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虎贲-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窃取他国长处,正是他们强盗性子的本能。”罗士信心中固然不屑。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日本做的确实是极好的。他们能够毫不廉耻的学习他国的长处,将长处转变成自己的,从而使自己更加富强。他们能够从一奴隶社会的弹丸小国吸取到隋唐的先机制度政策转为封建社会,能够吸取欧洲的科技,从而发展明治维新将国力提升,成为当时的科技大国,便是最好的例证。
李云聪不知罗士信为何对大和国如此厌恶。不过他也有着同样是感受接着道:“说强盗还是太客气了,骂他们禽兽,还玷污禽兽呢。他们出兵帮助百济攻打新罗。凭借强悍的战斗力连续攻取了新罗十余座城池,然而他们在攻占这些城池之后,将一切都烧杀光了,只留给了百济一个空壳。若不是新罗的金萸信果断的放弃汉江下游。经过周密部署。沿积汉江一线,修筑了二十个的防御工事,将汉江下游的防御被连成了一线,方才抵御住了大和百济的联军。新罗现在受高句丽、百济的压迫,异常的艰难。叔父觉得新罗与我们唇齿相依,新罗若是灭了与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有灭顶之灾,也有了此次的长安之行。来到唐朝。一路上果然如传言的一样。有了全新的气象,与记忆中的隋朝犹若天渊之别。”他从军征伐高句丽的时候。正直隋朝落败期。天下因可怖的徭役而陷入危局之中,天下各处都有造反的声音。而现在大唐百废待兴,天下思定,各种安定民心的政策也很是到位,比起那个时候的隋朝确实好上数倍。
罗士信与李云聪边吃边聊,听他详细的说着东北三国朝鲜半岛的局面,脑中却在思量着怎么样才能为大唐夺取最大的利益。
朝鲜半岛地理位置并不算是绝佳,地处偏僻,除了长白山也没有真正的价值意义,但是他却位于大唐的大后方,有着特殊的战略价值。否则的话,隋唐二朝也不会为之劳师动众不顾路途的险恶万里远征了。
现在大唐还有没有远征东北三国的心思,但只要辽东一日在高句丽手上,唐朝与高句丽就必然会有一战。以唐朝的战斗风格,要打就以灭国为第一目的,不去小打小闹。不过高句丽环境恶劣,亦确实不好打。杨广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李世民在后来也曾大举进攻,固然取得了不菲的战果,夺回了辽东,攻取了高句丽十成,破敌数万,最终因为气候转冷,草枯水冻,粮草不继的原因选择退兵。此役李世民也意识到高句丽环境恶劣,不可力取,改变战术依仗夺来的辽东,以偷袭袭扰疲敌为主,消耗高句丽的实力。最终他的儿子高宗李治凭借李世民弄出的大好局面,依仗苏定方、李世绩的征伐,再借助新罗的力量将高句丽覆灭。
新罗越是需要得到大唐的支持,越是受大唐的摆布,他们的情况越是恶劣,越只能得依赖大唐为大唐所用。
想必左天成也是如此想的,他想为葬送在高句丽给堆砌成京官的那四五十万的袍泽战友报仇。这要报仇,小小的新罗是明显指望不上的,大唐是他唯一的依仗。让李云聪亲自护送新罗使者来唐,远没有单纯的保护那么简单,想必也存着让他进一步了解东北三国的情况,好根据明确的三国形势来做出合理的判断。
“你们现在住在哪儿?有时间我去找你,顺便见见新罗王女。”罗士信略作思考,也有了定计。这敌人的敌人就是敌人,高句丽是大唐的敌人,百济与小日本坑壑一气,那就是他罗士信的敌人,这于情于理都不能坐视不管,该帮忙的还是要出点气力的。
李云聪见罗士信已经看破他的用意,颇为不好意思道:“就住在长安驿馆里,我们在驿馆还遇上了百济的使者,彼此气氛很是僵硬,若非在国都,周边都有重兵护卫恐怕会打起来。我担心他们会对王女不利,不敢陪士信兄多饮。”
相比李云聪的不好意思,罗士信这里就看谈了许多,这人与人的相处,少不了相互需求,立场相对的时候。李云聪为他们的族人考虑,罗士信为大唐考虑,关乎自己彼此的立场,朋友之间怀着异样心思是可以理解的。
李云聪一直心系自身任务,只是与罗士信喝了个高兴,便返回驿站保护新罗王女去了。
**********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
长安典客署。
自汉朝汉武帝打出大汉天威之后,朝见的异族渐渐增多,为此他特别增加了招待外宾的机构鸿胪寺。此机构一直沿袭下来,唐朝在鸿胪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典客署,用来招待他国使节以及重要宾客。
大唐现在百废待兴,最需要的不是四方征战而是养精蓄锐。唯有与各方交好,达成和平共识才能安稳的发展下去,为将来的四方征战打下基础。
大唐新帝继位,此时此刻选择来朝见的外族使者大多存着与大唐交好的心思,面对这样的人,唐朝顺势给了他们最好的招待,将他们尽数安置在典客署中,享受着一定的贵客待遇。
在典客署中有一个不是他国使者,却比他国使者更加重要的贵客。
杨彦,一个无名小卒,一个享受着三品大员待遇的小卒。
要知道唐朝的品级与以往不同,二品以上的官员大多都是虚衔,没有实际权力的。真正掌握实际权势的大多都在三品官这一块,就如几位宰相,左右尚书仆射他们就是三品官。三品大员的待遇就如宰相的待遇,就连他国使者都没有这个资格获得这个待遇。
这让一个地位低下的铁匠,有着受宠若惊的感觉。
尤其是杨彦这样没有见过大世面的老实人。
杨彦自幼便生活在荆南鄂州。鄂州是极具盛名的钢铁之乡,境内铁矿产量丰富。三国时期便有记载:《古今刀剑录》中“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为南铜越炭作之”,一直到现在,鄂州依然是铁矿产量的宝地。
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鄂州盛产铁矿,他们的冶炼水平在整个大唐王朝都是数一数二的。
杨彦便是其中的一个铁匠世家,因为钢铁是国有资源,大部分的钢铁都为国家承包,他们这些小铁匠只能靠着自己凭借运气在一些废弃的铁矿或者储藏量不多的矿地挖掘质量不足的铁矿,来满足百姓的生活所需。杨彦会炼钢,而且手艺不错,钢的质地胜过铁数筹,很是实用,供不应求。但是因为铁矿的供应不足,这供不应求,只是因为产量低下,并非生意红火,大赚特赚。生活依旧异常拮据,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尤其是前几年,杨彦的老父亲得了重病,卧病在床,身子瘫痪,需要高额的费用,还要请人专门照顾起居。当时正逢乱世,情况更严峻几分。
杨彦在生活所迫之下,开始想着如果用手中不多的铁,冶炼成更多的钢,以缓解压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当真让他改良了冶炼方法,成功的消除了不必要的损耗,以定额的铁炼制成更多的钢。
杨彦的发明引起了鄂州刺史的注意,上表朝廷,但因杨恭仁迂腐,不重视这些奇淫巧计,无视掉了,知道长孙无忌的发现。
杨彦知道明天就要面见皇帝,作为一个小民,他紧张的觉也睡不好。翻着他的冶炼心得,免得上缴给皇帝的时候出现错别字。
就在这时,一把刀出现在了杨彦的脖颈处轻轻一拉!(未完待续。。)
ps:卡文,食言了!惭愧!
第四十一章好用,用得实在,用的放心
杨彦,死了!
在大唐守备深严的典客署,无声无息的就这样死了。
更加让人可笑的是负责护卫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发现异样,直到第二天早上,准备膳食的下人,再给杨彦送早餐的时候才发现他已经死在桌子上,尸体以冷,血亦流干。
此事瞬间在典客署传开了,造成了不小的动荡。
事关重大,关系到国家颜面,典客署的官员片刻都不敢有半点迟疑,将此事通报给了雍州长史。雍州长史得到消息,立刻就察觉自己搞不定,将案情上报给了大理寺。大理寺接到这样的案件,哪里敢有半点的迟疑,直接通过中书省,抵达上听。
一环一环,虽然在走固定的流程,但大唐王朝这个机器的效率也在这个时候得以体现。
当天早上,早朝的时候,李世民便得知了这个消息。
“嘭!”一声巨响!
李世民拍案而起,从皇帝的宝座上气氛的站了起来,将满朝文武都吓了一跳,不知是谁要遭殃了。
最近房玄龄、杜如晦两位新晋的宰相联名上表了新王朝政治制度的第一步“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换而言之就是裁去冗官滥职,将官位上的蛀虫全部的裁去,换做能干有担当的人物。
罗士信在马周的指点下,对于政治政务以非一窍不通的小白,也能看出这个“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对于目前大唐王朝的好处。随便说说就有好几点。
其一、避免十羊九牧,提高朝廷各部门办事效率。其二、可以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减轻百姓负担。其三、量才适用。能力会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的体现出来。才高者,对于事物,游刃有余;才低者,蒙混不过去,将会利于人才的选拔与淘汰。其四:明确的分功,能够很清晰的察觉出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原因。并且加入解决。
还有很多细节利处,罗士信只是隐隐有所感觉,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他唯一能够肯定的是这个政策制度非常高明。很适合当前大唐朝的形势,贞观之治能够开启,这“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的第一步给贞观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一如以往。任何改变任何变革都会有反对之声。尤其是制度上的变革,更会引起老顽固的反对。更主要的还是利益关系,这要裁员而且是大规模的裁员,将会危害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这反对之声,自然也不再少数。
就在他们正在商议是否应该将正式施行的时候,李世民突然得到了一个紧急公文上疏,然后整个人就莫名的狂暴了。
让整个朝廷的气氛,为之一僵。登时鸦雀无声。
他们还是第一次瞧见李世民如此的暴躁,失态……
李世民看着手中杨彦让人暗杀在典客署的消息。好半响才忍住了这一口气道:“散朝,今日之事,明日在做商议。”说着他又说道:“房卿、杜卿、无忌、韩卿,你们留下,朕有要事与你们说。”
满朝文武那个不会察言观色,尤其是李世民自称“朕”的时候,更不能妄自触他眉头。
“朕”这个字是秦始皇时起用作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自他此后历代皇帝大多效仿,以显得自己高高在上。李世民即位的时候,也曾让负责礼节的官员让他改口。李世民却否决了,他觉得称朕过于冷漠,比起高高在上,他更加觉得君臣一心,更为重要。因故李世民不论是自称还是圣旨大多都是以“我”自称,并没有改“朕”,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他才会用“朕”这个字。
罗士信心中虽奇,却也秉着事不关己高挂起的心态,跟着人流一起往堂下退。
只是这没走几步,罗士信便听,耳中传来一声:“罗卿,你也留下!”
罗士信迈出的脚步只能收了回来,这是日常的小朝会,不到一定品阶的官员是不许参加的。罗姓本非大姓,这个时候朝堂上姓罗的却只有他一个人。
罗士信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看了一眼留下来的,心底也渐渐有了底:房玄龄、杜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