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国与中国-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令人惊奇的是,成吉思汗在其中年初期尚是蒙古一个小部落头领的附庸,并且当时他和其他部落人一样,还没有认识到其后为“蒙古”这个名称所表示的他们共同的语言结合力。他把这些草原部落统一起来,激发他们走上早期历史上最大的领土征服历程。这一成就只有参照当时中亚的有利环境才能理解。
大约在1200年,该地区一片横跨东西的地带中有一些定居的农业社会,彼此通过贸易进行联系。中国则分裂为南方杭州的宋朝和北方北京的异族金朝。在中国西北部有个吐蕃建立的王国。往西的新疆有回绝突厥人,而他们西边俄罗斯土耳其斯坦地区有一些土耳其穆斯林王国,如布哈拉和撒马尔罕。最后,在波斯地区有建都于巴格达的阿拔斯哈里发帝国。这些定居国家之间的贸易使它们都得到富足,但它们没有一个是好战的,也没有强大到足以主宰邻邦的程度。它们是对草原入侵者有诱惑力的战利品。
在中亚北部,另有一片横跨东西的地带,杂居着许多民族。这些是干早高原上的游牧部族,有混血程度不等的土耳其人、蒙古人、通古斯人,靠大片土地上的畜牧经济为生。他们具有游牧民族的流动性,而又比较能够自给自足;他们的父系氏族组织使他们能够服从坚强的领导。
成吉思汗从低级贵族历经忧患而崭露头角,并通过下属对他个人的忠诚获得权势。他自称代表万古青天,负有统治世界的使命。凡是投效他的部族,他都赐以自己部族的名称——蒙古。他把他们的习惯法编成法典,借用维吾尔文来书写,并宣称它是至高无上,普遍适用的。他按家族原则组织他的战士,分属于帝国的各氏族、部族和地区。他用这一切方法造成了一个全民武装的国家。他所精选的私人卫队“斡尔朵”形成一支劲旅,并从中选拔将领。这样造成的战争机器依仗蒙古飞骑纵队,他们训练精良,擅长骑术,残酷无情。他们日常的生活是紧盯着前面可供劫掠的财物,而劫掠又刺激他们不断进行扩张。他们的连弩弓和足以穿甲的利箭,他们的奇袭和诡计多端的战术,使他们战无不胜,给亚洲带来苦难。成吉思汗的后裔在俄罗斯南部、波斯和土耳其斯坦,像在中国一样,建立了许多汗国。蒙古帝国的这种国际规模,使它可与引起文化和制度大混合的欧洲扩张相比。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由一种社会的代表侵人其他几种社会,蹂嘴俄罗斯南部、波斯和中国等定居农业国的蒙古侵略者,接触到了种类繁多的语言、宗教和地方风俗,而每到一处,他们都面临某些共同的问题:怎样维持秩序,怎样通过官僚体制进行行政管理并取得税收,怎样保持蒙古人掌权,因此归根到底就是怎样保持他们自己的特点、统一和力量。这些目不识丁的武士竟能把上述吃力的任务完成得很好,倒确实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金帐汗国的蒙古人在俄罗斯南部统治了2 加年,在波斯统治了100 年。他们在这两个国家,也像在中国一样,似乎曾经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制度。在13 世纪,这些辽阔领域间的联系由横越中亚草原和绿洲(帝国的战略核心)的著名骚道来保持。这就使欧洲第一次有可能直接与中国接触。对蒙古人来说,不幸的是他们的控制能力没有他们的进击能力那么强。在中国,他们面临着怎样按中国方式统治而仍保持蒙古人的政治控制问题。要做到这一点,他们不仅必须有后备力量,必须能维护秩序使之带来繁荣,而且还必须使汉人在文官系统中有发挥才能的机会。蒙古人在其征略之初,就懂得必须聘用有经验的文职行政人员,因为这些人知道怎样征税、理财以及网罗一批官员。他们在中国的这项工作主要依靠汉人,但他们也在行政机构中录用边区其他半游牧民族和许多外国人。马可? 波罗(1275…1292 年在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还有其他从欧洲来的外国人、大量波斯和土耳其的穆斯林,以及从中亚各国选拔的回纭行政人员。蒙古人恢复了网罗汉人的考试制度,但这项工作并未做好,未能使最优秀的汉族人才进人政府。
马可? 波罗所描述的忽必烈统治下的豪华景象、他在北京修筑的首都、扩建的帝国驿道以及从杭州到北京的大运河、像杭州和广州这些中心城市里商业的繁荣发达,都显示了蒙古统治鼎盛时期生气勃勃的情景。但忽必烈以后蒙古人的领导地位旋即瓦解。14 世纪初的历代君王都软弱无能,最后蒙古部族间发生内江。从西藏发展起来的佛教流派喇嘛教在蒙古各部族中传播它的迷信做法。喇嘛在中国的胡作非为,激怒了儒家士大夫,他们斥责蒙古人为保持原始文化的民族。黄河泛滥成灾、财政困难以及最后是发行纸币过多,使政权丧失人心。南方数省叛乱蜂起,争夺帝位,其中一个成大事的能人赶走了蒙古人,于1368 年建立了汉族的明朝。自建国之初,明朝便以防范蒙古势力为其首要任务之一。明太祖曾派大军深人草原讨伐蒙古人。他收复了满洲,促使朝鲜的新王朝归顺,并最后促成蒙古人的崩溃,使之分裂成为东西二国。第二个皇帝则4 次亲自征伐蒙古。他先助西蒙击溃东蒙,后又帮助东蒙击溃西蒙。即使这样,中国人还是不能消除蒙古人的威胁,因为他们不能消灭戈壁滩上的草原社会,也不能将其中国化。因此他们不得不重施以夷制夷的故技,与蒙古各族保持宗藩关系的形式。这种做法终于导致明室的覆亡,因为他们未能制服东北边疆作为藩属而兴起的满族国家。
满人的成就
从1644 年至1911 年统治中国的满族,在发源地、语言和文化上都不同于汉人。可是他们能用传统的儒家方法,把政权保持到像任何汉族朝代那样长久。这一成就的奥秘可能在于这样的事实:虽然他们按中国方式施政,他们的异族渊源和背景却有助于他们在统治集团内保持政治上的青春活力。懂得他们的一些成功之道,可能帮助我们说明为什么近代的中国民族主义发展得那么缓慢c
满人于1644年征服中国的主要原因,是当他们入主中国时业已掌握了儒家的治国之道,并使他们自己的政治制度与之相适应。他们所以能在政治上成熟到这种程度,是因为他们是中国边睡上的边民,在那里部族制度可以同官僚政治融合起来。
现代西方研究中国边陲史的学者,在拉铁摩尔启发之下,对中国同夷狄社会相互影响的方式作出了一种解释。在中国本土,精耕细作制是官僚政府的基础,在这个区域里,土地相对于劳动力来说是稀少的,并且政府要依靠田赋的收人来维持。在草原上,游牧制是部族式政府的基础。那里人力比起土地来是稀缺的,而部族首领的权力在于他能取得手下战士对他个人的效忠。中国民众必须通过一批官吏来加以统治,而非汉族的蛮夷则只能通过个人之间的从属关系来加以控制。满人很幸运,他们来自这两种制度相遇而又互相混合的地区。16 世纪的满洲,只是在其最南部的沈阳以南辽河两岸,采取了汉人式的精耕细作制。满洲西北部分仍是游牧区。其东北部分是满洲人的老家,一部分适合渔猎骑逐和少量农耕的森林地区。明朝认识到南满的边睡性质,所以把该地组成军区,而不仅是实行民政管理。他们在这农业区的战略要地设置了世袭的正式部队,不受该农业区民政系统的管辖,以便既保持一股防止夷狄入寇的军事缓冲力量,又保持一种遏制当地汉官任何分裂主义倾向的手段;因为他们不能忽视,南满是难以牢固掌握的,华北与它的联系可能在长城濒海的山海关隘道被人切断。
满人在其崛起称雄之时,充分利用了他们在边睡的战略地位:他们能够在那里学到汉人的方法而又不致完全受制于汉人。满族国家的创建人努尔哈赤(1559…1626 年),早先是南满农业盆地东部边境地区的一个小头目。他像蒙古人中的成吉思汗那样,先把附近的部族置于他个人的统治之下,并在17 世纪初建都于沈阳。他的继位人征服了东边的朝鲜,与西边内蒙的蒙古部族结了盟。1636 年他称所属人民为满人,宜布建立清朝。此时满人已几次侵袭华北,但尚未能战胜明朝,然而,中国本土的明政权已经日趋衰微。叛乱已遍及各地。这乱世中的一个首脑人物是汉族反叛者李自成,他的部队在西北到处攻城掠地,甚至进人四川和长江流域。这位领袖最后得到文人襄助,建立起皇朝政府的架子。1644年他攻占北京,眼看就能即位称帝。但他未能从制度上巩固他以武力赢得的地位。中国官僚以及为政府提供人材的士绅阶级没有归附地。同时,一个忠于明朝的山海关将领延请满人入关。满人应邀而来,击溃了李的叛军,并留下不走了。他们在40 年之内完成了对中国的征服,他们的帝国政府在此后200年间保持稳定。他们完成了汉人反叛者所未能做到的事,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创立一些政治制度。
满人的第一个问题是怎样超越部族政治的状态进一步求得发展。为此他们在全境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又另设平行的军事组织,把所有满族战士编成八支队伍(八旗军),每支队伍有不同的旗色。满族旗人领有土地,但这些土地是分散的,因此各旗军并没有变成地区性的单位。归附满族的蒙古人和汉人也被吸收进这个系统,编入他们自己的旗。努尔哈赤派其诸子为各旗军首领,但他们的权力受中央内阁的控制。这样,国家首脑与其忠诚部族头目间原先的个人关系,变成了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制度形式。
最后,清初诸帝也像他们以前的辽、金、元代的皇帝那样,接过儒家的术语、方式和思想,将其用于拥戴和维护政治权威,而这也正是儒家那套东西的本意所在。他们提倡读经书、尊祖先,用国家大典向孔子隆重致祭,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大谈其“五道”(就如同三个世纪以后日本人在“满洲国”所干的那样),赞扬儒家美德,并接受王者以其德治天下的思想。早在他们人关10 多年以前,他们就在沈阳设立了一个模仿北京的雏型民政管理政府。他们正式成立了明政府所持有的六部和其他机构,并以满、蒙、汉人居官任职。在他们人关接受天命时,他们已充分准备好怎样来解决他们的基本问题,即如何按汉人方式来实行统治,但又保持满人的本色。
若干条件帮助他们取得这一成就。首先,他们不像蒙古人,西面没有庞大的帝国要他们分心,只要一心注意最重要的中国问题就行了。他们既然来自南满边陲,并非来自蒙古草原,就毋需跳越草原与农耕地之间的文化鸿沟。早期两位皇帝印年生气勃勃的漫长统治,提供了坚强的行政领导:康熙皇帝(l662…1722 年在位)和乾隆皇帝(1736…1796年在位)都是勤奋求治的君主,他们通常每天黎明接见大臣,专心攻读经籍,巡视帝国各地,保持强有力的个人统治。
满人用以保持其皇朝活力的种种方法是很值得研究的。为保持他们这个种族集团的本色,他们封闭老家,不让汉人移人,并将北满作为狩猎地,置于汉人农业经济之外。为了阻止汉人从南满北移,他们筑了一条几百英里长的柳栅(两旁植柳的一条大沟)来标明边界,不让汉人逾越扩张。他们把满洲组织在一个满族军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