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疯狂-第4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百八十九章小小的弹药
崇祯皇帝对钱益谦的自辨是什么态度呢?看都没有看。因此可以看出,崇祯皇帝对于东林党人和钱益谦本人的厌恶程度有多么的深了。
这消息又传到了诏狱里的钱益谦耳里。看起来朝廷的诏狱就象是个筛子,高墙什么的,隐瞒不了任何消息。
不过这时候的钱益谦就急了,猪队友帮忙没有用,连自辨也没有用,眼看着鬼头刀就要架到自己的脖子上来了。没办法,组织不顶用,那就找老师。
钱益谦当时中进士的时候,录取他的老师,就是东林党前辈孙承宗。
孙承宗这人,三朝元老、文武全才、身为帝师、而且里外的关系都不错,更为难得的是,他还可以坚持住自己的原则。连当时权势滔天的魏忠贤都拿他没办法。所以说,孙承宗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大臣的典范啊!
可是现在的孙承宗已经返乡养老了好几年,崇祯皇帝又与他有点心病,所以说话可能不好使了,甚至会在崇祯皇帝面前起到反作用。
当然,钱益谦也知道这一点,他并不幻想孙承宗直接帮忙,只是要另外一人卖给孙承宗面子,让他出面相救自己。而那个人就是崇祯皇帝的亲信,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
为什么要找曹化淳呢?钱益谦和曹化淳有什么关系呢?勉强说的上的,就是钱益谦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而这篇文章与曹化淳也没有直接关系,因为那篇是王安的《墓志铭》。
因为当时与魏忠贤相斗,所以王安就被竖立成为了一名好太监,而打倒魏忠贤以后。曹化淳这些太监就以王安的接班人自居,这首先就是政治正确的事。
而曹化淳可是货真价实的王安的亲信。我们把这关系捋一捋啊:因为钱益谦曾经帮王安写过《墓志铭》,而曹化淳是王安的亲信,所以看在死人的面子上,多少要帮点忙。外加他的老师孙承宗。面子比较广,托他出面,还有点活人的面子,死人活人双管齐下,务必成功。
由此可见,官场上的关系网是无处不在啊!没缝都有办法钻出一条缝出来啊!
本来曹化淳是存在着看戏的心态。欣赏着文官之间的狗咬狗,因为这不管太监什么事。可是当钱益谦通过孙承宗相托过来后,他还是一口答应,准备帮忙。除了曹化淳那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身份可以与首辅温体仁相抗衡以外,曹化淳帮忙的原因主要是三点:
第一就是有同情。明朝的太监都是在内书房学习过的,对于圣人教义的掌握和信仰也是比较根深蒂固的。因此。曹化淳比较同情东林党的诸位君子;
第二就是有良心。出于对王安的感情,再加上感觉到温体仁的赶尽杀绝太过分了一点,所以激起了曹化淳的良心;
第三就是不重视。曹化淳认为:杀人不过头点地。为人留一线、他日好相见。政治斗争搞个你死我活的就没意思了。
再说,曹化淳认为这是一件小事,又不是让钱益谦复职,只是让钱益谦保命,凭着自己的面子。首辅温体仁肯定会相让一二的。
于是曹化淳就开始动作了。也别说,他的能量确实相当大,活动了几天,就派人传给了钱益谦准确的口信:“可安心矣。”
这下子钱益谦总算是放心了。他开始打包裹准备出狱,认为这事已经是过去了。而曹化淳也以为自己搞定了这一切。可是偏偏事情又起波澜。
温体仁那人可是一位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主,他本以为钱谦益必死,可没想到过了几天,竟然连曹化淳都折腾进来了,这样下去,那事情可就黄了。既然干了,那就一条道走到黑吧!于是温体仁决定:连曹化淳一块儿整。
这也要怪崇祯朝的那些大太监过于低调。象王承恩,他就醉心于在崇祯皇帝面前献媚,不怎么管外朝的事。而曹化淳,无论其在执掌东厂的时候。还是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他都遵循着无为而治的原则,所以连当时袁崇焕平台召见以后的对话,都没打探到。或者说,打探到了也不到崇祯皇帝面前搬弄是非。高起潜则更妙,他索性外出打仗去了。所以这么一来,就给了温体仁一种错觉,那些大太监是不堪一击的。
再加上温体仁和曹化淳这对内外相之间肯定会为了权力发生争执,所以温体仁决定索性把曹化淳拉下马,再次扩大自己的权势。可这行为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了,只能够说温体仁是相当愚蠢吧!
反正现在的温体仁是自信满满,他开始了倒曹的行动了。首先,温体仁先散布消息,说钱谦益跟曹化淳合伙,然后还找了个证人,让他出面,指证钱谦益给曹化淳行贿,最后为万无一失,他还请了假。那意思就是说:在我请假期间,发生的任何事情,我既不知道,也不在场。
在温体仁看来,钱谦益已经是个平民,而袒护钱谦益的曹化淳,不过是个司礼太监,作为内阁首辅,要办这两个人还是很容易的。
如果只是这样,曹化淳可能还不会图穷匕现。因为他援救钱益谦的行为主要是出于道义,所收的礼也属于陋规的范畴,不属于受贿,在崇祯皇帝面前也说的清楚。可就在这时候,温体仁的猪队友出现了。
首告钱益谦和瞿式耜的张汉儒和陈履谦,他们本来就是些小人物,所求的不过是泄愤图财,可见到形势对自己有利,他们马上就得寸进尺,又生出了一些妄想。
于是张汉儒、陈履谦一不做二不休,趁机又开始造了些谣言,说江南东林党人早有政治预谋,方针是“款曹和温”。谣言说钱、瞿差人携巨资买通曹化淳以谋求自救,而东林党人想要弥合与温体仁的间隙,以便为钱谦益解脱。
之后,凭着这些谣言,张汉儒、陈履谦就直接出面对钱谦益、瞿式耜的家里人进行勒索,大有不装满腰包誓不罢休的劲头。
可这消息传到朝廷,立刻让曹化淳大惊失色。没想到自己出于道义好心救人,却把自己陷到了危局里了。于是曹化淳立刻开始了太监总动员。
曹化淳此人根本不是一个善茬,他的经历相当复杂。曹化淳原本就提督过东厂,到司礼监后,跟现任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是铁哥们,除了没有一起嫖过娼,什么事都一起干过。
所以曹化淳在第一时间就跑到东厂,找到了铁哥们王之心商量对策,毕竟温体仁老奸巨猾、无懈可击,想要彻底搞倒他,必须要想个办法。商量了半天,办法终于有了,还是要发挥太监可以方便的,可以在皇帝面前煽风点火的特长啊!于是俩人就主动求见崇祯皇帝。
首先曹化淳就坦白了自己的所为,对此崇祯皇帝相当理解。一般人对于曹化淳这种碍于情面,出手救人的行为都能够理解。再说,崇祯皇帝也仅仅是对钱益谦有恶感,并不是一定要钱益谦性命的。
接着曹化淳就开始叙述朝廷的不正常情况了。他说道:自己只是救人,首辅温体仁如果不愿意的话,最多就是不给自己面子,依然要为钱益谦定罪。可是看现在的这种情况,仿佛是要把曹化淳也要打入十八层地狱。所以这问题让曹化淳百思不得其解。
所以曹化淳就分析了一下:首辅温体仁现在绝对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妄图在朝中只手遮天。更为可怕的是,温体仁已经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为什么呢?因为温体仁现在请假在家,如果他没势力的话,那到底是谁会把曹化淳往死里整呢?于是曹化淳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温体仁在结党营私。
最后,曹化淳又猜测了一下温体仁的用意。他说道:现在的温体仁已经在文官中形成势力了。而这次打击曹化淳,不仅仅是曹化淳个人的事,更是证明了温体仁想要把触手伸到内廷来了。为此,一定要崇祯皇帝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首辅的权力太大,那崇祯皇帝的皇位也就不稳啦!
所以说,谁都可以得罪,就是不要得罪太监。他们太熟悉皇帝的心思了,只要搬弄是非,那绝对就会打动皇帝的心的。
崇祯皇帝也是如此。他也被曹化淳的话给打动了。不过崇祯皇帝也不会去听一面之辞,于是他下令严查,一定要把事情的真相给查个水落石出。
而曹化淳这一动作,当然会引起温体仁的注意。作为一名政治高手,温体仁也立刻针锋相对。于是他把棋盘再次扩大,要向崇祯皇帝证明:东林党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文官、太监、武官的政治性团体了。
所以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环,吴世恭不幸的上了这张棋盘。而两巨头相争,那每一发弹药都是珍贵无比。所以温体仁就给许梦起急信,让其不惜一切代价把吴世恭弄往京城,然后用海量的弹劾奏章把吴世恭给淹死。
应该说,在这场大战中,吴世恭这发弹药的威力几乎是忽略不计的。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发弹药却突然的爆发了。
第五百九十章以讹传讹
温体仁这一催促,就使得许梦起和胡勘发生了重大的误判。他们当然不知道现在朝中发生了这么多的事,他们以为这就是崇祯皇帝的想法。
在当时,崇祯皇帝确实在温体仁的蛊惑之下,发诏让吴世恭进京面圣。可对于日理万机的崇祯皇帝来说,这完全就是件小事,之后,他就立刻把这事抛之脑后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吴世恭进京,崇祯皇帝会如何处置他?最大的可能就是拖延着不见,让吴世恭长期居留在京城,等到事态有变的时候,才在某次偶然中想起这员大将。当然也有可能,崇祯皇帝立刻召见,并把吴世恭的汝宁军调到陕西或者辽东,直接与农民军或者清军作战。
但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吴世恭肯定不会有性命之忧的。到底吴世恭没犯下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行,勋贵团体也不是吃素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大多数还是妥协。
其实温体仁也是一样,他根本不关心吴世恭的生死下场。对他来说,怎么样证明吴世恭是一位东林党武官?那才是他最关心的事。
至于齐证的报仇?那主要也要看齐证的能量了,温体仁不介意在这件事上帮上一些小忙,可是要让温体仁不管一切的赤膊上阵?那也太小看这位政治人物的政治智慧了。
所以温体仁用的是一个“弄”字,而不是“抓”,更不是“杀”。就是要让许梦起他们无论是威逼,还是哄骗,都要尽快地把吴世恭弄到京城。
而且在出京前,温体仁分别找了许梦起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交待了一下。当然。温体仁对崇祯皇帝的意图也进行了曲解,所以骆养性才会派出胡勘和那近百名锦衣卫。
这倒也罢了,可许梦起和胡勘的理解也出现了问题。作为浸润政坛多年的老鸟,温体仁的说话当然都是说半句,什么话也不会说死。所以他话中的含义一定要听者去领悟。而许梦起和胡勘却来了个多么痛的领悟了。
许梦起完全就是位官场新丁。而胡勘却是通过了骆养性才明白这个秘密使命,骆养性当然也是说话说半句的人,所以胡勘所听的话,就更是打折扣了。所以他们俩人的理解就是:“可以不择手段把吴世恭弄回京城!”
更雪上加霜的是,当温体仁来过急信以后,许梦起就认为这命令将再次升级。现在是:“不惜一切代价把吴世恭弄回京城了。”看到这里就可以明白,许梦起和胡勘认为自己的秘密使命和崇祯皇帝原有用意之间的偏差有多么的大了。
不过这也可以看出,许梦起和胡勘完全不通政务。许梦起中进士后就进入了翰林院自不必说,而胡勘的眼界也就是知道些官员的派系、争斗什么的。俩人都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治国手段的人。
要知道,如果要抓捕吴世恭这样的领军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