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1862-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慈禧一次次从噩梦中惊醒过来。

不管是朔平还是凉城,距离绥远都是兵锋直指,中间除了和林格尔厅,连座像样的城市都没有。甚至凉城那里的秦军都能够避开和林格尔厅城,直接杀到归化。

慈禧怎么能不做噩梦?满清上下怎么能不害怕?早在二月份就已经有人逃离归化了。年后这两个来月满清都有多少王公重臣瘦若枯柴了?那六王,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多隆阿的身体也不行了。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就是慈禧也非常非常不耐多隆阿。军队里多隆阿的地位也下降了很多很多。但八旗新军毕竟是多隆阿一手操练出来的,满清把多隆阿真正意义上削成了白身,却没有赐死。

归化城真的要打起仗来,多隆阿还是要启用的。就算是当个参赞。也是物有其用。

但是慈禧不想打。她不认为再打的话,满清还有幸免之理。已经到眼下这个份上了。她第一要做的是如何保全自己等人的性命。

满清王朝的延续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抛在‘活命’的后头了。

……

但这对于光绪皇帝来说,无论满清的时局如何的突变。他本身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生活路线依旧是两点一线寝宫……书房。只不过是寝宫换了一个地方。

“释氏之学亦主乎心者也,特极心之广大耳。某按:必如《大学》明德、新民,无所不用其极,方为极其心之广大,释氏似不足语此……”书房中,光绪正在咏读着《倭文端公遗书》。

倭文端公,就是倭仁。

皇帝的培养不是靠秀才举人,四书五经只是敲门砖,史书、阐述个人理念的文集。等等都是需要涉猎的。

而现今满清学术上,程朱理学无疑是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倭仁作为举国上下尽皆认同的一代理学宗师,他的著作和思想,自然是满清培养小皇帝的必学课程了。

而光绪皇帝人是很聪明的。总体看他的人生就是‘高分低能’,但能取高分,这也证明他在学习上是很有一手的。

富礼善是满洲正红旗人,现在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对于聪明好学的光绪皇帝,他是发自内心里喜爱。之前在满清局势还没彻底沦丧的时候,都跟翁同龢一样。抱着教导出一代明君的念头呢。翁同龢作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对于光绪帝的评价可比刺头的同治帝好多了。

但是现在,富礼善看着光绪帝只觉得心如刀割。一个十岁,心志尚未健全的冲龄孩童。一下子就要背负着跌入亡国之君的深渊,这是何等的悲剧啊。

不过,光绪本人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感慨。只见他在停顿了一会儿后,突然开口说道:“富师傅。朕要是像您一样只做个饱学鸿儒就好了。”

“皇上您是九五之尊,注定要执掌天地。怎能开这样的玩笑。”富礼善慌忙摇头道。

“什么九五之尊啊。朕即不能上朝。也不能决定国事,摆在那儿就像尊泥菩萨一样。还不如像富师傅一样可以遨游学海,来得有趣呢。”光绪似是向往地感叹道。“而且大清国势危乎,转眼就有覆亡之危。朕也性命不保……”

“皇上,大清不会亡。您现在还年幼,等您长大了力挽狂澜……”富礼善着急的道。但光绪再傻也不会把这种冠冕堂皇的敷衍放在心上。“朕虽然不知道外面局势究竟如何,可就算皇爸爸他们不说,朕也知道大清快完了。朕可能很快就要流亡草原,比之元顺帝且不如,成为一个彻底的亡国之君。就算长大了又能怎样?朕依旧挽回不了什么。”

说到这儿光绪帝的脸上露出了一种沮丧又略带些嘲弄的表情。这种表情让书房里的富礼善唏嘘不已,更让门外倾听的慈禧、慈安和七王奕譞心如刀绞。原本打算看一看光绪帝的三人,没想到自己会在门外听到小皇帝如此的一席话。一直以来慈禧也好,慈安、奕譞也好,在光绪帝面前都极力保持着矜持与自信。也就是维持着原先的架子。她们不管是出自什么样的考虑,都不想让外头越来越糟的形势对小皇帝的心灵产生负面的影响。然而,在听到了光绪刚才的一番话后,向来坚强的慈禧亦忍不住用绢帕悄悄擦了擦沾泪的眼角。

“姐姐,七王爷,我有些不适,先回了。”

慈禧不知道该以怎样得心情来面对光绪,她不知道接下去自己该怎么来说话。这种情绪对于慈禧这个女强人来说是很反常的。但这一刻就是这样。

不仅是慈禧,慈安和七王也都不知道该以怎样得面容面对光绪,面对这个刚刚十岁的孩子。

慈禧脚步飞快的走出了院落,却听一个太监匆忙跑来禀告道:“启禀太后,穆图善穆大人求见。”

慈禧心里咯噔一跳。穆图善求见?难道秦军真打过来了?慈禧都要颤栗了。但她的脸上仍然挂着平静从容的表情。立刻让太监把穆图善带来,片刻后看上去心急火燎的穆图善一个箭步上前,低声奏报道:“启禀太后,前方奏报,凉城、朔平方向秦军有所动静,我驻守和林格尔的五千守军则惧敌恐敌,望风而逃,不战而散,温德勒克西收拢兵马不得,命人快马来报之余,自己已经为罪自尽。”

“什么?!穆图善,你再说一遍,哀家刚才没听清楚。”慈禧平静的笑容刹那间就僵在了那里,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她一再地追问起来。然而穆图善的再次回答依旧是那么的残酷。“太后,此事千真万确。和林格尔的五千八旗四散而去,据报,转回归化的不足三分之一。”

心中又惊又骇的慈禧,只觉得眼前一片天旋地转,差一点当场就晕厥过去。

没有了和林格尔的阻击,秦军可以直接杀到归化城下。而且丢失了和林格尔的五千八旗以后,归化城里的人马还不到一万人。整个归化城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当中。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归化城。不仅是王公勋贵,底层的八旗小民也都知道了。毕竟现在还跟在归化的都是满清的铁杆,而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的,相互之间关系比渔网都要密。像和林格尔的消息完全瞒不住!

上百人汇聚到一处,慈禧、慈安高坐在上首,当中间没有光绪小皇帝。

抱病在身的六王奕訢和七王爷奕譞,以及五王奕誴等宗族王爷全都露面了。但每一个人脸上都惨白无有血色。

“该怎么办?”

谁也答不上来。

拼死抵抗,没人愿意去死。投降,又没人愿意去第一个开口,做那祖宗的不肖子孙。

不过慈禧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也自然有自己的应对。她把前天才到达归化的《字林西报》的记者巴尔福一块请到了这里来。

慈禧本来对巴尔福没什么感触,一个小记者,根本不以为意。但今儿听到秦军有动静以及和林格尔的消息后,她感觉巴尔福应该另有一个身份。

巴尔福,英国人,同治九年(1870年)到上海经营丝茶,后从事新闻工作。同治十二年(1873年)起,先后主编英文《晚报》、《晋源报》和《华洋通闻》,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版报刊文集《远东浪游》,现在是《字林西报》的头牌记者。

果然面对慈禧的询问,巴尔福毫不犹豫的承认了自己的另一个身份。

“那你就讲讲刘暹的条件吧。哀家知道现在的大清没有提条件的资格。但我大清至少有听条件的资格。”

“爽快!太后真是女中豪杰。”巴尔福说着一口相当流利的北京官话,就见他当下就从黑色的西服里取出一封信递予了慈禧道:“尊敬的太后,请先过目这封信吧。”

“这是刘暹的亲笔手书?”

“正是秦帝国的皇帝陛下的手书。”

“刘暹要我们出城投降,真能保证不事后清算?”慈禧再三张口也对刘暹叫不出大秦皇帝这四个字。

“所以请太后放心。白纸黑字,秦帝国皇帝陛下的信誉还是值得新来的。”

‘投降’二字虽然刺耳,但此刻的慈禧与在场的满清所有人都清楚,他们确实没什么条件和立场可以同秦军交涉。

……

三月春风吹拂着脸面。一支绵延四五里长的队伍正在草原上行进着。

侦察兵打马跑到周军的面前。“报告军座,前方十里就是西林布河。周边没有发现敌军痕迹,也没有看到蒙古的牧民。”

“那今晚就在那里扎营。”

第五百三十二章清扫蒙古,东北总督

满清亡了。在慈禧答应投降的那一刻,在满堂王公勋贵沉默的那一刻,统治祸害华夏二百六十年的满清完蛋了。【算上后金】

周军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一消息传递到张家口,然后在张家口拍电报去北京。这电报线还没有铺进山西。

刘暹拿到电报后畅声大笑,笑的非常放肆。但对于周军提议的,请他亲自去归化城受降却并不感兴趣。刘暹也不认为今日受降满清会是一个多么高的功勋功劳。

在他挥兵打下北京城的那一刻,满清的‘神圣性’就已经被刘暹一刀砍断了。

“转周军,让他在归化城受降。满清的皇室,上层王公重臣及家眷,系数送到北京。其余之人等,暂时押回大同。”

刘暹一言,决定满清现今的命运。他们全部的上层,注定是要被圈禁到死的。

从归化城到和林格尔其实还不到百里地路,但在奕訢、穆图善等人的心里却希望这路越长越好。因为一旦到达目的地他们将极其屈辱地正式向秦军投降,献降书。然后秦军就会大军抵到归化城外,接受满城八旗的投降。然而再长的路终究会有尽头的,当奕訢一行人接近张和林格尔时,城外早就有一队锦衣怒马的秦军骑兵前来接应了。

满清的投降对蒙古的震撼意义很大,尤其是对内蒙古。张家口很快就又来了三旗蒙古王公的信使,表示愿意彻底的投诚输纳。

而这个时候,在甘肃、陕西。大批的秦军骑兵已经策马杀上蒙古大草原了。

等待无数蒙古王公的命运无疑是很悲惨的,在大草原上。方圆数百里的范围内,除了喇嘛庙。惟一的土木建筑可能就是王公的府邸。

这些被满清施加了一层又一层枷锁的蒙古王公,生活奢侈,可能每年全部的收入都投进了王府奢华的生活当中。内蒙王公们的常备军队几乎是没有,许多旗的唯一常备军队只是王府的警备队,人数很少,武器也落后。面对两万多秦军骑兵的平推扫荡,蒙古人完全是没有还手的余地。

一批批蒙古王公贵族被俘虏打掉,而事先前投降的在旗王公们则成了牧民的管理者。至少在最初的这两三年时间里,这些蒙古王公。是大秦统治蒙古最好的助手。

他们头上的亲王、郡王、国公等爵位当然不会被大秦承认,就算再封爵,顶多也就是一个伯。他们会成为蒙古改制以后的第一批知县、知府,引导蒙古平民养羊剪羊毛,因此作为经济纽带彻底的将蒙古绑在华夏的战车上。

刘暹很可惜中国古代为什么毛纺织业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起来。如果能跟英国人一样有着传统的毛纺织业,中华北部、西部的边疆问题可能早几百年前就被解决了。

魏明!

当年跟随刘暹远征新疆的秦军骑兵统领。随张忠奎驻守汉中,在整个秦军夺去天下的过程总,功绩并不多么突出。

就算是汉中秦军对西北多军的战事,骑兵也没有起到决定性的关键作用。所以。眼下的内蒙,就将是魏明立下功勋,从新回到秦军第一序列的重要一步。

而在秦军骑兵出发之前,西北地带还有一个‘为王前驱’的李平山。先一步带领愿意跟着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