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民国之钢铁狂潮-第4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雷德尔很想翻白眼表示抗议。刚才还非常不满意来着,元首阁下还是一如既往的多变啊!

    不过能把场面应付过去就好,雷德尔已经打定主意,在尽可能凑合的情况下,战舰主体能不大改就不折腾了。主炮口径必须得按照元首阁下的意思来,炮塔设计应该变化不大,只不过炮膛和扬弹机等微调必须有,此外装甲带各方面要做调整,很可能,还得向中国人进口一些等离子焊接机和复合装甲材料……。

    如此一调整。德国新造主力舰的各项指标就初步确定了,标准排水量5万6千吨,满载排水量6万3千吨,全长278米,水线267米,全宽38米,吃水9。6米,动力总数165000马力。最高30节航速,续航能力16000海里(19节)。

    主武器为4座双联装420mm48倍径火炮,副炮为6座12门150mm高平两用炮,8座16门105mm高炮,8座16门37mm高炮,以及6座24门20mm四联装高炮等等。在防空火力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装甲方面依旧沿用成熟的全面装甲设计,不同的是参照中国同行们的一些先进经验,在保留穹甲结构的同时,减少与上甲板之间的一层隔舱。而将所有的动力系统、弹药舱、油料等尽可能下沉,如此一来脆弱的关键设施就能得道最大程度的保护。

    此外装甲带除了德国最强的kcna和wh钢以外,特别加挂一层由太空合金、钛合金组成的高强度外层,并在第一层隔舱和弹药库、油料库及动力舱外面,用了大量厚厚的凯夫拉装甲衬板。

    如此一来,整艘战舰的防御能力堪称暴增!由原来单一装甲的主侧舷300mm增加到384mm理论厚度。而强度和弹性都大增,炮塔正面、指挥塔等关键部位都在420mm以上数值,而多层叠加之下,想要击穿进入内层隔舱造成破坏的话,打来的炮弹至少需要穿透不少于550600mm的复合装甲,和至少150mm厚的凯夫拉衬板层才能做到。

    全面装甲和穹甲设计的优势就体现在这上面,无论从什么角度和距离上打来的穿甲弹,必须面对层层叠叠的阻拦。而不是打穿一层就能建功,爆炸被衬板和隔舱吸收、缓冲后,对舰体龙骨的挤压、冲击破坏都相应减轻,综合算起来,战舰的生存能力几乎提升一倍。

    特别是满载后近乎水平的穹甲和几乎都放在下层的主要结构,安全之余,舰体的稳定性和抗浪能力大幅度提高,特别适合于条件恶劣的北海以及大西洋战场。不得不说,德国人的设计能力还是非常强悍的。

    唯一的不好处,是相较于其他各国采用的重点防护设计,战舰装甲重量大大增加,复杂性也高了不少,总吨位上,起码比人家高出来两三千吨甚至更多,相应的航速就要受影响,可配合德国独特的战略理念,难说谁对谁错。

    无论如何,雷德尔司令总算又过了一关。其实回头他想想,这种事情未必是坏的。如果没有外部力量一而再的逼迫,希特勒还不一定就能如此火烧火燎的要求海军加快建设步伐。

    而作为海军司令,能最大成的快速增强武装力量,不正是他最乐意看到的么?

    唯一的遗憾是,在“齐柏林级航空母舰”的建造上,还是不能痛痛快快的进行,第一艘好不容易完成了主体建造,可舰载机却迟迟供不过来,不是德国制造不出,而是该死的戈林叫嚣“天上飞的都归我管”,非得要把航母上的战机归入到他的管辖范围,这不扯淡么?没有飞机,航母有屁用啊!

    第二艘的建造迫在眉睫了,吸取中国朋友的经验,几乎全部推到了重来,原先从英国人和日本人那里学到的一些杂七杂八拼凑的设计被抛弃,全封闭直通甲板、斜向宽甲板,独立紧凑小舰岛,三面升降电梯,斜角滑跃起飞、阻拦索回收和甲板管理等等宝贵的绝密资料都交换了来,新出的图纸看着就让人心旷神怡,可能不能顺利的造出来服役呢?

    还是未知数啊!(未完待续。。)

第517章 舰队开工

    一条消息掀动世界大潮,这样小成本大回报的勾当干的再多也不嫌,早尝到个中美妙滋味的陈少宽更是乐此不疲,若非实在缺少足够的素材,他巴不得隔三差五来一回。|看|书|吧|… 首发…

    只可惜,这等好事很难接二连三的搞,尤其考虑到整个世界战争阴云密布,欧洲跟火药桶似的一点就着,中国夹在里面做不到置身事外,需要他操心的事情还多得多。

    特别是海军大整合工作才刚刚入手,想要把一盘散沙似的几大派力量捏成一个整体,真不是一般人能干好的活儿,偏偏作为真正核心的朱斌,整一个甩手掌柜,把工作全部甩给了他,一门心思盯着准备二次开工的造舰计划。

    陈少宽不能说苦喊累,这样的事情他想了半辈子了才有机会。以前局促在捉襟见肘的有限资源内,不可避免的有派系利益纷争,而今天翻地覆,敞开胸怀做一番前无古人的伟业,正是实现梦想的绝好时机,这要是拈轻怕重挑肥拣瘦,那就太上不得台面了。而他,绝不是那样的人。

    朱斌并不担心大权旁落。虽然三大司令没他事儿,可一个参谋总长,实际上掌控着整个海军的走向,他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干好自己的工作,就好。

    消息放出去了,自然不能光说不练。1938年的11月25日,在全体海军主官亲临第一块钢板切割仪式后,两条“昆仑级”战列舰同时在古镇口造船厂开工。

    新建成一座5。5米宽幅厚板连续轧钢机。一座3万吨水压机、2万吨模锻机之后,光明钢铁厂的特种钢板和相关大型钢铁件加工能力已经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

    光一条厚板轧机的生产能力,就达到150万吨,全力开工的话足可供应全国的造船使用,而这还不算原来的3。5米轧机,加上青岛、上海、江南、重庆、海南等几大钢铁厂的设备,光是中厚板轧制能力超过500万吨。大中型船舶一年搞五百万吨,也能轻松支撑!

    如此工业升级速度放在一般国家,哪怕是德国人手中就不可能实现。没有谁跟朱斌似的,能够用飞船智脑直接涉及、模拟成型后,直接制造零件模具。而后直接投入生产安装。

    对工业生产完全陌生的海军将官们不清楚这里面的道道,他们只看到,两座长达五百米的半封闭式船坞上,巨大的行车、龙门吊把一块块焊接成型的战舰模块缓缓放上去,数不清的熟练工人操作他们更看不懂的机械焊接手臂,火花四溅弧光闪耀,嗞嗞啦啦的这就直接开工上马了!

    第一批两艘战舰的主要建造仍旧是洞窟机械臂生产线来完成,处理过的各种厚度钢板拖进山洞内后,在两侧的自动切割线上按照需要的尺寸和形状切出来,经过简单处理后。顺着轨道流水线进入里面的十座船坞生产台上,分别拼装成需要的龙骨、舰体模块,四面对头、两厢并进,三个月时间,就能完成两艘战舰的主体建造工作。

    制造好了的模块拖出到外面的船台上拼装。干的再慢,也只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主体结构,总的建造周期六七个月,比常规快了三倍。

    而后,另外两艘战舰的建造会紧跟着展开,鉴于全智能机械手生产速度的优势。在外面船台两艘战舰建成的时候,落后三四个月的后两艘可以同期完成,说不定还能提前,届时四艘战舰一起下水服役,保准又能给对手来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样的勾当,朱斌干再多也乐此不疲啊!

    就这样的速度,朱斌也是不怎么满意,板着指头算一算,离着他理想中的目标还是差很远。

    四大舰队,母,而他心目中的标准,是新服役的3万吨级斜向甲板那种,现在只有四艘。先前的2万吨级还是舰载能力太弱,一次起飞的战机数量远远不够发动连续饱和攻击的。

    可惜,他目前能建成的造舰能力就那么多,着急也没用。

    只能先凑合。让海南、江南、青岛三大船厂负责,一次开工六到十条大舰,包括轻型航母和重巡舰以及补给舰,大略可以满足要求;其余世纪家造船厂分组以流水线模块化制造驱逐舰和潜艇,也勉强应付的过来。预计两年后,两个新的战斗群就能完成建造,到时候四大舰队,可算正式成型。

    可这钱,就得花老鼻子了啊!

    朱斌真不是跟宋子文开玩笑,他说出来的海军建设成本不算太夸张。常规建设的话,一艘“昆仑级”战列舰的成本起码要8千万美元以上,折合法币三个亿,一直舰队起码要两艘才够,加上两艘航母,2艘重巡舰,4…6艘轻巡舰,6艘以上驱逐舰,和6…10艘攻击潜艇,外加补给舰、医院舰,林林总总加起来,没有20亿真搞不定。

    两支舰队就要40亿啊!比截止到去年的法币印刷数量都差不多!

    这还不算人工。因此按照一般规律去琢磨的话,砸锅卖铁也建造不起这两支舰队的,起码列强各国心中都在嘀咕这事儿,工业生产,说到底他需要成本呐!

    大概没有人能猜到,朱斌这里干的偏偏就是无本的买卖居多。他海洋采矿和飞船内智能生产线会消耗掉三分之二的成本,真正需要付出的,估计连10亿都不到,以明面上三分之一的成本、两三倍的速度建造武器装备,赤果果的就是天字第一号作弊器啊!

    当然,某人是绝对不会羞愧的。

    “昆仑级战列舰”的主炮设计曾经引起一番激烈的争论,以叶在馥为首的设计团队认为,目前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不易做太大幅度的跨越,已经成熟的406mm主炮技术完全可以涵盖到下一级的战舰上,在不改变口径的情况下,将身管从45倍加长到50倍,相应的射程会增加5…10公里,而达到40公里以上,基本达到了舰载光学射击指挥系统的极限。而且真正的战斗,多半发生在22公里以内的距离。再远了眼睛都看不见,没有意义。

    但这不是单纯的身管加长那么简单,优化的发射药催动下,炮弹穿甲能力和精度都有相应提高,即便是日本最新服役的“纪伊级”战列舰貌似强大的装甲,也可以轻松洞穿,威力上,其实已经足够。

    那么在不做大改动的前提下,新增的吨位起码可以支撑4座三联装炮塔,而203mm的副炮塔则可以裁撤掉………四座炮塔完全可以同时对2…3个目标发动打击了。

    换了420mm主炮之后,尽管炮塔改动不大,重量和尺度对原设计几乎没什么影响,可哪怕是加长到52倍径,射程和威力增加的并不多。穿甲弹里面撑死能装二三十公斤炸药,爆炸损害其实差不多。

    朱斌却不这么看,他再三强调“可升级性”和“可持续性”的建造理念。如此强大的战舰不是只给眼前用的,要考虑到技术升级的更新换代问题,更有一条,便是一次性弹药投送量的问题。

    很明显,四座3连装203mm副炮在每分钟8…10发的射速下,一分钟向外喷发的弹药高达20吨,比单纯一座3连装的420mm主炮多了三倍不止,这已经是一大优势。

    另一个优势是,在遇到大量装甲薄弱的非战列舰目标时,可以不必动用主炮,在舰体不受影响的条件下,用精度更高、射速更快的203mm副炮造成的杀伤效果会更好,而少量以70度仰角远程射出的特种空爆弹,也能起到对密集攻击机群驱散杀伤的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