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疯狂-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灰U暇有芯焙虻陌踩涂梢粤恕�
由此可以看出来,在古代的战斗中,骑兵不占优势是相当痛苦的。起码,自己的军队的侦察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吴世恭还不知道的是,秦良玉让所有的探子收回来的命令下达得很及时。因为这时候,针对吴世恭派出去的以小队为单位的探子,后金军也已经也增加了探子的人手,也以小队为单位,想把吴世恭的小队探子给绞杀掉。
只是因为那些探子已经缩到了自己军队的周围,后金军的探子才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怕打草惊蛇。因为,后金军已经准备对秦良玉这支先锋军队进行一次夜袭。
而在当时,对于明军来说,基本上没有夜行军和夜袭的做法。因为,当时基本上明军所有的兵丁都是营养不良的,所以,很多兵丁都得了夜盲症。因此,根本就没办法夜行军和夜袭。
反而后金军因为主食是肉和奶,所以营养摄入就比较均衡。因此得夜盲症的人也比较少。所以,在当时的战争中,夜晚一直是后金军的。
不过,和演义中不同的是,在古代战斗中,进行夜袭和夜行军的战例是相当少的。因为一来:只要敌手训练有素,夜袭的战果其实并不大,发动夜袭的人的伤亡可能还要超过被夜袭的敌手,除非敌手发生溃营或者啸营的现象;
二来,如果第二天要会战的话,那些参加夜行军和夜袭的兵丁,在第二天肯定不能够参加战斗。因为在古代打仗都是个体力活。再说,人也许可以咬咬牙抗过去。但马匹没有休息,就肯定抗不过去。这不是变相地消减自己的战斗力吗?
所以除非敌手业余的,把自己营地修建的象不设防一样,或者自己军队要孤注一掷,否则的话,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发生夜行军和夜袭的情况。
而这次后金军夜袭秦良玉先锋军队的大营,也无非就是试探一下秦良玉军队的战斗力,骚扰一下秦良玉的军队。当然,万一有机会的话,这些后金军也并不介意给秦良玉的军队以致命的打击的。
这天晚上,当巴都礼率领着一千八百名后金军,行走了大半个晚上,在午夜过后,到达了离秦良玉的大营四、五百步的地方。
巴都礼和几位后金军的将领远远地观察着。身边一个将领对巴都礼说道:“这大营旁边的树木都砍光了,大营前面都是一片空地。这离大营一百步的地方,还放置着火盆,我们摸过去很难啊!”
巴都礼点点头,说道:“隔太远了。明军大营周围有没有壕沟都不知道,派两个兵丁上前去探一探吧。”
两名镶蓝旗的兵丁立刻猫着腰,向大营的方向小跑着过去。可等到他们跑到火盆的位置的时候,突然前面传来一声火铳射击声,一名兵丁立刻被打趴在地上。另一名兵丁也搞不清楚火铳是从哪个方向射击过来的,他掉头就跑。
而在火盆后面二十步左右的距离,一个躲在坑里的,秦良玉军队的暗哨,也拿着火铳飞快地跑回了自己的大营。他一边跑着,一边用力吹着口中的哨子。
报警的哨子声,立刻引起了秦良玉军队的一阵骚动。见到明军大营中人影晃动,巴都礼叹了一口气,说道:“明军已经有了准备,我们回去吧。”
虽然来夜袭的后金军已经离开,但大营中,几乎所有的兵丁都是集合了起来。直到天光放亮,秦良玉派出探子,到大营四周确定了后金军已经离开以后。才在秦良玉的安排下,兵丁们再轮流睡觉。
这次后金军不成功的夜袭,引起了秦良玉相当大的重视。在让劳累了大半夜的兵丁原地休息一天的同时,秦良玉向跟在自己后面左右两侧的,山西总兵马世龙和山东总兵杨绍基派去了信使,让他们防备后金军的偷袭。并且让他们加快行军的速度,向自己靠拢。
接到报信以后,这两支军队立刻就提速。因为原来的山西勤王军队的溃散,所以现在山西总兵马世龙率领的山西军队是由一部分溃兵,一部分抽调的军户,还有一部分临时募集的兵丁组成。所以兵丁的军事素质很低。
再加上,山西总兵马世龙也和秦良玉一样,征集了大批的青壮随军。所以当军队提速以后,整支军队就维持不了行军队列,整个就散了开来。
当后金军的骑兵出现以后,山西总兵马世龙刚把自己的军队排好阵形,可在外围的那些青壮却在后金军的追击下,向山西军队的阵形方向逃了过来。
而因为这些山西兵丁没有经验,见到这些青壮跑过来,他们都抬起了自己的兵器。这下子,冲进来的那些青壮就一下子把那些兵丁的阵形给冲乱了。见到自己兵丁的阵形被冲乱,山西总兵马世龙调转马头就跑。而主帅一跑,所有的兵丁也跟着逃跑。
不过由于那些后金军昨天夜袭秦良玉的大营未果,折腾了大半夜,所以他们的马力都不太足。因此,这些后金军也没有追击很长的距离。
更因为那些青壮被挡在外围,所以山西的军队虽然溃散了,但损失却并不大。逃跑了很长一段距离以后,山西总兵马世龙也逐渐地把自己的兵丁给收拢了起来。
不过,那些青壮就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人了。除了一部分被后金军杀害了以外,其他的青壮大多数都跑回了家。而这么一来,山西总兵马世龙的军队就再也不敢前行,反而向着后面撤退了回去。
而山东总兵杨绍基接连接到两支明军受袭的消息以后,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界。他即不想就这么退回去,也不敢再前进。
所以当后金军休息了一天以后,在第二天到达山东总兵杨绍基率领的山东军队的时候,这支山东军队还几乎在原地未动呢。可你山东军队索性原地扎营也就算了,他们却还在道路上,保持着行军的姿态。也真是可笑,你都不行军了,保持行军状态又有什么用呢?难道是要表演个标准的自欺欺人啊?
不过,这支山东军队比山西军队的素质高多了。看到了后金军,他们立刻排好了阵形,等待着后金军的冲锋。
后金军已经和明军打了n年的仗了,他们对明军的战术是相当的熟悉。他们在离明军一百二十步左右的地方下马。十人一组,其中一人做马桩,牵住十匹马的缰绳。其余九人就用长弓来进行一轮轮的齐射。
后金军射过来的箭枝造成了山东军队阵形大乱,山东军队站在前排的火铳手和弓箭手也盲目地在射程以外射击,几乎没有造成后金军的任何伤亡。
而见到山东军队阵形已乱,后金军立刻上马,发动了冲锋。训练素质十分底下的那些火铳手根本来不及做出第二轮的射击,只有一些弓箭手射出了一些稀稀拉拉的箭枝。那些箭枝,也就是造成了后金军几个倒霉蛋的伤亡而已。
当后金军的骑兵冲入了山东军队的阵形以后,整支军队也同样溃散。而山东总兵杨绍基也在亲兵的保护下落荒而逃。
所幸的是,正当后金军想要扩大战果的时候,由副将祖大乐和祖可法率领的辽东铁骑先锋一千三百多骑赶到了。他们接应了山东军队以后,渐渐地稳住了阵脚。
在互相对峙了一番以后,双方都不敢向对方发动进攻,因此,就各自撤退了。就这样,秦良玉军队左右后侧的这两支军队,非但没有向秦良玉靠拢,反而都在溃败以后,都撤了下去。
第一百六十七章分道扬镳
这次后金军入关,祖大寿先随着当时的督师袁崇焕入山海关勤王。但是等到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下了诏狱以后,祖大寿心中是十分的害怕,立刻带着辽东铁骑逃回了关外。
可是这时候,崇祯皇帝和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明白,随着赵率教和满桂的战死,辽东铁骑里,实力最强的军将就是祖大寿和何可纲了。尤其是祖大寿,他的二十几个子侄和家奴都成为了辽东的大小军将,可以说祖大寿已经是辽东军将中的第一人了。
因为害怕祖大寿投降后金,因此,崇祯皇帝立刻派遣太监,带着圣旨和犒劳到祖大寿军中去安抚他。再加上崇祯皇帝又起复了孙承宗,而孙承宗又是祖大寿的老上司,对祖大寿也有知遇提拔之恩。因此,祖大寿的恐惧之心也渐渐地平息了下来。
当这次朝廷要收复永平四城以后,在孙承宗的命令下,祖大寿又带着辽东铁骑,进了山海关。不过,在这次勤王的过程中,辽东铁骑关内关外倒跑得不嫌累啊!
但是毕竟来到的比较晚,所以祖大寿的辽东铁骑也在秦良玉的军队和山西山东军队的后面行军。还好,副将祖大乐和祖可法率领的辽东铁骑先锋,也总算是接应到了溃败的山西山东军队。不过,他们也不敢再前行,要等到祖大寿率领的辽东铁骑主力来了汇合以后再说。
当这三支军队汇合以后,收拢溃兵和重新整队就化了好几天的功夫。接着,他们就商议着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行动。因为这里所有的军将中,祖大寿的实力最强,所以虽然说是商议,但是也可以说是让祖大寿做个决定。
祖大寿看着那些让他做决定的军将,他的心中暗想:“你们可都真够缺德啊!现在军队这副模样,还怎么向前行军呢?可是你们又不愿意从自己的口中说出撤退,分明是让我说出‘撤退’这两个字,万一追求责任的话,你们就要把屎盆子往我头上扣了。”
不过,总归要拿出个决断,于是祖大寿说道:“朝廷要求我等收复永平四城,军情绝不可怠慢。可现在攻城急需民夫,而此处被鞑子祸害以后却渺无人烟。事有缓急,因此,我等理应立即征集足够的民夫,再收复永平四城,以报皇恩。”
山西山东的军队征集的那些青壮确实在后金军打过来的时候,被杀以及逃了个干净,现在留下来也确实没有几个人。而在这里,因为战乱和鞑子抢掠人口,基本上也没有留下什么老百姓了。
如果要征集民夫,就一定要撤退到人烟比较多的地方。这祖大寿撤退的理由都说的这么冠冕堂皇,不愧为官场老油条啊。
祖大寿的决定当然获得了这些军将的一致赞同,在派了信使给秦良玉的军队去送消息以后,这三支军队就向来路方向撤退了下去。
其实在祖大寿的信使到来之前,秦良玉已经得知了山西山东军队溃败的消息。因为一些溃兵和青壮在慌不择路之下,逃到了秦良玉的大营附近。而秦良玉把这些人收拢了一下,竟然也得到了三、四百人。
不过秦良玉一下子失去了后侧这两支军队的保护,也立刻停止了行动。因为探子派不出去,失去了耳目,不了解最新的战况如何。所以,现在秦良玉的军队也只好就地扎营,一切等尘埃落定以后再说。
这时候的秦良玉,就召集了所有的武官商议军队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行动。绝大多数的武官都认为:现在自己的这支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孤军,根本就没有办法攻下永平四城。所以为了安稳,军队就应该撤回去。
而另外一小部分的武官就认为,就把军队就地驻扎,反正秦良玉的军队所携带的粮草,够整支军队消耗三个月以上。凭着坚固的大营,那些鞑子的骑兵也不敢来攻打自己的。
可这两种建议却都不符合秦良玉的想法。不要看秦良玉是个女流,其实她的内心中,非常崇尚进攻。敢于主动找敌人来决战。再说,就这么灰溜溜地撤了下去,虽然撤兵的原因怪不到秦良玉的头上,但是秦良玉总感到面子上下不来。
于是她看到吴世恭在一旁沉默不语,就点名问道:“吴千户,你的看法如何呢?”
其实在吴世恭的内心里也是赞同撤兵的,到时候和后面的明军主力会合以后,人多也能壮胆嘛。不过,吴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