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疯狂-第5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哈哈哈——!那吴屠夫会相信吗?”李自成也被宋献策的异想天开给逗乐了。
“信不信由他,说不定他还真的答应了。要不然,为什么那吴总兵不趁着以前的那几次好机会,来夹攻咱们闯营呢?就算不成,也是个缓兵之计。如拖上个二、三个月,开封城在我们闯营之手,那就事不由他了。哈哈哈——!”
“|哈哈哈——!还别说,宋先生此条又是好计谋啊!如能谈成,给吴屠夫封个王爷,丢给他西南几个省又怎么样?就算是不成,无非是几个人,一些财货罢了。哈哈哈——!”
……
汝宁,吴世恭的书房中。
“都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没想到现在的阎王爷都这么的难缠。好不容易送走了杨总督,后来又来了侯督师。所幸的是软磨硬缠的把他送到了左傻子那里去了。我们乐的是一身轻松。哈哈哈——”吴世恭大笑道。
邓启帆也陪着笑了几声,接着禀告道:“左将军那里传来消息:他还给了侯督师五千人马作为他的标营,真是好大的手笔。相比较而言,长敬你可就小气多了。”
在朱仙镇大败之后,杨文岳带着残兵逃至归德,之后又收拢了虎大威的残军,所得人马才有七千出头。之后杨文岳就躲在归德死活不肯走了,他不敢再与农民军交战,只是一直磨着吴世恭,要其补人补刀。
可这么一来,却让吴世恭是大伤脑筋。虽然在背后一直在臭骂着杨文岳:他那个直隶总督怎么就在归德安居乐业了呢?可在当面,吴世恭也不愿撕破脸,最后只能给了杨文岳一批粮饷和兵器,恭送这批瘟神出境。
没想到杨文岳刚走,督师侯询又来到汝宁。他想要以汝宁军为主力,打造新的围剿大军的核心。
可这种设想又怎么会让吴世恭同意呢?再怎么样,吴世恭也不愿意让汝宁军的头上有个婆婆,就算是关系再好也不行。于是吴世恭使尽了一切手段,花费了极大的代价,终于哄骗着侯询至左良玉处。
而当侯询赶至左良玉部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建议被崇祯皇帝所否决,所以只能无奈地下令调左良玉部和吴世恭部北上。
第八百零八章出征前的空闲
而左良玉明知自己不是李、罗联军的对手,全军北上有可能被农民军围歼。为了敷衍侯恂的面子,他就派部将金声桓带五千士卒先行报到,并充作护卫侯恂的亲军,同时附上一信说:自己将亲统大军三十万随后来会。
左良玉部额定兵员只有两万五千名,他通过招降纳叛拼凑起来的大批军队,都是用就地打粮等法子自行筹饷的。这次他满口答应倾巢出动,听从侯恂调遣,弦外之音就是以三十万人马的粮饷数字,示意使侯恂知难而退。
而侯询在吴世恭和左良玉那里已经是连连碰壁了,再加上他的本心也不愿意执行朝廷解围开封城的命令,于是侯询就顺水推舟了。
当侯恂明白了左良玉的用意时,他连忙回信说无法解决三十万人的粮饷,请他不必北来。又去信吴世恭那里,通知了吴世恭:左良玉部不能北上,所以就让吴世恭自己看着办。
因此,原先崇祯皇帝企图利用侯恂笼络吴世恭、左良玉,达到在河南击败农民军,以解开封之围的设想,就在这样一阵勾心斗角的官样文章中全盘落空了。
而到了此时,开封城能否保住的唯一希望,也就在吴世恭的一念之间了。
“此次送至归德侯府的礼可是有些重啊!”邓启帆笑道。
为了送走侯询,这次的吴世恭是大出血,一下子甩给侯府价值约十万两白银的重礼。不过像侯询这种肯收礼办事的人倒也好打交道些,一收到礼,他确实就顺了吴世恭的心意,去往湖广左良玉那里了。
“重些就重些吧!不舍得那些黄白之物,侯督师就要拿我最宝贝的儿郎们了。”吴世恭笑道。“前些天我让内账房里算了一算,咱们现在对外的欠款已经超过了三百万两了。一见这数目,我的眼就是一黑。没想到后来一了解,嚯!现在竟然还有各地的官绅还赶着向我们送钱,他们还真的是不怕啊!说实话。这次我都感到有些顶不住了,再不出兵多捞上一些无主地,到时候真不知道这些钱该怎么样还了。”
邓启帆乐呵呵地听着吴世恭的话,接着说道:“那些人以前是盼着那些无主地呢,可现在就有些不同,像是到我们汝宁军这里交了份子钱来投注了。所以缓些给他们银子和地也无妨。等我们出征以后,学生估摸着这样的人还会更多。”
“现在的日子,真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啊!哈哈哈——!”吴世恭说起了现代常用的一句流行语,表达了他现在的心情。
“长敬莫要疲沓!你很快就会没了睡安稳觉的时候了。”邓启帆也是笑道。
现在在汝宁、归德两地的汝宁军已经扩充到了十三万多人,而且兵丁们的兵器也基本都武装到位。这些兵丁最差的也接受过一年的护庄队军事训练。所以在老兵的言传身教之下,部队的作战已经是毫无问题。
所以在一切就绪之下,等待出征的日子就是相当难熬和空闲。而吴世恭也趁着此良机,好好地在家中享受了一番天伦之乐。尤其让吴世恭高兴的是,他终于升格为外公了。小洁为陶辛生下了一个嫡长子。
看着天天兴高采烈的赵如雅和骄傲得如小公鸡一般的小洁,吴世恭在高兴之余,也觉得很有些不可思议。自己可只有三十二岁啊。竟然就做了外公?真是应该提倡晚婚晚育!
“是啊!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长大了。如尽远不弃,我那二女就嫁与你那嫡子吧!”在聊天中,吴世恭就定下了一门亲事,接着他就感叹道,“前些日子薛侯来信,说我那长子已经向定国公府下聘,婚期就定在明年,不知我是否能赶上参加麟儿的大婚啊!”
汝宁军此次的出动,将向整个天下显示出自己所有的实力。也是正式投入到逐鹿天下的战局中。因此,要么汝宁军能改朝换代,要么吴世恭就身死族灭,绝对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所以吴世恭才会说出那种带兵入京的话。
而得知了经过十多年的卧薪尝胆以后,汝宁军终于能一展身手了。吴世恭和邓启帆都感到浑身上下是火热异常。
“长敬,那全军出动的时间又定在何日?”在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后,邓启帆问吴世恭道。
“暂时还等等。”吴世恭答道,“现在勇子的蛟击镇刚出动,他将和冈萨雷斯的水师陆战队的两个团,六安常猛的五千护卫队,和县那里一个团和护庄队二千人一起,先围剿在舒城的张贼,把其彻底剿灭。而我们将在得知初步胜果之后,全军向北,先解了开封城之围。”
既然吴世恭的目标也是逐鹿天下,那控制开封城也是汝宁军的一个重要步骤。否则的话,汝宁军又怎么能控制河南全境呢?
而且万一李自成把开封城当成自己的“都城”了,那他的根据地也离汝宁、归德太近了些,如果两军之间的交战旷日持久,汝宁军的兵力和精力也将一直耗费在豫中、豫北这一带,根本腾不出手脚来占领其他地方。因此,汝宁军是绝对不允许李自成的闯营在开封城落地生根的。
“学生不怎么懂兵事。不过就问上一句长敬:对付狡诈如狐般的张贼,就去一个镇的兵力,那是否是太少了些?”邓启帆问道。
“就张贼那些刚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最多也就是几万人。我觉得动用一个镇还有些多了呢。”吴世恭不屑地说道。
因为在现代的时候,吴世恭对历史知识比较孤陋寡闻,所以他就知道李自成,却不知道张献忠、罗汝才等人。因此现在汝宁军的决策也受到了吴世恭的影响,对李自成的闯营就有些重视的过分,而对其他各营农民军就比较轻视。
所以说,什么事都是这样,要么全知道,要么全都不知道,像吴世恭这样仗着自己肚子里的半瓶墨水来办事的,往往会出现很多的判断失误。
第八百零九章互相盘算
而邓启帆也确实不怎么了解军事,所以听了吴世恭这么一说,他也就没有了异议。
“那么长敬!此次救援开封,我们将会动用多少人马呢?”邓启帆又问道。虽然他也知道汝宁军出征的大概人马,但他还是想从吴世恭这里了解等更清楚一些,毕竟大军的后勤供应是由邓启帆来负责的。
“这次出兵将分左中右三路,共计兵丁数十一万三千六百多人,战马一万四千多匹,其他骡马一万七千多匹,真是把我们汝宁军的家当全部拿出去了。”吴世恭笑道。
确实,此次出兵,汝宁军已经是要动用自己绝大部分的兵力,而留在汝宁、归德两地的留守兵力也只有一万多人。所以说,如果在汝宁军出兵的时候,凤阳的明军和湖广的左良玉部出兵进犯,那留守的汝宁军也就没有了足够的兵力,保证战火不烧到自己的境内了。因此,汝宁军的这次倾巢而出确实是有些风险的。
不过,凭着汝宁军留守的兵力,再加上有着内务司的部队、工坊司民兵和护庄队这样的预备役兵丁的支援,守住汝宁军的重点城池和重点区域还是没有问题的,也支撑得到汝宁军主力的归来。但不管怎么说,汝宁军这次出兵也算是破釜沉舟了。
“十万虎贲!”坐在椅子上的邓启帆想象着这数字,脑中就有些憧憬,“那应该犁庭扫穴般地把围困开封的民贼都扫荡干净了吧!”
“呵呵!扫不干净。这次也不能扫干净。”吴世恭乐道。
“哦?难道开封的李、罗二贼有着如此实力?我们倾巢出动之下,还不能完全应付他们?”因为保密原则,所以此次具体的军事行动计划,邓启帆并不怎么了解。而且他对汝宁军和其他敌军的实力也有些道听途说,不能准确地估算出敌我对比。
不过这也是基于汝宁军军政分开的原则。所以离开了吴世恭,汝宁军中就没有人可以独立出来。当然,在出兵之前,吴世恭也肯定会把具体的计划对邓启帆等高级文官交待清楚,毕竟他们也要配合着做些后方事宜。
而在今天的聊天中。吴世恭就是要提前几天给邓启帆透底了。因为此次的汝宁军不仅仅是要破敌,而且还要去征服。并且在征服新的控制区以后,还要在新的控制区上建立新政权。
因此,汝宁军已经在各个屯田庄子和各个乡镇抽调了近千名文官,集中在汝宁培训了几个月了。培训他们怎么样理政、怎么样建立地方武装、怎么样恢复生产、怎么样剿灭匪盗、怎么样恢复教育体系等。
而这些文官将随着汝宁军的出征大军,分布到新占领的各个地方。立刻建立起以乡镇为基层的地方政权,保证这些地区牢牢地抓在汝宁军的手中。
就是一句话:现在的汝宁军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因此,吴世恭就是让邓启帆早做安排了。
“尽远!你我都知,我们绝不会让开封城落入陕贼之手。那么你认为:没有了开封城,那陕贼将会占据何城作为其居城呢?”
“应该也是座大城吧!”邓启帆不很肯定地回答道。
“正是!军令司预判:陕贼的第二选择有三处。一个就是湖广的襄阳或者武昌;一个就是西安;最后的就是北京城。当然,山西的太原也有可能。不过可能不大。”
“先说西安。关中之地确实是王业所在,可山陕两地兵祸了十几年,百里无人烟,田地荒芜,要把其重新建立起,陕贼必费九牛二虎之力。而且那里还有孙督师的秦军呢。因此,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太原也有同样的问题。”
“至于北京城。我们汝宁军其实最盼望陕匪是走这条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