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传奇-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勋睿的学识和地位更是不用说,殿试状元,二十四年的年纪,被敕封为太子少保,可谓是大明第一人。

这必然导致郑勋睿在秦淮河的影响巨大,很多青楼女子都将杨爱珍看作了她们的榜样,若是能够跟随如此的杰出的男人,一辈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秦淮河的姑娘,都想着嫁给郑勋睿,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杨爱珍的境况,让不少的秦淮河姑娘看到了希望,她们相信只要经过自身的努力,同样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哪怕自身的出身是很卑微的。

远在淮安的郑勋睿,绝不可能想到如此的情形,其实穿越之后,他几乎没有涉足过秦淮河,到秦淮河也就是寥寥数次,离开南京也有很多年了,但秦淮河的姑娘,依旧记着他,这就应了那句话,哥早就离开了江湖,可江湖还有哥的传说。

盛泽归家院的生意依旧不错,可和其他一些青楼比较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徐佛家从淮安回到秦淮河之后,精神一直都不是很好,也没有全力去打理盛泽归家院,她内心是悲苦的,这都是因为郑勋睿。

郑勋睿的表态和拥抱,徐佛家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可是她拒绝了,因为自身的卑贱,郑勋睿就好比是天上的太阳,让徐佛家觉得配不上,各方面的差距太大了。

回来之后,徐佛家睡梦中哭醒了好多次,她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有答应郑勋睿的要求,任何一个青楼女子,哪怕是成为掌柜,也是想着能够脱离秦淮河的,能够找到一个好男人将自身嫁出去,这是青楼女子一辈子都追求的愿望。

青楼需要打理,需要有出色的姑娘,生意才能够火爆,盛泽归家院曾经是秦淮河数一数二的青楼,按说生意火爆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近两年的时间,逐渐被排挤出前列了。

一名小厮进入房间,徐佛家没有抬头,开口询问了。

“眉楼、秣陵楼和白思楼的生意都很好吧。”

“妈妈,小的这就去看看,回来禀报。”

“不用了,奴家真的有些老了,力不从心了。”

“妈妈可不要这样说,小的昨日到眉楼去,还听见里面的姑娘议论柳隐姐姐呢,都说妈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有柳荫姐姐这样的好女儿。”

徐佛家抬头,扭动了一下身体。

“哦,那你可见到了眉楼的顾姑娘。”

小厮的脸色不是很好看,没有开口说话。

看见小厮的表情,徐佛家已经明白了一切,眉楼的顾横波,名气太大了,每日里前去拜访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不少的达官贵人也想着能够一睹芳颜,人家都是一掷千金,如此情况下,顾横波的眼界肯定是很高的,自家的小厮怎么可能见到。

顾横波和柳隐曾经的名气是差不多的,柳隐离开之后,顾横波的名气如日中天,受到的追捧不计其数,一直到去年年底,白思楼的寇白门、秣陵楼的董小宛和李香君等姑娘,脱颖而出,以其惊艳的容貌和才华,震惊了秦淮河。

顾横波、寇白门、董小宛和李香君四位姑娘,已经成为秦淮河最为耀眼的人物,尽管秣陵楼属于教坊司,按照规矩来说,除开朝廷官员,其余人是不准进入的,可最近几年时间,这个规矩被打破了,凡是有功名的读书人,都是可以进入秣陵楼的。

相比较之下,盛泽归家院因为没有突出的姑娘,生意不可能那么好了。

徐佛家本来是想着能够想想办法的,她已经看中了苏州桃花坞的陈圆圆,也是有着惊艳的容貌和才华,花费重金是能够拉拢到盛泽归家院的,可去了一趟淮安,回来之后,根本没有心思打理盛泽归家院的生意了。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一段时间,以至于盛泽归家院背后真正的老板有些意见了。

这几天,徐佛家打起了精神,派遣身边的小厮,到眉楼、白思楼和秣陵楼去了解情况,想着在适当的时候,去一趟苏州,接触一下苏州桃花坞的老板,看看是不是能够花费一些钱财,将陈圆圆挖过来,让盛泽归家院的生意重新好起来。

第三百八十九章有力反击

(感谢斌斌琦琦、ququ、m、德彪、北斗…北斗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稻草人的打赏,谢谢了。)

沉湎于讲学之中、深居简出的钱谦益,终于有了高兴的事情,朝廷此次的大调整,对于东林书院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情,刘宗周成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王铎成为了南京礼部尚书,还有方孔炤,就任湖广巡抚,成为封疆大吏,这些人都是东林党的骨干,加上内阁大臣钱士升和侯恂在前面领头,可以说东林党的影响已经快要达到巅峰了。

年轻一代也在慢慢起来,复社领袖张溥成为了户部主事,应社领袖张采成为了顺天府通判,吴伟业成为了礼部员外郎,杨彝就任监察御史,吴昌时和龚鼎孳两人更是不错,成为了给事中,只要顺利发展,假以时日,这些人之中,一定能够出现内阁大臣,那样东林书院的影响,将源源不断的发扬光大。

后备队伍的发同样可喜,四公子的表现也是不错的,在南京的影响很大,身边也有了不少的读书人,东林书院已经开始慢慢影响南直隶的乡试,只要发展顺利,四公子中举是迟早的事情,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同样成为东林党的重要力量。

表面看,钱谦益没有关心外界的任何事情,其实不然,作为东林党的党魁之一,他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朝政,关注东林书院的影响力,只有更多从东林书院出去的读书人掌握了权力,东林党的影响才会更大的。

会试和殿试全部都结束了,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东林书院的读书人,高中进士。这次陈子龙回乡省亲的时候,写来书信,说是要拜谒钱谦益,钱谦益专门到南京去,在秦淮河设宴招待陈子龙一行,同时召集了包括四公子在内的诸多读书人。为陈子龙庆贺。

钱谦益此举很是高调,当然他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招待陈子龙。

有高兴的事情,自然也有担忧的事宜,漕运总督郑勋睿如日中天,影响力愈发的巨大,就连南京城内的好多茶楼,都有说书人专门讲述郑家军的故事,郑家军打败后金鞑子的战斗,已经被吹上天了。淮北的东林学子,包括复社和应社的读书人,日子很不好过,尽管说郑勋睿没有公开的打压,但各级官府对东林学子以及应社和复社的读书人没有兴趣,不去接触,这让部分的读书人萌生退意,不少读书人已经选择退出了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

此外就是吴伟业。吴伟业虽然是张溥的学生,但从学识方面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强于张溥,而且在众多后起之秀中,官阶也是最高的,希望是最大的,但是从张溥的来信之中。钱谦益知道了,吴伟业的认识在发生改变,偏向于郑勋睿,慢慢疏远了众人,几次的酒宴上。甚至和脾气火爆的张采发生过言语上的冲突。

更让钱谦益难以忍受的是,郑勋睿回到了南直隶,呼风唤雨,影响日益巨大,杨廷枢也回到了南京,出任南京礼部尚书,这两人已经成为东林党最大的威胁,若是东林党不能够提前动手,恐怕会在两人身上吃大亏的。

东林党的理念是非常明确的,要么就成为东林党人,要么就是东林党人的敌人。

钱谦益来到南京,最主要的还是想着和刘宗周、王铎等人商议,看看如何动用朝廷以及南方士大夫和商贾的力量,排挤甚至是对付郑勋睿和杨廷枢,让他们在南方没有立足之地,南直隶必须是东林党人控制,不允许其他的力量插足。

钱谦益此番来到南京,专门邀请了身在福建老家的黄道周,还有他的学生瞿式耜。

瞿式耜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早年拜钱谦益为师,担任过户科给事中,因为崇祯元年会推内阁大臣的时候,帮着钱谦益呼吁,遭遇排挤,与钱谦益同时被罢官。

刘宗周在官驿设宴,专门款待钱谦益、黄道周和瞿式耜等人,并且邀请南京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和守备勋臣悉数参与。

刘宗周以这样隆重的形式款待钱谦益等人,是不符合规矩的,官驿是用来接待朝廷官吏的,凡是有事到南京来公干的官吏,吃住都是在官驿,可钱谦益等人没有官职,已经是普通百姓,按照道理是不应该进入官驿的。

可刘宗周是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决定下来的事情,其他人是不好反对的,加之刘宗周在大明的影响不一般,被称之为大儒,他所招待的钱谦益和黄道周,同样被称之为大儒,故而刘宗周在官驿接待钱谦益、黄道周和瞿式耜等人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受到了读书人的赞誉。

杨廷枢本不想参加这次的宴会,为此还专门给郑勋睿写信了,不过郑勋睿回信告诉杨廷枢,一定要参加此次的宴请,思索再三的杨廷枢,最终决定参加。

进入官驿,钱谦益、黄道周和瞿式耜等人已经来了,刘宗周和王铎正在陪着他们闲聊,众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显然很是舒心,距离酒宴开始还有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应该说杨廷枢来的不算是很晚。

钱谦益和瞿式耜见到杨廷枢之后,微微点头示意,倒是黄道周走过来了,和杨廷枢抱拳问候,杨廷枢回礼之后,准备走到一边去,他不想与钱谦益等人闲聊。

也就在这个时候,钱谦益突然提高声音说话了。

“石斋先生的《节寰袁公传》一文,乃是流传千古之佳文,其中‘智者不能谋,勇者不能断,慈者不能卫,义者不能决,赖圣人特起而后天下晏然’之评论,振聋发聩,发人深思,乃是我大明崛起之经典呐喊,谁知道有些人却对此话不屑,随意歪曲,在下真的是不明白啊,有些人年少轻狂,以为到了高位,所说之话语就能够代表一切了,真真的不知高下。”

杨廷枢看着钱谦益,脸色变得不好了。

他当然知道钱谦益说的是谁,郑勋睿与黄道周之间的见面,不是很融洽,郑勋睿专门写信说了这件事情,杨廷枢看过郑勋睿的信函之后,思考了很长的时间,最终体会到了其中的深意,也明白了清谈误事、书生误国的真正含义。

想不到这个时候,钱谦益拿出这件事情来说,无非是想着给他杨廷枢一个下马威,同时借机贬损郑勋睿。

“杨大人,不知道是如何认识此事的。”

见到杨廷枢面色变化,钱谦益根本不在乎,反而点着杨廷枢发问了。

杨廷枢冷冷一笑,开口回击了。

“本官和郑大人早就说过这些事情,黄老先生的《节寰袁公传》一文,本官也仔细阅读过,本官钦佩黄老先生之文采,可要说到‘智者不能谋,勇者不能断,慈者不能卫,义者不能决,赖圣人特起而后天下晏然’之评论,在下一样有不同之看法。”

“自古就有圣人一说,譬如说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开汉四百年之张子房,本官也是异常的崇拜,可本官读了不少的史书,感觉到姜子牙和张子房这等的圣人,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忠贞不二、勤勉事主,遍观史书,从未有谁评价他们喜好清谈,他们都是扎扎实实的做事情,并且做出了令后人敬仰的成就。”

“可惜他们的这些真实的秉性,被后人遗忘了,或者是截取片段理解,将他们刚直不阿之品行无比扩大,却忘记了他们为了达到目的所做的转圜和努力,本官想,他们若是也按照如今的某些理解来做,一味的坐而论道,不知道起而行之,怕是也不可能成为圣人。”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