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常败"的英雄-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五 白帝长恨


这年闰六月下旬,蜀汉皇帝刘备,率领少数残兵败将,狼狈逃回鱼复县的县治白帝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年过花甲的刘备,身体是极度疲劳,精神上又遭受巨大打击,再加上因饮水不洁而引起的痢疾日趋严重,所以他一到白帝城就病倒了。

这鱼复县是由三峡西进益州后的第一站。鱼复的得名颇有其地方特色。发源于巍巍昆仑的万里长江,汇聚万千支脉成一江春水,直奔三峡。在三峡的最西端,有两山壁立如削,江水从中倾泻直下,这就是著名的天险夔门。夔门北岸那座高山,名叫白帝山。山下的碧波汹涌回环,常有大鱼出没其间,而山顶的白帝城即是当时的县治所在,故而县名取为鱼复。刘备到达白帝城后,觉得此处山高风急,地方狭小,不宜于养病,便在城西七八里处的冲积平原上另修行宫一座。同时,又改鱼复县名为“永安”,以求吉利。而这座永安新行宫,也就被称之为“永安宫”。

刘备移居永安宫后,才发觉改了名称并不能真正求得平安。因为孙吴的追击部队跟踪而至,前锋李异、刘阿二将,已经抵达白帝城附近对岸的南山。眼看躺在病榻上的蜀汉皇帝就要成为阶下之囚,幸好有两员蜀将领兵前来救驾,刘备才算转危为安。这两员将军,其一即是镇守江州的赵云,另一位则是镇守巴西郡的马忠。二将都是听到东线失利的消息后,各领五千人马赶来救援的。几乎成为光杆司令的刘备,大感欣慰。他一把拉住赵子龙的手,望着这位总是在自己危难之时尽忠效命的老部下,满面热泪纵横,口中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七月间,从东面传来消息,说是吴军主帅陆逊仍然屯兵于三峡东口,大有乘胜西进之意。刘备听了不免有些心惊,因为永安现今虽有赵云、马忠二部驻守,然而一万人马是不大可能抵得住孙吴大军进攻的。在无可奈何之中,他只好放下面子,给孙权写了一封请求和好的书信,先缓和缓和一下再说。这封信送到江东后,孙权见刘备的信中口口声声自称“皇帝”如何如何,不禁又好气又好笑。此时,孙权正在和北方的曹魏虚与周旋,大耍外交手腕,所以这信被他丢到一边,未作回答。

到了九月,情况发生了变化。魏文帝曹丕,发觉孙权是在对自己搞假称臣而真独立的把戏,不禁大怒,立即下达动员令,准备派遣几路大军讨伐孙吴。孙吴察觉了动静,陆逊急忙从西陵峡口撤出重兵,回防江陵。同时,一直屯聚在白帝城附近南山一带的吴将李异、刘阿二部,亦主动收兵退回荆州界内的巫县。这样,蜀、吴双方事实上已经脱离了军事接触。不久,曹魏三路大军齐出,孙吴拼全力与之相抗。在白帝城西永安宫养病的刘备闻讯,心中不禁感到几分快意,他马上给陆逊送去一封信,上面说道:“曹军直逼江陵,我也打算再度东下,将军你说我办不办得到呢?”

当年十一月,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孙权此刻也放下胜利者的架子,派出特使前往永安,表面上说是问候刘备,实际上是想正式结束两国间的战争状态。这下子又该刘备来劲了,他一见孙吴的使臣郑泉,劈头即先发问道:“上一次吴王为何不答复朕之书信?是不是认为朕不该称帝正名?”

那郑泉也不慌张,侃侃答道:“曹操父子凌辱汉帝,篡夺其位,殿下既为大汉宗亲,理应率军讨贼,为天下臣民作出表率。令人失望者,殿下并未作出如此义举,却反忙于称帝正名,吴王深以殿下之举措为羞耻,故而不予回信。”

素以刘氏皇亲自居,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刘备,被郑泉抓住要害这么反攻一下,顿觉羞愧难当。他只好改容加礼,厚待郑泉。其实,究其本心,刘备亦巴不得正式结束两国间的战争状态,以便静下心来考虑身后之事,他自知在世之日已不多。于是,他任命太中大夫宗玮为通好特使,随郑泉东下江东报命。至此,这对曾经打得头破血流的姻亲兼邻居,总算是化干戈为玉帛了。

秋去冬来,朔风时起。处于“高江急峡”之上的永安宫,寒气萧瑟,景象凄凉。蜀汉皇帝刘备,偃卧在简陋行宫的病榻之上,精神萎靡,面色苍黄,眼眶深陷,目光呆滞,哪里还有一年前由白帝城挥师东下时叱咤风云的雄风英姿?不过,他身体虽然衰弱之至,但思维却还相当清晰活跃,数十年的往事不断浮现于脑海。回首自己的一生,他不免伤感,因为经历的坎坷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自从二十四岁举兵创业起,至今已有三十九个年头。其间,几乎每有所得,不久就要有所失,小得之后有小失,大得之后有大失,总是一上一下,命途多舛。我躬行仁义,却落得局处西州;曹操专行残暴,反而把统治扩张到了大半个中国,这皇天后土,也太不公平了!

回首一生,他也不免要后悔,后悔自己在处理荆州问题上掉以轻心。孙权垂涎荆州,自己不是不晓得。既然晓得,关云长北进襄阳,自己为什么不采取有效措施为其巩固后防?江陵不失,关云长不会死,张益德不会死,我今天又何以会走到这步田地?

不过,他回转来一想,又不免感到有几分释然。虽说此生历尽坎坷,如今不大不小总算混成了堂堂蜀汉皇帝,天下又还有哪一个织席贩履之人有这等福气?荆州丢了,还有益州。益州地方千里,人口百万,亦足以称帝一方嘛!至于二弟之仇,虽未能亲手报雪,然而自己看来行将与他们同游于地下,也算是以生命回报他们的深情厚谊了。总之,此生马马虎虎过得去,倒是身后之事令人忧心,须得仔细安排。

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刘备首先下诏,要辅汉将军兼犍为(治所在今四川彭山县)太守李严,速至永安宫晋见。李严星夜驰往永安宫后,立即被提升为尚书令。

尚书令一职,在当时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东汉光武帝以来,君主为了削弱当朝大臣的事权,便把军国机要的处理承办,交给尚书台去负责,这就是所谓的“光武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的性质,本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处。其长官为尚书令,亦即皇帝的秘书长。尚书台把军国机要的处置权抓在手中后,司徒、司空、太尉这些三公大臣就成了位高而权不重的角色。尚书既是枢机所在,尚书令的出任者自然是皇帝最信任之人。蜀汉的尚书令,最初是法正,接着是刘巴。刘巴新近死于永安,接任者即是这位李严。

李严,字正方,荆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人氏。他起初在荆州牧刘表手下任职,曹操下荆州,他西上益州投奔刘璋,历任要职。刘备攻成都,李严在绵竹率众投降,备受刘备优礼。为了争取刘璋势力的支持,同时也为了使自己下属中荆楚旧部的力量受到制约,刘备在考虑尚书令人选时,都从刘璋的部属中选拔。法正、刘巴、李严的出任,都有这样的政治背景。特别是在当前国土丧失、师旅失利、元首病危的情况下,刘备认为提升李严对益州的安定有重大意义。

委任了新尚书令,刘备才下诏要丞相诸葛亮前来永安。

镇守成都的诸葛亮,早已得到刘备东征失利的消息。作为蜀汉皇帝的首席辅臣,刘备创业方针的制定者,他当时的心情极为复杂,只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法孝直(即法正)还健在,将能制止主上东征;即使东征,有他随行,主上亦一定不会倾危如此的。”

为何诸葛亮自己没有出面阻止刘备倾国远征呢?难道他自己说话的分量还比不上法正吗?后世多有人对此疑惑不解,甚至责难诸葛亮太世故,明哲保身,不能直言进谏。其实,诸葛亮不是不想劝阻,而是特殊因素使他不能出面劝阻。首先,他的胞兄诸葛瑾正在孙吴当大臣,你是站在蜀汉这一边还是孙吴那一边说话,他一开口就有动机和立场的问题。还有,当初担任特使前来索还南郡的是谁?也是你的大哥诸葛瑾,使他更难开口。更重要的是,据《三国志·诸葛瑾传》记载,此番吕蒙偷袭荆州擒杀关羽,其主要助手就有诸葛瑾,而且吕蒙不久突然病逝之后,接替吕蒙出任南郡太守的,也是诸葛瑾。这样一来,诸葛家族不仅深深卷入荆州丧失和关羽死亡的事件中,而且刘备大军东下之后兵锋所指的敌军将领,就有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在如此敏感复杂的形势面前,诸葛亮绝对不能开口,个人丢官事小,造成政局动荡事大。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安定后方,充足保障前线供应,为取得胜利创造条件而已。两国相争,兄弟二人各为其主,又有几人能够知晓孔明先生内心的为难和痛苦啊!

章武三年(223)春二月,诸葛亮和刘备的两个儿子,即鲁王刘永和梁王刘理,星夜兼程来到永安宫。太子刘禅则留守成都。君臣父子相见,自有一番感情流露。刘备听到诸葛亮的报告,说是成都局势平静,人心安定,憔悴的脸上也算有了近日难得的笑意。

暮春三月来临,峡江两岸的岩壁上,山花烂漫,古藤苍翠,在一江碧波的映衬下,显得生机盎然。但是,在永安宫内,气氛却如死一样的静寂和沉重,因为六十三岁的蜀汉皇帝,其生命之树的最后一片绿叶也将枯萎了。

有生必有死,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世人往往又好生恶死,畏惧死亡。“好死不如赖活”这句俗语,即是此种世态人情的简练总结。不过,也有不少人能够镇静地面对死亡,“视死如归”的志士仁人自不必论,单就面临老、病之类的自然性死亡而言,能够保持通达态度者亦此比皆是。在这一方面,把曹操、孙权、刘备加以比较是很有趣的。他们是魏、吴、蜀三国的开创者,年富力强时都是叱咤风云豪气盖世的角色,然而到老来面临死神的召唤,各人的表现就不尽相同了。其中,孙权享寿最高,七十有三,而他却又是最怕死的一个,为了延年益寿,求神、祈天什么都愿意干。在其晚年,孙吴宫中一片神道气氛弥漫。曹操享寿其次,六十有六,对死亡就比较通达,不仅预留了遗嘱,禁止厚葬,而且自制了入葬衣物,从容而去。至于刘备,其享寿虽然最短,仅六十有三,态度却是最为超脱的一位,他竟然还能在遗诏中抒发对死亡的感慨,说是“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是不是他对烦恼人生已经有所厌倦,以致期望来一次彻底解脱呢?

总之,他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一切。首先,他把诸葛亮和李严二人召入卧室,委以辅佐太子的重任。他对丞相诸葛亮说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的“取”字,后世大都将其解释为取代,认为刘备的意思是,如果刘禅不成器,诸葛亮就可以取代刘禅自己当皇帝。但是,这种解释是很成问题的,单以情理而论就说不通。因为刘备遗嘱的核心点,在于实现“终定大事”的政治目标。而刘备一直高举的政治旗号,毕生奋斗的终极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诸葛亮所说的“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好了,现今为了攘除曹丕这个代汉篡位的奸凶,刘备不惜要诸葛亮也仿效曹丕,再来当一个代汉篡位的奸凶,以便让此奸凶再去攘除彼奸凶。如此一来,岂非彼奸凶尚未攘除,而蜀汉的江山反而先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