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中原逐鹿-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8赫婀セ魅挝瘢欢阑ヂ梦け付樱渭嵊谇嗷髂系厍园踩⒀影仓薪芯洹�
3 月23日,彭、习便收到了毛泽东的复电。电报明示:“同意你们的作战部署。”
同日,彭德怀下达命令,规定各兵团务于3 月24日6 时30分以前部署完毕。
按彭德怀的作战部署,西北野战兵团第2 纵队、第二纵队第358 旅、教导旅和新编第4 旅共5 个旅的兵力,在敌人的大部队死死咬住我“主力”于安塞城下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隐蔽集结于青化周围,利用公路两侧山地,布成袋形阵地设伏,张开“口袋”,单等敌31旅的到来。
24日拂晓,早就憋着一股劲的西北野战兵团各旅指战员,迅速进入设付阵地。战士们趴在工事中,把子弹推上膛,把手榴弹的保险盖都打开了,一个个摆在工事边。大家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山沟口。
时间一小时一小时过去了,从早上整整趴到傍晚,战士们的眼晴都望酸痛了,手脚都发麻了,连个敌人的影子都没见。
许多人因此沉不住气了,纷纷从阵地上探头张望。
有的说:“敌人的主力已被我1 纵队牵到安塞,不会到这里来了。”
有的猜测:“恐怕是走漏了风声,敌人折回去了。”
也有的说:“不要急,彭总的指示决不会出错。”
总之,说到底大家就是怕国民党军第31旅不来。
此时,毛泽东没有收到前线的捷报,不免也有些焦急。他坚信自己原来的判断,认为胡宗南不是说我们已经‘不堪一击’了吗?那他还有不去的道理!“再一次分析了敌情后,他与周恩来说:”彭总的部署完全正确。只要没暴露目标,敌人一定是会进来的。“
恰在这时,机要人员送来一份彭德怀、习仲勋发来的电报。
毛泽东、周思来看后,脸上都又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原来,第31旅行至拐镇要补给粮食,强迫当地老百姓做于粮,而老百姓故意跟他们“蘑菇”,直到第二天早上,连一半也没有做出来。已经饱尝过边区人民坚壁清野苦头的胡军,不带干粮根本不敢走路,不得已,只好把行期推迟一天。
这期间,还有一段插曲。敌31旅进至拐镇后,探知在青化附近有不少解放军,感到情况异常,即电告胡宗南。但刚愎自用的胡宗南根本不相信在青化地区会有解放军主力,不仅对来电不以为然,还电斥31旅旅长李纪云等是贪生怕死,畏缩不前,非军人气魄,要其绝对按规定北进,迅速占领青化B。 25 日天刚明,两架蒋机飞到青化上空。盘旋了两圈,没有发现什么情况,便朝南飞走了。
此时,已于天亮前再次进入阵地的西北野战兵团指战员,头戴干篙子扎的防空圈,身上插满伪装,跟西北高原的颜色一样,蒋机的侦察只能是徒劳。8 点刚过,第31旅的一个连搜索部队在沟口出现了。这些家伙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咋咋唬唬的叫喊着,沿着公路两侧的山地搜索前进,走几步打一阵排子枪,一片片的黄尘在伏击战士的掩体前腾起。折腾一阵子后,搜索队什么情况也没发现,才放心地背上检,撤下了山梁。
过了一会儿,第31旅的大部队便沿着公路,大摇大摆地由南向北涌进了沟口。扛枪的,挑担的,骑马的,拉炮的,七歪八扭、沸沸扬扬,整整过了一个多小时。
上午10时,第31旅的全部兵马,便整个儿钻进了西北野战部队的“口袋”。
随着三颗信号弹的升空爆响,王震指挥的第二纵队首先在尾部打响。接着,担任正面主攻和两翼夹击的部队一齐开火,整个青化道顿时沸腾了。
枪声、炮声、喊声、号声像狂风惊雷骤起,搅得山摇地动。各种火力,雨点似地浇到国民党军头上。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懵了的国民党军官兵,一会儿拥到东边山根下,一会儿拥到西侧山梁,刚刚爬到山腰,即被猛烈的火力驱回山沟。
伏击战士犹如凌空而降的天兵天将,迅猛地冲人敌群,分割穿插,将敌军斩成数截。山高沟深,首尾被断,敌人躲无处躲,逃无处逃,只能干等挨打,束手就擒。
战斗仅仅进行了1 小时47分钟。
第31旅旅部及第92团共2900余人全部被歼,无一漏网。缴获的枪械子弹不计其数,崭新的重机枪、美式发报机连着驮骡牵了过来。
混在俘虏群里的第31旅旅长李纪云,很快被清查出来,只见他像一根木桩似地呆呆立在公路边,嘴里不住声地嘟哝着:“就这么完了真想不到!想不到!”
李纪云是怎么也无法理解,我军上万人的大部队在青化地区隐蔽集结数日,消息会被当地老百姓封锁得那样严密,而他们的一举一动,我军却能了如指掌。
当董制带领全军人马赶到青化时,他要救援的第31旅早已踪影皆无,解放军早已打扫完战场,撤到几十里外休整去了。
捷报传到任家山,毛泽东欣慰地笑了。他是昨天从徐家沟出发,途经杨家园时,乘车到达这个位于陕北子长县王家坪附近的小山村的。
毛泽东瞅了瞅同样几乎一夜未睡,聚集在他窑洞里的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慢悠悠地说:“这一下子,看胡宗南怎么向他的委员长交待。”大家都会意地开心笑了。
随之,几行“庆祝你们歼灭31旅主力之胜利。此战意义甚大,望对全体指战员传令嘉奖”的毛泽东亲笔电文,随着电波向彭德怀、习仲勋的前线指挥所飞去。
7.羊马高地虎口夺食
当“第31旅的歼灭,标志着胡宗南从此走下坡路”的播音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在陕北子长县王家坪附近的任家山,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里,中共中央的5 位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正在热烈讨论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置于何处的问题。
这确是一件亟待决定的大事。革命圣地延安已落入敌手,中国共产党的首脑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的最高统帅部,到底设在哪里?朱、刘、周、任从关心毛泽东的安全出发,建议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到黄河以东的解放区去。
朱德根据他掌握的情况。进一步分析道:“胡宗南占领延安后,一方面驱兵北犯,与西线的马鸿逵、马步芳和北线的邓宝珊配合,形成了三面包围;一方面散布谣言,说什么中共中央已经渡河迁往佳木斯,甚至还说是已经潜逃到了国外,他们的企图非常明显,就是要以此混淆视听,扰乱我们的军心民心。”
周恩来十分认真地说:“现在全党同志和人民群众对中央的处境十分关切,许多解放区的领导纷纷致电中央,一致强烈要求请主席和党中央迁往晋西北或太行解放区的安全地域,我看这自有道理,值得大家考虑,也请主席权衡。”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也频频点头,几个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毛泽东。屋子里一时静了下来。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吸了两口,站起身来,缓缓地踱着。对于大家的心情,他非常理解,但此刻他考虑的更深更远。
“根据当前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我们所处的形势,我还是认为不走为好。其一,党中央留在陕北,可以拖住胡宗南集团,使他蒋介石对这个最后的战略预备队派不上其他用场,减轻山东和华北战场的压力,配合即将开始的战略反攻;其二,党中央留在陕北,虽然是被国民党的优势兵力所包围,但陕北地形复杂,群众基础好,回旋余地大,安全方面还是有保障的。”毛泽东说着又坐在了原来的位子上。
没等大家再说什么,毛泽东又深情地说:“同志们啊,长征后,我们党像小孩子生了一场大病一样,是陕北的小米和延河的清水,滋养我们恢复了元气。在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怎么能离开他们呢?陕北问题不解决,我是决不过黄河的,至于国民党搞的造谣惑众那一套,只能说明他蒋介石心里发虚,我们暂且可不去理它。”
经过3 月26日整整一天的研究讨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都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不走,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革命和战争。
会议结束时,毛泽东提出请周恩来专程去黄河东边一趟,以商定中央直属机关人员在晋西北的去留问题。
原来,就在这时,傅作义、阎锡山为配合胡宗南集团对陕北的进攻,分别向晋西北和晋西攻击,并已占领了左云、孝义、兑九峪等地。直接威胁到已经转移到晋西北的中央和军委机关干部、家属,包括董必武、谢觉哉、吴玉章等的安全。
由于事关重大,大家都赞成毛泽东的提议,请周恩来亲自到河东去一趟,直接同贺龙司令员和先期抵达晋绥的叶剑英。杨尚昆等商量,并转达中央对晋绥军区兵力使用方向的意见。
3 月27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连发数电,向各战略区通报:“冲央决定在陕北不走。”为了消除各战略区对党中央安全的担心,尤其是对陕甘宁边区的担扰,毛泽东在给贺龙、李井泉并告彭德怀、习仲勋的电报中,特意强调:中央率数百人留在陕北不走,这里人民、地势均好,甚为安全。
周恩来离开王家坪赴河东后,毛泽东和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又就中央书记处的分工进行了讨论,主要是谁代表中央留在陕北的问题。
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仍是出于对毛泽东安全的考虑,摆出了种种理由,都表示要把自己留下来,请毛泽东和其他人到河东去。
毛泽东则仍然坚持他一定要留下来,和陕北人民一起打败胡宗南。
四位书记都执意自己留在炮火连天的前线,谁也不愿意到后方去。毛泽东留在陕北的决心已定不可更改,而朱、刘、任则坚持毛泽东的安危事关重大,不容轻率。两种意见相持不下,直至3 月28日深夜,中央机关转移到清涧县石嘴驿以北的枣林沟以后,才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作出了三项决定:一、中央书记处的多数同志,即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领导全国并直接指挥西北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
二、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朱德和中央政治局委员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晋察冀解放区,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
三、将已进入晋西北的中央和军委大部分工作机构,组成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司令员的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和后方支队,统筹后方工作。
3 月30日,毛泽东发电报给贺龙,请他直接转告周恩来:朱、刘明晚动身去临县与董必武、叶剑英会合。请周速返陕北,与毛、任主持中央工作。
的确,毛泽东历来是不顾及自己的。就在中共中央的决定开始实施,中央工委的领导人即将离开陕北,中央警卫团为此进行着警卫力量安排的时候,毛泽东接见了警卫团长刘辉山。毛泽东对刘说:“你们给我留一个班就行了,其余的都随总司令和少奇过河,保卫总司令和少奇同志要紧。”
“主席,您这个命令我们很难执行呀!”刘辉山为难地说。“朱总司令早已交待过,要把身强力壮、有战斗经验的战士留在陕北,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总司令还专门指示,留在陕北的警卫部队,要我和张庭贞政委、古远兴参谋长亲自带领。既然总司令已经要求得这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