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彭氏军史评论-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守仁:★★★★
(14721529)字阳明,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之阳明先生,曾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等职务。王守仁不仅是明朝中叶的著名的军事家,同时还是哲学家、教育家。本文只介绍他军事方面的主要成就。1517年,王守仁在江西曾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身份参与镇压农民起义。明武宗年间,南昌宁王起兵叛乱。王守仁用离间计使宁王对其谋士产生怀疑,而不用其计。为己方的军队争取了部署和运输粮食的时间,从而遏止了叛军的进攻。安庆告急后,王守仁募兵八万前往增援,行至丰城,王守仁和诸将商议后,用围魏救赵的方法,率军攻打南昌,击败敌援军,最后攻破南昌。宁王攻不下安庆,拒绝手下攻取南京的建议,回援南昌,结果在半途被王守仁的伏兵杀得大败。最后仅用一个月,宁王的叛乱就被平息。在镇压宁王叛乱中王守仁展示的军事才华非韩信、白起莫及也。后来宦官刘瑾专权,欲制王守仁于死地,王守仁诈死骗过奸臣们的加害,保留得残生,也显示了他过人的韬略。 
戚继光:★★★★★
(1528年1588年)字元敬,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戚继光出身将门,自幼聪颖,文武兼备,15岁就习兵法武备,通经史大义,17岁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时东南沿海倭寇猖獗, 1533年,戚继光晋为都指挥佥事,总督山东全省备倭。1555年,他奉调浙江防倭,翌年升任参将。他亲赴浙江义乌,精选3000余名农民和矿工,训练成一支军纪严明的劲旅,史称“戚家军”。戚家军作战勇猛,所向披靡,连战连捷,倭寇闻风丧胆。1568年,戚继光奉命北戍蓟镇,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练兵事宜,节制四镇,官至左右都督。由于功勋卓著,明王朝加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左都督、太子少保,位列三公。1583年,戚继光奉调广东。翌年,抱病请退,回归故里。戚继光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报国为民,忠孝闻名。1588年,戚继光病逝于蓬莱故里,时年60岁,谥号“武毅公”。戚继光毕生博览群书,文武全才,著有《莅戎要略》等兵书和诗文集《止止堂集》等。其中《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均被列入我国古代十大兵书,在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俞大猷:★★★★
(1503~1580)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字志辅,福建晋江人。 他20岁时继承父职任百户,开始学习骑射,“剑术天下无敌”。后历任千户、武备、参将、总兵官等职。1549年朱纨巡视福建,荐为备倭都指挥。又参与交黎之役,以功进参将。他移师浙东,抗倭于王江泾,并围歼徐海、陈东等匪类,以功加都督佥事。后任参将。又镇守南赣,平定广东张铤叛乱。后任福建总兵官,破倭于福建兴化,时称俞家军。次年任广东总兵官,获海丰抗倭大捷。不久改任福建总兵。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善用兵,与戚继光齐名,并称“俞龙戚虎”。万历初夺职,一度复起,后任军都督佥事,乞归。卒于家,谥武襄。 俞大猷戎马生涯47年中,抗击倭寇入侵的时间达13年之久,他著有《正气堂集》、《剑经》。 
袁崇焕:★★★★★
(1584年1630年)字元素,广西滕县人。万历进士,明代后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1622年袁崇焕单骑出关,考察关外形势,还京后,自请守卫辽东。并筑宁远城,以御清兵。因获宁远大捷,清太祖努尔哈赤受伤死,官至辽东巡抚。次年获宁锦大捷,清太宗皇太极又大败而去,崇祯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1629年,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袁崇焕闻警星夜入援京师,但崇祯中后金的反间计,以为他与后金有密约,袁崇焕被碟刑处死于西市。其部下佘义士深明大义,“夜窃督师尸”,葬于北京崇文门东花市斜街,并世代守墓至今已传十七世佘幼芝女士。1782年真相始大白于天下,千古奇冤得以昭雪。 
李自成:★★★★
(1606~1645)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1629年起义,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李自成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等地。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等地屡败明军。在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三围开封。在朱仙镇近战中李自成沉着冷静,运筹帷幄,采取了“围点打援”,在朱仙镇东南明军的交通线上挖掘百里长壕深沟,截断明军粮草;同时堵截贾鲁河之水,让明军得不到饮水。终于大破明督师丁启睿、总兵左良玉部十余万,俘明军数万人。
面对重新纠集气势汹汹的明军,李自成故意示弱,且战且退,把明军引到对自己有利的既设战场,然后在汝州之战中歼灭明军四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乘势间道缘山追击,尽歼镇守潼关明军,击杀孙传庭,占领潼关、西安。1644年以西安为西京,建国大顺,称大顺王,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朝统治。清兵入关后,迎战失利退出北京。1645年四月,率军由武昌辗转至通山县九宫山下,不料在山下李家铺突遭清军袭击,仓促突围,单骑误入葫芦槽,被小源口寨勇头目程九伯杀害。 
李自成虽然后来建立了大顺政权,并称帝,但因为时间过于短暂,所以他的这一身份没有得到史学界的认可,人们仍然定位他是一个优秀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所以李自成入选了名将之林。
李定国:★★★★
(1620~1662)陕西榆林人,幼年即加入了张献忠的农民军,被张收为养子,和孙可旺一起成为张献忠最得力的干将(看过姚雪垠的《李自成》的人都知道)为大西政权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张献忠死后,李定国继续领导农民军与南明、清军作战,纵横在贵州省,迫于形势联和南明抗清。
李定国曾在桂林、衡阳两次大捷歼灭清军数十万,击毙清朝两个王,解放了广西和湖南的广大地区,连获大捷。这是奠定李定国军事名将地位的重要筹码。
他率军从武冈出全州,除梧州外广西全省皆复。大军入湖南,进江西。永历朝廷封李定国为西宁王。
曾指挥所部在缅甸与十万缅军作战,大败缅甸军。但无法救出被缅甸软禁的明朝皇帝。清朝统一全国形势已经不可逆转,李定国也无力回天,1662年6月27日复国无望的李定国忧郁地病死在云南勐腊。

〓★〓 关于明朝没有选入的军事家的特别说明:
■ 明初的李文忠、耿炳文、傅友德、沐英、郭英等虽然武功不小,但相形已选入这些武将的事迹有逊色,故而放弃之。 
■ 明成祖虽然在军事上造诣很深,但他毕竟是皇帝。李景隆虽然是李文忠之子,被寄予厚望,但此人言过其实,白河沟战役中的失利,是影响他没有入选的重要原因。盛庸因淮河之败;铁铉因只有济南战役的辉煌所以没有选入。 
■ 平倭名将朱纨的服毒自杀后带来的倭事猖獗10多年,虽然并非他策略不当,他这种敌外夷而不敌内奸的大意,造成10年倭患的灾难,明王朝由此衰竭。胡宗宪用离间计消灭陈东等倭匪等事迹相对 而言较平淡,故未被选入。 
■ 王崇古平定北疆和杨嗣昌毕竟是文官,而明末卢象升、吴三桂、左良玉等人限于名额被放弃。努尔哈赤因为是后金建立者的缘故没有入选。
■ 于谦:明浙江钱塘人,字廷益。明朝兵部尚。1449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发兵侵犯边关重镇大同。明英宗被俘,50万大军死伤过半,兵部尚书邝野等50余名高官遇难。这就是震动明朝的“土木堡之变”。 于谦临危受命,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北京城的防务部署妥当。于谦整编了京城残留军队和外地援军共22万,分营列阵于九门之外,大破瓦剌,击毙铁脖元帅。也先撤军,退回塞外。于谦又派出骑兵一路追击,沿途斩获颇多,北京保卫战胜利结束。于谦保住了大明江山。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夺门之变”重登皇位之后,杀害了文韬武略的于谦。毕竟是个文官限于名额放弃之。
■ 熊廷弼: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湖广江夏人。以监察御史巡按辽东。实行军屯,缮垣建堡,按劾将吏,军纪大振。上疏备陈修边筑堡、以守为战的存辽大计,与巡抚杨镐之议不和。萨尔浒之战后,以熊廷弼代杨镐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到任后,立斩逃将,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策略以守为主,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熹宗初立,以不进兵为言官所劾,上书自明,求罢,朝廷以袁应泰代。1621年后金破沈阳,袁应泰死;不久辽阳又陷,震动京师。熊廷弼被召入朝,首建三方布置策,遂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复经略辽东军务。朝廷同时擢王化贞为巡抚。王化贞拥重兵守广宁,而熊廷弼则徒拥经略虚名,仅有数千军士。王化贞握重兵,不听节制,兵败后弃广宁退走,熊廷弼见大势已去,随之撤至关内,被下狱论死。崇祯时获昭雪。有《熊襄愍公集》。熊廷弼虽然也曾执掌兵权,但总体感觉属于文官授武职,类比于明末的杨嗣昌、杨文岳、丁启睿等人。
■ 郑成功:民族英雄,收复台湾让他享有国际声誉。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石井人,出身于官商家庭,其母亲是日本人,郑成功是个中日混血儿。明隆武帝非常赞许他,即赐他与同姓,易名“成功”,自是咸称“国姓爷”。 郑成功曾在东南沿海组织抗清斗争。但其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以及大规模开发台湾。公元1662年12月23日,郑成功率军三万余人(大部份是泉州人),兵行险着,渡过海峡进军台湾,经过激战,把荷兰侵略者从我国宝岛台湾赶走。郑成功率军披荆斩棘,流血流汗,艰苦创举。因为十年征战,驰骋沙场,积劳成疾,于公元1662年病逝台湾,享年三十有九,墓葬于台湾的台南州仔尾。郑成功的收复台湾虽然功在千秋,但是因为对手(荷兰)势力太弱,不足以体现郑成功军事上的造诣,而郑成功在抗清方面屡战屡败是他落选的重要原因。
【特别说明】文中资料及观点系作者的博览群书而编撰引证或为个人的观点结论,仅供参考之用。
(本文系原创编撰,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转载请署名作者。谢谢!)

两宋元·历代名将谱
更新时间2005615 22:23:00  字数:9430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从来不曾中断的古国。中华民族拥有骄傲的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历史,璀璨而幽古的大河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本文仅是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萃取出从春秋战国至清朝这段历史间,历次战争中华夏大地涌现出来的最出类拔萃、最能够代表着中华尚武、善武的名将与精英。诚然,限于本人水平及学识浅薄的制约,评选出的中华名将中难免不会有漏选(名单控制在一百人)及泛泛之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