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纵深战役理论-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志们不断努力下,依靠各界人士的鼎力襄助,各种困难逐一解决,但出版速度缓慢。近20年来,陆陆续续共出版了15种图书:《战争论》'德'克劳塞维茨著、《军事战略》'苏'瓦•;达•;索科洛夫斯基主编、《不定的号角》'美)马克斯威尔•;泰勒著、《战争指导》'英'富勒著、《制胜的科学》'俄'苏沃洛夫著、《制空权》'意大利'朱里奥•;杜黑著、《空中国防论》'美'威廉•;米切尔著、《战争艺术概论》'瑞士'若米尼著、《理论后勤学》'美'索普著、《军队大脑》'苏'沙波什尼科夫著、《装甲战》'英'富勒著、《总体战》'德'鲁登道夫著、《谋略》'古罗马'弗龙庭努斯著、《兵法简述》'古罗马'韦格蒂乌斯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美'马汉著。

这些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出版界的一项空白,为中国军人和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一套了解世界军事理论的基础性著作,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同时也留下了遗憾。

进入21世纪之后,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从2002年起将这套书重新修订、编辑、出版。这次修订的主要工作是:(1)调整选编书目,增补更有代表性的著作。(2)修订原稿中人名、地名、战争名、武器名中不准确、不统一的译法,修改错别字词及标点符号。(3)重新设计图书的版式、字号字体、封面装帧。(4)适当增加某些图书的背景材料的介绍,增加历史照片,帮助读者阅读。我们力求将这套书做成内容经典、装帧精美、编校精细、品位高雅的精品书,受到一代一代中国军人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喜爱。

《大纵深战役理沦》是本丛书中新增加的一本书。大纵深战役理论是苏联在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创立的一种军事理论,这种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经受了检验,为苏联赢得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在苏联和俄罗斯,这一理论并未有以专著的形式传播开来,众多这一理论的创立者只是写了很多文章、条例加以阐述,仅发表于多科书刊杂志上。为了便于人们了解、学习这一军事历史上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我社组织有关人员,收集、筛选、翻译、整理成比较系统、完整反映这一理论的专著,供人们学习研究。

我们衷心感谢以往对出版这套丛书给予支持与帮助的各界人士,我们也衷心希望得到广大读者对本丛书的宝贵意见。

二○○六年十二月

孔府藏书

发表时间: 201046 14:56:55

第一篇总论

图哈切夫斯基与大纵深战斗理论

C.C.比留佐夫

译者按:本文为C.C.比留佐夫1964年在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参谋长任上为《图哈切夫斯基选集》所写的序言中的有关部分,选译自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图哈切夫斯基选集》第1卷第10—18页,题目为译者所加。

作者谢尔盖•;谢苗诺维奇•;比留佐夫(1904—1964),苏联元帅(1955),苏联英雄(1958)。1922年参加红军,曾长期担任分队指挥员。1926年毕业于军事学校。1937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同年起历任师参谋长、军区作战部长、师长。卫国战争中历任集团军参谋长、方面军参谋长、集团军司令员。战后历任中央军队集群(驻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军)总司令、国土防空军总司令、战略火箭军总司令。1963出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参谋长。1964年10月率苏联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时,在南上空因飞机失事遇难。主要著作有:《火炮轰鸣的时候》、《严酷的年代(1941—1945)》等。

在节选的这部分序言中,作者介绍了图哈切夫斯基在国内战争结束后的主要历程,重点讲他对苏军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贡献,明确指出他“制定了大纵深战斗理论,并为在军队教育和训练实践中贯彻这一理论做了大量工作”。作者还援引当时重要军事领导人的话作为佐证,并指出:“现实完全证明了图哈切夫斯基结论的正确性。他制定的大纵深战斗理论成为工农红军战术训练的基础,并在以后的年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比留佐夫元帅的这篇序言写于苏联共产党第20次、22次代表大会公开否定和批判斯大林①之后,某些叙述带有“非斯大林化”的痕迹(其他作者在1964年前后写成的文章也是如此),请读者注意鉴别。

①此后先后受到批判和处理的还有当时苏联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和伏罗希洛夫等。——译者注

国内战争结束后,M.H.图哈切夫斯基②为红军在新的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他知道,虽然国内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但是不能放下武器和安于取得的胜利。巩固红军是所有苏联人民,首先是武装力量指挥人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神圣的革命职责。

②M.H.图哈切夫斯基的生平见本书《战争——武装斗争的一个问题》译者按。——译者注

图哈切夫斯基深刻理解未来战争作为发动机战争①的特点,为完成党和政府制定的巩固国防、整编武装力量并对其进行技术装备的计划,进行了极其繁重的组织工作。

①又译摩托战争。——译者注

1921年7月25日,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当时训练高级和上级指挥人员②的唯一机构——工农红军军事学院的院长兼政委。1922年1月,他再次被任命为西方面军司令员。校)、中级(少尉至大尉)和初级(军士)。1943年后简化,将指挥人员区分为军士、军官和将军。——译者注

1924年5月起,图哈切夫斯基先任工农红军参谋长助理(当时的参谋长是M.B.伏龙芝③),随后任副参谋长。同时,图哈切夫斯基继续兼任工农红军军事学院战略部门的主要领导人。

③M.B.伏龙芝(1885—1925),苏军创建者之一。早年因参加革命被沙俄两次判处死刑,后改为终身流放,逃出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十月革命胜利后任省军事委员、军区政委等职。国内战争中历任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员。1924年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副陆海军人民委员,同时还兼任工农红军参谋长和军事学院院长。1925年1月取代托洛茨基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陆海军人民委员。其军事实践和理论对苏军建设和军事学术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译者注

伏龙芝尊重和高度评价图哈切夫斯基的活动,因此,他挑选图哈切夫斯基担任副手不是偶然的。1925年,图哈切夫斯基在伏龙芝领导下,为落实党提出的、对苏联武装力量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军事改革,做了大量工作。

1925年11月,伏龙芝把图哈切夫斯基提拔到工农红军参谋长岗位。图哈切夫斯基在这一岗位工作到1928年5月被任命为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①。1931年6月,图哈切夫斯基被调回中央机关,起先任工农红军装备部长,随后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在这一岗位上工作到1937年5月。

①据Г.C.伊谢尔松所著《统帅的命运》披露,图哈切夫斯基因与陆海军人民委员兼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伏罗希洛夫关系不睦而请求辞职。——译者注

图哈切夫斯基无疑是苏联武装力量最出色的军事活动家之一。在担任工农红军参谋长之前,他已是身经百战、政治上成熟、具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丰富作战经验、对未来军事发展能够高瞻远瞩的统帅。他在那以前就已充分显示了卓越的战略素养和组织能力。

图哈切夫斯基除从事军事活动外,还做了大量社会工作。他是历届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和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多届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在党的第十六次、十七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俄共(布)中央候补委员。

图哈切夫斯基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年代的军事政治活动是多方面和卓有成效的。他是向党中央和苏联政府大胆提出一系列重大国防问题的首倡者。这里指的是对军队进行改装、发展新兵种和新军种、改革军队组织体制等问题。

随着恢复时期结束,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着手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一计划为发展苏联国民经济和根本改造红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国际局势紧张也要求巩固国防和加强苏联武装力量。

1930年1月11日,图哈切夫斯基作为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向陆海军人民委员①提交了关于整编武装力量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写道:

①即后来的国防部长。苏联国防部历经多次复杂演变。十月革命后第二天(11月8日)成立的陆海军人民委员会是其最早的前身。该委员会很快就被改成军事人民委员部。1918年初该部分为陆军人民委员部和海军人民委员部。1923年,两部合并为陆海军人民委员部(陆海军人民委员兼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陆海军人民委员部被改组为国防人民委员部。1937年12月又成立了海军人民委员部。1946年,两部合并为武装力量人民委员部,随即改为武装力量部。1950年该部又分为军事部和海军部。1953年3月两部再次合并,此后称为国防部。——译者注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给我们严肃地提出了改建武装力量的任务,此种改建要考虑到全部最新的技术因素和大规模军事技术生产能力,以及农村出现的进步……各兵种数量和质量的发展,要求确定新的比例和新的结构上的变化……经过改建的军队也呼唤新的战役法样式。

图哈切夫斯基在这一报告中提出的主要建议是增加师的数量,发展炮兵、航空兵和坦克兵。

图哈切夫斯基提出这些问题既正确也及时,至于具体指标,则需要进一步明确。

但是,图哈切夫斯基的这些建议不但没有得到伏罗希洛夫①和斯大林应有的评价和支持,反而受到了敌视。斯大林在得到伏罗希洛夫完全支持的批示中断言,采纳这一计划,将断送社会主义建设,使其被某种“红色军国主义”体系所取代。

①К.E.伏罗希洛夫(1881—1969),苏联重要党和国家领导人。1935年被首次授予苏联元帅军衔的五个军事领导人之一。两次苏联英雄(1956、1968)。国内战争时期历任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集团军司令员、方面军司令员等职。战争结束后任军区司令员。1925—1934年任苏联陆海军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1940年任国防人民委员。卫国战争时期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并先后任方向总司令、方面军司令员等职。战后历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最高苏维埃主席。1926—1960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团)委员。——译者注

在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宣读了斯大林对图哈切夫斯基建议的批示。此后,图哈切夫斯基多次请求斯大林重新考虑他关于改建工农红军的建议。他在提出这些请求时强调,苏联不但要赢得未来战争,而且要保持自己的经济实力,不能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既得成就。

1930年12月30日,图哈切夫斯基不得不再次给斯大林写信:

伏罗希洛夫同志在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宣读了您的信,信中的提法使我完全失去了把一系列涉及我国防御能力发展的问题提交广泛讨论的可能性。例如,我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