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烁嗟拇猩畈愦紊缁帷⒄魏退枷胍庖宓闹卮笳摺!啊龃怼匾枷搿薄ⅰ翱蒲Х⒄构邸薄ⅰ拔鞑看罂ⅰ薄ⅰ凹尤隬TO”、“全面小康”、“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这些都成为1999—2009年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特征。
在经历了此前20年的“市场社会”的嬗变之后,在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同时,中国社会领域出现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生态恶化、思想危机等各种失衡问题也愈来愈烈。在1999—2009年这十年,政府力图通过再分配的政策制衡方式,尽力将对与人类生存相关的领域进行“去商品化和市场化”改革,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的成果。
此前20年的经济惯性和21世纪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让中国经济在1999—2009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在10%左右,2002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到2006年又超过2000美元,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2004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7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社会建设全面展开,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在这十年中,困扰中国历史多年的“三农”问题逐步得到缓解,中国飞船遨游太空,体育成绩不断突破,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从来都没有得到如此般的呈现和绽放。经过这十年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开启了一段新的奋斗征途。有人说这十年是中国历史上迄时为止最为灿烂的时期。
第一部分 第34节:国脉(9)
当然在这十年中,中国人民在追求光荣与梦想的过程中,也遭遇了“非典”疫情、四川汶川大地震、“藏独”、“疆独”等各种天灾人祸的冲击和影响。
这十年中的2008年,也恰逢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变化,集中表现在中国已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中国人的“生存性”压力明显减弱,“发展性”压力却全面凸显。这个国家和人民要实现更多的光荣与梦想,将要面临着资源环境、体制机制、公共服务、公共治理等多方面的挑战。
——2009—2019年:责任与自由
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府科学地规划出了三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2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21世纪的前十年已基本过去,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也已实现。在下一个十年里,中国要达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这个任务将异常艰巨。
虽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增长和快速发展为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但中国的综合实力仍然不够强大,国计民生还有诸多严峻问题尚待解决。百姓保障、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生态失衡等诸多的不平衡、不和谐隐患正把社会推向一种可能很危险的境地。消除这些失衡和隐患,实现“全面小康”,这需要中国承担起更多、更大的责任。
在承担起国内发展的责任同时,中国还需要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国际上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随着中国的崛起,把中国视为理所当然的大国,并要求其承担必要的大国责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致吁求。在下一个十年里,中国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将会越来越大,将主要集中在能源、环境、人民币汇率、反恐、区域经济、朝鲜半岛以及亚太地区稳定等方面。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在下一个十年,中国都需要承担起巨大的国家责任。而“责任”这个词不仅仅是国家在考虑问题时首先要涉及的“关键词”,还是每一个中国国民需要时时铭记的关键字眼。在下一个十年,尤其是所谓的“80后”和“90后”,他们开始大规模地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这些曾被认为是“自我的”、“不负责任的”一代,需要担负起家庭、工作和社会等多方面的责任,那些“自了汉”的想法和做法都需要被彻底“修正”。
责任与自由相对,谈及其中的任何一方必然要涉及另一方。其实,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他们都是天生爱好自由,谁也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个性自由就得到空前解放,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继续加深,以及各种主张以“尊重个性、以人为本”的“复兴、启蒙”思潮的扩大,在下一个十年,关于自由的价值和理念会越来越被关注和放大。同样,在全球国际市场上,随着全球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理念的普及,自由思想也越来越被各国重视。因而“自由”也将同“责任”一样成为下一个十年中国及其国民要面对的关键词。
责任与自由,这两个似乎是不相容的概念,是一个国家和一个人在一切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两个部分。“自由意味着责任!”在一个更加自由时代到来的同时,也是一个责任增大的时代。在继续承载和创造前一个十年“光荣与梦想”的征程中,“责任与自由”将成为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社会以及个人在发展过程中要认真审视的课题。
第二节国脉民命
国家的荣光、责任与希望
在跨入21世纪之后,中国以一个充满活力的崭新大国形象呈现在世界的面前。在2006年和2007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相继推出两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一夜之间,“大国”、“崛起”、“复兴”这些词语铺天盖地地出现在中国人的眼里,这似乎从官方到民间都在向世界传递着一个强烈的信号,已经复苏的中国将再次崛起。
第一部分 第35节:国脉(10)
在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上,21世纪前十年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迄时为止最为辉煌和灿烂的时期。无论是澳门回归、中国入世、飞船遨游太空,还是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庞大工程,抑或是在这十年中的三届奥运会上获得的不断突破,中国作为一个国际大国,并不完全是以其“国土面积庞大,人口众多”著称了,而是正在用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来向世界宣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
2008年8月8日至24日,被誉为“民族梦想”、“百年期盼”的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中国获得了迄时为止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北京奥运会不仅向世界展示了现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和卓越的体育竞技能力,也让世界见证了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北京奥运会成为一场庆典,庆祝中国既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发展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间,来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各国首脑超过80名,为历届奥运会最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在那一刻达到了最高点。
对于21世纪的前十年,甚至包括接下来的二三十年,台湾作家李敖在大陆的一次演讲中说,这是“中国自汉唐以来所没有的一个盛世”;在2008年一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论坛上,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也断言:“这三十年来的中国经过摸索,已经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甚至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制度和模式”;另外还有人说,这几十年是中国正处于“二百年来前景最灿烂的时期”。
事实也似乎正在证明,中国正由积弱走向昌盛,正由封闭自守走向全面开放,正由追求温饱走向全面小康,中国的国家荣光也正得到空前的光大和绽放。
当然,在这十年间,在那些灿烂耀眼的国家荣光背后,在中国为实现国家梦想的奋斗道路上,还发生了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悲剧故事。“使馆事件”、“非典疫情”、“法轮功分子”、“藏独分子”、“四川汶川大地震”各种天灾人祸、疾病瘟疫、安全事故,总给这个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痛殇。
国家发展乃是社会成长和公民发展的前提所在,国家发展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去拓展国家发展的空间,让国家结构得到改善,造就一个强大、统一和良好的国家主权。因此没有必要去怀疑在奥运会上勇夺金牌、在太空中乘船遨游等国家荣光的必要性和意义。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未来,不是个人腰包鼓一点或者瘪一点一般简单。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在国家竞争和文明竞争的过程中要独立自主、稳定发展,就必须拥有强大的主权力量,这种主权力量正是要通过量力而行的国家荣光来实现的。那些国家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显示的是中国人探索追求的需求和冲动,是一个国家的青春梦想。
不过,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又不仅仅是多得几块金牌,也不仅仅是飞船上天和随后展开的更复杂的太空探索国家主权的强大、民族的强盛也不仅仅依赖于此。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光荣与梦想,还在于给每个社群、每个公民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的充裕空间,并让公民的追求与国家追求保持和谐统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也还在于建立一整套健全的国家制度,来容纳不同社群与公民的创造与追求,让公民追求和创造的冲动得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在国家与人民的荣耀、利益的关系视野里,人们总会想起20世纪苏联的兴衰历程。对于中国在改革开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如何认识、处理一个国家、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同人民的利益关系时,不少人都会拿苏联来说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在70年间使这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度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在苏维埃政权的年代里,国家给了人民土地、面包、知识,还有国家的强大与荣耀但是在1991年,虽然多数苏联人在全民公决时表态保留苏联,而当“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8·19事变”,为挽救苏联进行最后一搏时,多数人却未支持事变——在捍卫苏联的最后关头,人们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第一部分 第36节:国脉(11)
1991年底,苏联在历史的瞬间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何在?史学家见仁见智:帝国主义和平演变说、斯大林体制弊端说、戈尔巴乔夫叛徒葬送说这其中有一种更深刻的解释是,“因为苏联不爱惜苏联人,所以苏联人就不需要苏联”。——俄罗斯科学院一位院士曾充满愧疚和负罪感地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
在苏联建立初期,国家采用统一的行政命令计划,将人民的一切生产、生活行为纳入到整个国家建设框架中来。为了国家的发展,人民的愿望、兴趣只能纳入到国家战略的框架和指标内才能实现,于是产生了国家单一驱动力与人民愿望、兴趣和理想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