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将血-第1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但是皇位的更迭,而且,也体现了帝国的兴衰。

    当一个废物登上皇位,帝国也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如果没有亡国,等到第二个废物上来,那么帝国也就在下坡路上越跑越快了,这条路,也终究会走到尽头。

    而赵石看到的好处,其实只有一个。

    那就是皇家子弟,优秀的人不多。

    而让他们出使外邦,一旦成行,来回一趟,总需要个一年半载的工夫,那么皇室中的些许不安稳,根本不算一回事儿。

    谁有了其他心思,又不好处置?好,去出使吧,等人离开了长安城,麻烦也就随之而去。

    当然,好处不止这一条。

    外间那么多的风险,胡人那么的粗蛮,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而这,也将是大秦最好的开战借口,这比和亲更有效,也更直接,付出的代价也更少,选择的余地也更大,名声上,还不那么难听,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说皇家子弟出使,可能阴结外邦,以谋反乱。

    在赵石看来,起码在成武一朝,是不可能的,至于之后会不会有上来个废物,给了旁人那样的机会,哪儿管得了那么多。

    本就没有千秋万世的王朝,若皇室真出了这么一位,能够带着胡人南下夺取皇位,这样的人,放在京师长安,岂非更加危险?

    当然,无论利弊,赵石想到的或者没想到的,注定都不会说的那么的清楚。

    这只是个提议,而且,这里只有皇帝陛下和他两人,也根本算不上正经的建言,听与不听,都在皇帝陛下。

    而他也从不怀疑,眼前这位陛下真的会对谁言听计从,会看不到事情的利弊。

    这满朝上下,聪明人多了去了,尤其是这位陛下,更是有点聪明的过了头,所以,最后皇帝陛下会做出怎样的决断,赵石都不会感到奇怪。

    实际上,皇帝陛下心眼儿转动的要比赵石想象的还要快。

    只是眨眼工夫,皇帝陛下就已经想到,皇室宗亲的身份,会让出使的使节更具威严,对大秦是有好处的。

    但在这个上面,弊端同样明显,一旦言行举止失当,会让外间之人,迅速对大秦的权威失去敬畏之心。

    这样的提议,其实只是让皇帝陛下稍稍沉吟了一会儿,然后皇帝陛下就笑眯眯的道了一句,“外邦路途遥远,风霜困顿,艰辛之处,不需赘言,爱卿应该多有体会才是,皇家子弟,怎受得了如此苦楚?”

    皇帝陛下做不忍心状,但眼角眉梢却存着笑意。

    赵石当即就明白,皇帝陛下动心了,只是这位从来不会当面给个准话而已。

    其实,皇帝陛下此时想的却是,赵柱国给出的主意。都很新鲜。也总是这般让人难以取舍。

    当然。最让皇帝陛下感兴趣的是,如今赵石好像喜欢将人往外赶。、

    就像之前提议太子出巡,顺便将几个老臣塞进去一般,如今又是想着将皇家子弟,赶去吐蕃,草原。

    皇帝陛下恶意的猜想,也许是这厮常年在外,吃够了旅途劳顿的苦头。便也见不得旁人好,总想着让他们尊贵之人,也尝一尝此等滋味儿。

    比如太子李珀,已经连续两年出京,都跟这厮有关。

    那几位白发苍苍的参知政事,也已被折腾病了一半儿。

    而娇生惯养的皇家子弟,到了万里之外的苦寒所在,又能比旁人好多少呢?

    想的更深一些,这与其人寒门出身可能也脱不了干系。

    皇帝陛下这里猜测着赵石的心理,虽然多为恶趣味作祟。但也猜的**不离十。

    赵石这里,却是懵然不知。还呵呵笑了几声,道:“陛下说的是,所谓外邦,多为荒蛮所在,确实不是什么好去处。”

    这厮越来越狡猾了,皇帝陛下暗自咬了咬牙。

    “荒蛮之地,易起纷争,你也应该看了邸报,回鹘以及西辽之事,你怎么看?”

    爱卿两个字省了,说明话题进入了另外一个节奏,更亲近也更隐秘。

    这同样是赵石回京之后,必须面对的一件事。

    “西辽在天山以北,地域广阔,族类众多。。。。。。。。也许,其他朝臣会认为,西辽离我大秦有万里之遥,又是如此大国,加之中原未定,定然不想轻启战端。。。。。。。。。”

    “但依微臣之见,如今我大秦玉门关外,便是回鹘,天山以北,便是西辽疆域,所以,微臣看来,西辽与我大秦已在咫尺之间。”

    “而西辽如今正在衰微之时,国中新旧更迭,事端频起,国外与花勒子模争锋,接连失利,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再有,契丹人阻隔于西域道途之上,和党项一族,其实别无二致,难道我大秦商旅,去到西域,还要向契丹人交取税赋不成?而阻我大秦声威,播于域外者,当伐之。”

    “要说穷兵黩武,耗费国力云云,皆为无稽之谈,木华黎领兵塞外,麾下多胡人之属,吐蕃近在咫尺,又已为我大秦臣属,理所当然,应为我大秦征伐不臣。。。。。。如此,何来耗费国力之说?”

    “而既然此事因西州回鹘而起,西州回鹘各部,怎能置身事外?以微臣之见,可让回鹘送上国书,正式向我大秦称臣纳贡,再观西辽动静,若一切无事,契丹人之软弱,也便可想而知,如此软弱之国,早晚为我大秦所灭,到也不急于一时,若其出兵回鹘,我大秦正可乘势击之,让其首尾难顾,一战可定。。。。。。。。”

    就知道会是这样,皇帝陛下心里暗道。

    因为大将军赵石,可以说是大秦朝中最坚定的扩张派,近二十年来,大秦对外战争,几乎都有着他的影子。

    而且,随着其人地位越来越是牢固,越来越是显赫,他的这种意向也越来越是明显。

    以前,或者说是如今,也没有哪个大秦上将,有着这样鲜明的特征,和朝臣们一般,他们对平定中原,显得更加热切向往。

    皇帝陛下目光闪动了一下,紧接着追问道:“西辽之后,又是花勒子模,花勒子模之后呢?据说西域过度众多,我大秦国力总有竭时,这一路征伐,却没有尽头啊。。。。。。。”

    这更像是告诫之语,也许是想让赵石克制一下那有异于旁人的野心。

    赵石坦然的笑了笑,他也从来没有想着去掩饰自己对征伐异族的热衷。

    虽说皇帝陛下看上去并不是那么赞同,但他心里还是有那么点满意,看皇帝陛下开口就是花勒子模,对于西辽也多有了解。

    换了另外一个时空中的那些儿皇帝,侄儿皇帝的,他们知道屁的花勒子模,别说花勒子模了,就是契丹残部建立的西辽,他们可能都不知道确切的方位。

    实际上,他自己对西边的情形也知晓不多,花勒子模的名字,还是从那位西域女奴玛丽安娜口中得知,才勉勉强强跟他知道的一些东西对上号。

    事实上,在另外一个时空,蒙古帝国兴起初期,蒙古人在西边的敌人主要有两个。

    一个就是花勒子模,一个就是北方的基普公国。

    相比正在快速扩张中的蒙古帝国,他们都不算太强大,却牢牢挡在西进的道路上。

    而相较于蒙古人的横冲直撞,大秦的反应其实还嫌缓慢迟钝。

    这是两个帝国的本质区别所决定的,即便熟知历史,也无济于事。

    大秦再是强盛,也不可能像蒙古人那般,常年处于战争模式当中。。。。。。。

    赵石哈哈一笑,笑声在乾元殿中回荡,站在远处的太监们,鼻观口口观心,各个皆如雕像一般。

    不过,他们心里,大多都在想着,能在乾元殿中,笑的这么放肆的人,满大秦去找,可能也就这一位了。

    这边儿,赵石张口便道:“陛下英明,西辽之后,能试我兵锋者,必定是花勒子模,陛下若是不放心,臣请领兵塞外,臣保证,在十年之内,让西域诸国,再无人敢称不臣。。。。。。”

    皇帝陛下暗自摇头,得,话都白说了,这厮还是那般,对中原战事看上去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皇帝陛下摆了摆手,颇有些无奈的道:“行了,爱卿之意,朕已知之。。。。。。。而今朝中纷乱,国事繁冗之际,你又怎能擅离?此事容后再议吧。。。。。。。。。”

    这同样没有出乎赵石意料之外,除了遥远的塞外还有些变数之外,而今大秦之情势,显然到了勤修内政的时候了,也可以说,急剧扩张之后,大秦终于开始消化胜利的成果以及消除那些战争以及领土扩张带来的诸般后遗症。

    像这一年来,接二连三的人事任免,以及京军,禁军整编,或是之前的出使吐蕃,而今的太子东巡,都不脱这个范畴。

    赵石没再多说什么,现在看来,他出外领兵的机会不多了,但这并不包括他极力请战的情况。

    只是,还需要看机会,当大秦的战争机器再次运转的时候,那样的时机也许不经意间,就会自动出现在他眼前了。

    (不介意的话,阿草笑声求点月票撒。。。。。。。)(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女国

    时间过的很快。

    谈谈说说,小半天的光阴悄然流逝。

    桌上的菜色已经换了三遍,市井间难得一见的皇供佳酿也空了两坛。

    当然,皇帝陛下既没有那么大的饭量,也没有那么好的酒量,多数都进了赵石的肚子。

    其实赵石也吃喝的没什么滋味儿,就算是他,在跟皇帝陛下相处的时候,也不会彻底放开怀抱,真的如对好友故人一般。

    皇帝陛下到是兴致不错,谈过了那些朝廷大事,之后的话题,到是和平常人差不多。

    皇帝陛下也有好奇心,只不过身为帝王,表现的机会不多而已。

    像是河洛那边儿的风土人情,各种见闻,山川景色,他都会问上一问。

    别看人们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帝王所见所闻,多数都是从臣下口中或朝廷邸报,各种奏疏得知,真要说亲眼见到,却是千难万难了。

    总的来说,谈到身不由己之处,君王们有点可怜,臣下们也不容易。

    直到日渐西斜,赵石才从乾元殿辞出来⌒。

    最终,皇帝陛下也没提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枢密使的人选问题。

    不过既然皇帝陛下不提,赵石也没多说一个字。

    当然,他心中也有猜测,一个就是皇帝陛下心意已定,不想赵石开口,影响自己的决断。

    或者呢,就涉及到君臣相处之道了,赵石这里为难。皇帝陛下也定然心知肚明。可以理解为皇帝陛下有爱护之意。

    再有。对于皇帝陛下而言,也不应该让臣下时刻保持着左右同门下平章事或者枢密使这样的职位的能力。

    这中间的分寸,就看君臣怎么把握了。

    显然君臣二人,对此事都选择了沉默,此次相谈之后,也就差不多有了心照不宣的意味,达成了一定的默契。

    之后,枢密使之位到底落在谁的头上。赵石不会再行计较,皇帝陛下也不会再跟赵石问及此事。

    出了乾元殿,赵石身上一阵轻松。

    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其他没说的,也不用再纠结于心,心情自然和进宫时不太一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