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8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国东部虽有大海相隔,但大宋可以凭借水军上的优势,即可随时在沿海地区登陆。又能通过高丽和曷懒甸两个基地从陆路向他们发起进攻,这让他们不得小心不防。随着西部形势紧张就得金国将有限的兵力像撒胡椒面似的布置在整个宋金边界上,将使其陷入处处设防。防线又处处薄弱的尴尬局面,正所谓失之东篱收之桑榆
  赵柽如此高调的厚待蒙兀部的忽图刺。潜伏在大宋的金国探子将消息第一时间传回了国内,兀术听了就像正嗨之时被人兜头浇了盆冰水。心情极为沉重。这些年来宋金两国面上看似平静,一般出了问题都是以谈判的形式解决,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但双方谁都明白两国之间的仇恨最终还得以一场战争来解决,宋朝在积极准备,金国其实也没有闲着。
  兀术主持朝政这些年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边防的建设上。他十分清楚大宋在夺得西北牧场之后,改变了缺马的现状,骑兵已经成为其主力兵种。而在他们失去对燕云十六州的控制后,西南边境同样处于无险可守的窘境,只要宋军愿意随时可以凭借火器的优势强行突破阻拦纵马北上。
  宋军自拥有强大的水师后,汪洋大海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天堑。自从金国水军在辽东湾海战中损失殆尽后,已经无力再重新组建同等规模的水师与宋水军对抗,只保留了一支用于保护内河的小舰队,使宋朝水军在金国沿海畅行无阻,简直将金国的海域当成了自家的花园,没事儿就来溜达一圈。
  面对漏洞百出的边界线,作为崇尚进攻的兀术知道凭借他们的军队是无法在野战和对攻中战胜宋军的,因此兀术在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了大笔资金动员军民十数万人在西南部修建防御设施——界壕。
  鉴于实际情况,金国修筑的界壕设计上别具一格,其不同于秦汉长城兴筑在横亘的大山脊岭之上,雄踞山险扼守。而是兴筑在较为平缓的草原地带和在山麓缓坡及平地上,即便需要通过山梁时也都通过较低的山坳。构造上有外壕、外墙、内墙、内壕等四重防御工事,建筑材料多为土筑或土石混筑。只有部分位置进行夯实。
  在整个防御体系中,界壕以线性防御作为最前沿的防御手段,而军事聚落防御体系则位于界壕工程后方,一部分较为平均的沿界壕线上布置,形成防线上一个个的兵力戍守点;另一部分呈南北纵深布局,作为前线作战的人力、物力供给处;还有一部分作为指挥系统,位于防线最内部,并通过信息传递工程将线性的界壕防御与点状的聚落防御网联系起来,使界壕军事防御工程更为完整与优化。
  防御工程体系以金界壕由壕堑、壕墙、以及墙体上的马面、女墙等组成的。界壕采用屯土筑壕,呈堑壕状,以防战马冲越。掘壕取土在内侧筑墙,壕深加墙高至少超过一丈,高的可达丈半以上。墙体上每隔二十丈筑有马面,高出墙身,伸出墙外,可使戍卒居高临下利于射箭,加强防御。
  依据地区的战略重要性,配有单壕单墙、单壕双墙、双壕双墙等不同类型的防御设施。双壕双墙形制从内至外由主墙、内壕、副墙、外壕四部分组成,总宽最小处有十丈,最大处达二十丈。每个壕沟的宽度不宜太大或太小,太小不能有效地阻止战马跨越;太大则使陷入壕沟内的战马容易腾跃出壕沟。界壕沿线隔七八里左右筑一土堡,其内可容四五百人,为屯兵戌守之处。
  金界壕线上的信息传递工程是金界壕防御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烽隧和骤铺来完成。烽隧建筑的作用是及时报警,通过点燃烟火传递军事信息,告知上级前方战线的消息。同其中烽火相应,即指烽火台按间距布置,遇有情况可以相互呼应。骤铺的作用是交换军情讯息、保障军事物资运输安全,并可供递送公文的人员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等。其规模与屯兵城堡相似,有城防设施。
  在东部沿海,兀术选择可停靠船舶的要地修筑了一批城寨,并在海岸树立木栅,在其后挖掘壕沟,夯筑寨墙,以抵抗宋军登陆。沿海州县设立巡海军,设置瞭望哨,在沿海岛屿上布置兵力警戒戍守。为防止宋水军由海口沿内河溯流而上深入内陆,他还江口拉起铁索,预备了不少旧船,一旦发现宋军有入侵迹象即可将船凿沉堵塞水道。
  但是蓝图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兀术虽然极力推动界壕的建设,多来年间也只完成了重点区域的基础建设,很多地方还有待完善,更多的地方只是停留在图纸上,没有付诸实施。现在蒙兀部居于宋金边界之上,必然会产生摩擦,进而引发冲突,一旦处理失当就有可能宋人卷入其中,两国之间的大战就会爆发。
  兀术利用塔塔儿人剿灭蒙兀人本来是想除掉西部的心腹之患,然后以塔塔儿人长期控制草原,守护自己的边界以减轻大宋给金国的军事压力,正是一箭双雕的好事。而蒙兀部被打残后,实力大损,在他看来任谁也不会再去帮助一个失去利用价值的废物,此后不用自己出手,塔塔儿人就能将其吃得渣子都不会剩下,更让人高兴的是赵二吃了哑巴亏有苦说不出。
  兀术没想到赵二这小子心眼儿居然这么‘好’,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不计前嫌收留了蒙兀部,还答应帮助他们复仇。如此一来不但彰显了大宋以德报怨的‘高尚品德’,还将一盘死棋做活,不动一兵一卒轻易将被动化为主动,同时将一个不知道何时会爆炸的火药桶扔给了金国,迫使他们调整战略布局,加强西部的防御力量,使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成为乌有(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 种啥得啥

  得到金国在西南边界又开始大修界壕的消息,赵柽乐了,他通过一场精彩的表演不但收服了蒙兀部,还将金国拖入了一场新的军备竞赛。当年秦朝吞并六国拥有天下,可一个长城工程不仅消耗了国家巨额的金钱,还因为征调了数十万的民夫,破坏了经济基础,闹得天怒人怨,终于在农民大起义中关了门。
  现代的苏联横跨欧亚大陆,曾是世界第一大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是数一数二的,可还是在与美国的军备竞争中被拖垮。而与其相似的戏码也在不断上演,每当一国加强军备,对方为了维持军力平衡就不得不跟风,哪怕砸锅卖铁也得搞上去,自己造不出来就是当冤大头也得拿钱买,可以说是最烧钱的玩意儿了。
  同理,金国现在的实力与当年的秦朝不可同日而语,所占地域也要小得多,人口少得多,要做这么一个大工程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这么多年来弄得钱大部分都投入其中。而防备大宋不是仅将界壕修好就行,那是还有后续投入的,不但要增加兵力,还要制备武器,行的是穷兵黩武之事。
  金国百姓要缴纳沉重的税赋,服国家无尽的徭役,而青壮更要随时接受征调准备出征,民生困苦,怨气日盛。不断有不堪忍受的百姓越过边界逃往邻国,为此金国与其他国家不断发生争吵和冲突,但依然难以挽回形势,可以说界壕工程实在是个劳民伤财的玩意儿,但面临日益强盛和咄咄逼人的大宋他们又不得不为之。勒紧裤腰带也要将这个工程搞上去!
  
  四月,赵柽以视察夏收工作为名离开汴京。这几年。皇帝出巡已成常态,群臣也慢慢习惯了。不但不再像过去那样苦劝,反而会积极准备。而赵柽出京也不像其他皇帝喜欢搞那么大的排场,往往只是一个近卫旅与内卫大队随行,虽然也有五千人的规模,沿途有镇抚司部队负责外围安全,但是也算的上轻车简从了。
  如今皇帝和皇后关系也融洽了,朱淑真每日忙着办报纸的事情,不愿意跟着皇帝出巡,便留下与太后监国。可那几个皇妃却早想着出京转转,便一同随行。而尚书省早就做好了安排,李纲和许景衡两位岁数日长,不宜远行,便以右相陈遘和枢密院副使赵义及各部派出的官员组成一个临时班子陪同,协助处理政务。
  圣驾一行人并不急着赶路,穿州过府走走停停,他是边走边看,一来是看看大灾之后的生产恢复情况。预估下夏粮的产量,督促秋粮的播种,以彻底消除大旱造成的影响;二来是验收投下巨额资金修建的水利设施和道路拓宽工程的成果,看看有没有豆腐渣工程。将来贻害子孙。
  到了洛阳附近正是夏收时节,赵柽看到大片的田地都要停车看看,亲自下田看看长势。估算下产量。谁都知道皇帝不但是打仗、治国是把好手,他还是自小在乡下长大。五行八作是样样精通,大田里的活儿也不是门外汉。有什么猫腻根本瞒不住他,因此地方官员们陪驾之时也都战战兢兢,唯恐让皇帝挑出毛病。
  赵柽在洛阳过了端午节,并没有按照以往的行程前往燕京延芳淀避暑,而是向西前往河东。这条路他走了不知多少个来回,自然十分熟悉,想当年自己就是由此前往西北打下了一片天地,为成就今日的功绩夯实了基础,可自从靖康末年率军东归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
  经过大规模的整修后道路比过去平坦、宽敞了许多,如今一别十多年再走此路赵柽自然是别有番心情在心头,这条路承载了自己太多的兴奋、悲伤、不安和心酸。只是当初的花样少年已经人到中年,惶惶然不知路在何方的小王爷也已是一国之主,陪在自己身边的人有的已经作古,有的也到了风烛残年。
  赵柽在河东主政十来年,内施仁政富国强民,外御强敌开疆拓土,尤其是两度领兵大败女真人解了太原之围,使河东免遭荼毒,赢得了百姓的爱戴,而他也视河东为自己的根据地,每到一地都受到热烈的欢迎。进入太原后,他曾住过多年的制置司府已经被改造成行宫,里边的布局基本保持着原样,只是物是人非,师傅和黄大官都远在江南,自己再来此的机会也已不多了。
  故地重游,赵柽和几位王妃也都对此地不生疏,尤其是折美鸾家就是河东的自然更觉亲切,便命人传信府州让家人前来相聚。没想到这却惹得赵信和余里衍也泛起了思乡之情,赵柽琢磨着不能厚此薄彼,大同离这里也不远了,干脆移驾鸳鸯泊避暑,也学学辽国皇帝边玩边办公,正好也可看看大宋的新收之地。
  于是在太原小住几日后,行驾又前往大同。耶律余覩闻知大喜,立刻率部会同克虏军一部出府二百里到朔州迎驾,欢天喜地的将皇帝和皇妃们迎进大同。此时正赶上六月十八日,按照契丹国俗,应由耶律氏设宴,请国舅族萧氏。现在耶律氏已经失国,萧氏也成了宋朝的皇妃,但是风俗仍在,便由耶律氏现任族长耶律余覩做东宴请皇帝一行人。
  辽国灭国后,分散在各地的契丹人逐步回归旧地,大同府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他们虽失去了过去的特权,但是大宋也没有慢待他们,与汉族百姓同等对待。十多年过去了,那些王亲贵族们也自知复国无望,便安心的做了顺民,而普通族民自觉比之辽国时过的还好,哪里还去怀念那个昏庸无道的耶律延禧,已经逐步融入了大宋。
  如今耶律和萧氏两族都有女子嫁给当今皇帝,而且十分受宠,现在居然由皇帝亲自‘陪着’回乡省亲,自觉脸上有光。而余里衍和赵信两人各自成为本族中的荣耀和靠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