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反坦克战史-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经过近半个小时射击,由于一发炮弹打断了绳子,毯子落到了地上,坦克这才颤颤惊惊地摸索着开了过去,这时,退却中的西班牙人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由于战争的阴云笼罩了整个欧洲,因此,所有的国家都将他们的注意力投向了西班牙战场,看看他们能从西班牙内战中学到一些什么经验。不幸的是,这些“经验”——特别是那些与反坦克作战有关的“经验”——中的绝大多数,却把人们引入了歧途。问题的要害似乎在于,虽然坦克和装甲车俩的设计师们已经十分清楚地看到,他们必须对坦克的装甲和坦克的攻击能力迅速加以改进,然而,那些专门从事反坦克武器设计的人们,却十分满足于他们已经有的东西,因此,很少采取什么积极步骤,去改进任何武器。致使当时仅能勉强满足需要的37mm反坦克炮,仍被留在部队中继续服役,而反坦克枪(它们并未在西班牙内战中经受检验),也被假定认为可以满足需要而进行了大批订货。显然,当时在坦克设计师与反坦克武器设计师之间并未沟通联系,否则,坦克在其装甲防护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应当能够促使在制服坦克的武器方面,作出相应的改进。  
在英国,由于受波兰“马诺斯奇克”反坦克枪的鼓舞而建立起来的设计小组,已经在反坦克枪的研制方面开始着手工作,该设计小组由伯义斯(Boys)上尉领导,然而,就在这种枪支将要进行最后阶段试验的前夕,伯义斯上尉不幸去世,为了对自己的领导表示敬意,该设计小组,在伯义斯逝世后,决定把这种反坦克枪改名为“伯义斯”。本来,已经把这种反坦克枪取名为“斯坦钦(Stanchion)”,而且以此命名的这种反坦克枪的样品至今依然存在。这是一种带有滑动式枪机的步枪,用一个垂直的箱形弹仓进行供弹,这种供弹方式跟布朗(Bren Gun)火炮非常相似。它的枪管和机匣装在一个滑动装置上,在滑动装置的后方抵着一个抗力很大的弹簧,枪口装着一个尺寸很大的枪口制退器。尽管采取了这些预防措施,但射击时作用在射手身上的后座力仍然大得难以承受,射击时所产生的声响也大得令人吃惊。它是英军中第一种规定射手在射击时必须戴上耳塞的步兵武器。它与波兰“马诺斯奇克”反坦克枪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弹壳的缩颈部的尺寸变化并不急剧。这种枪的口径为0。55 in(13。97mm),弹丸最初采用钢质弹芯,但后来发观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于是很快就为碳化钨弹芯所取代。伯义斯反坦克枪的全长为5 ft(1270mm),重量为36 lb(16。34kg),虽然它的尺寸和重量都这样大,但它的穿甲能力却是在300 yd(274。m)距离上,能够穿透0。5 in(12。7mm)厚装甲。在1937年英国陆军颁发的反坦克枪训练手册中,包含着一些十分有趣而乐观的劝告。例如,它强行要求教官必须在下列战斗背景下进行班的射击教练,这就是,用以表示坦克的目标,必须位于正前方500yd(457m)处并作横向运动,而目标的运动时速必须在1525mi(24。1440。23km)的范围。时速20 mi(32。18km),这是一匹奔驰着的战马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读者必定很快就会想到,在1/4mi(402。2m)距离上,命中以这样高的速度运动的目标,究竟会有多大的机遇,即使是使用高速步枪射击,也仍然存在这个问题,但对这种射击所得到的报应,则不能漠然视之。最好的情况,是坦克置这些制造麻烦的人于不顾,而继续执行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坏的情况,是坦克被“激怒”之后专门去寻找这些“肇事者”。然而,不管在这两种情况中出现哪一种情况,对反坦克枪射手来说,似乎都不特别有利。  
作为对“伯义斯”反坦克枪的一种补充,英军还装备了一种发射2 lb(0。908kg)重炮弹的反坦克炮,这是一种制作精美、并且具有巨大魅力和良好精度的小型武器,它没有一般意义上的那种大架,但有四根可进行折叠的外伸支架,这四根支架支撑着一根中心轴,炮身可以以该轴为中心作360度旋转。这种火炮的外廓相当高,它的穿甲能力也相当低,但当时并没有对它提出什么异议,因为根据西班牙内战的标准衡量,它的性能还相当好,并且它还是火炮制造者技艺的一个光辉范例,因而,轻而易举地就战胜了怀疑者。不幸的是,它异常精美的外形反倒成了受人非议的口实,因为制造这种精美火炮所需要的生产周期太长,因此出厂缓慢,所以一直未能为自己打开销路。  
行将被卷入二次大战的一方或另一方的绝大多数国家,对未来反坦克作战所做的准备情况几乎完全一致。这些国家几乎全都有一种口径大约为37mm的反坦克炮——而且这些37mm口径的反坦克炮,追根求源,又大都来自法国1916年所生产的“皮托”火炮——支援这种反坦克炮的是一种大口径的机枪。在德国,这样的火炮,就是1936式反坦克炮,而这样的反坦克枪,就是Pzb 38式(或1938年式)反坦克枪。这种反坦克枪制作精良,唯结构稍显复杂,就其使用滑动闩体封闭枪尾这一点来说,它倒类似于一门小型野战炮。它所使用的弹药,完全是“马诺斯奇克”枪弹的一种原封不动的复制品,但所使用的弹壳却是毛瑟公司的直径为13mm的老式弹壳,通过缩颈部,其直径由13mm过渡为7。92mm,弹丸内有一颗碳化钨弹芯。枪管和枪尾沿着一个滑板后座,当后座到位时,枪闩自动打开,当枪机向前复进到待发位置时,空弹壳被抛出枪膛,然后,射手再用手压进另外一发子弹,枪闩即砰的一声关闩。象发射2 lb重炮弹的反坦克炮一样,这种反坦克枪制作得如此精良,以致不可能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遗憾的是,它的使用价值竟是那样的可怜。  
在法国,也有一种37mm口径的火炮,但它是“皮托”火炮的一种改进型,虽然,与1916年的“皮托”火炮相比,性能上已有很大改进,然而,就其所可能面临的坦克而言,则已显得相形见绌。当时,在法国陆军中,并未装备用以弥补反坦克炮所留下的火力空白的反坦克机枪,虽然,有几种老式13。2mm高射机枪,也可用来遂行反坦克作战任务。在波兰,装备的是由瑞典博福斯公司生产的37mm反坦克炮,以及由波兰本国生产的“马诺斯奇克”反坦克枪。而到1939年,这种反坦克枪,在当代新式坦克面前,已经变得极为软弱。在意大利,只装备有一种普通的47mm反坦克炮,但这种火炮的数量很少,并且根本没有任何的反坦克枪或者反坦克机枪。在美国,也装备有一种37mm反坦克炮,但它几乎是德国1936年式37mm反坦克炮的一种原封不动的复制品。美国从德国生产的第一批37mm反坦克炮中,购买了2门样炮,并在本国进行了试验,结果非常令人满意,这就成了原封不动进行仿制的根据,有人曾羞涩地透露,在仿制时,美国对该专利品和许可证的一切细节安排,都奉若神明。美国陆军并没有为它已经看到的欧洲的反坦克枪的发展所感动,而是把他们的全部信心倾注到了勃朗宁(Browning)0。5 in(12。7mm)重机枪身上,企图把它作为步兵的一种辅助反坦克武器。在芬兰,情况有些与众不同,因为在这个小国中,而且仅仅是在这个小国中,只装备了一种以相当数量出现的反坦克枪,这就是拉蒂(Lahti)反坦克枪。这种反坦克枪来源于以同一名字命名的高射机枪,它的口径为20mm,既可用于进行半自动射击,也可用于进行全自动射击。由于它的枪机质量很大,因而往往会使人认为,它的自动动作是来自后座力,但实际上,它是一种气动式武器。它很重,全重达到95 lb(43。13kg),也很长,全长达到88 in(2235。2mm),但它又明显地是一种易于射击的武器,这一点,应当主要归功于它的虽然普通,但却非常精巧的后座缓冲系统。这种反坦克枪的特点之一,是使用了双脚支架,这一点,突出说明了在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半岛作战的困难性。在这种枪的标准型号上,配有两套支架,其中的一套,使用时旋上,不用时可以卸下,另—套则固定在枪管上。一套支架的下端,安的是通常的尖脚,而另—套支架,在其每个架腿的下端则安装的是一个小型滑撬。这些滑撬不仅可以在雪地中支撑枪身,而且能够在春天雪融之后的泥泞地面上用作枪身的一种坚实基座。在双脚支架上,还装着两个小型弹簧式平衡机,其作用是协助克服将95 lb重的枪体放在左右两个支架上时,可能形成的不平衡状态。这种制作精细的反坦克枪,到底有多少曾经参加了1939年冬季的芬苏战争,人们尚不确切知道,但起码是,其中有一些,在阻击苏军装甲威胁方面,曾经起过重要作用,或许,还曾对苏军在制定他们自己的步兵反坦克武器的发展政策上,发生过影响。  
当战火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第二次在欧洲爆发,而一个国家接着一个国家相继投入战争的时候,每一个国家都感到非常自信,认为自己拥有一种十分适当的——如果不是十分出色的话——反坦克防御武器。然而,还没过1年,各国又都发现,他们原来的预见是何等的乐观,他们的部队又是何等的脆弱,而他们的设计师们为行将开始的一场装甲战争——闪击战——所做的准备工作又是何等的低劣!  

第二章 觉醒中的英国——1940年  
 
 
 
如若问及任何一种坦克,“它的最大弱点是什么?”答案将永远是,“车内乘员的士气。”  
—— 国民警卫队讲义(1940年)  
当英国远征军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第二次扬帆远航前往法国的时候,可能有一些持怀疑态度的人曾经预见到,如果在英国和德国之间爆发一场步兵对坦克的战斗的话,仅由“伯义斯”反坦克枪和发射2 lb(0。9kg)重炮弹的火炮所提供的软弱防卫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当时确实曾有少数这种预言家的话,那么,他们显然也是足够机敏的,因为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观点诉诸于世。那时,在充满着爱国激情的报刊杂志上,到处都登载有“新式致命反坦克火炮”的文章和照片,而实际上,在部队中这些东西却难得一见。  
德军的闪击战彻底证实了人们的怀疑。经由敦刻尔克(Dunkirk)撤回的英国远征军已经溃不成军,他们的装备奇缺,并且对作为一种战场武器的坦克充满着恐惧心理。闪击战在—定程度上扭转了德国在1917年所曾经遭受过的厄运,现在这种厄运转到了英国头上。这一次,被坦克所战胜的国家是英国,对于世界上最先使用坦克的英军来说,这种经历自然是一种莫大的耻辱。由于在德军的追击下,英军仓慌登船逃命——主要是在横渡敦刻尔克海滩时——因此,重型装备都没有能带回英国,有不下500门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连同50门以上的哈金斯(Hotchkiss)25mm机关炮一起,被丢弃于法国本土。后者虽然后来曾由从挪威战场上撤回的一些火炮中得到过补充,但在英国本士上的哈金斯炮的总数已经很少。它们或由3 t卡车搭载,或由法国雷诺(Renault)轻型坦克牵引。然而后来不久又发现,将这种火炮架设在拖车顶部再由坦克进行牵引的效果更好一些,因为用原来的办法在公路上牵引几英里以后,车轮往往会从火炮上松脱。因为哈金斯火炮的生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