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撼唐-第7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王,这些日子,看起来气色好了许多!”杨侑上下打量了一番萧铣之后,不由欣慰地笑了笑。
“托陛下洪福,微臣不用操心不用多想,吃得好睡得好,人都胖了一圈。”萧铣笑了笑。
“梁王吃好睡好,朕的这颗心,才会心安啊。不然嫣然也要埋怨朕不是?”杨侑也笑了笑。萧月仙在一旁含笑不语,满是柔情地看着杨侑。
萧铣很识趣地拱拱手,道:“陛下,微臣还有事要办,先告辞了。”
杨侑颔首,道:“天色已晚,梁王慢走,一路注意安全。小桂子,你替朕送梁王出宫。”
“喏!”小桂子应着,手中拎着灯笼,在前走着,萧铣拱拱手,退了出去。
“臣妾见过陛下。”萧月仙笑着,眉眼如黛,她是真心感激杨侑,感谢夫君。父亲如今过的非常好,她这个做女儿的,也就放心了。“臣妾要多谢陛下。”
萧月仙虽然没有明说,但杨侑却在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他笑了笑,将杨萱递给了一名宫女。两人走进了屋子,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夜色下,萧铣坐在马车里,慢慢地朝着梁王府走去,身边,十几名侍卫全副武装,一副警惕的样子,虽然成都一向治安很好,但自从伪唐开始在成都闹事以来,成都就加强了戒备,这些侍卫自然不敢大意,更何况车中坐着的,身份如此特殊。
马车缓缓而行,远离了皇城,萧铣也觉得有些困乏,靠在软榻上,就要睡着,忽然,马车猛地一抖,停了下来,萧铣吃了一惊,皱皱眉,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名骑兵匆匆而来,到了马车前停下,骑士禀告:“王爷,前方发现一个乞丐。”
“乞丐?”萧铣皱眉,大隋如今已经很少有乞丐。当然了,大隋分了田地之后,百姓有了生活来源,但毕竟人与人不同,有的家庭勤奋,因此家中有积蓄;有的家庭爱赌,又或者是有其他嗜好,导致入不敷出,最终只能沦为乞丐,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
“王爷,此人衣衫单薄,正在地上颤抖,想来是冻的不行了。”骑士回答。
萧铣抿了抿嘴唇,他虽然是一代枭雄,但实际上,个性比较懦弱,不然,历史上的他,若是困守江陵,李孝恭一时半会是无法攻下江陵的,一旦南方勤王的兵马来援,战况或许就有不同了。萧铣之所以投降,是考虑若是战争,百姓死伤太多,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内心,还是比较善良的。
想到此,萧铣吩咐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先将此人带回府中,待他苏醒之后,再做计较。”
“喏!”骑士说着,匆匆而去,与袍泽将乞丐带走。
一行人又走了一炷香的时间,这才到了梁王府。萧铣回到府中,洗漱一番之后,自然就睡了。
次日一早,萧铣起来,趁着寒风在屋外练武,自从来到了成都之后,在杨侑的教导下,萧铣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今他的身子越来越好。练了小半个时辰,萧铣的额头上,冒出了汗水,他摆摆手,一名侍卫走了过来,将一块白色的锦帕递给了他。
萧铣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白色的锦帕已经黑了,将锦帕扔给侍卫,萧铣回屋,准备喝点稀粥。一名侍卫匆匆而来,拱拱手,道:“王爷,田铁山想要求见王爷,说感谢王爷的救命之恩。”
“田铁山?”萧铣一愣,他不认识此人啊。
“王爷,就是昨夜救的那个乞丐。”侍卫提醒。
萧铣这才反应了过来,原来是他啊。萧铣想了想,反正闲着也无聊,见见此人,打发打发时间,也是好的。想到此,他吩咐侍卫将田铁山带到寝宫。萧铣回屋,又仔细洗了洗脸,稍等片刻之后,侍女将温热的米粥端了上来,此外还有一碟花生米,一块霉豆腐。
米粥配着霉豆腐,味道相当不错,萧铣来到巴蜀之后,在皇宫吃过一次之后,就喜欢上了。他夹起一小块霉豆腐,放进米粥,慢慢喝着。刚吃了半碗米粥,侍卫带着田铁山来了。
“草民见过王爷,多谢王爷救命之恩!”田铁山进来之后,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
萧铣放下了碗筷,眯起眼睛打量着田铁山,田铁山看起来是一脸憨厚,脸上布满了裂痕。这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萧铣想着,顿时有了怜悯之心。“田铁山,你起来吧。我问你,你是哪里人?”
田铁山又磕了一个响头,道:“多谢王爷。”颤巍巍地站起来。田铁山弓着身子,浑浊的眼睛看了萧铣一眼,道:“启禀王爷,草民是洛阳人。”
“既然是洛阳人,怎么会流落到了成都?”萧铣有些不解。
“启禀王爷,去岁大河两岸发生水灾,农田都被淹没了,生活没有着落,草民带着妻儿投奔成都的亲戚。无奈到了成都,亲人已经搬走,不知所踪。盘缠用尽,草民只能流落街头。”田铁山回答。
“你说还有你的妻儿,那么你的妻儿在何处?”萧铣问道。
萧铣不问则已,一问田铁山顿时眼圈一红,眼泪如同珍珠一般落下,“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哭泣着,道:“王爷,你可要为草民做主啊!”
“田铁山,你先起来,若是有不平之事,我倒是可以帮你想想办法。”萧铣皱眉,在天子脚下,有何人敢如此大胆,惊扰田铁山一家?他倒要弄个清楚。……14058036717086304960+dsguoo+909
第911章 有人造反!
52_52487萧铣听完了田铁山的述说,一张脸阴沉了下去。他怎么也想不到,做出这件事的,竟然是杜如晦。作为天子的心腹重臣,杜如晦虽然官职不算高,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事情,都会经过他的手,才会送达给天子。
萧铣对杜如晦有一定了解,因此这让他十分奇怪,一向自律的杜如晦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萧铣算了算日子,事情发生的时候,杜如晦还在河北一带,这也就是说,是杜如晦的家人而不是他做的。萧铣想,如果杜如晦在,按照他的为人,应该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萧铣心细如发,他知道,不能听田铁山的一面之词,他需要打探一番,他虽然是萧月仙的父亲,更是梁王的身份,但却没有参政的资格,没有实权。而杜如晦却是天子眼前的红人,萧铣自然要掂量掂量,好言劝慰了田铁山一番之后,萧铣开始思考,如何解决此事,但他前思后想,依旧没有想到很好的办法,日子就这样过去,转眼又老了七八日。
成都看起来依旧平静,但谁又知道,有多少阴谋正在进行呢?自从弘福寺发生了毒鸠事件之后,蜀郡府尹骨仪显得更加忙碌,蜀郡是大隋的临时陪都,而他便是京兆的治理者,京都出了问题,他这个府尹自然责任重大。
骨仪在配合锦衣卫的行动,丝毫没有进展,这也就让他逐渐放弃了侦查行动,转而处理政事。冬天就快要过去,而成都的冬天并不寒冷,春耕就要开始,骨仪又开始忙碌了起来,每日出城视察春耕的情况。农业是根本,马虎不得。
这一日傍晚,夕阳已经落在山尖,骨仪视察回来,心中充满了喜悦,随着水稻在巴蜀的大力推广,百姓取得了丰收,尝到了实惠,根本不需要官府提醒,百姓很自觉地开始种植水稻,这又是丰收的一年啊。
迈步走进府衙,骨仪正想要回到后院,一名衙役匆匆而来,道:“骨府尹,大理寺韦寺卿已经等候多时了。”
骨仪微微一愣,大理寺是掌管刑狱案件,属于刑部,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个时候,已经如此晚了,韦云起前来拜访,必然是有什么大事,想到此,骨仪点点头,问道:“韦寺卿在何处?”
骨仪话刚落,只见韦云起走了过来,脸色有些阴沉,看见骨仪,微微拱手,道:“骨府尹。”
“韦寺卿,这边请!”骨仪说道,左右扫视了一眼,两人进入了后庭,左右衙役都留下了。
韦云起知道骨仪的意思,进入后庭之后,他微微皱眉,将来意说了。骨仪不由吃了一惊,道:“此事非常重大,非你我能裁决,还是请示陛下为妙。”
“我也是如此想,不过,那人身份特殊,恐怕你我的进言,会让陛下惊疑。”韦云起犹豫不决。
骨仪跺跺脚,道:“此事若是真的,更不可耽搁。韦寺卿,你我当速速进宫,向陛下禀明此事。”
韦云起叹息了一声,道:“也罢,此事不可让你一人担待,陛下若是要责罚,就责罚我罢!”
两人说定,匆匆走出府衙,朝着皇宫进发。
此时,杨侑正在宫中,带着杨世业与杨萱正在玩耍,两个小家伙对父亲非常留恋,时不时顽皮地爬上杨侑的肩头,杨萱还伸出白嫩嫩的手掌,抓着杨侑的短须,咯咯地笑着。杨世业倒是老实许多,不敢如此顽皮。
小桂子在一旁,垂手而立,眼睛里充满了笑意。陛下自从有了孩子,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许多,他自然也是开心的。
这时,一名小宦官在门外摇手,小桂子快步走了出去,片刻之后,又回来,禀告着:“陛下,大理寺卿韦云起、蜀郡府尹骨仪求见。”
杨侑一愣,这二人这个时候求见,莫非有什么重大的事情?他伸出手,将顽皮的杨萱从背上捉了下来,拍拍她的脸蛋,叫过一名宫女,吩咐她将两个孩子抱出去。杨世业和杨萱撅着小嘴,一脸不开心。
“宣!”杨侑吩咐。
“喏!”小桂子走了出去,片刻之后,带着韦云起、骨仪进来。
“微臣见过陛下!”两人进来之后,冲着杨侑施礼。
“两位爱卿平身。有何事启奏?”杨侑直接问道。
韦云起和骨仪相视一眼,韦云起上前一步,拱拱手,道:“陛下,微臣的确有要事启奏。不过,此事非同寻常,还请陛下裁决。”
“哦?”杨侑来了兴趣,此事果真到了需要杨侑点头的地步吗?杨侑微微颔首,示意韦云起说下去。
韦云起清了清嗓子,道:“陛下,今日大理寺接了一宗案子。此人禀告,说梁王有造反之心,不仅诅咒陛下,更在暗中囤积粮草,打造武器。”
杨侑脸色一变,他蹭起振起身来,皱起了眉头,道:“此人在何处,带他来见朕!”
“启禀陛下,此人关系重大,微臣已经将其保护在大理寺内。”韦云起回答。
杨侑鼓鼓掌,吩咐道:“小桂子,你带两百禁卫军,随韦爱卿赶赴大理寺,将证人带来!”
“喏!”小桂子应着。
韦云起和骨仪相视一眼,只得拱拱手,道:“喏!”
洛阳城。
马周答应想办法供应洛阳粮食之后,就将第一批粮食低价抛售给大郑朝廷,随后,马周带着王雨萝回到了江东,积极筹备粮食。王雨萝通过各种渠道,将马周的行动告诉了王世充,得到了王雨萝肯定的消息,王世充认为粮食的危机可以暂时解除。
最晚三月,大郑就能获得粮食,还能获得逆隋的优良稻秧,一旦大郑大规模种植,等到秋收,就能获得大量的粮食,极大地缓解粮食危机。王世充的想法比较乐观,但陈王段达却显得有些忧虑。
段达担心的是,这些稻秧在中原的适应性。虽然马周说逆隋已经在两淮开始推广水稻,但河南的情况怎样,谁也不知道,大郑总不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水稻上。王世充理解段达的忧虑,他想了半响,决定缩减水稻的种植面积,如果秋收水稻的收成的确不错,那么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