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洪秀全演义-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入无人之境,皆道杨沛此次战功,其锐足与敌将陈玉成相比,可以洗数年挫败之羞矣!因此不复置意,亦不再派人马为杨沛援。
卷: 那杨沛以为九江唾手可得,不欲分功与人,故亦不请兵相助,即号令人马,由瑞昌鼓行而东。那瑞昌离九江府城不远,瞬息可至,遥望太平兵马,沿途皆有驻守,却是林启荣部将李兴隆。杨沛更不踌躇,挥军直进,李兴隆即弃营而遁。杨沛传令急追。曾国葆时在后军,急趋前向杨沛谏道:“洪秀?全自起事以来,其手下将士,皆勇敢好战。今我军由湖北至此,沿途太平兵马,皆望风而靡,其中过于易胜,恐有奸计,不可不防。”杨沛道:“君知其一,不知其二。每次战事,敌军动有数万人之众,故胜之尚难。今我直行数百里,所遇敌兵,每处皆不及万人,故以吾军遇之,如摧枯折竹,不足奇也。君休要过虑。看历年屡攻九江不克,吾军今夜便要成功。”说罢率军前进,李兴隆又复败走。已离九江府城不远,转出林启荣部将元戒,略与接战,亦弃营而遁。杨沛更自得意,曾国葆谏道:“林启荣精悍强斗,其部将亦皆坚忍,屡次大战,皆为所摧。今吾军至此,彼此不欲交战,即纷纷退后,吾甚疑之。”杨沛至此,颇觉醒悟。原来曾国葆甫至瑞昌时,早惧孤军无继,为兵家所忌,已密报其兄曾国藩,请为援应,惟时已不及。及杨沛省悟,亦欲退军。
卷: 不提防堵王黄文金,自在饶州战退左宗棠之后,已扯回九江,故由下游掩至,夹击杨沛。那林启荣又见杨沛追近九江府城,乃将机关发作,所埋地雷,皆爆炸起来,如天轰地裂,杨沛军士血肉横飞,死者不计其数。急领败残人马,杀出重围,又被黄文金截击,军士死伤大半。还亏曾国葆死命前来相救,相与望北而逃,后面黄文金、李兴隆、元戒已分头追赶。幸曾国葆先报请曾国藩援应,故曾国藩特派彭玉麟,领水师驶过右岸;杨沛奔至时,得下舟而渡,直望广济而退。管教:千里纵横,反以骄夸遭挫败;全军覆没,顿固羞辱丧残生。
卷: 要知杨沛败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六回 李秀成义释赵景贤 林启荣大破塔齐布
话说杨沛兵至九江,中了地雷,军士大半被炸;又中了埋伏,被黄文金、元戒、李兴隆诸将追杀一阵,还亏曾国藩特派部将彭玉麟领水师来助,才得相救,遂得借舟渡过对岸,计部下万余人,已折伤大半;即曾国葆所部,亦损失八百余人,相将退至黄梅县,志在小息。忽谣言传布:谓陈玉成回军英山,将欲再下黄梅,以通潜山、太湖之路。杨沛此时如惊弓之鸟,听得消息,自念所部兵马万余人,益以曾国藩之助,为林启荣所败;今日兵微将寡,如何抵御陈玉成?欲回向汉阳去,又以请攻九江时,夸过大口,有何面目见曾、胡二人,故不免进退两难。后听得李续宜、李孟群复行招募湘军,已抵广济,欲相机收复黄州,为攻取武昌地步。现二李正在广济训练人马。杨沛便与曾国葆引败残人马,同奔广济而来。正是:初逞雄心思破敌,今偏丧胆要依人。
卷: 当下杨沛与曾国葆二军,齐到广济。李续宜、李孟群接着,追论兵败原因。李孟群道:“敌兵声势,近日更为精悍;吾等身任重寄,成败本不足计,惟有矢勤矢慎,实心任事,必有奏功之日。若因胜而喜,因败而怯,骄矜用事,此取败之道也!兵法云,‘轻敌者必败’,孔子云:‘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吾等今后,当以此互相策励也!”李孟群本属平心而语,惟杨沛听得,以为揶揄自己,不觉满面羞惭。那杨沛更自以身居前辈,自己任湖广总督时,彼等不过一同知,遂以为李孟群自恃有点战功,就语语侵讽自己,羞愤交集,遂成一病。自念从前以战事失机,失去总督一缺;只望此次立功,回复官阶,不幸又遭挫败,为孟群等讥讽。越想越愤,不觉咯出血来,病势愈加沉重。请医服药,终无起色,数日殁于广济城中。自杨沛既死,所余部下人马,拨由李续宜兼统,仍暂住黄州附近,听候征伐。
卷: 惟杨沛死后,曾国藩、胡林翼等,一发注意九江:计数年以来,诸将皆攻九江不克;大小数十次,皆为林启荣一人所挫,心中更愤。遂欲合诸将之力,悉数精锐,以撼九江。早有消息报至李秀成那里。
卷: 李秀成时在金陵。听得林启荣复败杨沛,而曾、胡等乃欲全力撼九江,乃入见洪秀全奏道:“林启荣坐镇九江多年,大小已数十次胜仗,诚古今不易得之良将。他内抚人心,外挫强敌,视张巡之固守睢阳,真无异也。自宜封赏,以酬其功。但林启荣虽谋勇足备,恐敌一将则易,敌诸将则难。九江为四战之地,敌人尤易进兵,今闻曾、胡等欲以全力争九江,以九江为数省咽喉,若一旦有失,则吾国东南西北,消息梗滞矣。吾恐林启荣久守易倦,久战易疲,今欲固九江根本,必扫清九江附近之清兵方可!故臣不能惜此一行。待金陵无近顾之忧,然后可以安心北伐也。”洪秀全亦以为然。李秀成即打点出师。惟恐安、福两王,恃是洪天王之兄,要揽权误事,适赞王蒙得恩及成天豫俱在金陵,乃以政事转托蒙得恩、成天豫与刘统监三人主持,又设立军报司,专司文报,以状元程文伯相司其事。又以镇江一带,为金陵爪翼,令陈坤书驻守。其间专为安抚人心起见,时吉志元已殁,并令陈坤书兼统其军。令罗大纲顾淮南、皖北。复以辅王杨辅清,由殷家汇入浙江,兼平、闽浙两省。以侍王李世贤、堵王黄文金,管江西军务,以却曾国藩、左宗棠等,并为九江下游屏障。若皖、鄂两地,有英王陈玉成大军,可以无虑。筹划既定,李秀成领了人马,由金陵西行:大军沿太平、芜湖而下,令松王陈得风与健将赖汉英,先趋石埭,自率大军直走铜陵。
卷: 时清道员王珍,方扼守石埭。那王珍亦湖南人氏,从战湘、鄂、皖、赣各省,所向有功,在湘中号为儒将,与罗泽南齐名,最为曾国藩所赏识。此时以所部六千人,扼守石埭,以当赖汉英、陈得风等军。而李元度、赵景贤、周凤山等,把守铜陵一带。听得李秀成大军已过芜湖,乃集议应敌。赵景贤力主固守,欲催请曾国藩移兵直救,然后迎敌。并道:“李秀成为敌军著名劲将,且此来带战将多员,复拥数万之众,吾军中固无秀成敌手之人,且又众寡不敌。若勉强出战,徒取败耳!一败之后,则皖南一带必为敌有,而自金陵以至安庆,敌人已贯通一气,此后大局益危矣!”李元度听得,颇不以为然。自恃曾在曾营,久为国藩器重,因瞧赵景贤不起,故一力主战。并道:“向荣败死,张国梁、和春、王有龄复相继败死,吾国军成尽挫。复经敌将陈玉成,纵横东西,久视吾国如无人,此次若再让之,恐敌氛益炽矣。屡败之后,正当再振军威。我以三路之兵,若谓不能敌李秀成一路,则吾等真无用矣!”李元度说罢,再决于周凤山。那周凤山是个武员,自无有不主战,遂不听赵景贤之言,令周凤山左,赵景贤在右,自己居中,共为三路。计每路约五六千人,共计一万五六千人之众,离铜陵十五里下寨,专待李秀成交锋。赵景贤又谏道:“空城出屯,为兵家最忌。昔公在曾国藩幕府,于沈藻桢守南康之日,公曾致书沈葆桢:以空城出屯为戒!故卒能保全南康。今日何自己反忘之耶?以沈葆侦遇黄文金一军,犹不宜出屯,况今遇李秀成之众,又安可弃城于不守?公等若必主战,某愿守铜陵。在某非畏战,特以留此一城,固有驻足;即留此一军,亦可备缓急也!公等以为何如?”李元度道:“公真食古不化。军法乘宜制变,彼一时,此一时也。彼时只有南康沈葆桢一军,故不宜妄战;今三路之众,故不宜因守。若公必守城池,是前军又少一枝兵力矣;前军若败,城池又焉能保守耶?”赵景贤无可如何,只得一同出屯。早有探马飞报,李秀成已陷了繁昌、南陵,今乘势向铜陵来也。李元度听得,令部署队伍,待秀成到时,以逸待劳,即行接战。忽又报李秀成一军,不下五六万人,沿途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已离此不远矣!李元度听得,殊不以为意,祇下令如敌军到时,乘其喘息未定,即迎头痛击。
卷: 此令既下,李秀成前部已到:左右先锋为陈其芒、赖文鸿。不知秀成久知军法:过劳者必蹶,沿途虽声势浩大,仍缓缓行程,与李元度一军,沿距十五里,即不待清兵来攻,先已进战。秀成并下令道:“吾军众而彼军寡,彼且用奇兵,我宜用混战;今彼驻于平原,以待交锋,不败何待?”说了乃亲日擂鼓,诸军齐进,相与混战。李元度只有鼓励军士,责其奋勇,奈李秀成人马众多,又复强悍,如何抵敌?自辰至午,虽李元度竭力撑持,军势已渐不支。李秀面见阵脚移动,乃以中军突出,直击李元度一军。如波开浪裂,清兵不能抵御,于是大败。赵景贤知军不能挽回,又恐铜陵有失,没奈何乃回铜陵扼守;李元度大败而退;周凤山一军却望石埭奔来,志在与王珍等合兵,不想赖汉英、陈得风两路人马,已攻下石埭,王珍已死于乱军之中。除死亡之外,余军非降即窜。周凤山听得,更不敢赴石埭,乃引败残人马,急奔池州暂驻。
卷: 李秀成既获胜仗,料知敌军必有一路回守铜陵,故当两军未战之时,先分数百人,皆不用武装,乘敌兵由城调出时,即乘势混入铜陵城中。此时既已得胜,知赵景贤回城驻守,乃并力围攻铜陵。令先锋陈其芒,自引本部先追李元度,以断铜陵救应,自己却率全军,专力于铜陵一城。
卷: 那时赵景贤在城中,知秀成必来攻城,只得鼓励三军死守。并传令道:“铜陵城池虽小,却有可以固守之处。且铜陵为皖南要冲,此处若失,是皖南全境皆休矣。今幸粮食尚多,固不患绝粮。况李元度、周凤山,既已败去,必然催取救兵,亦可无被困之虞。望诸君努力守御,赵某断不忍负诸君也!”正说话间,城外已呼地震天,李秀成已引大队攻城,将铜陵四面围得铁桶相似。赵景贤正指挥军士防守,忽报北门火起,赵景贤大惊,深恐城中有敌人内应,只令三军不要惊慌。不想没一刻时间,已纷报火起。赵景贤已知不妙,急传令不要救火,只先拿奸细。突见东路上火光更烈,居民纷纷逃走,原来东城已陷。因自城中报道四处起火之后,赵景贤分遣兵搜拿奸细。李秀成乘其守力一缓,即令锐卒五百人扑近城垣,用药炸陷数十丈,遂攻破东城,率兵大队拥入。自东城陷后,守卒皆慌忙失措;甫门亦被赖文鸿攻下,都一齐拥进城来。赵景贤自知不免,乃率亲兵望西门而逃。不知李秀成自攻破铜陵而后,已将人马遍绕四门,故赵景贤奔至西门时,已有敌兵大队拦住,为首的大将:乃先锋赖文鸿也!赵景贤不敢前进,拔转马头,再向北门奔来。又被李秀成部将汪安均杀了一阵,所有亲兵,非降则死。赵景贤单人匹马,转望南路而来,乃见一队人马,一字儿拦住去路:为首大将正是李秀成。赵景贤至此,走头无路,正欲拔剑自刎,李秀成已率人马上前,一佣围定,把赵景贤拿下来。李秀成见捉了赵景贤,诸事已了,立令三军将城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