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毒清-第3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了缅军的粮草。暹罗军队的压力立马就小了很多,在米实塔屠杀了五万多缅甸青壮之后,作为英军的先锋,暹罗大军极为主动的发起了一场又一场复仇冲锋。
  十天的时间,继米实塔失守之后,缅军又丢了卑谬,虽说暹罗前锋的损失不少,但缅军根本止不住暹罗大军的攻势。
  米实塔、卑谬相继失守,缅王也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若不是听了乔孤乃的建议,自己恐怕也会死在暹罗人的手里。
  面对节节败退的战局,乔孤乃就成了缅王手里的一根救命稻草,在朝堂之上,缅王问计于乔孤乃,这位傈僳族的当家人,心里早就有了腹稿,边退边打,一路练兵,缅军固守曼德勒地区,就是杨猛事前做出的谋划。
  对此缅军的高层虽说有些异议,但战局如此,也由不得他们辩驳什么,以马圭为第一道防线,沿途布置缅军练兵,就成了缅甸上下一致的决策。
  而作为英军的先锋的暹罗大军,也算是杀得畅快,攻占卑谬之后,屠杀了五万多缅军,也让暹罗军队上下,熟悉了血腥的味道。
  随后而来的英军,虽说发现了不妥之处,但暹罗大军走在英军的前方,虽说怀疑是屠杀,但现在战争的胜利是最重要的,英军的将领,也就自动忽视了这样的不妥之处。
  打米实塔暹罗大军用了五天的时间,打卑谬是十天,下一站的马圭,算上行军,暹罗王给前线将领们的时间是二十天。
  暹罗王也发现了缅军的弱点,那就是撤退需要时间,打的越早给养越多,米实塔缴获的给养,是卑谬的十几倍之多,快速打下马圭,就成了摆在暹罗大军面前的首要任务。
  可马圭并不好打,一路上的障碍太多了,每隔十几里就有一处缅军的阵地,二十天的时间,别说打到马圭,从卑谬到马圭的路,暹罗大军仅走了三分之一。
  虽说缅军依旧在败退,但却越来越难打了,暹罗军队的死伤也越来越多。
  打退两三万缅军,暹罗至少要付出几千人的死伤,四十天的时间,暹罗大军攻到了马圭城下,但十万大军仅剩了五万不到,望着马圭城头上层层叠叠的缅军,暹罗大军的高层,也有些无力了。
  从米实塔开始,一直处于看客位置的英军将领们,也一路观看了暹罗大军的战斗,越看越是胆寒,英军的将领们,突然意识到,在这场战争之中,引入暹罗好像是很大的一个败笔。
  缅军死战不退,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在英军的眼中,一旦出现一成以上的伤亡,亚洲的土著军队就会崩溃,可与暹罗大军作战的缅军,却是打破了这个魔咒,别说是一成,英军的将领们见过几乎要全军覆没了,还在血腥搏杀的缅军。
  暹罗人的介入,无疑是增加了缅军的血性,这对英吉利将来统治缅甸,是极为不利的。马圭聚集了更多的缅军士兵,为了试试缅军面对英军的表现,一直在观战的英军,决定攻打马圭城。
  战争开始了这么长时间,英军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十几艘炮艇,近两百门火炮,就是英军用来对付缅军的利器。
  马圭的攻城战,从一开始就是白热化的在进行着,英军的炮火虽然犀利,但缅军的反攻,打的一样有声有色。
  伊洛瓦底江上的十几艘炮艇,攻城的当夜,就被缅军的战舰给偷袭了,十几艘炮艇,只跑掉了两艘,对于炮艇,缅军很是重视,这玩意儿对缅军的威胁远大于英军的火炮。
  为了偷袭这批炮艇,缅军付出了近三万的死伤,对敌的英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十多艘炮艇被弄沉,前线的死伤也超过了八千,这一仗应该算是缅军赢了。
  在伊洛瓦底江小胜了一场,这并不能改变缅军的溃败之势,马圭在英泰合力之下,还是在攻城开始后的第二十天陷落了。
  虽说大局上是溃退,但缅王手里经历过战火的士兵却超过了三十万人,虽说跟暹罗人一样,这三十万人没什么装备,但手里钢刀一样能杀人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章 拒绝谈判

  相较于暹罗大军,英军以极少的损失拿下了马圭,可拿下马圭的英吉利军官们,却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奋,许多金发碧眼的将领,眼里露出的多是担忧的神色。
  缅军的战力有些超乎想象了,英军的死伤,大半是在缅军偷袭炮艇的时候,最精锐的印度锡克旅全军覆没,孟加拉骑兵损失小半,由于是在夜里战斗,印度军团并没有溃退,可此战之后,多数的印度兵,眼里都露出了恐惧的神色。
  攻陷马圭,英军不过死伤千余人,可一场阻击战,却死伤八千多,加上之前损失的四千多人,英军到了缅甸,只打了两仗,人员的损失,却与二十年前的赢面之战持平,再打下去,英吉利军官们并不看好他们将要面对的局势。
  撤退是不可能的,在马圭休整,向政府报告缅甸的情况却是可以的,无论是暹罗军还是英军,打到马圭都有些疲惫了,这次休整,也算是合理。
  与面露惧色的印度兵不同,暹罗军队的士兵,战意却出奇的高涨,这些英吉利眼中的土著,让许许多多的英吉利军官,也发现了不妥之处。
  如此悍勇的殖民地士兵,即使在印度,英军也没见过多少,可在缅甸,他们看到了数十万,溃退时依旧虎视眈眈的缅军士兵,他们也看到了伤亡过半之后,依旧战意高涨的暹罗士兵,帝国要重新估计东亚民族的血性了,这就是大部分英军高层军官的想法。
  无论是缅军还是暹罗军,都有些超出了英吉利军官之前的认知。几个月之前的情报显示。无论是缅甸还是暹罗。都只有五六万装备一般,战力低等的军队,可自从英军主力退出了下缅甸,两国的局势好像在慢慢的改变。
  战争,不是大多数人关注的东西,许多东西只有在战后才能被慢慢的发掘出来,而上次缅泰战争,因为立场的关系。英吉利并没有救助屡屡求援的暹罗,所以这次合作,两国的高层,都主动回避了这个敏感的话题。
  英吉利政府,关注最多的是欧洲的局势,亚洲并不是他们最关注的的地方,在英吉利政府高层的眼里,缅甸和暹罗,也就是未被开垦的殖民地而已,殖民地内部的冲突。在不关系自身利益的时候,英吉利也不会去过多的关注。最多只是在战后搜索一些情报。
  暹罗王都被焚,这在暹罗人看来,也是个耻辱,所以缅军在暹罗大屠杀的详情,英吉利一方并不清楚,而两国之间的灭族大战,在英吉利人看来,也不过是正常的冲突而已。
  打到了马圭,英吉利的军官们首先发现了不妥的地方,找来几个暹罗的高层军官一问,事情的真像也就浮出了水面,这趟浑水,好像趟的极不是时候,面对这样的局面,英军的将领们果断的停止了战争的脚步。
  这场战争的前前后后,被英军的军官们详细的整理了出来,先是到了印度总督的手里,印度总督一看经过,也忍不住诅咒暹罗王了,这就是一个泥潭,这场战争打的很不是时候。
  英军与暹罗合作,很有可能断绝和谈的门路,一战攻下缅甸,是印度总督的理想,可现在这种局面,好像不怎么可能了。
  这事儿太大了,不是印度总督可以做主的,将情报的原件直接发回本土,这就是印度总督的处理方式。
  真实的情况,摆在了英吉利的高层面前,这事儿难办了!
  摆在英吉利面前的选择,一下就变成两个,一是与缅甸签订合约,维持英缅之间原有的地盘,但暹罗军队的参与,让和谈的可能性变得很低了。
  第二个选择就是继续增兵,与暹罗军队一起灭掉缅甸这个国家,但战争的损失,也会很大,英吉利本土的军队,也不可能大批抽调到缅甸,要想继续增兵,也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印度招兵,二是调动防守印度的军团入缅作战。
  当让英吉利也有第三个选择,那就是退出缅甸,但这个选择,也是很做的,一旦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民众就会质疑政府,退兵,不到万不得已,英吉利政府是不会这么抉择的。
  议论了一番之后,得出的结果也很简单,一边和谈,一边在印度招兵,新兵接替原来的印度军团,原本的印度军团,和一大部分驻守印度的英吉利军团增援缅甸。
  一旦和谈失败,那暹罗也要继续增兵了,这是两国共同的战争,英吉利是不会做这个冤大头的。
  英吉利的政客们在挠头,杨猛同样也在挠头,攻陷马圭之后,英吉利的大军损失不小,这个杨猛是清楚的,但损失的都是印度兵,这在杨猛看来绝不会影响英吉利的战心的。
  可杨猛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却在英吉利军官的搅和之下变得可能了,杨家藏在暹罗大军之中的情报员,传出了这个消息。
  一分析一对比,杨猛很容易找到令英吉利人忌惮的东西。
  “操!这事儿办的就怎么这么不顺,先是损失了九千人马,现在又遇到了僵局,英吉利这样的老王八,不好对付啊!”
  看了看情报,得出了自己的分析,杨猛也恼怒的很,缅军表现的过火了,但这个却是杨猛掌握不了的,对此他也只能看情况了。
  “爷,不必忧心,船到桥头自然直,英泰联军已经达到了马圭,即使英吉利想退兵,暹罗王也不会退兵的。
  要么灭了缅甸,要么看着暹罗被缅甸灭了,如今的缅甸已经有了灭亡暹罗的实力,英吉利的选择,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战争继续下去。”
  人不会总看清形势的,同样的一个人也不会总看不清形势的,作为新手。索朗白玛从缅甸和暹罗的角度。给杨猛分析了一下局势。这对杨猛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启发。
  “着啊!白玛,你这话正说在了点子上,英吉利的手段无非就是和谈与战争,有了暹罗人的参与,和谈怕是进行不下去的,他们的选择确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灭掉缅甸。
  知会乔孤乃,无论如何也要破坏英缅之间的和谈。实在不行,就袭杀英吉利的和谈队伍,无非他手里有兵有权,来次兵谏,也不会太影响他的政治利益。”
  乔孤乃,无论在缅王还是在杨猛眼里,都只是一个小人物,可杨猛就是靠着这个小人物,撬动了东南半岛的棋局,有了这个不起眼的棋子。许多事情,都好办多了。
  英军偃旗息鼓。无疑给了缅王一个机会,一个重新组织新军的机会,连续的不断的战事,确实为缅王培养了一群可堪一战的士兵,这一群的数量,现在是二十万人。
  重组缅军,集中火器,虽说数量还是有些不够,但云南杨家的商队,是个神奇的商队,无论是粮食还是军火,都是要多少有多少,为了自己的地位,同样也为了缅甸的存亡,缅王这次也豁出去了,一笔订单就是十万支褐贝丝,三百门火炮,从曼谷掠夺的财富被送到了杨家,大量的翡翠原石也被送到了杨家,绵延在伊洛瓦底江两岸的原始森林,也日渐稀少稀疏,无数颗数人合包的红木和柚木,被大群的民夫,沿着山路抬到了勐腊,一条宽阔的运兵通道,也随着十几万民夫的脚步,出现在了曼德勒和勐腊之间。
  “要多少给多少!再给他们打个八折!”
  这就是杨猛的答复,与东印度公司的交易,杨猛存了太多太多褐贝丝,还有无数的老式火炮,将这些东西换成金银,是杨猛早就有的打算,缅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