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金融五百年-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戳康夭Ψ⒕眩铀玖罟僭蚋涸鹫心肌⒀盗泛凸芾硎勘9陀侗矗健�
对于士兵来说,他们只为工资而战,谁给的工资高就为谁作战。对于司令官来说,谁给的钱多,就为谁作战。有些时候,如果敌方可以出更高的价钱,军队就会倒戈攻打原来的雇主国家。
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15~16世纪欧洲金融中心——意大利城邦热那亚的斯皮诺拉。他出身于当地显赫的金融家族,1602年,他用自己家族的钱招募了9000人的军队投靠西班牙,被哈布斯堡家族封为侯爵。1604年,他率军攻占荷兰奥斯登,后被任命为西班牙驻荷兰军队总司令。1606年,他孤注一掷,将自己家族所有财富换成西班牙国债来效忠哈布斯堡家族。1621年,斯皮诺拉荣升西班牙军队总司令。1626年,他攻陷荷兰战略要地勃鲁达要塞。为了歌功颂德,他让自己一直资助的西班牙油画大师委拉斯贵支将这次战事用作素材,绘制出不朽的艺术名作《勃鲁达的投降》。这幅价值连城的作品目前被收藏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但不幸的是,西班牙最终还是战败了,政府宣布财政破产,国债变得一文不值,斯皮诺拉家族从此一蹶不振。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斯皮诺拉这么倒霉。波希米亚的曼斯菲尔德伯爵就大发战争财。他刚出道时,曾同时与西班牙和正与西班牙人作战的荷兰人谈判,最后与开价最高的荷兰签订了战争合同,赚取了大笔利润。这位老兄还通过征收保证金和战争特别税的方式搜刮很多城镇的财富。保证金是城镇为了避免遭受战争毁坏而交的钱,战争特别税则是为维持战争而强行征收的特殊赋税。这些巧立名目的税收有1/3都进入了他自己的口袋。1624年,他向法国提供的2。4万名步兵和7000名骑兵,就能带来每年800万里弗赫(Lièvre,法国17~18世纪旧货币单位,后改成法郎)的收入。
显而易见,对于当时的欧洲国家来说,要想争夺利益就要打仗,要想打赢就要雇佣精良的军队,要想雇佣军队就要有钱,要想有钱就要有办法筹钱,要么征税,要么借钱。
自16世纪以来,西班牙几次财政破产,信用越来越差,借不到足够的外债来填补战争的亏空,只好将目光盯上了尼德兰这头多产的奶牛。
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金融中心
为了打仗和贵族的奢侈享受,从小小的尼德兰所榨取的赋税占到当时西班牙财政收入的一半。查理五世曾感慨,尼德兰是他王冠上的一颗珍珠。当时的尼德兰共有17个省。以阿姆斯特丹为经济中心的北部7省主要信仰新教,其中以荷兰和西兰两省的工商业最为发达。以安特卫普为经济中心的南部10省则信仰天主教,其中以佛兰德尔和不拉奔的经济最为发达。
南方省份主要从事各种制造业,尤其是纺织业较为发达,纺织业的原料供给和销售市场主要是西班牙。而北方省份与西班牙的经济联系很少,主要从事航运与贸易,与英国、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及俄罗斯的经济联系较为紧密。
西班牙国王对尼德兰的大肆掠夺,尼德兰人都忍了。菲利普二世为保护西班牙利益,限制尼德兰商人进入西班牙港口,废除商人直接与西班牙殖民地通商的特权,还提高尼德兰从西班牙运出羊毛的关税,使尼德兰的羊毛出口减少了40%。最为严重的是,西班牙财政破产之后拒绝偿付战争国债,使尼德兰金融家血本无归。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对尼德兰北部的新教徒残酷镇压,1550年西班牙颁布了一个敕令,规定凡是新教徒,男杀头,女活埋,只要是和新教徒有关系的人,其财产都要被充公。尼德兰人终于被这些政策惹火了,1566年,他们开始反抗西班牙的统治,就连比较温顺的西班牙南方省份也加入了进来。
到了1572年,北方7省普遍发生了反西班牙的起义,奥兰治的威廉被推举为荷兰、西兰和乌特勒支3省的总督。1581年7月26日,以荷兰省为核心的北方各省宣告成立联省共和国,又称为荷兰共和国。
与庞大的西班牙相比,荷兰十分弱小。战争初期,荷兰节节败退,西班牙远征军的铁蹄蹂躏了大半个尼德兰。1585年,西班牙攻陷安特卫普。
15~16世纪,西班牙驱逐犹太人,法国驱逐胡格诺派(法国新教中的一个派别)教徒。这些异教徒主要是金融家、商人和技术工人,既有技术又有金钱,他们纷纷逃往安特卫普,逐渐将安特卫普建设成为欧洲的商贸与金融中心。1531年,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建立了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出现了专业经纪人(经纪人在早期欧洲原指拉皮条的人或皮条客。现在所谓的蓝筹股原指创建于1856年欧洲南部摩纳哥国蒙特卡洛大赌场里价值最高的蓝色筹码)和交易所贸易商。安特卫普的商人与金融家们喜好用占星术,经常雇用算命大师来预测市场的变化。可是,占星术终究没有预测出安特卫普衰落的命运。随着西班牙大军的到来,10多万安特卫普金融家、商人和技术工人逃到阿姆斯特丹,北部海港城市阿姆斯特丹开始取代安特卫普逐渐成为荷兰乃至于整个欧洲的金融中心。
正是在繁荣的经济与强大的金融基础上,弱小的荷兰没有像西班牙、法国和奥地利一样因为战争而财政破产,反而在1600年绰绰有余地养活了主要由英格兰人、法国人和苏格兰人组成的雇佣军,其中荷兰人只占6%。到了1609年,西班牙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来继续打仗,只好与荷兰讲和,暂时休战。
就在这一年,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建立了。
16世纪的欧洲贵金属货币都含有铜,并由各家私人银行自己铸造,因此硬币种类繁多,价值不等。荷兰议会在一本1606年发表的《货币交换手册》中列出了341种银币、505种金币,其中荷兰本地产的货币就有14种之多。
此外,由于造假、打磨等种种方法,即便是相同的硬币,价值也不相等。打磨硬币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就已经成为人们收集金银的一种方法。他们将很多硬币放在一个袋子中,用力抖动,让硬币之间相互摩擦与碰撞,可以得到少量的金银碎屑,而硬币拿出来仍然可以用。日积月累之后,这些金银碎屑的价值颇为不菲,但硬币本身却缺损了。
这些都造成了商人之间的交易极为不便。为了方便交易,阿姆斯特丹银行规定了荷兰全国通用的标准硬币的贵金属含量,并评估商人们储蓄的国内外各种货币的价值,全部换成一定数量的标准货币。荷兰标准硬币在质量上非常可靠,逐渐成为世界贸易中值得信赖的货币。
阿姆斯特丹银行主要业务是储蓄与汇兑结算,几乎没有倒闭的风险,安全性很高。商人在银行注册账户,就不需要面对面地进行笨重的金属货币现款交易,只要将应付账款转移到另一个账户上,这就是汇兑结算。有了汇兑结算的功能,人们把钱送到银行就可以进行异地付款,用汇票可以在异地银行提取现金,这为商人之间的交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此外,该行不允许私人账户透支,也不向客户提供任何私人贷款。因此,它也被称为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
阿姆斯特丹银行还发行了纸质凭据——银行券,这些银行券保证了人们存放于银行中的一定数量白银的所有权。在任何时候,人们只要拿着银行券到该行去提款,都能即刻兑现金银货币。荷兰政府规定,凡是在阿姆斯特丹600荷兰盾以上的汇票,都必须要用银行券来支付。为了兑付外国汇票,荷兰商人们不得不与这些银行的汇票打交道。最终,银行券逐渐替代白银,人们很少在交易过程中使用实物白银,而是直接用银行券买卖商品。
除了货币的可靠性,交易的安全性与便利性,使阿姆斯特丹银行具有很高的信誉。167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率军攻打荷兰。当时兵荒马乱,银行储户惊恐万分,纷纷跑去提钱。阿姆斯特丹银行没有找任何理由拒绝客户的要求,未有任何拖延地将金银币发放给提钱的客户。结果,大家的恐慌顿时消失,储户们又将钱存回银行。
但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是,就算是敌国的储户,阿姆斯特丹银行也仿佛是中立方一样,依然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并从中赚取利润。1621年,荷兰和西班牙军队再次开战之后,敌对方西班牙人手中的白银竟然能够自由地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保险柜中流进流出。
按照常理,两国交战,敌国的金融资产应被冻结才对。阿姆斯特丹银行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能耐可以在战争期间通敌呢?
实际上,该银行本身就是阿姆斯特丹市政府与议会控制的。1602年创建臭名昭著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与信誉良好的阿姆斯特丹银行的控制者是一伙人,他们既是金融家又是议员和政府官员,相互之间又有姻亲关系,构成了强大的金融寡头门阀集团。归根结底,荷兰政权就执掌在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家手中。
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遮掩下的海外掠夺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建立之后的10年中都没有分过红利,人们之所以愿意持有股票的原因就在于,这些股票可以随时在市场上兑现。在阿姆斯特丹银行建立的那一年,全世界最早的一家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诞生。荷兰东印度公司则是交易所中第一家可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也就是说股票可以在交易所自由买卖,随时兑现。
当时没有冰箱、冰柜这样的现代技术,食物不易长期保存,容易腐烂。胡椒和其他一些辛辣香料不仅可以掩盖肉的腐味,还能够杀死或减少那些促进食物腐烂的细菌和病毒。对欧洲来说,香料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从亚洲贩卖香料到欧洲的利润极为丰厚。东印度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殖民海外、贩运香料以及其他当地土产。荷兰政府授予了东印度公司特许状,允许它垄断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权,并授予它开战或讲和、武力抢劫外国船只、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
1610年,一位出生于安特卫普的阿姆斯特丹商人联合17个荷兰金融家,收购并控制了东印度公司。这个寡头股东的联合在历史上被称为“十七人委员会”。而荷兰东印度公司招募的下层员工是来自荷兰语与德语社会的底层盲流。
东印度公司一开始先是占领了印度尼西亚,在巴达维亚即今天的印尼雅加达建立了第一个军事要塞。随后,在连续几任东印度公司总督的领导下,荷兰人成功地将葡萄牙势力从东印度群岛、马六甲和锡兰赶走,牢牢地将亚洲贸易权攥在手上。东印度群岛即今天的马来群岛,包括婆罗洲、爪哇、新几内亚、文莱及苏门答腊几座主要岛屿。锡兰即今天的斯里兰卡。
1604年,东印度公司占据澎湖岛,但好景不长,明朝福建都督同知沈有容不久便将荷兰人逐回巴达维亚。都督同知是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副司令。安徽宣城人沈有容,万历朝中武举第四名,素有将才,是著名的抗蒙名将,明朝中后期最著名的两位大将戚继光和李成梁都曾做过他的上司。台湾澎湖百姓为了纪念沈有容的功绩,特地竖立了一块高198厘米、宽28。7厘米,刻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的石碑,是全台湾最为古老的一块石碑。此碑目前收藏在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