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枭-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不用顾及太多,只要他把鳌拜的人头给我拧下来,记他一大功。”
二世为人,得益于后世的影视作品,陆皓山对鳌拜这个人物记忆犹深,此人其实也是一代将才,有满清第一勇士巴图鲁的称号,是战场的一员猛将,继多尔衮之后,鳌拜也成长为一代权臣,把他困在深山老林比留在战场上好多了,从这里看出此人的可怕,张锐的作战方式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恶梦,为防张锐立功心切放弃与鳌拜纠缠,陆皓山直接给他许愿。
“是,大人。”李定国一脸正色道。
陆皓山点点头,让人拿出地图,开始和手下商议怎么把围点打援的战术做到最好。
“轰。。。。”
“轰。。。。。轰轰”
就在一众人商议得热火朝天时,突然听到有**的声音,接着大地也在爆炸声中变得颤动起来,在爆炸声中,隐隐还有号角的声音。
陆皓山向李定国使了个眼色,李定国领会,马上冲出帅帐查看发生什么事,少顷就回来向陆皓山禀报:“大人,清军在中子山向我营地开炮轰击,定军山也杀下一队骑兵,向吴家湾的方向挺进,看样子是想突围。”
“好大胆,就那点人,我们没有攻山,他倒先闹腾起来了,总督大人,末将原率儿郎们出击,一个人也不放他们过去。”看到有战事发生,普布马上站起来大声请战。
“末将愿意前往”
“大人,末将愿意率队把他们都干掉。”
一看到普布请战,一众人不甘示弱,纷纷出言抢战。
陆皓山摆摆手说:“这就是做奴才的悲哀,明知是不敌,可还是逼着手下前来送死,分明是做戏给他们的主子看,雷声大雨点小,不用大惊小怪,定国、多布。”
“末将在”李定国和多布连忙大声应道,面带笑容,好像被点中就是中奖一般。
“你们两人各率一队把他们打回去,把声势给我做足了,最好是吓得他们不敢轻易下山,要是他们要走,也没必要赶尽杀绝。”
李定国和多布闻言,马上领命,待二人走后,陆皓山冷笑道:“一听那炮声,就知是前朝铸造的大将军炮,在我们川军前面玩炮,真是不知所谓,走,我们给洪承畴上一节课去。”
说毕,陆皓山径直出了大营,看到总督大人走了,一众将士自然紧跟着后面。”
大将军炮是明朝较为先进的大炮之一,这种大炮长约380cm,内径10cm,采用铁心铜体铸造法,它巧妙地利用铜之熔(1083c),远低于铁(1538c)的物理性质,于铁胎冷却后再以泥型铸造法或失腊法制模,并浇铸铜壁。与先前的铁炮或铜炮相比,此种新型火器不仅管壁较薄、重量较轻、花费较少、而且较耐用,在红夷大炮出现前,那可是威风八面的神器。
可惜,时代是不断进步的,红夷大炮射程远、威力大,马上把大将军炮比了下去,当然,也有比红夷大炮更为先进的火炮,例如四川所研制出来震山炮和加农炮,震山炮是红夷大炮的改进型,所采用的还是实心弹,而加农炮所用的铁皮炮弹,射程更远、威力更强大。
杀鸡焉用牛刀,陆皓山并不打算一开始就把加农炮这大杀器亮出来,而是径直带着手下来到一号炮营,一号炮营所用的炮是清一色的震山炮。
“末将马得清参见总督大人。”看到陆皓山率众前来,一号炮营提督马得清立马上前行礼。
陆皓山看到炮营里整然有序,士兵们有的在训练,有的擦试炮管,那一门门长长的震山炮排成一列列的,就像一个个等待战斗的士兵,一个营有十个火炮小队,每个火炮小队有五十人,每十人负责照顾一门火炮,也就是说一个炮营有五十门火炮,那一门门充满金属感、威力强大的火炮耸立在哪里,让人产生一种畏惧的情绪。
“听到炮声了没有?”陆皓山张口问道。
“听到了。”马得清干净利索地应道。
陆皓山继续问道:“听清楚了没有?”(未完待续。。)
432 火炮对轰
“听到没有”和“听清没有”是两个概念,一号炮营的炮兵提督马得清是个机灵人,闻言马上应道:“听清楚了,听其炮声是大将军炮,炮声清脆有力,应是崇祯十六年由吴三桂所捐钱银所铸造的那批铜体铁心炮,一共有八门之多,现在所使用的应是3斤的铅弹,射程为2里地。”
要是没二把刷子,马得清也做不了炮兵提督,事实上古代火器不多,能上战场的来来回回就那几种,要是这都听不出来,还不如回家卖红薯。
陆皓山点点头说:“既然清楚了,那就让他们看看我们四川火炮的威力,去,把他的火炮阵地给我轰平他,要是轰不下来,你也不用回来见我了。”
有更优质的材质、更先进的铸造工艺,震山炮虽说还是用实头铅弹,但在性能上比大将军炮至少好一半,再加上陆皓山麾下的士兵都是精中选优,又不吝钱银让他们实弹训练,可以说,每一名火炮兵都是用钱银堆起来的,要是这样还轰不下,那真的就成了白费米饷的废物。
“是,大人。”马得清站得笔直向陆皓山行礼道:“保证完成任务。”
“去吧。”陆皓山挥挥手说。
马得清不敢怠慢,马上点了三个小队去执行炮轰任务,一声令下,有人拉来了马,把拉绳套在马身上,一个在前面拉,后面几个用力推,合力把重达近七百多斤的震山炮往外拉。
最初的火炮也叫要塞炮,多是固定在重要关隘或城池上,挪动不便,有很多死角,当然重量也是一个因素,因为材质不好,只能加长加厚,防止爆膛。动辄几千斤,这也很难移动,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很多东西也不断在变化、改善,像现在军中的震山炮,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可是在重量上反而更轻了,除此之外,还在震山炮下面加装铁制的座车,座车轮子前高后低。就是行动时也能**,让大炮更好地在战争中发挥作用,这也是车载炮的雏形。
几百斤的东西,十个大汉加一匹健马,还是用拉车的方式,很轻易就震山炮拉到前沿阵地,马得清估算了一下距离,把火炮停在清军大将军炮的射程之外,然后下令开始调较角度。对准中子山上清军的火炮阵地。
“轰。。。。。。”
“轰。。。轰轰。。。。。”
好像刷存在感一样,中子山上的不断地放炮,虽说击不到川军的营地,可是它依然顽强而固执地放着炮。把营地前面的泥土炸出一个个的不大也不小的坑,陆皓山猜得不错,洪承畴用这种的方式向他的主子满清表示,自己是有反抗、有战斗的。而这些炮声也是一个信号,让附近的清兵来驰援。
洪承畴虽说很不喜欢川军,可是他并不笨。知道自己并不是对手,点燃烽火、派斥候送信双管齐下,又派手下以壮声势,这样一来就可以和满清交代了。
自从晋升为炮兵提督,马得清很少开炮,平日都是他动口手下动手,论官阶自己比他们高,说到辈份,大部分手下都是他一手教出来,说白了手下就是士兵加徒弟的结合体,让他们向东就不敢西,不过这一次马得清亲自调教炮,原因很简单,陆皓山率着一众军中高层在后面观看,这是一个难得机会,若是让总督赏识,那可就一步登天了。
“五斤弹”调校好炮口的角度后,马得清一开口,马上有调弹手把五斤的实头铅弹送上。
大将军炮的实心铅弹分为7斤、3斤和1斤三种,震山炮所用的材质比大将军炮优胜很多,铸造工艺也有较大的改进,炮管的长度和内径也比大将军炮有所区别,所以在铅弹方面也有所不同,分别是10斤、5斤和2斤三种,重量增加了,那么所携带的炸药也相应增加,打起炮时地动山摇,所以取名为震山炮。
装填好五斤弹后,马得清亲自拿过火把点燃导火索,众人先是闻到一阵火药燃烧的“咝咝”,然后“轰”的一声巨响,犹如平地突然打了一个旱雷一样,巨声在群山中来回激荡,爆炸时就是大地也颤抖一下,一颗炮弹先是斜向上飞行,然后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最后落在中子山的半山腰爆炸。
令人可惜的是,据清军的火炮阵地还有很远,没有打中。
陆皓山等人并没有失望,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在试炮,在校对角度和距离,校好角度和距离后,那时才大举炮轰,这也是来了三个小队合计十五门震山炮,现在只有一门火炮开火的原因。
“二斤弹。”马得清先是凭经验校调了一下火炮的角度,又让调弹手送上二斤重的铅弹。
那炮膛所爆发的推动力就是那么多,那炮弹重了,打得也就近,炮弹轻了,打得就远,就像一个人扔石头,要是扔一块上百斤的石头,估计也就能扔个几尺远,要是扔一块几两重的小石头,随便一扔,轻轻松松也能扔过十余丈,清军的火炮阵地在山上,这样飞行的过程中有一个向上的阻力,只能换最小型号的二斤弹。
一番准备后,轰的一声,一颗炮弹在清军的炮兵阵地附近爆炸,在场人的脸上都出现了笑容:这算是击中目标了。
“目标西北方向,角度为46,全部填充2斤重的炮弹,马上准备。”马得清大声命令道。
人才啊,马得清下令时,陆皓山心里暗暗称赞道,这个马得清仅仅用了二炮,就已经命中了目标,这可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这可不是有数控的后世,再加上火炮的稳定性不足,一切全靠经验和技能,这就是老兵和新兵的最大区别。
换了那些刚刚被拉壮丁入伍的士兵,有时打上好几炮还校不好角度和距离的比比皆是。
“报,一号炮就绪”
“报,二号炮就绪。”
“报,三号炮就绪。”
。。。。。。
十人负责一门火炮,分工分得很细,有架炮手、调弹手、装弹手、点炮手、清理手,每人各司其职,配合得非常默契,一旦准备好,这十人中的小组长就会大声通报,等待下一步的命令,这些人训练有素,不到半刻钟就全部准备完毕。
“一队,放!”马得清经得陆皓山首肯后,马上下达炮轰的命令。
一声令下,一队的五根火把差不多同时把导火索点燃,很快,五声轰隆响起,五颗二斤重的实头铅弹在中子山上的清军火炮阵地爆炸,陆皓山在千里目中看得清楚,三颗在阵地边缘爆炸,把守在附近一队清军炸得血肉横飞,一颗打偏,一颗在火炮阵地中心爆炸,这颗夹带一百五十颗小铅弹的炮弹把几名清军的炮兵炸倒,就是一门将军炮也被炸偏。
大将军炮重达五百多斤,再加是座车的重量,要掀翻它可不容易。
“二队,放。”
“三队,放。”
随着马得清的不断发号施令,那十五门震山炮不时发出惊天的怒吼,这是马得清模仿火铳三段式射击法,以五门为一个单位,以最短的时间保持着火力的输出,持续给清军压力,一时间对面的山头炮声四起,泥土被炸得上下翻飞,远远看去非常热闹。
为了这一天,陆皓山早就暗中筹备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看到实心铅弹有如水银倾泄一样往清军的炮火阵地爆炸,心里着实升起一股自豪感,不得不说,在火力输出上,川军已经完全碾压了清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