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龙战三千里-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 ※

  平壤城六座城门已经有四座陷落,剩下两座城门上的日军也只不过是做困兽斗而已,根本没有能力下城反扑。左军副将李如柏一马当先,领着500骑兵突入普通门,紧接着右军副将张世爵也率骑兵驰入城去,城楼上密密麻麻全被明军步兵占据。另有大队步兵跟在骑兵队伍后面冲进城内。

  城下城内,横七竖八倒着无数日军尸体和断剑残旗。李如松这时也率亲兵冲入平壤城,参将李芳春上前禀报道:“倭兵已经退入街巷中,我军正在全力追击!”

  “好!记住,要尽可能的活捉倭将小西行长,其余倭贼,凡是拒战不降者,杀无赦!”

  “遵令!”李芳春答应一声,率本部军马向前赶去。

  “李将军,真是了不起啊,倭寇竟然被咱们打败了!”李如松闻声转过头去,原来是朝将李溢和朝鲜大臣柳成龙策马过来,望着二人激动不已的神情,李如松微微一笑道:“战斗还没有结束呢,现在言胜还为时过早,等捉住小西行长,咱们再庆功不迟。二位慢走,我先行一步!”

  二人连连点头,望着李如松跃马扬鞭率众而去,柳成龙大为赞叹,心中暗自想道,这倭兵入侵我朝鲜以来,兵精将悍,横行无忌,无人敢挡,可如今天朝大军与之对敌,倭人虽恃坚城固守,竟能一举而克,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也,真是令人佩服啊。

  李如松策马前行,前方哨骑不断来报:“密台土堡已经攻克,我军使用火攻,守堡倭兵除了战死的,全被烧死在里面,一个不曾逃出。”

  “城东练光亭建有倭兵巨堡一座,约有数千倭兵把守,据城中朝鲜土人报信,小西行长可能在这堡中!”

  “平壤各城门上顽抗的倭兵已经被我军歼灭!各军正在城中追剿逃敌!”

  “嗯,好!再报!”李如松驻马顿了顿,对一名来报信的哨骑道,“练光亭土堡在何处?头前带路!”

  “可是,大帅,那里正在激战,非常危险啊!”

  “让你带路你多说些什么?快点!”李如松剑眉一竖,不怒自威,那哨骑不敢再说,拨马向前施去,李如松紧跟在后。李如柏和杨元等人大惊,心说咱家这位元帅也太莽撞,真要被流弹飞矢伤了,可怎生是好?当下不敢怠慢,连忙自后追去,一大群亲兵急如风火似地催马紧随。

  明军骑兵在平壤城中横冲直撞,百十骑一伙,挥刀乱砍乱杀,日军多是步兵,在街道上根本就阻不住,稍一接战即被战马冲得如波开浪裂一般,向两边纷闪,无数兵卒死在乱刀四蹄之下,无耐只得躲到街角或是爬上房顶,用弓箭,铁炮,投枪袭击明军骑兵。

  这次明军攻入平壤城,可不像上次祖承训轻骑冒进,不但有骑兵,也有步兵相随,骑兵只管往前狂突,冲散日军防线,爬墙头、溜街边的乱兵由后面的步兵营对付,明军步兵仗着数量上的优势,大范围的包抄、围攻,把顽抗的敌人慢慢压迫到几处民居附近,然后用火箭,火铳乱射,日军被打死、火烧死的不计其数。

  城内的朝鲜民众受日军欺凌已久,一部分趁城破时逃出城去,没逃出城的纷纷主动接应明军,给明军带路,甚至捡起街上丢弃的刀剑参战,朝鲜军也随着明军攻入城内。虽然他们没有火器,而且野战不行,但是凭着爱国的热情和收复故土的期盼,在巷战中却打得很出色,甚至比明军士兵还要勇猛许多。

  明鲜联军一部分围城,一部分杀入城内交战,这一仗从早上一直打到午后,日军不得已退到各个土堡当中,凭险死守。

  城市巷战,无法动用巨炮,明军用虎蹲炮,轻佛郎机炮等中轻型火炮对日军土堡猛攻,由于街道狭窄,炮兵无法大量展开,只能两三门抵近射击,和攻城时相比,火力显著减弱,而且城内的土堡非常坚固,虽然多处破损,但仍不能完全被轰塌。日军用弓箭,铁炮向外还击,并且组织敢死队不断进行反冲击,战局一时僵持不下。

  如果前天从义州运来的毒火箭没有被雨雪打湿失效,这个时候用来攻敌坚堡,那是再好不过了,真是可惜……得到前方战报,李如松心中暗暗恼恨,面上却不动声色,向李如柏道:“走,咱们到前面看看去。”

  “大哥,你不能到前面去,太危险了!”李如柏和李如梅急忙劝道。话音未落,忽然杨元大叫一声:“小心!”紧接着摘弓搭箭,嗖的一箭向旁边民房上射去,众人急抬头,只见一名日本武士胸口中箭,栽了下来,另有六七名日军铁炮手从房顶上露出半个身子,猛烈向下面的明军开火。

  李如松座下战马一声嘶鸣,中弹倒地,李如柏已经摘下弓,正要搭箭回射,铛一声头盔中弹,盔上的红缨穗被打得乱飞。虽然子弹只是侧着蹭了过去,可是强大的冲击力仍让他脑中一阵眩晕,扔了弓摔下战马,好半天爬不起来。护卫的亲军惊呼着,十六七人策骑挡在二人身前,形成一道屏障。

  李如松手一撑地跃起身子,视线被众骑兵挡住,只听得呐喊声、开弓放箭声、火铳鸣放声响成一片,紧接着扑通通两三名亲兵从马上中弹摔下来,倒在自己脚下。这一切只是电光火石的功夫,等李如松被大队亲兵护住退到房下时,战斗已经结束。偷袭的日军炮手被明军弓箭射得像豪猪一样,铁炮扔在一旁,张牙舞爪地死在房顶。

  大伙仍然惊魂未定,李如松拍拍身上土,重新骑上马,对众人冷冷道:“看见了吧,难道这里就安全了吗?不消灭城里所有的日军,我们在任何地方都无法安全!随我来,到最前方去。”

  杨元、李如梅、李如柏等人不敢再劝,只得鼓勇随他前行。

  



第九章 追穷寇
更新时间:2004…11…7 9:37:00 字数:6694


  平壤城内各个日军土堡,都是依托高大民居,修砌了三道或四道高矮不同的石墙,围成数圈。每道石墙后有枪眼箭垛,重兵把守。民居房顶上筑了平台,设有大筒数杆,铁炮几十支,由一名倭将指挥,对石墙防线进行火力增援,堡内贮存有大量武器、饮水和粮食。可以说,日军的土堡是城中之城,虽然外面大城被攻破,但是这些小城依然像钉子一样扎在城内要害处,不拔除它们,就不能算是真正攻克了平壤。(注:广义上来讲,口径22毫米以上的火绳枪都可称为大铁炮或大筒,用作城防的大筒一般重40至100余斤不等,口径约三四十毫米,可以发射实心弹或霰弹,射程达四五百步远,接近轻型火炮的标准。到了江户时代,大筒口径不断增大,基本上可以归类为炮兵武器了,大阪战役中德川军使用的荷兰炮,在归类上也有称之为大筒的。)
  此时除了被烧光的密台土堡,日军残余主力约7000人龟缩在练光亭、七星、普通三座大土堡里,其余街巷里亦有不少小土堡,日军躲在里面负隅顽抗。

  明军将各个土堡分割包围,铳炮火箭连番攻打,战事异常激烈。李如松在练光亭土堡对面建了隐蔽的指挥所,登高用千里镜观察敌情。

  正是申未时分,天光还算是明亮,可是城内到处硝烟弥漫,仿佛大雾天似的。透过千里镜,李如松看到己方士兵的身影在烟火中时隐时现,时而冲锋,时而卧倒还击,有时又退了下来。练光亭土堡建了四道石墙,两道已经被炮火轰塌,但是日军伏在乱石后仍然不停地向外放箭,另两道石墙和房顶上也是火光直闪,那是日军的铁炮队在射击。明军尸体在通往练光亭的街上铺了一地,总有一百六七十具之多,死伤惨重,可是仍然攻不上去。

  看到这里,李如松眉头紧皱,回头对杨元等人道:“总得想个法子攻进去,倭贼铁炮凶猛,我军火铳不是对手,既然大炮推不上来,难道不能学烧密台那样火攻么?”

  “这不行,密台土堡被烧是因为我军攻击勇猛,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仓促逃进堡内,然后咱们逼近土堡堆了大量干柴才给烧掉。可是这里的倭贼事先有所防备,火力很猛。根本就冲不上去啊。”

  听了李如柏的话,李如松沉思不语,杨元见状上前进言道:“大帅,倭贼在城里修了这么多巨大坚固的堡垒,又是困兽犹斗,如果一味强攻,恐怕我军也要受到很大的损失。依我看倭人之志不在守城,而在于保命,如果咱们让开一条通道,把他们逼出城去,然后沿途追杀,总比强攻坚堡要好得多吧。”

  “不错,孙子谋攻篇里曾说道,善于用兵的将领,使敌人屈服却并不依靠残酷的战斗,夺取敌人的城池也不仰仗攻坚战,必以全策争于天下,杨将军所说暗合古理,果然妙计!”

  李如松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其实他的心里也是这样考虑的。这时看到部下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当下更无犹疑,道:“来人,按我的意思,给倭将小西行长写封信送去,就说我要的是城,不是他们的命,放他们一条生路,走不走自己看着办。”

  有主簿上前,摊开纸笔马上将书信写好,然后派出敢死朝鲜兵,打着白旗,要求双方暂时休战,将信送到练光亭小西行长手里。

  “以我兵力,足以一举将尔歼灭,然吾不忍尽杀人命,姑为退舍,开你生路,望阁下尽快让城别走,成我功业,全尔士卒性命。时机稍纵即逝,若再犹疑,定当起大军攻城,届时玉石俱焚,悔之晚矣,切切。大明备倭提督李如松谕。”

  小西行长看过书信心中踌躇,思忖这怎么可能呢?难道大明军真的打算放我们走吗?这绝对不可能呀,这肯定是个阴谋,把我们骗出坚堡,然后设围歼灭!中华人的狡猾,已经让我吃尽苦头了,可是不走呢,就这样死守在堡里吗?这样又能坚持多久,无非是多杀伤一些敌人,最后拼个同归于尽罢了,于事无补。

  小西行长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扫视一眼身边众武士,见不少人带伤,或坐或靠,强忍痛楚,不带伤的也大多神情疲惫、灰头土脸,这样的状态又怎么能应付明军持续不断的强攻呢?

  虽然小西行长明知李如松不可能真的发善心,但还是咬牙决定赌一次,于是对来使道:“回复你家将军,就说我等情愿退军,交出城池,换我们的性命。如果大明国还是礼仪之邦,讲究信誉的天朝上国,就应当说到做到,真心放我们走,不要从后派军追杀,我将从芦门撤兵,南渡大同江。”这朝鲜兵记下了他的话,转身出堡,回归本阵。

  听完军使回报,李如松哈哈一笑,回顾左右道:“这个倭将还挺有些学问,知道我天朝是上邦大国,想用话来压我,难道我就真听了他不成?”众将一齐大笑,却见李如松脸色刷地又沉了下去,大伙愕然,连忙收嘴,不知为何。

  见众将默默无声,李如松开口又道:“虽然兵家之术,讲究诡道,但是既然倭子这样推崇我中华文明,倒也不可让他小看了,也罢,本帅就从其所愿,不派兵追杀便是。”

  “怎么,大帅真的要放倭贼走?”杨元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正是!”李如松沉声道,“派人去告诉柳大人和李溢将军,要他们朝鲜兵让开平壤南门,等倭人通过时,不许追击,咱们的人,也不追他。”

  “可是……”杨元等人都怔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