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陡敉蚶锏募胰四芄辉谕贤啪郏弧鞍葱璋炖怼笔埂盎ふ铡辈辉俪晌偈遂乓淖时荆徊挥玫1>涂梢酝钢В靶庞每ā笔构说男庞糜辛丝梢院饬康募壑翟�2002年,人们感到生活不再是生产之间的间歇,更绚烂的色彩,更自由的选择,诠释着生活的丰富内涵。
2002年12月3日,从遥远的蒙特卡罗传来一个声音:中国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这个喜讯使每一个中国人分享到了继2001年成功申奥后的又一个喜悦。8年后,一个异彩纷呈的世博会将呈现在黄浦江两岸,呈现在全世界的面前。2002年最后的一天,12月31日,入夜的上海黄浦江被灯火点缀得分外璀璨,人们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气氛中,中华第一高楼金茂大厦的幕墙上,镭射灯光聚成了四个大字“建设小康”。
第一部分 第57节:国脉(32)
建设小康,这是中共十六大为21世纪头20年中国发展规划的美好蓝图。“小康”这个20年来温暖着千百万中国人内心的梦想,再一次凝聚了人们热切的目光。
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江泽民在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从小康生活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也许只有专家学者才能准确解读两者的差别。但对普通的百姓来说,小康就意味着日子越来越好。到了2020年,全面小康的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绘这幅美景。只是生活水平的发展程度往往超过人们的想象力,有谁在1982年能想到20年后的幸福生活呢?“小康”再一次承载了中国人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20年的时间让十几亿人口走向全面小康,无疑将成为人类社会中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3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当人们都满怀信心地去创造新生活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一年刚刚开始,中国就遭遇了一场“非典”疫情冲击。谁都无法忘记那个春天,谁都无法忘记那种刻骨铭心的痛。那是一场考验,残酷而伟大。详见第八章《生民——世纪初的大瘟疫》。
2003年是大悲大喜的一年。虽然历经SRAS疫情、淮河洪灾、美伊战争和反倾销等重大不确定因素,但2003年的中国经济依然令人惊喜地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1。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经济水平跨上一个重要台阶。在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快速进入家庭,人们对于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迈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全国人民为此欢腾鼓舞。详见第五章《突破——飞离摇篮的中国人》。
在2003年末,比全国人民更高兴的可能要算东北人了。2003年12月中旬,已经下了五场雪的沈阳,完全步入了寒风凛冽的冬天。然而这个东北重镇在这个冬天里却到处鼓荡着暖人的热流,如春风化雨激荡着人们的心田。——12月,国家正式启动“振兴东北”的100个项目,总投资额为610亿元。详见第四章《制衡——重振“东方鲁尔”》。
在整个2003年,国家都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紧一批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加快水利、能源、交通等项目的开工和建设。三峡水利枢纽二期工程胜利完成,三期工程拉开序幕;西气东输东段工程成功贯通;青藏铁路正线铺轨顺利推进;西电东送规模扩大;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开工建设;西部大开发继续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开始实施。
在2003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机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到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改革像一根红线贯穿全年。在这一年里,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垄断行业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详见第十章《创造——科学与和谐》。,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成为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方针。2003年以改革特征明显、改革措施密集、改革观点新颖而被中外舆论界称为中国新的“改革年”。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03年中国经济已经结束了自1997年通货紧缩以来的调整恢复期,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期。在2003年经济增长和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中国经济完全步入了新一轮增长期。这一轮增长期应该说是进入了一个完整经济周期中扩张阶段的繁荣期。
第一部分 第58节:国脉(33)
如套用经济周期理论来划分1999—2009年中国的经济运行状态,可以得出各个细分阶段的以下结论:1999年是中国经济在一个完整经济周期中收缩阶段的谷底,总需求和经济活动降到最低点;2000—2003年是一个完整经济周期中扩张阶段的复苏期,总需求和经济活动不断扩大增长;2004—2008年是一个完整经济周期中扩张阶段的繁荣期,总需求和经济活动处于高水平运行状态;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整个经济运行状态开始呈下降趋势。详见第五章《突破——30年转折大调整》。
〔导读提示〕
中国为什么要修建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这样的世界性难题工程?这样的旷世工程会带来什么影响?世纪之交的中国为什么要提出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间,西部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西部大开发还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前景又将如何?
曾经的“东方鲁尔”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陷入空前的困顿状态?“振兴东北”战略能否成功打赢一场经济上的“辽沈战役”?“不东不西”的中部如何走出“中部塌陷”、“政策边缘”的窘境?中国的“腰”和“脊梁”该怎样坚挺起来?
中国实施的城乡、行业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幅员辽阔的中国该怎样谋划城乡、行业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四轮驱动”会让中国“跑”得更快更稳健吗?
HAPTER4
制
衡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3年10月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
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翻开中国的区域经济版图,各个区域都有了自己的一盘棋中国区域经济正凸显出一幅东西互动、南北呼应、中部崛起、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
——综合媒体评论
第一部分 第59节:制衡(1)
第四章制衡
第一节东成西就
高峡出平湖
在21世纪前十年间的中国阶段性发展周期中,从2004年开始,中国经济、社会完全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变革时期。这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第二年。以人为本、五个统筹、和谐社会、全面小康这些清新的字眼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春风渐入人心。
2004年,新的一年刚刚开始,一项关乎区域、经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统筹发展的重大工程就有了新的进展。1月9日,新华社报道,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从2004年开始全面进入三期工程。三峡工程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长江,从青藏高原雪山喷薄而下,磅礴数千里,百转千回间造就了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三段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
“三峡水力之富,甲于全世界。”缘于长江三峡的丰富水力资源和天然地形,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萌发了建设长江三峡工程的设想。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出了改善三峡航道、开发三峡水能资源的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的设想。从1932年到1947年,中华民国的国民政府曾对三峡工程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初步实施勘测,揭示其可行性。但由于那时战火纷乱,国力羸弱,修建三峡工程并没有付诸行动,终究还只是一个梦。
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被纳入国家战略。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讨论长江防洪时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集中在三峡卡住它呢?1956年6月,毛泽东畅游长江,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雄奇诗篇,传递出截江防洪的壮志豪情。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建设三峡工程日渐可行。1980年邓小平考察长江三斗坪坝址,1982年,他在听取准备兴建三峡工程汇报时,果断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但因三峡工程关系重大,涉及巨额投资、环境保护、水利安全、移民安置等诸多问题,三峡工程一直处于论证阶段。
1986年至1988年,国务院重新组织400多位专家进行三峡工程论证工作,大多数专家认为,建设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1992年,对于三峡工程来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
经过两年的前期准备,1994年10月,国家主席江泽民考察三峡工地,号召要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务求三峡工程必胜。1994年12月14日,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正式开工了。
这是一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工程,它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一座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整个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三峡工程总工期计划18年,分三期完成。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为期5年的一期(1992—1997年)工程完成。。福哇txt小说。
1998年三峡工程转入二期(1998—2003年)工程建设。2003年5月,三峡二期工程通过验收,达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试通航要求。同年11月,三峡工程首批发电的6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投入商业运行。
2004年三峡工程全面进入三期(2004—2009年)工程建设。当年12月8日,三峡工程地下电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