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到如今,明知人家不肯收纳,宋哲元也只有硬起头皮给阎锡山接连不断地发电报,让他无论如何拉小弟一把。

老阎来了个装聋作哑,就当他没收到。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晋绥军和西北军虽非夫妻,却也有共同结盟讨蒋的“革命情谊”,只是这“情谊”委实经不得考验,轻轻一碰,就碎得不成样子了。

最后,宋哲元好不容易在河边找到了三条小船。靠着这三条救命船,他才带着几个亲兵躲到了晋南。

大部队当然只能丢在对岸,供中央军收罗了。

以后陆续又有一些被打得四分五裂的部队投了过来,大家都凄凄惶惶,扎着堆取暖。

人不满千,而且还是黑户,身上连个暂住证都没有。

没有任何办法可想,宋哲元决定再做最后一次尝试——到太原去,找那个抠门抠到家的阎锡山再谈一谈。

“谈一谈”是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求一求”。

在这个堪称无望之旅的行程中,离太原越近,他越觉得灰心,到了一家山西饭店的时候,终于不想再走下去了。

与其被人奚落,又办不成事,还不如解甲归田,到天津去当个寓公算了。

不过,在这之前,他一定要见一个人。

见过之后,再无遗憾。

什么人这么重要呢?

不是老帅冯玉祥。他叫萧振瀛,吉林省扶余人氏。

民国老人谈起萧振瀛,均感慨良多,说你只要跟这个人结识,第一次见面,他马上就能和你自来熟,看上去就跟有好多年的交情一样;第二次见面,那就得到彼此“托妻寄子”的地步了;第三次,干脆什么都别说了,直接一个头磕在地上,拜把子认兄弟吧!

你还别不信,人家就有这能耐。据说他家里积累的兰谱(就是结拜兄弟时必备的那个帖子)之多,已经到了“骇人听闻之境”。

在冯玉祥手下,无党无派的萧振瀛被委任为西安市市长兼军法处处长。由于其在西北军高层中人缘颇佳,人皆称其为“萧大哥”。

想当年国共闹分裂,冯玉祥也在西安搞清党。虽说他后来跟我党走得较近,不过那时候搞起反共运动来也毫不含糊,仅西安一地就逮捕了3000青年,准备都当“共党分子”给杀了。其实这里面好多并不是共产党,后来甚至有成为国民党骨干的,说白了,都是些平时敢说些“救国救民”的话,能够就国家大事发些议论的人。

萧振瀛心里很清楚,这些人不仅没有大罪,而且都可能成为未来国家栋梁。他姓萧的不能做这种自损良材的事。

想向冯玉祥求情吧,以“冯先生”(冯玉祥)那脾气,说一不二,肯定不会松口,不仅不会松口,没准还会立刻让人把他们从监狱里拖出去给砍了。

怎么办?

萧振瀛为了这件事,好几天都不回家,独自待在军法处里一个人转圈。

天快亮的时候,终于下了决心。

他把卫队长喊来,让他把监狱里的人放掉。

后者问他放哪些人。答:放16岁以下的。

卫队长刚走出门,他又追上去,咬了咬牙,改口道:放18岁以下的。

卫队长答应一声,再走。萧振瀛再追,这次他干脆定了一条线:20岁以下的都放!

这帮小青年里面就没几个超过20岁的,于是人呼啦啦都走光了。

这么大的一件事,冯玉祥不可能不知道,知道后勃然大怒,下令立刻处决萧振瀛。

这时候让冯玉祥弄不明白的事情发生了。

堂下忽然呼啦啦地跪了一大群人,仔细一看,都是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其中也包括宋哲元。这些人众口一词,都请求冯玉祥不看僧面看佛面,放萧振瀛一马。

命令执行不下去了,而这在家长制盛行,向来令行禁止的西北军中是极为罕见的。

冯玉祥脸色都变了,难道你们想造反不成,我说过的话几时变过?

不放!

冯玉祥这个人的性格,在外人看来常有古怪的一面,例如,凡是他认为一定要罚你的,则必罚不可,如果谁要从中求情,他不仅不会加以豁免,反而还要罚得更厉害。

不近人情归不近人情,但是从客观上来说,这也是他铁腕治军,提高自己在军中说一不二的威信的一个重要手段,否则,难以想象战将云集的西北军会唯他冯玉祥一人马首是瞻。

然而这次绝对是一个例外。因为宋哲元很快又请来了更大牌的:张树声、闻承烈。这两位可都是西北军元老级人物,张树声更与冯玉祥是拜把子弟兄。

眼看人情快要大到天了,吃不住劲的冯玉祥只好把萧振瀛放了。

但是从此以后,冯萧二人就结下了梁子,萧振瀛也再未能获得冯玉祥的信任和重用,不过这倒推动了另一个圈子的牢不可破:萧振瀛先后与宋哲元、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等人八拜结交,成为兄弟。

这个圈子实际上就是后来29军高层的雏形。

几乎已经万念俱灰的宋哲元给萧振瀛发了信,可是他也不能确定对方一定会来。

论身份,他现在可不是什么西北军的大将了,说得不好听,就是一丧家犬,别人躲你还来不及呢。

可是萧振瀛赶来了。

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宋哲元一下子泪流满面,握着萧振瀛的手不知说什么才好。

良久,他才挤出一句:就等你来了,我就想见一见你,然后就启程到天津去。

萧振瀛劝宋哲元,虽然老西北军垮了,但事情并未到不能挽救的地步,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宋哲元叹了口气,眼下这种局面,人心已散,再把大家捏到一块儿又谈何容易。

反正他宋哲元是没这个本事的。不说别的,眼看就要到太原了,却连见一下阎锡山的勇气都没有,连户口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东山再起呢。

他看着对面的萧振瀛:难道你有办法去说动那个阎老西吗?

萧振瀛摇了摇头。

宋哲元一屁股又坐回到了椅子上。

那你就别劝我了,我知道你是好意,但事已至此,还是让我该上哪儿上哪儿去吧。

萧振瀛随后的一句话,却让宋哲元差点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我虽然没有办法说动阎锡山,却有办法帮你重建一个新的西北军!

说罢,飘然而去。

虽然在场面上混,萧振瀛却并不是一个喜欢说大话的人。

事实上,对于重建西北军,他在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

第一步,需要把弟兄们捏成团。

这在西北军里面,其实是一个非常难完成的工作。因为原先的老西北军将领们就是谁也不服谁。互相拆台可以,互相信任?这是个什么东西,没听说过,免谈!

中原大战前,大家还都听冯玉祥一个人的,中原大战失败后,连老冯这块牌子也不好使了。

萧振瀛的意思,是希望以宋哲元为首来建立一个新的领导集体。

他先找到了同在晋南躲避的张自忠。

在跑到山西的西北军残部里面,数张自忠师的编制最完整,基本没有溃散,共有5000人马。宋哲元则只有千余人,按照强弱对比,他反过来应该拥戴张自忠才对。

对于重新组队,张自忠是赞成的,但是让宋哲元当老大,他不赞成。

萧振瀛对他说:大家都是患难弟兄,你听不听我的?

张自忠马上说,当然听大哥的。

那好,我萧振瀛拥戴宋哲元,因为他有两点够格:威望足以服众,为人足够坦诚。

张自忠是个性格很耿直的人,道理一讲明白,马上豁然开朗,爽快地答应萧振瀛会“服从到底”。

摆平了张自忠,萧振瀛又马不停蹄地一个个去做工作。

西北军的这些人都属于狗急了跳墙,渡过黄河也没得到过阎锡山的允许,来了以后七零八落地分布在晋南的各个地方,要把他们一个个找全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听说要重建新军,大家都同意,但在推谁为首领这个问题上,始终达不成一致意见。一开始大家说让萧振瀛领着大伙干,萧振瀛赶紧摆手:我在旁边出出主意行,做“头儿”肯定不够格。

见萧振瀛推辞,众人又说让张自忠来带这个头,反正就没人想到那个落魄的宋哲元。

萧振瀛则还是坚持原来的想法:宋哲元“义高能得士”。

大家在一块,不就是要重新聚义吗,宋哲元光一个“义”字就有资格坐头把交椅,而且他确实是当大哥的料,跟着他干才有奔头。

经过萧振瀛来回一宣传,诸将都慢慢想通了,那就这么干吧。

最后找到的是赵登禹。

萧振瀛原先以为要说服他可能比较困难。因为按照预想的编制,赵登禹只能排到旅长,而他此前在西北军是师长。

没想到几句话一说,赵登禹什么条件都没提,只给萧振瀛回了一句话:干不干,怎么干,由萧大哥你决定,别说旅长了,让我做团长营长都行。

看看差不多了,萧振瀛便开了一个会,把谈过话的这些人都召集到一块儿商量。会上,按照萧振瀛的提议,初步决定编成一个军,由宋哲元来当“头儿”,张自忠当“二头儿”。

但是,对萧振瀛来说,内部搞定只是起点,真正难的还在后面。

编一个军那都是自己关在门里想想的,得让别人承认。别人不承认,你就是想编成一个师一个旅也是痴人说梦,前面说的做的都不过是自己关着门过家家。

名分这个东西很重要。

萧振瀛决定跑到京城去搞项目。

这个京城当然指的是南京。

跑项目就得花钱。萧振瀛一摸口袋,一个子都没有。

宋哲元他们可怜巴巴的,自己都吃了上顿没下顿,更是帮不上什么忙。

怎么办?

只能借。

萧振瀛跑到太原,找银号借钱。

山西那时候不是现在,当时号称全国最富。太原的银号到处都是,只要你想借,就有银子。

要聚义当然得名号吉利。萧振瀛找的这家银号就叫聚义银号,一共贷了2000元钱,旅费、打点费就都在里面了。

到了南京,他想见到的人自然是权倾一时的蒋介石。可堂堂元首不是你想见就能见到的,必须得有人引见才行。

第47章 纵横大师(2)

这个帮萧振瀛引见的人是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他是陕西人氏,曾担任过陕西省政府主席,与西北军颇有渊源。

于老引荐的人,蒋介石没有不见之理。

在蒋介石面前,萧振瀛细说原委,表示希望能对宋哲元部进行改编。

蒋介石表示同意,让他找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具体落实相关事宜。

萧振瀛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当,不由得喜不自禁。

且慢,萧大哥,按照一般的人生经验,如果一件事情太过顺利的话,往往就值得怀疑了。

我们永远不要相信,成功会从天而降。很多时候,它恰恰意味着磨难的开始。

果然,何部长的回答犹如给萧振瀛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何应钦说,编制原来是有一个的,不过现在已经取消了。

那还有没有新的编制?

有。不过需要等。

等了几天,萧振瀛仍然什么回话也没能等到,倒是遇到了一位“故人”——这时候也住在京城的韩复榘。

韩复榘过去因为背叛冯玉祥,被一众同仁骂得狗血喷头。现在看到萧振瀛也来了,而且寄人篱下,他就嘿嘿地乐了。

你们以前不都骂我和石友三是那个有“反骨”的魏延吗?现在怎么着,你和宋哲元也哭着喊着要来当魏延啦。

萧振瀛正郁闷着呢,就毫不客气地回了他一句:我们是黄忠,不是魏延!

韩复榘哭笑不得,都是来投蒋的,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