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下,我们就要执行法纪了。”吴鹤龄脸色一变,下意识地退了几步,不料几名绿脚兵上前一架,已经把他控制在王府门前。“你……放肆!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竟敢到我这里来抓人!……”德王爆发出一连串的咒骂声,肖林却仿佛充耳不闻,转脸对黑子吩咐道:“百灵庙这里人员复杂,多派些人保护王府,一定要保证德王的安全,万一有马匪伤害了殿下,我为你是问!”交待完毕,肖林转身就走,把气急败坏的德王留给了一伙子大头兵,在他的喝骂声中,闯进了王府。软禁德王,剪其羽翼,大战之前,先把这颗脓包挤掉,才好专心对付晋绥军,这件事虽然办得鲁莽,却是不得不为之。吴鹤龄等人身为德王羽翼,一向和大吉扎布往来密切,要想往他们身上安个罪名,几乎不用费脑子,只不过,因为德王在蒙古人中威望甚高,以前一直没人敢捅这个马蜂窝。别人不敢惹他,肖林却不在乎,只因他是穿越者的身份,奉系的形势会越来越危急,只要能打胜仗,得罪个什么德王云王的,没什么关系。

 二四三章 手榴弹

离开王府,肖林回到了四十五师的军营之中,心情一片大好。(下 载 楼 )

四十五师剿灭大吉扎布等蒙匪时,早就掌握了诸多证据,德王虽然身为锡林郭勒盟长,却一直暗中扶植勾结草原上的蒙匪,以培植蒙古自立势力。

但是德王在蒙古族中威望极高,虽然有这些证据,也难以彻底扳倒他,所以肖林一直隐忍不发,直到现在才突然出手,一举剪除了德王的羽翼,自吴鹤龄以下,一口气抓了七八十人,只留下德王一个光杆司令软禁在王府中。

这也是不得以而为之,肃靖草原,为四十五师打造了一个安全的大后方,在对晋绥军作战的时候,才能心无旁骛,专心对敌,无论是撤退包抄,还是迂回反攻,都可进退有余,莽『荡』『荡』千里草原,任由绿脚兵往来驰骋。

在帐篷中刚刚坐下,黑子急匆匆走进来报告道:“肖师长,德王要见您。”

“奥?他沉不住气了?”

肖林微微一笑,吩咐道:“把他带来吧,客气一点。”

这回是德王求着要见自己,当然要拿捏一下,军营里的帐篷虽然简陋,却正好亮亮军威,摆摆架子。

黑子应了一声,转身而去,时候不大,又进来敬礼报告道:“肖师长,德王一名带到。”

肖林起身走出帐篷,正碰上了黑着脸的德王。

“肖师长,我对贵军今天的行为表示强烈的抗议,不要忘了,这里是锡林郭勒,自古就是蒙古族的聚居之地,但你们汉人一直欺压我们,违背了百年来的盟约,令蒙古人渐渐式微,今天更悍然出兵,依仗武力进占百灵庙,难道说,你们想让我们亡族灭种吗?!”德王这半天也不知想了些什么,一张口就是长篇大论的指责,激动异常。

“德王殿下,你完全说错了!”

肖林一口就顶了回去:“蒙古人的衰落,都是满清所为,明末的时候,蒙古一族共有一千二百万人,但经过二百年清朝的统治,至辛亥革命时只剩下五十多万人,这里面的原因,德王不会不知道吧。”

满清虽然号称和蒙古人是“亲兄弟”,但却一直采取种种手段压制着这个民族,自康熙年间,清朝就大力在蒙古推行喇嘛教,并强制规定——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凡有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

这种政策,造成了蒙古族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

当喇嘛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都做了内地人泄欲的对象。因为由本部内地来的文武官吏及军队、商人,都以道远不能携带家眷,他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临时太太。一方面是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一方面是一个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

因为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当时活佛即患梅毒,烂塌了鼻子。蒙古人中大量人群患有花柳病,所占的百分比极大。

德王愣了一下,又努力劝说道:“肖将军,看来你也了解我们蒙古的历史,那为什么还要和我们作对呢?汉人『政府』就这样防制我们,使我们即将灭种,无法生存,所以,有些蒙古人想要独立也是可以理解的……”

肖林一脸诧异的神情,愕然反问道:“德王殿下怎么能这么说?明明是满清『政府』防制你们的,怎么说是汉人?我们汉人和你们一样,同样受到了满清『政府』的压迫和虐待……至于吴鹤龄等人通匪的原因,大概就是为了谋求蒙古自立,在德王看来都是有情可原,不过我要提醒殿下一句,任何想要分裂国家的行为,都会遭到无情的打击!当然,德王一定是受他们蒙蔽,并不知情……”

两人一番唇枪舌剑,德王费尽口舌也未占到上风,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军营,回王府去了。

第二天,肖林将大部队留在百灵庙继续稳定形势,自己带着少量人马赶往了三棵树。

这几个月来,三棵树的兵工厂大干快上,发展很快,眼看着一场大战就要爆发,如果兵工厂能够提供一些新式武器,对提高四十五师的战斗力有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对此,肖林报以很大的希望。

到了三棵树,在兵工厂找到了厂长王家瑞,又碰上了早就赶到的石醉六,对于这位军工专家的,肖林非常重视,特意把他请到三棵树,为自己这间兵工厂提提意见。

因为搬到了察哈尔,这家厂子改名叫做四十五师军人工艺实习厂,但所作所为,干的都是兵工厂的活。

众人寒暄之际,石醉六悄悄对肖林说道:“早听百里说你素有异志,我开始还不信,没想到,你竟然在这里撑起了这么大一个摊子。”

这间兵工厂是肖林最大的秘密之一,外人都不知道,要不是石醉六加入了这个圈子,也不会让他来这里,难怪他猛的一见,吃惊不小。

“呵呵,一起走走吧,还得请先生多提意见。”肖林有些小小的得意。

在王家瑞等人的陪同下,大家一路参观着兵工厂。

在肖林的不断投入之下,又经过几个月的积累,这家兵工厂已经初见规模,光其中的工作人员,就达到一千二百多人,其中最大的两个分厂,还是铜元分厂和子弹分厂。铜元分厂是兵工厂自身的造血机器,为厂子赚取经费,因此一直受到极大的重视,而从华远公司定制德制子弹机已经投产,日产子弹两万发,流水线作业。

看完这两个车间,王家瑞又领着大家来到了武器试验场,一番安排之下,首先为肖林演示的是仿制的硝酸铵炸『药』。

在这个年代,硝酸铵炸『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具有特别的优点,成本低廉,安全高效,是大量生产炮弹和炸弹的基础。王家瑞演示的,既有普通的硝酸铵炸『药』,还有速燃抛『射』火『药』和引信定时慢『药』,都是炮弹规模化生产中用到的各种火『药』。

对于火『药』,肖林就是个外行,只是听着技术人员的介绍,大致明白了其中的含义,知道这种仿制的硝酸铵炸『药』非常重要。

第二个演示项目,肖林却能看懂了,演示的是铸铁手榴弹。

手榴弹,是步兵非常实用的一种近战武器,肖林对其颇感兴趣,一番试炸后,第一个兴冲冲地来到试验物前,检验着爆炸效果。这次试验的效果很好,铸铁弹体爆裂成了数十片弹片,杀伤力很大。

“肖将军,铸铁手榴弹经过多次试验,已经基本成型,可以考虑投入实际生产了……”

王家瑞的介绍声中,肖林拿起一枚手榴弹,来回打量着。

“王厂长,为什么这些手榴弹都是甜瓜形的,没有木柄手榴弹呢?”

王家瑞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这是根据部队的实际需要,因为四十五师大量使用掷弹筒,所以迫切需求一种两用的手榴弹,既可以徒手投掷,又可以通过掷弹筒发『射』,所以才研制了这种甜瓜形手榴弹。”

“好,好,这样子就解决了掷弹筒的弹『药』问题,你可为四十五师立了一大功呀!”

肖林连连点头,兴奋不已,四十五师装备的大量掷弹筒,使用的炮弹都要从日本外购,不但价格昂贵,还容易受人所制,严重地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兵工厂现在可以仿制这种手榴弹,的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过,能不能生产些木柄手榴弹呢?用以装备普通士兵,我想,这种手榴弹的成本总要低一些。”肖林因为穿越而来,对木柄手榴弹怀有特殊的情结,忍不住提出了建议。

“这个没有问题,我们也正在考虑之中,木柄手榴弹除了降低成本,还有一些特殊的优点。”王家瑞不认识石醉六,不知道跟前还有这样一位专家,只顾着耐心向肖林这个门外汉解释着:“木柄手榴弹因为加了一个手柄,所以投掷距离要远远超过圆形手榴弹,而且,如果遇到坡地等特殊地形,木柄手榴弹也不会回滚,能够准确的杀伤目标……”

肖林一边连连点头,一边偷眼向石醉六瞧去,看他也在微微颔首,心里明白,王家瑞正好说到点子上了。

“放手干吧,王厂长,我会全力支持你的,要尽快把手榴弹生产规模化,也许很快就能用上了!”

大战在即,肖林对兵工厂生产的掷弹筒炮弹充满了期待,这是四十五师手中的利器,只有充足的弹『药』保证,才能确保战斗的胜利。

“只要肖将军支持,我一定能把厂子办好,不过,咱们厂里人才力量不足,我通过以前的同学,联系了两名法国技师,想聘请他们来咱们厂子里供职,不知道行不行?”王家瑞知识分子脾气,当下也不客气,直接提出了要求。

肖林却一阵感动,这个年代的人无论什么信仰,大都比较耿直,除了搞政治的,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这个王家瑞一心扑在工作上,有这样的人负责,肯定能把兵工厂办好。

 二四四章 形势之变

检验完兵工厂的产品,肖林第二天就急匆匆地赶回了张家口。三棵树一行收获不小,除了检验了家底,肖林还牵头组织一个“兵器委员会”,自任秘书长,兵工厂的厂长王家瑞任副秘书长,又邀请石醉六担任顾问。这一招才是肖林的真正的目的,石醉六不肯在军中担任实职,也不能总这么悬着,干脆利用他对军工的了解,先送上一个顾问的虚职,如此慢慢过渡,总要把他套牢。至于这个兵器委员会,也不完全是个摆设,兵工厂现在还挂着军人工艺实习厂的牌子,在军中的地位太低,不符合其实际情况,机构职能不理顺,就不能充分发挥这家兵工厂的作用。回到张家口后,肖林一门心思扑在整军备战上,除了督促四十五师抓紧练兵,还找到察都统高维岳,进行了一番长谈沟通,探讨如何对付晋绥军的挑衅。对于察哈尔的严峻形势,高维岳也非常担心,两人一拍即合,又联名察哈尔副统包恒远等大员,一起向参谋总处打了一份报告,提请加强察哈尔和京津地区的防务。报告打上去后没两天,就有消息反馈回来,参谋总处同意了察哈尔的请求,拟调三军团齐恩铭的十一军进驻宣化,以防备晋绥军进攻察哈尔。听到这个消息后,肖林和高维岳都松了一口气,齐恩铭身为张学良的爱将,手下的十一军也是奉系中的精锐,足有二万多人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