖孽,司马氏血统不纯!”
陆中山额头冷汗涔涔。
“我已经六十岁了,”桓温叹道,“一生征伐,只怕时日无多。我虽出镇外方,但最怕的,就是我桓家辛苦打下的半壁江山,被那些躲在宫闱深处的妖人篡取!若司马氏血统果真受妖人毒害,再难出治国大才,我桓温便取而代之——至少我桓家三代之中,英杰辈出,能保汉人半壁江山不落胡族之手!”
陆中山手指微颤,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桓温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除了司马懿司马昭两代,晋室要不就是白痴皇帝、要不就是短命皇帝;即便是元帝司马睿,也只不过是碌碌中才,若没有王导细心辅佐,只怕早已亡国;之后的皇族子弟几乎个个都是声色之徒,竟难找出一个可堪大用的人才,实在是莫大的悲哀。
反观桓家,自桓彝随王导平定王敦叛乱以来,上一辈中有桓彝、桓宣、桓景,这一辈中有桓温、桓豁、桓冲,下一辈中有桓伊、桓石虔、桓石秀、桓石民,个个都是坐镇一方的文武大才,若真个让桓氏代了司马氏的江山,对国家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世事真能遂桓温所愿吗?且不说朝中尚有王坦之、谢安鼎力支持,单是建康清流评议这一关,就决难度过。孙盛《魏晋春秋》之事已使得桓温声名狼藉,好不容易借平定淮南袁氏叛乱平息非议,桓温是决不允许这样的事再次发生了。
陆中山定了定神,问道:“桓公打算怎么做?”
桓温神秘的一笑,道:“陆公也应该听过说建康高门的一些特殊癖好吧?”
陆中山摇摇头,道:“几十年没来建康,何来知晓。”
桓温起身,走到屏风后面,回来时手中已多了一只精致的小盒子,往案上轻轻一搁,推到他面前,道:“陆公猜猜这是何物。”
陆中山伸出拇指一按,盒盖便自动弹开,隐约可闻一股似金似石的暗香。
“五石散!”陆中山惊道,一语道破。
“正是五石散,”桓温道,“这东西提神醒脑,既长精神,又催情欲,服用之后可连夜征战,是建康高门子弟必备之物。”
“啪!”陆中山猛得盖上盒子,痛惜道:“作孽啊!”
“陆公不必如此,这在建康都是明码标价,公开买卖的,此盒便是个中极品。”桓温淡淡的说,“哪个高门子弟若是不用它,反倒被人当作怪物了。”
陆中山苦笑,摇头道:“桓公准备如何用它呢?”
桓温伸了个懒腰,道:“这建康五石散的最大供货商,已被我桓家收买。我们只需在其中增加一些别的药物,让那些皇室子弟与高门名士吃了之后浑身不自在、头晕无力,我便能名正言顺的将你送去建康,借着诊治之机,逐一检验司马氏成员的血样和身体状况——若他们身边真有妖人在作祟,凭你神医的本事,当不难排查。只要证据确凿,我便能调兵一举剿灭妖人、肃清皇室!”
陆中山听得头皮发毛,桓温真是胆大包天,完全没有把司马皇室放在眼里!
正要开口,却听桓温第三子、在司藩院任职的桓韵在屋外道:“父亲大人,斥候来报,盐城太守苏爰护送百济特使一行,已在三十里外。”
“走!”桓温拍了拍衣服,道,“百济特使——传令官署,执全礼迎接!”
“嗨!”桓韵应声而去。
推开门,桓温深吸一口气,天空又飘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第 十 章 烟雨临江(上)
三月广陵,阴雨绵绵;大江之上,烟水迷蒙。
一艘小型官船自上游而下,缓缓的停靠在了北岸码头。船头,皂衣云开长长的伸看了个懒腰,回头对子风道:“去时日照万里,归来阴雨连江,这天是越来越难琢磨了。”
悬梯架起,率先上岸的子雨朝船上喊道:“大人,好下船了!”
云开登岸,闻着空气中湿润的泥土清香,心头泛起回家的感觉。整个冬天,他被桓温派往襄阳,在荆州刺史桓豁处任职,若非桓桢说情,难免长留荆州。
云开能够理解桓温的苦心:秦国平定燕国后,原本遥不相及的两个国家一下子成了比邻之邦。虽然眼下秦国的战略重点不在南方,但不出数年,秦军兵锋必将染指淮汉。
从全局看,晋室实力分布东强西弱:东线,收复淮北后,桓温任命谢玄为徐州刺史、朱序为兖州刺史,分镇彭城、高平,桓石虔坐镇寿春;中线,桓伊为豫州刺史,守汝南、颖水,桓冲、桓石民父子稳守江州;西线,桓豁、桓熙、桓济分镇襄阳、江陵、长沙,统带荆州;唯独巴蜀汉中一带,是晋室统治最为薄弱、最容易发生动乱的区域。
作为着力培养的下一代肱骨之臣,桓温让云开去襄阳,其实是想让他先熟悉汉水风土民风,为将来出镇重镇汉中做准备。
“云开!”一声叫唤将他从沉思中惊醒,便装打扮的桓韵匆匆跑来,一抹额头水珠,道,“你回来的正好,不用上岸了,就你这艘船,咱们马上去建康。”
“何事匆忙?”云开奇道。
桓韵定了定神,道:“今天一早,父亲就坐船回建康了,特地让我留下,说你一回来,就去建康见他。”
云开一凛,桓温竟走得如此匆忙,遂问:“莫非朝中出了大事?”
“两件大事,”桓韵道,“几天前盐城太守苏爰护送百济国特使一行到广陵,特使在到达的当天晚上就重伤不治去世,现已收棺。”
“外国特使在大晋之地身亡,此事可大可小啊,”云开道,“遇刺?”
桓韵摇摇头,道:“百济船队在海上遭到高句丽水师劫杀,全军覆没,只剩下一条船突围。现在正副特使都殉难,那翻译官坚持要面圣,请求我国出兵支援百济,以抵抗高句丽全面入侵。”
云开点点头,问道:“另一件事呢?”
“吴隐之哭牢。”桓韵回答得很简要。
“吴隐之——”云开又是一怔,道,“吴坦之——我明白了。”
当初晋军围困寿春之时,吴隐之便抱琴独奏城下,悲恸淮水以叙兄弟之情,这件事云开和谢玄都出了大力;淮南平定后,袁瑾、袁双之、袁艾之尽数死于乱军,朱辅投降,与吴坦之一起被押往建康,收监待斩。
吴坦之、吴隐之兄弟乃昔日曹丕近臣吴质后人,皆是江东名士,以箫琴合奏闻名于世,在高门中极具声望,吴隐之这抱琴一哭,只怕整个建康都会为之落泪。
前一件事关系大晋国威,后一件事关系高门清誉,桓温这才迫不及待的赶回建康。
想到这里,云开一挥手,毅然道:“上船,回建康。”
次日天明,船到建康,在燕子矶靠岸。码头上,早有一队人马守候。
云开扶着船舷,老远就望见桓桢那身火红的披风,挥手致意。桓桢跟随桓温一起来建康,桓温携百济使团入宫面圣,她便在江边等候云开一行。
弃舟上马,与爱人并肩而行,云开心情大好,时不时讲述着荆州襄阳一带的风土人情。
桓桢默默的听着,她有太多的话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