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名门纪事-第5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个朝堂都被这些日子反复无常的变故折腾的人心惶惶,此时谁也不知道该如何站队,大多数人都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押错了宝。自己这辈子的仕途就毁掉了。
涵因坐在自己的寝室之中,也听说了这几道旨意,之前纷乱的心绪骤然平静了下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非她所能控制的了。
这些年她一直用取巧的法子。利用朝堂间各种利益交换为自己谋取好处,几乎无往而不利,但这一次老天存心不成全她,皇帝身体这么快垮掉,让她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现在她格外庆幸。之前跟李湛毅然离开长安,到人生地不熟的西北,终于打开了一片局面,并且真正的掌握了属于自己的实力。
刘公公进到涵因所住寝殿的时候,涵因正在专心的画一幅牡丹。见刘公公给她行礼,笑道:“公公太客气了。现在公公权倾朝野,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来看望妾身,妾身真是不胜荣幸啊。”
刘公公仿佛习惯了谦恭的样子。满脸堆笑:“唐国公是国之功臣,身沐皇恩,照顾他的妻儿家小自然是老奴的责任,夫人这些日子可有不便?”
“公公百般照拂,妾身焉有不好。”涵因冷笑:“不知公公今日来所为何事?”
“哦。只是过来看看夫人,呵呵。”刘公公笑道。
“看公公面色轻松。想必是大事已定了吧。”涵因停下笔笑道。
刘公公的嘴角不自觉的扬了扬,事情都按照他的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他自然难以抑制心中的成就感,笑道:“从前我一直不明白夫人一介妇人,为什么那么热衷于朝堂上的事,现在总算明白了,一手操控朝堂走势,这是何等的……畅快……”
涵因一笑:“公公和姜源合作,重新掌控天武军,又挟制了王通,我该恭喜公公这个‘内相’,总算是名副其实了。”
刘公公一摆手,笑道:“诶人过誉了,不到新皇登基,老奴的心也踏实不下来啊。”之后又笑道:“其实老奴本来很希望跟夫人好好合作的,可惜天不遂人愿,老夫也只得自谋出路啊……夫人也莫怪咱家,夫人巾帼不让须眉,咱家还是很欣赏的……”
涵因的神色看不出沮丧,只笑道:“天意难测,人心却更多变,本来公公也可以继续跟妾身合作下去,怎奈公公胸有大志,妾身力所不及,也没什么好怨怪的……”
“其实,私心上我还是愿意拉夫人一把的,毕竟我们也这么多年的交情了,这样吧,只要唐国公愿意回长安,举荐我们都能接受的人选接任,我一定力压众议,让唐国公坐上太傅之位。咱家可以保证,唐国公一族永葆富贵。”刘公公看着涵因,说话十分贴心,笑道:“其实凉州那个地方哪比得上京都的繁华,想必唐国公也愿意回到长安侍奉太夫人吧,令郎在长安将来也好门荫个好职位不是,再说,夫人也希望你们夫妻团圆吧。不如夫人修书一封,劝唐国公主动上表,辞去大都督之位,今后我们共保新皇和大隋江山社稷,岂不更好。”
刘公公的意思就是让李湛把兵权平稳交给刘公公的人,保证他后半生无忧。交出兵权,就等于把命运交于他人之手,要不了几年,李湛在西北军中的势力就会被蚕食掉,在朝中又没有根基,自己一家的命运就全凭他们的心情了。
涵因连考虑都没考虑,冷笑一声,说道:“西北苦寒之地,民风彪悍,之前连番战事,加上民乱,至今那里仍然稍有变动,就有可能弄出乱子,也只有唐国公的战功才能震慑一帮宵小。谁不向往京城繁华,只是先皇予以重责,百姓依靠仰仗,唐国公不敢以私害公。母亲明白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道理,时常教育儿孙们要以国家大义为重,妾身又岂敢因一己之私牵绊国事。何况唐国公也不会因为妾身之私心抛却对国家和百姓的责任。刘公公应该很清楚,只有唐国公坐镇西北,突厥人和吐蕃人才不会有异动,那些怀有异心的乱民余孽才不敢再生事,我想公公也应该清楚这一点吧。”
涵因这是直白的警告,如果他想要动李湛的手,那么西北就会不可收拾。
刘公公瞳仁一缩,笑道:“咱家也是一番好意,毕竟唐国公已经年近不惑了,太夫人年纪也大了,总要为家里考虑考虑吧。夫人眼界不凡,胸中沟壑万千,但也应该知道什么是家族的长远之道,北魏崔浩也曾是叱咤一时,但一场国史之狱便是倾族之祸,夫人身为一等世家出身,应该比咱家更清楚吧。”
涵因没有说话,又转过身,在牡丹上添了两笔,将叶子画好,对刘公公笑道:“公公以为妾身这牡丹如何?”
刘公公拂了一眼她画的画,画上一只牡丹独自挺立,并不似常人花牡丹花团锦簇的样子,笑道:“夫人的技法愈发出神入化了,只是牡丹生来带着世俗之富贵,夫人下笔高傲有余,妩媚不足。”
“公公见笑了,世间皆以为梅兰竹菊孤标傲世,却不知这牡丹才是真正不惧权贵之花,公公可知这洛阳牡丹的来历?”涵因笑道。
“愿闻其详。”刘公公不紧不慢的跟涵因闲聊着。
“上古有一个女王,她有一个御花园,园中有一口灵泉,这口灵泉有滋养繁花、助草木生发之用,女王是爱花之人,收集了这世上所有的奇花异草到这园中,每到春夏园中百花盛放,姹紫嫣红,甚是美丽,因嫌冬日漫漫,园中草木枯萎,整日郁郁不乐,于是便用神通召集园中百花仙子,命令她们在冬日开放,如若不从就要从御花园中赶出去,众花受灵泉滋润,仙力才有所滋长,为了谄媚女王纷纷在冰雪中开放,唯有牡丹不从,被女王从御花园中赶到洛阳,从此牡丹便在洛阳落地生根。牡丹虽然失去了灵泉的滋养,但在洛阳这一方水土却极适于牡丹的生长,第二年牡丹仍然开出了最美的花朵,被女娲娘娘封为花王。”涵因笑着讲出这样一个故事。
刘公公听了,便知道涵因这种女人不会为他的几句话动摇,干笑两声:“夫人渊博,这么冷僻的传说都知道,只可惜并不是所有的花都像牡丹那样有好运气,被赶出御花园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水土,若是遇上些天灾人祸,恐怕也只能枯萎凋零,还如何称得上获封花王呢,听从女王的号令在冬季开放的那些花,虽然难免讨好献媚之嫌,但起码枝繁叶茂。”
涵因知道刘公公仍然不死心,还在劝自己,笑道:“公公的好意妾身心领了,虽然道不同,但妾身仍然敬重公,希望公公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刘公公摇了摇头,笑道:“看来终归和夫人要分道扬镳了,这一次咱家是以私人身份来劝,下一次恐怕就要公事公办了。到时候,请夫人莫见怪。”
涵因知道刘公公所谓的“公事公办”怕就是把李湛整下去,把自己籍没入掖庭的时候了,笑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妾身又岂会怪别人。公公多虑了。”
刘公公笑道:“咱家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夫人的牡丹别有一番韵味,可否请夫人赠予在下。”
“公公遍览名家手笔,涵因拙劣之作,能入公公之眼不胜荣幸。”
ps:
出门在外,用个网都困难,所以更新不能持续,希望大家见谅!
第六百四十八章 凤驾
徽猷殿被围的水泄不通,一丝消息也透不出去,虽然大臣们天天递请见折子,但最终获准觐见的,是重获大权的王通。涵因很清楚,这个时候,皇帝死没死都不再重要了,而是要看刘公公什么时候做好准备。从那日刘公公过来看自己来看,他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来见她也并非一定要说服她写信给李湛,而是压抑不住自己即将事成的兴奋感和紧张感,而这个宫里,他能够交流,又能懂他的意思的人,也只剩被软禁于此的涵因一个了。
之后,皇帝下诏申斥梁王在先皇灵柩前哭不哀,之后,又申斥他在先皇大丧期间饮宴作乐为,让人单独把他拘禁了起来。
后又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流言,说王太嫔儿时有人给她看相,说她是大富大贵之相,怀孕时,又丫鬟看见王太嫔睡觉之时,有金光闪现,七皇子出生时候满室红光等等,这些流言在太监和宫女中流传,而市井间有更大胆的言论在迅速传播着,有人说皇室接连亡故贵人就是因为七皇子才是真命天子……之前因为天圣教的关系,官府最忌讳各种谶语、流言,一经发现就会把人拿去审问,这一次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不闻不问。
只是这样的流言出了洛阳却又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人们纷纷传说,皇位落于襁褓孩童之手,意味着大隋皇室气数将尽。甚至远在徐州的安禄山,听见这个流言,稍加改动又流传成另外一种样子,隋室倾颓,安禄山才是真命天子,由此招揽了更多的兵士,一时间声势更胜一筹。这样的情形却是刘公公、王通预料不到的。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害死昭皇帝杨煦的那个道士卢时,不知怎么从大狱逃了出去,本来他是应该在之后受审的,可是皇帝自登基大典之后就龙体欠安,这件事就拖了下来,而且现在刘公公忙着谋划事情,根本没有心情管这档子事情,早就把这个道士忘在脑后了。他跑了之后,也并没有重视。只是叫人描画了绣像,发到各州县府衙通缉。
涵因这里随着守卫愈发森严,和外面越来越难以沟通消息。她心中也有了预感,恐怕皇帝时日无多了。
这一日,刘公公大半夜将王通叫入宫中,随即宣布皇帝驾崩,并于第二天召集群臣大会。宣读遗诏,大行皇帝无嗣,兄终弟及,给七皇子赐名瑞,继承大统,由王通、宋文昌等辅政。而这些顾命大臣中却刻意缺少了崔澄。
朝堂中随即一片哗然,七皇子前面还有两个兄弟,况且七皇子还没有满周岁。怎么能继承大统呢。当庭就有一个言官大声斥责刘公公和王通意图把持朝政,矫诏谋逆。
刘公公冷笑道:“昭皇帝托梦给大行皇帝,让他传位于七皇子,此乃天意,尔等敢不奉诏。就是大逆之罪!来啊,把他给咱家拖出去!”他话音一落。大殿两旁便冲出天武军的卫士,将那人拖了出去。
众臣一看,平时守卫金殿的金吾卫不知何时换成了天武军的官兵,心中惊疑不定,大殿中像死一般安静。
刘公公那尖锐的声音在大殿上空回响:“皇上圣旨岂容忤逆,尔等敢不奉诏,就跟他一样!”
这时候王通出列,跪倒朗声说道:“臣等遵旨!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他带头出面应和,他的铁杆下属和门生,也都纷纷出声表示遵旨。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还是随大流的人多,大多数人在朝为官是为了追求富贵权势,谁又愿意说几句大义凛然的话就被拖到大牢生不如死,还连累全家呢。众臣见应和的人愈来愈多,便跟着跪倒口呼万岁了。王通和刘公公对视一眼,总算把大事定下来了。
还有人并不甘心王家把持朝政,便提出应该尊大行皇帝之皇后宇文氏为皇太后,垂帘听政。然而却被王通一口否决,理由就是宇文氏是新皇之嫂,应予避嫌,更没有皇帝之嫂被尊为皇太后的,而是应该尊皇帝之母王太嫔为皇太后。于是宇文氏就被尊为恭安皇后,虽然尊号不是谥法,但其意思也可以从谥法中窥得一二,敬事供上曰恭,好和不争曰安,虽然都是美谥,但也算不得特别好,这个恭字还是礼部有些人同情宇文皇后被如此对待,用在皇帝重病期间昼夜侍疾这件事争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