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政客-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领旨谢恩。”

在各种各样眼神的包围中;苏天成离开了养心殿。

带路的公公;在苏天成离开紫禁城的时候;悄悄的说了一句话;说是王公公很是赞赏苏天成的话语。

走出了紫禁城;苏天成仰天叹了一口气;终于渡过了这一次的难关。

接下来就是征兵了;他计划在北直隶一带;征召一万名军士;这其实也是减轻北边的负担;变相的转移南方的财富;帮助北边的百姓;渡过难关;须知江宁营的将士;养家糊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一万军士;就意味着一万个家庭有了保证。

跟随到厩来的江宁营将士;暂时是不能够离开了;几个重伤员;在厩疗伤;其余的跟随去招募军士;至于说孙承宗和鹿善继两位大人;包括他们的家眷;朝廷可以派出来军士;护送到江宁县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第二百七十七章招兵的准备

回到官驿,孙承宗和鹿善继早就在等候了。

两人已经去拜见了皇上,过程很简单,皇上无非是叮嘱几句话,慰问一番,其余就没有什么事情了,所以说,两人在紫禁城的时间,也是比较短的,这一次,苏天成也到紫禁城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出发,回到江宁县去了。

至于说对江宁营的嘉奖,没有这么快的,朝廷的办事效率,两人还是清楚的,验证功劳之后,至少还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嘉奖才会下来的,关键是嘉奖牵涉到了银子,朝廷如此困难,户部做事情都是斤斤计较的,要拿出来银子,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孙大人、鹿大人,晚辈在北直隶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的,不能够和二位大人,一同到江宁县去了,不过,晚辈已经布置好了一切,江宁县县丞陆天明、主薄渠清泽会恭迎二位大人的,二位大人的家眷也能够妥善安置的。”

“哦,苏大人留在京城,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啊。”

孙承宗的年纪大了,从关心晚辈的角度出发,问一问也无伤大雅。

苏天成有些为难了,江宁营招募军士,本来就准备以保定府为重点,保定府距离京城最近,通过这次的观察,他发现保定府的老百姓,生活情况很不好,如果开出来了条件,一定能够招募到军士的。

可这件事情,说出来了。不知道孙承宗和鹿善继会怎么看,是不是赞成。

看见苏天成有些为难。鹿善继开口了。

“苏大人,孙大人也是随口问问,若是感觉到为难,就不要说了。”

孙承宗也点点头,毕竟苏天成刚刚从紫禁城回来,要是接受了什么保密的任务,也是不好说出来的,就算是江宁营的调遣。也是大事情,朝廷没有公布消息之前,都是不能够说出来的,两人在朝廷为官多年,这点基本的素质,还是有的。

苏天成不能够不开口了。

招募军士的事情,两位大人很快就能够知道的。如果自己隐瞒了,两位大人事后知道了,内心肯定是不舒服的,人说老小老小,这是人xìng的规律啊。

“也不是什么保密的事情,晚辈想着。在北直隶招募一些军士,进入江宁营。”

“原来是这件事情啊,那是好事情啊,不知道苏大人是如何安排的啊。”

看着孙承宗,苏天成实在是有些佩服了。这就是刨根问底啊。

“晚辈计划在保定府所辖的县里,招募一万人。进入江宁营的。”

苏天成刚刚说完,孙承宗和鹿善继同时站起来了。

孙承宗有些激动了,来回走了两步,很快开口了。

“苏大人,这件事情,老夫和善继完全可以帮助你的,就在高阳县和定兴县招募,特别是在定兴县,江宁营的威风,应该是家喻户晓了,再说了,这招募军士的事情,你不依靠老夫和善继,难度大很多的。”

如果孙承宗和鹿善继帮忙,这次招募军士,肯定轻松很多的,只不过两位大人的年纪都很大了,招募军士,不是轻松的事情,继续麻烦两位大人,苏天成于心不忍。

“二位大人一路辛苦,还要赶赴江宁县,晚辈还是找到官府,恳请他们协助,办理招募军士的事情。”

“苏大人啊,你可不要说这样的话了,老夫和善继虽然年纪大一些了,可jīng神很好啊,这一路上奔波,你也看见了,绝对没有问题的,江宁营招募军士,这是大事情啊,老夫是一定要参加的,不然说不过去了。”

孙承宗刚刚说完,鹿善继也开口了,和孙承宗的态度一样,坚决要参加招募军士。

苏天成只要点头应承了,不过,两位大人的家眷,还是要先期出发,直接倒江宁县,他们留在京城,实在没有必要。

看见苏天成答应了,孙承宗思考了一会,开始提出来问题了。

“苏大人,善继和老夫参加招募军士,有些问题,还是要农清楚的,也好心里有数,一万军士,可不是小数目,局限在高阳县和定兴县,也不大可能,不知道你在保定府招募军士,出发点是什么。”

“晚辈一路上见到了一些情况,保定府下面的县里,遭灾的农户不少,加之后金的侵袭sāo扰,生活难以为继,江宁营要发展壮大,必然要招募军士,江宁营军士的待遇,是很不错的,一家有一户进入江宁营,至少全家的生活,可以得到保障的,如此能够解决一万户家庭的问题。”

“北方的男人,身材普遍高大一些,身体素质也是不错的,进入江宁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定是不错的。”

孙承宗的神sè,有些严肃了。

“是啊,定兴县的情况,确实不好,包括高阳县,也不是很好,不过,县里的军户还是不少的,从这个方面来说,招募军士,有着一定的难度,何况要离家千里,到江宁县。有些人家,不一定能够接受这样的情况,苏大人考虑到了民众的疾苦,这是好事情,只是朝廷困难颇大,江宁营招募这么多的军士,军饷能够保证吗。”

“这不是什么问题,江宁营的所有开销,都是江宁县县衙负责的,朝廷没有拨付一两白银,皇上已经说过了,府库存银不多,不能够拨付军饷的。”

孙承宗有些黯然的摇头。

在他看来,江宁县不管如何的富庶,承担江宁营的开销,还是有着不小的困难的,就是富甲天下的苏州府、扬州府,每年上缴的赋税,也就是那么多,若是要求他们养活两万军士,估计能够承受,但也不可能长期负担的。

“二位大人不知道江宁营的情况,可能是有些担心的,江宁营的军士,每月的俸禄是五两白银,全部按时足额发放,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和征战,几乎不参与其他的事情,他们的生活开销,军营全部负责,也就是说,军士领取的俸禄,完全可以用来养活家人的。”

“苏大人,这不大可能吧,如此算来,江宁营招募一万军士,加上原有的将士,接近两万人了,仅仅是饷银,每年就超过百万两了,加上生活方面的开销,岂不是超过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了,这么多的银子,从何而来啊。”

“两位大人,晚辈之所以要求成立中兴学社,就是考虑到这些问题的,应该说,目前问题不是太大的。”

孙承宗和鹿善继相互看了看,这件事情,太过于震撼了。

“了不起啊,江宁县能够有着如此大的气魄,好,既然这样,这一万军士,就在高阳县和定兴县招募,绝对没有问题的,苏大人,你要是信得过老夫和善继,这件事情,就交给我们办理了。”

“晚辈是绝对信任二位大人的,只不过招募军士的事情,晚辈也是要参与的,事情繁杂,具体的奔波联系事宜,江宁营的将士,可以具体负责的,时间也很紧迫,必须在一个月时间以内,招募到一万人的。”

“好,好,一个月时间,足足有余了,这样的条件,老夫可以保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招募到一万军士了。”

关于招募军士的标准,苏天成一直都没有详细说,孙承宗和鹿善继是不会疏忽的,他们认为,有着如此好的待遇了,一定要招募青壮,身体要好,身高、体重都是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的,想不到苏天成没有那么多的要求。

苏天成给出来的条件,第一是年龄,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这一条必须严格要求,第二是身体无残疾,第三是体格健壮者优先。

军士最好是在村镇招募,不要在县城里面招募。

泼皮无赖最好不要招募,但老兵油子,坚决是不要的。

这样的招募办法,和戚家军的招募,有些相似了,只不过要求稍微低一些。

这是苏天成详细考虑过的,北方连续多年遭遇了灾害,饥民是不少的,而且不少人已经加入了流寇的队伍,留在县里的年轻人,身体不可能那么好,饭都吃不饱了,身体不可能格外的强健,再说了,军士这方面的差距,是可以弥补的,到了江宁营之后,有了很好的饮食保障,身体很快可以好起来的。

至于说是不是招募卫所的军士,苏天成含糊过去了,孙承宗和鹿善继也是明白的,这样的条件,肯定有军户来的,反正有些卫所,名存实亡,已经没有多少的军士了,去年以来,朝廷发放了不少的军饷,有些军饷,进入了军官的腰包,只要有银子,军官睁只眼闭只眼,军户走了就走了,土地正好收回来,租出去,还可以得到一些银两的。

再说了,军户毕竟有着一定的基本素质,训练起来,容易很多的。

最大的难度,就是故土难离的问题了,不到万不得已,农户是不会离开家乡的,江宁县距离保定府太远,一旦到了江宁营,估计好多年不能够回家的。

第二百七十八章固执的孙承宗

离开家乡去从军,古往今来,都没有什么稀奇的,唐朝不知道有多少的边塞诗人,写出来了流传千古的诗句,表现出来的,就是军人远离家乡、远离爱人的悲伤,可他们迫于体制的压力,是不敢随意乱说的,只能是默默的承受。

朝廷官员和军队里面的将军,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没有谁会关心的。

明朝初的时候,情况稍微好一些,主要是屯军的出现,他们亦军亦民,大量军户的诞生,不少的军士家属,和军士同在一个地方。

可到了明朝中叶以后,军屯制度遭遇破坏,土地大量兼并,官田的负担过重,军户不堪重负,他们比不上农民,甚至比不上佃户,穷苦潦倒,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军户开始大规模的逃亡,卫所名存实亡。

到了万历年间,几次大规模的征战,雇佣军人开始出现,这些军人是专职的,他们依靠军饷生活,其中也有屯军。

崇祯元年以来,朝廷愈来愈困难,拿不出来银子,不能够支付军饷,不少的军士,领不到军饷,生活失去了依靠,哗变的情况,不断出现,逃亡的军士,不计其数,有些军士,甚至直接加入了流寇的队伍里面,依靠着劫掠过rì子。

好男不当兵,军户已经成为贫穷的代名词。

如此的情况下,在保定府去招募军士,难度还是有些大的。

好在孙承宗和鹿善继跟在一起,加之江宁营的名气。已经在北直隶传开了,情况稍微好一些。但也不乐观。

到达高阳县,知县得知是江宁营招募军士,连连摇头,要不是看见孙承宗在这里,估计就直接推辞了,高阳县的军户,逃亡的无数,如今来招募军士。恐怕无人上门的,虽说你江宁营厉害,但军户的待遇,谁不知道啊,除非是找到那些流民,他们没有饭吃了,无家可归了。到了军队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