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纵深战役理论-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闹甘净蛘绞鲁鱿至瞬环纤馔嫉慕淌保沤杏谠ぁ<啪玖钤敝钡秸绞跞挝窠咏谕瓿芍保胖甘径笮卸苣康模⒏骶贾玫鼻叭挝瘛�
方面军司令员的干预(当大本营对战役进行直接领导时则是总司令的干预),则要经过更长时间才进行。
通常应立即给集团军布置克服敌人整个战役配置的任务,亦即布置纵深为30—50公里、需时4—5日的任务。集团军司令员在这些任务和期限范围内自行调整战斗行动进程。只在根据情况必须改变给予各集团军的初始任务时,才需要方面军司令员在此期间进行干预。他通常可以等待初始战役的结果出现。此后他将给各集团军提出尔后行动的目的和当前任务,后者应包括为实施新战役展开之前的行动。这是某一级首长干预战斗行动进程的很长的阶段,不应把这些阶段与下发通报、了解己方军队行动相混淆。
通常方面军司令员(或大本营)在日终前要掌握有关过去一昼夜战斗行动及每个师所到达地点(地区)的全部情况。这时,方面军司令部(或大本营)应拟定下发各集团军、对原战斗命令和训令进行补充或修改的一切新号令。情况汇总条件和通信条件完全允许这样做。
上级首长只有在了解了己方军队的情况自然也了解了敌情之后,才能对战斗行动进程进行及时的干预,由此保证指挥的坚定性。只有在此种情况下,才会减少丧失的机会和不协调的行动。
司令部的位置。手中集中了战役指挥大权的首长(是否就是总司令自己或方面军司令员)选择自己的位置时,应使自己整日都能掌握有关正面战斗行动进程的详细情况,即便在通信技术由于某种原因出现故障时也要如此。他与战线的距离取决于现代汽车每昼夜在两端之间行驶的距离,不应超过100—150公里(不仅要考虑到司令部驻地到战线中央、而且要考虑到由那里到战线两翼的距离)。起初,不仅司令部、而且方面军整个领率机关都要跟随司令员。现代通信条件(电话、电报和汽车)也允许司令部与方面军各部分开配置。司令部转移时应保持完整编制,并带上各勤务部门首长或能够负责的代表。没有必要派出会破坏指挥机关正常体制的野战司令部。
集团军司令部的配置,基本上也取决于它与各部分关系的那些情况。通常在进攻正面宽度为40—50公里的情况下,集团军司令部与战线的距离不超过20—50公里。集团军指挥机关要全部随司令部配置。在保持此距离情况下,同样没有派出野战司令部的任何必要性。只有在需要前出、而根据情况又不宜移动所有集团军指挥机关的非常场合,集团军司令部才(完整地)脱离集团军勤务部门。在此情况下,随司令部前进的还须有以下各勤务部门的代表:炮兵主任、通信主任、工程兵主任、化学勤务主任和常驻集团军司令部的空军主任。这将决定通信网的特点。应保障所有这些主任能够与自己的部队进行可靠的通信联络。空军主任与机场的联络应得到特别可靠的保障。
在战场纵深达180—200公里的一系列连续战役中,将至少两次变换驻地。为了避免方面军司令部驻地经常变化,宜在战役开始时使司令部靠近战线,大约保持50—70公里。这样,就可在一个地点留驻约7—10日(推进70—100公里)。
集团军司令部则要较频繁地变更驻地,大约每前进25—30公里,即经过3日最多4日,就要移动一次。通信条件完全允许这样做。
战术、战役法和整个战略都以国家为进行战争拨出的物质器材和人力为依据。脱离这一基础的军事学术必然变成冒险主义和空想主义,不可能带来任何好的结果。但是这一切也有反作用。战术、战役法和整个战略不仅要考虑物质基础并以其为依据,而且也能为进一步发展和增强这一物质基础指明道路。它们要解决以下问题:军用和民用技术的哪些领域要进一步发展?应向哪种方向进行此种发展?哪些兵种应该继续改变?武装力量体系中要进行哪些改进和完善?
我们的研究基本上以现代物质基础为依据。这种研究考虑了这一物质基础可能发生的变化。但是,除此以外,它也提出了武装力量进一步发展和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它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压制兵器的问题、步兵在战斗中的随伴武器特别是坦克的问题。它全面提出了交通工具对现代武装力量的意义问题、铁路技术问题和集团军广泛使用汽车的问题。而在所有问题中,军队质量问题被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如果没有可靠的技能和战斗素养,没有应有的指挥和控制,没有应有的军队士气,没有应有的军队素质,那么,一切已经拥有或即将拥有的技术装备都可能落人敌人手中。
孔府藏书
发表时间: 201049 14:11:03
新阶段工农红军的战术和战役法
A.И.叶戈罗夫
译者按:本文是A.И.叶戈罗夫1932年5月在工农红军参谋长任上,就红军技术改装后新的战役战术问题向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提出的报告提纲。译自苏联《军事历史杂志》1963年第10期。原编者进行了某些删节。
作者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1883—1939),苏联重要军事领导人,1935年被首次授予苏联元帅军衔的五位军事领导人之一。1901年参加沙俄军队,1905年毕业于士官学校,后逐级升至沙俄军队上校团长。曾加入“左派”社会革命党,1918年脱离,加入共产党,并参加红军。国内战争中先后任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员等要职。1921年起任军区司令员、乌克兰和克里木武装力量司令员等职。1925—1926年出任驻中国武官。回国后任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1931年7月至1937年5月任工农红军参谋长、总参谋长。此后曾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军区司令员。在肃反运动中被逮捕,1939年殁于狱中。
叶戈罗夫长期担任苏军重要领导职务,积极参加了苏联军事学术理论和武装力量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主张建立强大的装甲坦克兵和国土防空系统,是大纵深战斗和战役的主要制订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利沃夫—华沙(1920)》(1929年);《方面军的协同》(1929年);《打败邓尼金(1919)》(1931年);《新阶段工农红军的战术和战役法》(1932年);《基辅交战(1920)》(1936年)。
叶戈罗夫在1932年提出的这一报告提纲,反映了30年代苏联军事学术对若干最重要问题的官方观点。随后苏军以该提纲为基础撰写了《关于组织大纵深战斗的:临时指示》,于1933年2月作为守则下发部队。
叶戈罗夫在提纲中强调指出,现代杀伤兵器由于具有强大威力、快速性和远战性,使军队能够同时在敌配置全纵深杀伤敌人。新兵器及其质量和数量上的发展,将按新的思维提出战争初期的问题和确定现代战役的特点。现代战役将由若干宽正面、大纵深的战斗行动构成,其纵深取决于敌人战役配置的纵深,将达到100—120公里。
叶戈罗夫在对战术和战役法的重要问题进行阐述后得出结论:“当代基本问题是同时向大纵深展开战斗行动。这一问题无论在战术上还是在战役法上都是中心问题。”在战术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向敌防御地带全纵深(含炮兵阵地、战术预备队地域)突进。在战役法上,达成此目的的手段,是以得到强大航空兵支援的大量骑兵和摩托机械化兵团大纵深前出到敌人后方,或在没有暴露翼侧情况下向这个后方实施突破。战役应该同时从正面和后方发展。
和一切带有预见性的军事学术理论一样,这一报告提纲当然也有局限性。对此,首次发表该提纲的《军事历史杂志》以编者按形式作了扼要的分析。为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提纲产生的背景及其精神实质,特将该杂志编者按全文译出附后。
一、序言
(一)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采纳的空军和摩托机械化部队建设计划,最近一至两年内在步兵和骑兵部队、兵团实行机械化和摩托化,不仅将根本改变工农红军的组织结构,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和战役战术问题。
(二)1933年我们将拥有航空兵军和机械化军这类强大的兵团。就压制兵器而言,我们能够以大量补加袭击兵器(飞机、坦克、火炮等)保障各军突击集群和若干突击集团军,这些兵器使人们能够按新思维提出关于战斗和战役性质的问题。……
二、战术问题
(一)在工农红军建设现阶段,由于军队大量装备最新式的技术兵器和指挥器材,一系列战术问题(进攻、防御、追击等)有了完全不同的行动特点。
现代杀伤兵器由于具有强大威力(航空兵、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快速性(坦克、航空兵)和远战性,使军队能够同时在敌配置全纵深杀伤敌人,这不同于可以表述为逐次压制战斗队形各个疏开部分的现今战斗和冲击样式。
使用这些兵器,是为了消灭所有防御兵器的火力而不管其配置纵深多大,为了分割敌人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联系,破坏他们之间的协同动作,将其各个击破。
为对敌人战斗配置全纵深实施突击和冲击,应给各兵团配属;
1.航空兵——用于压制炮兵和击溃预备队;
2.补加炮兵——用于压制步兵、步兵火器、反坦克炮和炮兵;
3.坦克——用于压制步兵火器、炮兵和击溃预备队
遭遇战斗。拥有大量坦克、炮兵和航空兵无疑会影响遭遇战斗的性质。前卫已有可能得到较强的炮火支援——大致一个步兵团可得到3斗个炮兵营(不计团属炮兵),拥有随伴步兵的坦克——大致一个步兵团可得到约一个营。这一切综合起来,将在最大程度上加强前卫的进攻力,使其能够更迅速解决敌人的警戒部队。
拥有战斗航空兵和快速坦克,使纵队首长能够使用这些具有较大远战力和快速性的兵器,对敌人进行首次打击。
航空兵首先“开始”战斗。它将对敌人实施最早几次袭击。它可以自己的行动打乱敌主力纵队,分割一个纵队与其他纵队、前卫与纵队主力的联系。这一目的将通过一些独立支队或大队反复实施的行动达成。
比较有利的做法极可能是:在前卫的炮兵展开后立即让快速坦克投入战斗,以使坦克的行动能够得到足够强大的炮火支援。
无论是炮兵还是快速坦克,其行动目标都应是敌人行军队形中的疏开军队:正在展开的敌炮兵,个别还在纵队中或已成疏开队形移动的营或团。炮兵通常对这些行动目标实施集中射击,快速坦克通常从翼侧和后方实施冲击并将其消灭。航空兵则或者对这些目标,或者对其友邻实施再次突击,以割裂被冲击的目标。
在前卫主力转入进攻之前,应以快速坦克冲击敌人行军队形的个别疏开军队,其原因之一,是步兵由于体力因素来不及与坦克同时展开,而在步兵还成纵队开进之时放过冲击敌人的机会是错误的。
前卫在这些行动的掩护下迅速展开,并与自己的随伴坦克一起冲击敌警戒部队。
在这一时节,主力纵队各团及其配属的随伴坦克将还处于开进阶段,沿急造军路,或沿一些接近路成疏开队形,向展开地区前出。要根据航空兵、坦克、炮兵和整个前卫在这些坦克前出到展开地区前达到的战果,最终将这些团投入冲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