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残清1864-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曾国藩的行军计划,是和前行的军队一样,都是绕开武昌、九江两地的太平军,从河口乘船去数十里从蕲州登陆,沿鄂、皖交界之处向皖中行进。这次他的人马并不多,仅仅只有两万人。当大队人马奔至河口,早有地方官员准备好了一应船只,于是湘军弃岸登船,准备沿水路向蕲州进发。
在钦差大人那只巨大的、装饰精美又以金漆描就飞虎的官船左右,各是数只载满了钦差仪仗的小船。那些小船上各有青旗八面、旗枪四人。桐棍、皮槊、兽剑、兵拳、飞虎旗林列其间。曾国藩座船船头高悬着杏黄伞、青扇。船口一字排开着回避牌、肃静牌以及官衔牌共八面。高高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宽约两丈,长一丈四尺的黄色大帅旗。帅旗正中大书一个红字:帅。上面一行白字:一等勇毅侯曾。
曾国藩坐在官厅正中,两边是紧凑地排列成两排的各地官员。各色顶子在阳光下闪着五颜六色的光。这些官员百身穿朝服、补褂,脚踩官靴、项挂朝珠,必恭必敬地垂手等侯着钦差大人的训话。他们大部分是由河口等地赶来恭送钦差大人的,或者是奉命跟随曾相北上的各地将领,或者是受曾国藩节制的官员,或是沿途各地绅士首户的代表以及民团乡勇的头目等。
曾国藩捋了捋颔的胡须,开口道:“各位远道相送,多有辛苦!本爵今次北渡长江,实为平逆之需。望本爵走后,各位能安民守土,为我大清尽忠!”
咸宁督粮道马新贻道:“爵相出师血战,仍不忘两湖百姓,实乃宅心仁厚之大善。爵相北上之后,我等必将恪守本职,为爵相分忧!”
周围的官员也纷纷跟在马新贻身后,一片声地高呼着愿恪守本职,为爵相分忧。
曾国藩没有对他们的赞美之辞表示什么,只是朝着身边一个手托一迭文卷的亲兵使了个眼色。那亲兵手捧着文书上前几步,曾国藩道:“本爵虽奉旨北去,然鄂、湘之地为我湘军根本,本爵亦留有重兵与长毛周旋。各位当可放心。至于与长毛为战,可按此文书办之。”说着,命令那亲兵将文书送过去分发。
“此文书于我鄂、湘之地抗击长毛,大有裨益。各位回转之后应大力推行,并要晓谕各地各处民众照章办理!”曾国藩看着文书分发下去,轻轻舒了一口气。要说此时他最担心,有个事情。一个就是业已奉命北上的李、左二人是否真的如自己所料的那样,中了长毛奸计。另一个就是,他担心自己走后,湘省留守的数万人马抵挡不住长毛的攻势。如果湘省不保,恐怕那些被自己密令北上的湘军兵勇会军心散乱,不战自溃!所以,他要尽一切可能保住自己的根基。眼下看来,只能靠这分文书上的策略了。
众官员接到文书,赶紧打开来看,只见上面以小楷誊写的工工整整的数行小字:
本部堂奉命北去,拟于湘、鄂之地设重兵以稳军心。以留守诸军为战,以乡村城寨为守。湘、鄂各有重兵,则无此剿彼窜之虞。各县皆有圩寨,则无掳人掳粮之患,所有应行事宜,开列三者于左:
其一,坚壁清野。修筑圩寨,自相保卫。墙子要高,壕沟要深,此坚壁也。人丁与牲畜、米粮、柴草一概入圩内,贼来全无可掳,此清野也。如贼围攻圩寨,则四面相为支援,亦可传信留守湘、鄂之重兵,近则三五日,远则十日半月,必可赶到。
其二:分良莠。各处各地应彻查户口。倡首为乱者,宜戮其身、屠其家并行之。甘心从逆者诛其身、坐其家。有因贫胁迫从贼者,可酌情处理。委派专员同各寨之长挨户查清,每寨造二册,倡首为乱者及甘心从逆者入莠民册。偶从与胁从者入良民册。
其三,寻访英贤。有荐贤及告逆行踪者,皆晌其银,并酌保举。。。。
官员们看后,纷纷称赞,都说此法甚是实用。用此法必能清其根本,只要认真办理,必定能使长毛失去依托,旬日之间可灭。
曾国藩懒得听这些阿谀奉承的言语,当下客气地端茶送客。
官员们辞出以后,营务处赶来禀告紧急军情:岳州、九江长毛贼寇业已分东、西两方率水军而来,安庆长毛亦兵发梅城,旌旗遮天蔽日,烟尘满天,人数约在万余。
曾国藩闻言很吃了一惊。长毛做此势,正是要封长江水路与皖西南各路要冲。幸好夫人提醒,否则,一旦长毛赶在自己过江之前将长江水路封死,那自己可就真的要被困在鄂、湘之地,只有孤军奋战以报朝廷了!而且,长毛急急将水路以及皖西南各地要冲封死,必是正如自己所料,欲孤立己军,以分化淮、楚二军。若这三军有失,则大清亡矣!看来,还是要加快行程,要赶在长毛封江之前抢过长江!
当下曾国藩喊过传令兵来,神色严肃地道:“立刻传令撤去钦差仪仗,各军尽起锚开行!务必以最快航速越过蕲州!”
传令兵神色慌忙地跑开了。不到一盏茶的时间,曾国藩的座船周围,那些华丽的仪仗被纷纷收起,船夫们也在奋力地摇着撸,调整着船头,为随即到来的起航做着最后的准备。大队的湘军兵勇也已经整齐地站在船头,随着风帆的缓缓升起,三声号炮响过,湘军大队起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决让异界的人说上汉语。
坚决让异界的人学会写仙侠小说。
坚决让异界的人膜拜我们的道教。
完就要完转异界,做一个傲视异界的炎黄子孙。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夜空明巨献;炎黄子孙在异世~~~
第一百六十四章 妙计陷左公(上)
更新时间2007…8…8 17:00:00 字数:2559
就在曾国藩率领着部队寻找太平军兵力薄弱之处,意图尽快与已经屯兵河南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周边的李、左两军汇合之时,一场太平军针对汉人三大名臣展开的奇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临时做为楚军最高军政长官一等恪靖伯、浙江巡抚左宗棠住地的柘城县衙中,一派热闹景象,大批身着戎装的楚军将官正在互相拱手做别。今日正是楚军入豫第三日,左宗棠特意召集了楚军各部将官军前集议。集议已毕,左宗棠兴致颇高,吩咐下人准备酒席,留将领们晚宴,这一宴,直吃的众人薰薰然,直到入夜二更时分方才散去。
靠近后院的得月楼中,此刻已无先前那般热闹喧嚷之氛,只剩左宗棠与心腹谋士刘典相对而坐。左宗棠端起青瓷香茗,浅浅地酌了一口,正要开口。一脉细沉、悠远的洞箫声蓦然响起,低回婉转的萧声渗进这房间里,刘典笑了笑道:“左帅!想来是传玉技痒,忍不住又要吹上一曲了!”
左宗棠微微闭了眼,并没有理会刘典的话。远远的萧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象一缕斩不断的游丝,萦绕在耳边。楼中高张的红烛的烟焰在空中袅袅飘散。灯花忽明忽暗地跳动着,窗外一弯冷月,正自半掩的窗棂投射进幽暗的光。这油然生成一股忧郁凄凉的压力,在寂静中越发显得心中沉重。
刘典看着大帅闭目养神,悄悄凑到近前低声道:“左帅!克庵这里有一封杭州胡光墉派人送来的亲笔书函,方才集议,克庵未能及时交付左帅,您看。。。”
原来,在午后还没有开始军前集议时,他曾在自己的住所接见了一个自苏至京经商的豪商。那豪商言道自己是杭州首富胡光墉(雪岩)专门派来,有胡爷亲笔信笺欲交给左相。对于胡光墉此人,刘典很是尊敬。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京内外诸公无不以光墉的阜康钱庄为外库,寄存无算。不仅如此,胡光墉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等,算得上是左相的得力助手。他既然派人送来亲笔书函,自己自然是代为转达了。
左宗棠闻言,睁开了眼道:“光墉亲笔书函?”
“是的!左帅!”刘典一边说话,一边伸手进自己袍内,将一封金漆封就的信笺掏出了递了过来。
“唔!看来杭州有变了。哎!朝廷这一慌神,连下急诏另我等北来,弃苏、浙于不顾,实在令人叹息啊!”左宗棠伸出手,接过了那封信笺,自言自语地道。
“是啊!左帅!如此以来,长江之南除有曾帅一军困守鄂、湘,其余各地尽为长毛所取,实在是令人不得不忧心啊!”刘典也随声附和道。
左宗棠打开信笺,一面看下去,一面皱着眉头道:“哎!光墉言道,楚军这一撤防,苏、杭之地尽为汪海洋等逆贼取之,声势又复有洪杨之时威铸!我军前功于此芹弃啊!着平逆大事着实难啊!实在是难!十几年了,我真搞不懂,这些长毛哪里来的如此勇气和毅力,还有如此难以取胜的计谋?杀掉一批,又站出来一批。杀掉几十万,又冒出来几十万!就象遍地烧不尽、割不完的野草!”
“是啊!左帅!自克庵跟随左帅,也已数年了,这数年间,克庵曾随左帅一起与长毛为战。咱们就象一个到处救火之人,砍这杀那,灭了这边,那边又烧起来,而且越扑越旺!就怕有一天,这大火越烧越旺,会把咱们也一同烧掉!”刘典心惊胆战的说着。
“克庵,你看光墉这信中道长毛之凶狠,尤胜从前!这些造反的家奴,做乱的贼子又将我富庶之地尽化为遍地创痍!实在是可恨!”左宗棠眼中闪着凶光,恶狠狠地说着,同时双手将这前页信纸翻过,继续望第二页上看去。
“是啊!这些长毛着实凶狠,如不是亲自与他们对阵、亲手砍杀他们,谁也不会知道这些造反的匪类是何等的顽硬、何等地难缠!想想他们对着刀子面不改色的脸,想着他们恶狠狠的凶悍眼光,就是我等身负戎装,亦为之胆寒,何况是富绅?哎!左帅!咱们这么多年来,做的有用么?我总觉得无论咱们怎么砍杀,即便是把他们烧成灰,也无法改变那种目光!也不能压倒他们。如今僧王殒命,朝廷精锐大损,危势已现。只怕长毛下一步便是要对付左帅与曾相、李帅三人了!”
“是啊!朝廷此时固然要倚重我等,但很是奇怪,这些匪类无知无识,不读诗书不明兵法,何以你我这等精通韬略之人,倒要吃他们的败仗?”左宗棠看完了信,将信笺放到桌子上,感慨起来了。
“如今湘、楚、淮三军功业赫赫,左帅亦和曾相、李帅三大臣功勋卓著,却是有目共睹的!即便少有败绩,亦是瑕不掩瑜。左帅何必又介怀于此呢?”刘典见左帅心生不乐,劝慰道。
左宗棠颇不以为然地道:“克庵的意思我明白,曾、左、李并称,岂能无因?曾、李之才具,自然不无过人之处。但共事多年,旁观者清。曾某人自称一生专榜一个“诚”字,依我之见,却是伪诚为之!他满口仁义,何以在湘省有杀人如麻曾剃头之称?李少荃亦与之为一丘之貉!平日里训诫别人要爱民,讲忠信,何以他的部下烧杀抢掠,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