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将血-第1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他收拢人心,一旦议和事成,绝不会让他没个下场……

    实际上,字里行间隐约透露出来的意思,李成忠再明白不过。

    时至今日,虽说右厢军司已呈穷途末路之势,但毕竟右厢军司驻守西夏西南久矣,多年以来,见的阵仗不比左厢军司少,和回鹘人还有着这样那样的牵连。

    换句话说,右厢军司的底子,在西夏各大军司当中,那要算得上是厚的,就算这些年情势急转直下,但军中之精锐还是留了一些下来。

    而关节之处就在这里了,朝中之事,身为党项皇族的他再是清楚不过,这些年来,朝中风波实际上就是皇帝和国相之间在斗法。

    说起来也是可笑,自太祖元昊立国,除太祖元昊南征北战,国朝上下无有不服之外,以下历代帝王皆都受制于人,少有人能像太祖元昊般乾纲独断的,不是政出后宫,就是主弱臣强。

    这般一来,皇帝与外戚,皇帝与臣下之间的斗争,简直是无日或无。

    好在的是,左右厢军司以及各大军司相互掣肘牵制,从来没有哪个将军接着兵权在手,于朝堂上话事,不然的话,西夏也不能存世至今才对。

    当然,由将军而国相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当今西夏国相李元康,就是如此,此人在平灭任得敬之乱中暂露头角,以后二三十年间,率兵屡次攻秦,官位扶摇直上,先帝晚年倦政,此人也越发得势。

    上面联结朝中重臣,下面各大军司司主不是出自其门下,便是甘为其驱使,所以,先帝驾崩,与秦人议和之际,此人趁机独揽朝纲,成了西夏又一大权在握,爪牙遍布朝野内外的强势国相。

    这话说的有些远了,回到当前,其实在李成忠看来,李元康叔侄两人一内一外,把持西夏军政这些年,也没什么不好。

    这叔侄两人本就是皇族,比那些外戚看着要顺眼的多的多,西夏皇族们的日子不好过,那根本怨不得旁人,谁让历代先皇都那么能生呢……

    当然,这些都是玩笑话了,李成忠看的很清楚,别说李元康叔侄掌权,就算是当今陛下拿到了权柄,皇族们的日子就能好过起来?

    那才是真正的玩笑,说句大不敬的话,就算是当初太祖皇帝在时,杀起自己的子侄兄弟来,也不带眨眼的,实际上,外姓掌权还要好些,总归要忌惮一下皇族脸面,不会对皇族子弟大开杀戒。

    实实在在是皇族掌权,要更加忌惮这些叔伯兄弟一些呢。

    而李元康叔侄皇族出身,这些年下来,却没对皇族子弟大动干戈,只是将他纷纷贬至外方,其实已经算是宅心仁厚的了。

    在这一点上,李成忠是看的分外透彻。

    但话说回来了,身为西夏皇族,有些时候……你不争,却指望旁人心慈手软?做梦去吧。

    就像之前,密信到了他这里,他左思右想之间,还是决定在右厢军司等一等,右厢军司看上去是完了。

    但所谓破家还值万贯呢,何况成军百年的右厢军司了,而这里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西凉精兵。

    这些在黄沙戈壁之间纵横多年的军汉,只要掌握住了他们,任是到了哪里,都能卖出去好价钱来。

    而密信中的意思,是要他选出精锐,去京师汰换一些京师近卫下来。

    到了这里,熟悉朝局的李成忠哪里会不明白,等到朝廷旨意下来,他可能就会一头扎进京师那个越来越湍急的漩涡中去了。、

    那里其实是一处险的不能再险的险地,一个不慎,他李成忠的人头很可能就要飘荡在兴庆的城头,陪着他的,也断然不会少了,但他能不答应吗?能不去吗?

    答案显而易见……(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西凉(七)

    其实之前李成忠的谋划很简单,截留右厢军司军饷之事是他做的,右厢军司将要裁撤,以及朝廷将割让凉州予秦人等等谣言也是他派人散布的。。。 看最新最全小说

    这一切,可不光是因为贪婪之心作祟,当然,这其中定然少不了他和其他人等上下其手,这是惯例,没什么值得奇怪,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乱中取利罢了。

    右厢军司的命运已经注定,有朝中一些人的支持,闹出再大的乱子也不怕,在这个过程之中,一些人的出路也就能牢牢握在他的手中,实际上,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在右厢军司任职时间太短,威望不足所致,不然的话,他断不会把事情做的这么绝。

    要知道,这么一来,其中凶险之处可是不少,兵变这个词在西夏从来从来可都是血淋淋的。。。。。。。

    他这里已经谋划多时,但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但黑压压的吐蕃蛮族大军出现在西凉城下的那一刻,他就明白,所有的努力也就尽数化为了流水,自己能不能从中逃得一条性命也成了未知之数。

    所幸的是,他的家眷都已送了出去,只剩下了一个外甥在身边奔走,也就没有多少的后顾之忧。

    此时的李成忠一边听着外甥在那里唠叨,心中暗自盘算着之后到底该如何行事。

    无疑,曾经跟随李元翰与回鹘人见过阵仗,如今作为右厢军司之主的他,是皇族中那些脑满肠肥之辈所不能比的,即便如今西凉已经被围。陷落乃早晚间事。但李成忠却还沉得住气。

    他清楚的很。别瞧着吐蕃蛮子来势汹汹,若非如今右厢军司人心惶惶,凭着吐蕃蛮子那点兵马,也就是能屠一屠卓罗城那样的小城罢了。

    心里暗道了一声可惜,若非朝中那些老爷们昏了头,要割让西凉给秦人,不然的话,就凭着手中这些人马。他也能让那些吐蕃蛮子在西凉城下碰个头破血流,未尝不能重演数十年前大败秦人于西凉城下的故事。

    不过如今嘛,说什么都晚了。

    想到此处,心中多了几许不甘,但主意却已是瞬间拿定了,随即摇手止住外甥说话,低声道:“去准备好马匹,咱们今夜就走。”

    “走。。。。。。。。。。往哪儿走?”

    迎着外甥愕然的目光,李成忠嗤笑了一声道:“只有北边一条路,你说往哪里走。赶紧去把郑春他们叫醒了,今晚就出城。”

    “北边。。。。。。那是戈壁滩。还有沙漠,咱们过不去的。。。。。。您又不是不知道,吐蕃人。。。。。。。”

    “围三阙一,汉人的老法子嘛,你当我老糊涂了,不知道这个?吐蕃蛮子也就这点出息。。。。。。。多说什么你也不懂,赶紧去叫人安排,多带饮水。。。。。。。告诉他们,这是咱们的唯一活路了,想跟我走的人就走,不想走的。。。。。。嘿嘿。。。。。”

    瞧着姑父那张略带扭曲的脸,健壮的党项汉子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哆嗦,二话不说,应了一声就走了。

    当晚丑时,西凉北城门开了一条,一行二十余骑悄无声息的出了城门,潜行了三四里路,然后在一声号令之下,放开了马缰绳,向北边戈壁方向没命的飞奔了下去,让吐蕃人已经安排好了的堵截人马措手不及。

    谁能想到,这里刚放开了口子,就有人迫不及待的开逃了呢?

    此时从归义王以下,也都没想到,这稀稀拉拉的几十个逃卒里面,竟然就有如今被困于西凉城内的右厢军司司主李成忠在内。

    在这样一个乱世,也只有像李成忠这样的人活的长久些,处心积虑,谋划日久,却一旦事有不谐,立即放下一切,远扬千里,没有半点的迟疑,把握的时机也刚刚好。

    这样的手段,这样的心性,问世间能有几人?也就是大势如此,不然的话,此人一旦立定脚跟,不定又是一位李元康之类的人物了。

    当然,问世间之大,人口之多,英雄豪杰也是不少,但能真正站在风口浪尖之上,掌一方之沉浮的也确实没有几个,多数都与李成忠这般,即便心机城府以及手段皆不让于人,但总归逃不过一个身不由己而已。

    所以啊,这世间事还就如那句话说的一般,成王败寇,能够让人们记住的名字,只那么几个罢了,其他的嘛,都只会被埋没于滔滔而去的历史长河之间。。。。。。。。。。

    这话说的有些远了,回到西凉战事。

    要不怎么说李成忠此人不一般呢,也就在当晚后半夜间,西凉城南门轰然大开。。。。。。。。西凉城彻底的乱了。。。。。。。。。

    已经等了消息的吐蕃大军,早已等在了城外,南城大门一开,万千吐蕃铁骑如同破了闸的洪水一般,从西凉城宽阔的南城门甬道中蜂拥而入,也顺便拉开了成军百多年的西夏右厢军司覆灭的帷幕。

    入城的吐蕃骑兵汇合右厢军司降卒从南城一路蔓延开来,西凉古城之内,顿时杀声四起,火光冲天。

    三日不曾攻下城池的吐蕃人,开始肆意释放他的怒火和暴虐。

    厮杀声在临近天明之时便不复闻之了,代之而起的是吐蕃人充满了扭曲的欢愉的狂呼乱叫声,在这些声音当中,频死的惨叫声,令人疯狂的痛苦嚎呼声却一直未曾断绝。

    西凉城起了不少的火头,空气中飘荡着草木烧焦的气味,当然,这里面也掺杂了浓浓的血腥味道,还有人体被烧焦的臭味,如此这般,将黑漆漆的夜晚变得好像森罗鬼蜮一般。。。。。。。。。

    及至天明,西凉城内终于被肃清,这其实也就意味着享誉西北百年的西夏右厢军司彻底消失在了世间之上。

    令人唏嘘的是,自西夏崛起,便成军于西凉,在西北享有大名的西夏右厢军司最后的一战,是如此的不光彩,败的是如此之快,又是如此之干脆。

    天色尚只微明,西夏右厢军司大部士卒已经放下了武器,一队队的被吐蕃人好像牛羊般驱赶着回到关押之地,讽刺的是,关押他们的正是他们之前的军营。

    而他们的命运其实已经注定,他们将作为这一战胜利者的战利品,也就是奴隶被押送至吐蕃低地,经过长途跋涉如果还能留得一命的话,他们将在吐蕃人的帐篷中干活。

    实际上,从这个时候开始,西凉城中才开始大量的流血。

    老弱的,伤病的西夏士卒被吐蕃人都挑出来,屠杀也就此开始,无辜的百姓,士卒的家眷,男人,女人,胖的瘦的,高的矮的,富贵的,贫穷的,纷纷倒在血泊之中。

    这其实就是屠城,吐蕃人和草原人相似,都有着这样的习惯,但相比粗犷的草原人,吐蕃人显得更加的排外,实际上也更加的贫穷。

    他们杀人杀的很仔细,就好像一个守财奴,不会有一点的浪费,但他们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残暴和草原人没有什么区别。

    即便归义王李匪也无法阻止,因为这是吐蕃人战后的习俗,他也只能命令各部,将城中的汉人百姓和工匠都尽量保留下来,仅此而已,至于命令到底会被执行成什么样子,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严禁滥杀?笑话而已。。。。。。。。。

    事实上,吐蕃人的缴获有限的很,没有珍珠财货,没有粮草辎重,最多的就是人,再次就是瘦的皮包骨头一般的战马。

    这要是秦军,一定会失望之极,但吐蕃人不同,这一战的收获让他们非常的高兴,成群的降卒,在他们眼中就是比那些货物粮食银钱都还珍贵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