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金融五百年-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沽旨朔肿釉诶诺貌呋ㄊ录股程卣媪僮叛现氐哪诓客病�
美国答应为沙特政府保驾护航,以此来换取沙特降低油价的支持。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和德士古石油公司的人员与沙特国王法赫德、石油部长谢赫·亚曼尼进行了多次会晤。美国政府确保让沙特阿拉伯人购买到先进战斗机,并将最先进的“毒刺”导弹运到沙特。美国还建立了一个新的军事司令部美军驻中东司令部,美军战地指挥所将与美国军舰“拉萨尔”号保持永久性的联系,它是美军驻扎在海湾的一支舰队的旗舰,也是美军驻中东司令部所属部队在美国本土的战地指挥所。里根总统甚至给法赫德国王发了一份正式照会,明确承诺美国空军将开始实施“和平盾牌”行动。这一行动将是在北约成员国之外部署的技术最先进的综合防空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的控制、指挥和通信系统,能够将沙特的飞机与各个地面指挥中心和远程雷达站连接起来。
对沙特来说,降低油价并非难事。因为沙特开采石油的成本非常低,平均每桶1。5美元。油价再低些,只要石油出口多,仍是利润丰厚的买卖。在“和平盾牌”行动开始后的4个月,即1985年8月,沙特拧开了石油龙头,淹没了世界石油市场。在沙特增加石油产量的头几周里,日产量由不足200万桶猛增到大约600万桶。1985年秋末,石油产量将攀升到每天大约900万桶。苏联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随之由1984年第一季度7亿美元的顺差变为1985年第一季度14亿美元的逆差。
1985年11月,每桶石油的售价是30美元,在不到5个月之后便跌至12美元。苏联超过10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一夜之间消失,几乎是其外汇收入的一半。1986年年初,沙特的石油产量差不多是每天1000万桶,石油现货价格由1985年秋天的每桶30美元猛跌到1986年4月的每桶10美元。石油价格下跌,使苏联每年的总收入减少13亿美元。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的变化是同步的,苏联出口天然气的收入也减少了数十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元的贬值使莫斯科的收入每年减少大约20亿美元。
军火是苏联继能源出口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商品,大部分苏联军火曾出口到了中东国家,以换取石油美元。由于石油价格的暴跌,苏联军火的大多数富裕而稳定的客户现在所拥有的现金捉襟见肘。1986年上半年,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石油收入减少了46%。
从西方进口的许多食品、机床和日用消费品,变得极其昂贵。到了1986年7月,苏联要从西德购买一台特定的设备,所需要的石油出口比一年前多出5倍。由于缺乏资金,苏联的几十个大型工业项目都取消了。西伯利亚的内尔尤戈里煤田,由于不能支付资金,从日本和美国进口的设备突然停止了。约翰·布朗公司和英国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亿美元兴建的两个化工厂也废弃了。
随之,苏联预期从西欧获得的出口贷款、硬通货和技术不是被暂停就是被砍掉,从西伯利亚通往西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进度大为延缓。这对苏联来说是个巨大的灾难。1980年,莫斯科以为这条天然气管道1985年就可完工,将使苏联每年获得80~100亿美元的收入。如果到20世纪90年代第二条管道也完工,每年就可获得150亿~300亿美元的收入。然而,计划完全泡汤让苏联损失了150亿~200亿美元。同时,因为美国严格限制西欧盟国向苏联出口天然气管道技术与设备,苏联在这方面的损失也有数十亿美元。
在对苏经济战中,大获全胜的美国人乘胜追击。到了1985年夏末,美国财政部扩张信用,着手让美元在12个月里贬值1/4。这不仅让苏联的出口额减少了1/4,还让手握美元储备的苏联政府在欧洲和亚洲的购买力降低了1/4。根据中央情报局的估计,苏联为美元贬值付出了大约15亿美元的代价〖:。。〗。雪上加霜的是,美联储又宣布提高利率,苏联在美欧银行的筹款成本大幅提高。在美国的经济攻势下,苏联只好出售黄金储备来购买国外的粮食与设备,直至最终崩溃。
尽管美国凭借美元霸权能从全球廉价获取各种资源,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与对苏联的压倒性优势是通过透支方式完成的——美国国债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7000亿美元猛增至苏联解体后的3万亿美元,其中外债的主要持有者是日本。对美国来说,日本就是继苏联之后的第二个打击目标。
向往美国的生活方式
除了罗马尼亚外,苏联与东欧诸国均是斯拉夫人。斯拉夫,原意是奴隶。在罗马时代,日耳曼人充当罗马雇佣兵,将斯拉夫人售与罗马人做奴隶。在西方白人根深蒂固的偏见中:斯拉夫人是天生低人一等的奴隶后代,斯拉夫人又曾被蒙古奴役过几个世纪,更是沾染了野蛮的习性。
斯拉夫人占据了欧亚大陆最为重要的中心地带。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讲过,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俄罗斯,谁控制了俄罗斯谁就控制了世界。因此,拆散苏联与东欧,肢解削弱斯拉夫人的核心与主体——俄罗斯民族是美国政治与金融精英始终如一的目标。在冷战时期,美国80%的对外援助提供给苏联周边的国家或地区来支持当地的经济繁荣,以此激发苏联民众对美国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崇拜之情。
灭人之国先灭其史。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利西奇金和俄罗斯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亚历山大罗维奇·谢列平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一书中写道:“当你浏览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各种出版物时,你会感到仿佛是掉进了一个非理性的世界——一个百般挖苦我们祖国的过去,嘲弄战场上的阵亡者,亵渎俄罗斯的光荣,戏谑俄罗斯的悲痛的世界……心理战的手法之一是用历史偷换当代问题。这一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末曾为苏共意识形态专家们广泛使用。他们围绕20世纪20至30年代的种种事件,围绕斯大林问题,推出了现在的历史……第二个手法是将现代问题导入过去从今天的利益出发,挖掘历史论据来证明今天的观点是正确的……第三个手法是‘历史’战。在这场战争中把俄罗斯民族引以为荣,视为民族骄傲的所有英雄和杰出人物统统通过信息手段在道德上加以诛杀。”
俄罗斯学者卡拉…穆尔扎教授在《论意识形态》一书中写道:“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时代在社会意识中被一笔勾销之后,苏维埃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的名字仿佛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最后一座桥梁,它象征着几代人之间的继承性。因此,损害业已形成的列宁形象,诋毁他的活动,就成了把整个苏联时期说成是黑暗和愚昧时代并使人们离开社会主义的一个必要步骤……这场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其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新型战争,其矛头是针对公众的思想意识。进攻一方借助媒体施加了强大的信息心理影响,最终控制和操纵了公众意识,并使整个社会意识屈从于攻势。于是,信息心理战在内外力量的协同配合之下,使人们接受了现实的假象,生活在幻想世界,从而采取了大规模自我毁灭行动。”
名不正则言不顺。民主在苏联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意思,在媒体操纵下却变成了金钱的权力。主张限制资本权力的左派在苏联具有正面含义,戈尔巴乔夫时代的“民主改革派”被称为左派,他们却是寡头资本的代言人。垄断在苏联具有负面意义,西方大公司曾被称为掠夺人民的垄断寡头。在戈尔巴乔夫时代,却将苏联的动力系统、铁路系统和天然气系统称为垄断机构,诱导民众反对这些组织。原始积累在苏联意味着是欺诈和抢劫泛滥的原始资本主义,苏联解体后这个词却被用来作为掩盖大规模巧取豪夺及贪污受贿之用,言下之意是此乃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唯一选择和必经之路。
其实美国早就虎视眈眈了。1945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说:“只有少数人,极少数人,才能感觉到或者认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会把这些人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把他们变成众人耻笑的对象;我们会找到毁谤他们的办法,宣布他们是社会渣滓。”美国支持甚至资助苏联大量的主流媒体披着民主自由的羊皮进行反俄的意识形态宣传。
天真的戈尔巴乔夫以为美国是性好慈善的大菩萨,愿意拯救苏联民众于共产主义”的水火之中,开始改革苏联体制。戈尔巴乔夫将新闻媒体解禁,俄罗斯杜马、总统和副总统都改为民选,司法也独立化。他本想采用渐进化改革的方式将苏联建成类似于北欧福利国家的资本主义社会。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戈尔巴乔夫立即采用休克疗法,否则IMF和世界银行不会出一分钱贷给苏联。1991年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首脑串通,宣布苏联解体。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萨克斯随即成为俄罗斯经济顾问,深受弗里德曼经济学影响的苏联经济学家盖达尔也成了叶利钦的座上宾。
那么,为什么叶利钦可以轻易得手呢?主要是因为他得到了内外势力的支持。外部是美国政治与经济金融精英的支持,内部则是苏联党国精英及他们的知识精英盟友。
苏联政治权力由少数党国精英垄断,并自上而下地分配。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大卫·科茨教授指出:“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政治局、书记处、部长会议和中央委员会,有几百人构成了精英高层。整个党国精英还包括广大的官员。在党内,它包括各部领导、中央委员会其他重要人物、共青团高层领导以及各加盟共和国、省、主要城市党委的第一书记。在政府中,它包括联邦各部门和各委员会的高级官员、最高苏维埃领导人、各加盟共和国的部级官员。它还包括武装部队和安全部门的高级官员。除了以上这些正式的政府机构之外,它还包括大型企业的最高层、贸易协会领导人和科学、教育、文化和大众媒体各主要机构的负责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精英阶层人数约有10万人,约占苏联总人口的1/1000。苏联体制造就了一个其大多数成员教育良好、雄心勃勃、讲求实用、机会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的统治集团。”(《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苏联党国精英之所以加入共产党,既不是为了信仰,也不是为了国家与民族,而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和权力。而在苏联体制中,党国精英处处受到约束,禁止个人积累财富,无法保证自己的精英身份能传给后人。虽然精英们的子弟较容易进入最好的学校,并通过拉关系获得好工作。但苏联每一代党国精英,都来自于工人或农民家庭。绝大多数党国精英的子女通常在学术界、新闻业、外交部门和对外贸易行业工作,很难继承祖辈的政治与经济权利。
苏联党国精英的物质利益与特权,和西方国家的精英比也相形见绌。苏联大企业总经理的报酬大约是一般产业工人的4倍,而美国企业总裁的报酬是普通工人的150倍。即便是苏联高层领导所拥有享有的房产也远不能与美国公司和政府管理层的私人住宅相比。戈尔巴乔夫的住宅不过是一套有4间住房的、外表普通的房产。明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