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唐精神:直面历史与经典的13堂课-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我材必有用”?首先是真有材,社会认为你有材,且不但欣赏你的才华,也能容忍你因为恃才而傲岸的性格。我们读唐诗不能只是读或者只是去关注那些美妙的诗句那些非常清雅的境界,还应该读人心,读诗人的心,从诗人的心里读社会的心。我们前面讲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却引出很多同时代的员半千、王泠然这些狂士,我们之所以讲了这些极端的例子,说明这些极端的例子能够被容纳,一个社会容纳的弹性和底线就非常可观。清东陵西陵都在河北,大家去看明朝的陵墓都有一个感觉,有一个规制,大坟堆前面有一个神道。武则天的乾陵是非常壮观的,完全按照当时首都长安建成的,前面有一个很长的神道,神道旁边有很多奇怪的动物,有一只非常巨大的鸵鸟,有一匹马的背上有两个翅膀,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动物,说明武则天统治的时期唐代是个非常开放的王朝,为什么开放?因为对社会有信心,对社会有信心就对人才有充分的信心,唐太宗说什么样的人才都能为他所用,天下英雄进入我李唐的范围,那种自信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来源于盛唐王朝雄厚的实力,来源于开放的心胸,来源于对自己充分的自信,所以在盛唐的时候会出生很多像李白、王泠然、员半千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人,一个一个的个人理想主义个人主义个人中心主义,如果是个群体,聚在一起就会展示充满理想充满进取充满自信的社会。不害怕打击报复,只要我心里想说就说出来,这是这个时代很突出的特点。
唐诗的人生境界(7)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读盛唐时期诗,因为能唤起我们内心世界对那个时代的向往。像李白那些诗,这样的诗唐代以后永远不会出现,李白写诗说要做宰相要做帝王将相,怎么能弯腰侍奉权贵呢?只要我不开心,不管你是谁,都不在我眼里。并不是刻意要谩骂某个人,只是要宣泄这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来源于自己的充分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杜甫描写李白的诗句,在旁人眼里,李白对天子也是持一种平等的态度,这些诗里面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平等观念。李白说我是酒中之仙,我有我的方式,所以对天子召唤是可以不予理睬的,因为那些权贵在我眼里分文不值,所以只要我不开心,我就不会理会他。而我对自己的才华是颇为自信的,我的诗一旦写成,在沧海之上笑傲无人能比,当他接到诏书让进长安时,他说仰起头大笑走出门去,他怎么能和山村野老是一类人呢?等他在长安待不住被人轰走了,他说“人生道路像青天一样宽阔,我却找不到属于我的那一条”。通过读这些诗会发现很重要的特点,李白和王泠然、员半千之间没有太大区别,他们之间的区别是李白是艺术家,李白能够说出王泠然、员半千说不出的话,李白能够用自己的诗表达出狂傲自信,非常想要与王侯将相平等的心理,同时又是非常精致的艺术品。我们总能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委屈、不幸、坎坷,读李白的诗感觉李白替我们出了一口气一样,有人说李白的诗不知道让历史上多少处在压力之下变得有些扭曲的灵魂稍稍能够舒展一下心中的郁闷之气,李白发牢骚的诗,我们读了之后却觉得异常振奋,在灵魂上有轻快和净化的感觉,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很需要李白的原因。大家可能会说我讲得有问题,宣传个人理想主义,个人主义是自私的,对别人不关心,我们在李白的诗中很少看到对社稷、百姓、民生的关心,这是时代使然,在李白的时代关注的焦点在于强大富庶充满诱惑和机遇的时代,这时的唐代是盛唐。知识分子眼光转变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安史之乱给了唐朝一个教训,告诉他们盛世不可能永远存在。安史之乱一爆发,唐朝的国力迅速衰落,原来处在中上层社会的知识分子也纷纷开始被卷入战乱之中,他们的眼光、心态、理想、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向身边的小人物,转向生活中的不顺心不随意。下面告诉大家一些数字,说明“安史之乱”对唐朝的伤害有多大,也能够说明为什么唐朝的知识分子的目光心态开始由理想主义、个人主义情怀转向现实主义、民生主义。
大家都知道杜甫的“三吏三别”,但可能大家不太清楚,杜甫写“三吏三别”的时候是安史之乱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安史之乱之前唐朝人口5000万人,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八年以后唐朝人口锐减到1600万。杜甫写“三吏三别”的时候物价飞涨,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的米最贵的地方一斗米是20文钱,杜甫写“三吏三别”的时候一斗米7万钱,当时杜甫的工资是2000钱。当时一只老鼠卖4000钱。打仗的时候没有东西吃,把老百姓的房子推了,往墙上泼水,把土用水涮将之后,剩下的麦秸秆煮来吃。史书记载安史叛军没有军粮,去村里抓人把人杀了尸体上放上盐,设计了一种巨大的石臼,把人从眼放进去磨成粉,说明社会经济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这样的情况下只剩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在长安做官,老婆孩子放在郊区,隔一段时间就去郊区看他们,冬天回家看望妻子儿女,看到最小的儿子饿死了,作为一个父亲很惭愧,可是从秋天以来就没有收成,到冬天哪里有吃的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唐诗的人生境界(8)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从杜甫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个重大的转折,是不仅看自己的生活,更注意比自己更贫困的人的生活。杜甫说我这样的人不用交个人所得税不用交租子不用服兵役不用修长城,所有这些摊到老百姓身上的杂役和负担我都不承担,我这样的人都饿死了儿子,不知道有多少人家里的孩子饿死了。虽然我的儿子饿死了,但我想到的是失去工作的人现在还在庶守边疆的战士,他们的家里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想到这里,我的忧患像终南山一样高,挥之不去。这时候诗人的格调、情怀开始发生了重大转折,如果说李白给我们展示的是理想主义的阳光情怀,现在展示的仁者的恻隐之心,是真正的儒家的仁者情怀。我们再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更好理解了,“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在这样的境遇下他依然想到能有千万间广厦让受苦受难的人住上好房子,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一个人冻死也是值得的。孟子原来有两句很著名的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敬自己的父母然后把这份爱心推广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子女把这份爱心推广到别的小孩子身上,前提是把家里管好,才有推广的可能,爱心是需要培养的。杜甫自己的儿子饿死了,他首先想到的还是别人家的孩子,已经远远超过了孟子的境界。为什么说杜甫是“诗圣”,从杜甫之后再没有一个诗人只想别人,杜甫一生从未做过大官,打交道的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他虽然处在低微的位置上,心里面却装着天下的百姓,他自己的生活水平线很低,也没有皇帝官员组织去关心他,他完全发自内心自觉地焕发出这种仁者的情怀,并且把这种情怀写在诗里,体现了一个儒者高度的道德自觉。古代社会没有,在现在的社会要出现这样的人也很难。因为巨大的社会灾难教训了知识分子,他们从此开始把目光转向民间,李白是理想主义最杰出最极端的代表,杜甫是众多知识分子中最杰出而极端的代表。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白居易,大家都很熟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一首诗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他是模仿杜甫写的,白居易以学习杜甫自认。
唐诗的人生境界(9)
这是白居易写的《新制布裘》:“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肢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前面八句写的是因为新被子而感到幸福温暖的心情,但有一天晚上忽然睡不着了良心发现,起来想大丈夫应该心系天下怎么能独善其身呢,希望有个大被子把洛阳城盖起来,这样我们就没有穷人了。这首诗写得挺好的,可能有些人有新被子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观念是被子是我的是我挣钱买的,我在挣钱过程中是给社会做贡献了的,社会不能要求我再多做一分。比如我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教师,我遵守社会公德不触犯法律,我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和谐做出贡献,我把自己做好就是为社会做贡献,这当然也没有错,但莫非就是杜甫疯、傻、神经不正常?李白神经不正常,是因为太过自信,杜甫神经不正常,是因为他太过善良。如果没有这两个人,中国历史会缺失很多。用我们现在的衡量标准,难道中国的文学史上只有两个最伟大的疯子傻子在支撑吗?让我们做李白、杜甫,我们都做不到,我们是不可理解的,不是杜甫出了问题不是李白出了问题更不是白居易出了问题,也许是我们自己有问题。为什么不能再多一点善良不能再多一点理想再多一点自信呢?“多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难,这需要很多综合的因素。白居易距离开元通宝50年左右,他就只能说“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杜甫这种人是属于不管是穷是达是否有能力都要兼济天下,白居易是做不到的。李白和杜甫为什么在几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代表,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们一个代表了中国古代人理想主义的情怀,一个代表古代中国人现实主义或者说仁者思想的境界,就是因为他们的言行诗文达到了那个时代所可能达到的最高度,这样的高度并不意味着在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再次出现再度达到。李白、杜甫以及其他诗人,我们学习、朗诵他们的诗、了解他们的生平,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祖先我们以前的中国人曾经怎么样生活、思想、写作,我们反观自身,对我们现在的生存状态要有一种反省。这样读唐诗学唐诗才会有更加深入的意义,对我们自己的人生可能才会有更加切实的帮助。这就是我自己对唐诗一点微不足道的认识。
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1)
姚淦铭
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文献研究所所长。1948年11月出生,苏州吴江人。代表作包括:《汉字心理学》、《哲思众妙门老子今读》、《趣谈中国摩崖石刻》、《先秦饮食文化研究》、《孔子的智慧生活》等。姚淦铭又是央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之一,还是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的主讲人之一,主讲“孔子文化”,并被评为“最具亲和力”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