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天祥也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若论到军政才干,文天祥确实不如李庭芝。
“这事,李爱卿就不要推辞了,中书省的事务就有劳你了。”李隽笑言,道:“履善嘛,自有任命。”
李庭芝见推脱不得。只得道:“臣遵旨。”
“造成国库空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黑手太多,官员贪脏枉法,把本该属于国库的银子侵吞了。”李隽重重一下敲在桌子上,道:“这些蛀虫一定不能轻饶,履善就负责御史台日常事务,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百官、地方官员进行彻查。若有违法乱纪者根据律令依法惩处。”
监督百官,肃正纲纪,文天祥所愿也,很是兴奋地道:“臣遵旨。”
李隽接着道:“履善,你要记住,第一件事就是把脏银追回来,朝庭现在急需银子,这事刻不容缓,要立即去办。”现在宋军正在大规模更换装备,银子象流水一样流出去。这个数目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非常庞大。追回银子,把军队地战斗力提升上去,以便应付即将到来的大战,才是最重要地事务。
文天祥不会不明白其中的原委,信心十足地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尽力。”文天祥这人正直无私,才气非凡,由他来主持御史台的事务,自然是会有好的结果。
李隽很是放心地道:“为了配合你的工作,朕决定从各地抽调精明强干,精通帐务的帐房组成一个一强大的团队供你调度,从朝庭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来一次彻查,全面清帐。记住:抓大鱼,放小虾。”
按照李隽地要求去做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南宋的吏治败坏,没有贪脏枉法的官员不会太多,会有很多官员会被废除,追回的银子肯定是个天文数字,固然可喜,但也会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大量的职位空缺,大量地事务无人来处理,可能会造成局势失控。正是从此点考虑,李隽才不得不采取大抓鱼,放小虾的策略。
在历史上,因为贪污而把成片成片的官员拉下马的事例不少,有些皇帝一怒之下杀得太多,造成这些地方官员不够,事务无人处理,百姓无人管理,更有造成民变的可能,康熙大帝就曾犯过这么一个错误。
惩治贪官,对他们不留情,李隽也能做到,但他是务实的人,不得不考虑这些方面。不过,李隽还准备了一手,绝不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
文天祥也是一个明辨利害地人,明白李隽的意思,道:“臣明白,臣会把握好分寸。”
“贪官毕竟是贪官,让朝庭蒙羞,为老百姓痛恨。历朝历代不是没有惩治,而是惩治了又会滋生,滋生了又会惩治,然后再滋生,再惩治,进入一个怪圈。”李隽很是有感慨,道:“为了防止这一怪圈出现,我决定把全国的经济数据统一核算,统一审计。成立会计部和审计部,这两个部门不隶属于任何一个部门,直接向朕负责,由朕来指导他们的工作。这就需要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和审计队伍,朝庭会拨出银子设立会计学院和审计学院,在全国抽调经验丰富的帐房来讲授会计和审计知识。”
历朝历代并非没有惩治贪官,实在是惩治了一个又会滋生一个,或许会滋生两个,真的是让皇帝们伤透了脑筋。对贪官最舍得下手的可能要算以猛政治国的明太祖朱元璋了,都到了扒皮实草的程度,贪官依然是不绝。
李隽这办法是借鉴后世地做法,用统一地会计方式来统计全国的经济数据,避免官员为了面子、为了升官而做假帐,虚报数目。再通过审计部门进行审门,进行查处,效果会明显提高,但是,并非没有贪官。
再完美地制度也不可能杜绝贪官,只能是控制在一个危害不大的范围内。没有贪官那是理想化的状态,不可能实现。
李庭芝的政治嗅觉又一次发挥了作用,赞道:“皇上此举可令贪官们不敢再有非份之想,他们若伸出黑手,必然会给斩断。”
他的话音一落,又是一片颂扬之声响起。
等群臣的颂扬声停下来,李隽接着道:“另外,还要官员们每年进行一次工作汇报。为了监督官员,在各地选出一些德高望重,精明强干的人组成监督组,听取官员的汇报,若有异议,官员必须做出解释。当然,机密不得泄露,但要向朝庭禀报。”
这又给官员设立了一面镜子,要他时刻都得提醒自己给人用镜子照着,不能贪脏枉法。
要官员向老百姓汇报工作,实是开了先河,就是李庭芝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细想一下,这确实是监督官员清廉的一个好办法,又不得不佩服,道:“皇上圣明!”
“这就要求朝庭的律法要适应新的需要,朝庭现在的律法有好多已经不能再适合了。这事就由陈宜中牵头,找一批精通律法,精明、智识渊博的人来制订一部新的法典。在这部法典中要求官员处理事务要依法、要便民、要规范施政。”李隽对陈宜中道:“广州的事务就由陆秀夫去处理。福州的事务就由孟贽接管。”
李隽第一个提出了“规范施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苛政不仅仅是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的徭役,还在于施政不规范、不便民,让老百姓感到不方便也是一种苛政。
在李隽的推动下,南宋进入了有序、有重点的全面改革时期。
第二卷巴蜀篇第十二章军事学院
第二卷巴蜀篇第十二章军事学院
一阵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响起,震耳欲聋,对于此时的人们来说这鞭炮声是那样的悦耳动听,让人喜悦,让人充满着期待。
廖胜功,李庭芝,文天祥,高达,柳河子,张世杰,张珏,陈宜中,陆秀夫,赵良淳,赵佥,解晋,郑静和,黄胜材这些文武大臣,以及站在一边观看的大臣们都是一脸的期待,仿佛在期待传说中的神物出现似的。
今天是大宋皇家军事学院挂牌成立的日子,这种新事物第一次光顾大宋朝,他们既觉得新鲜,又是好奇,自然是很期待了。
在鞭炮声中,李隽抓住一块大红绸,这大红绸上面有一朵大大的红花,给人以喜气,一拉之下大红绸飘了下来,李隽手书的“大宋皇家军事学院”的匾露出来了,一片欢呼声响起,参加典礼的人们情不自禁地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好心情。
李隽的毛笔字本来就写得不错,来到这个世界后没有钢笔,每天都得批很多奏章,一年下来,毛笔字更是不凡,一笔一划无不是功力之作,这几个字给人入木三寸,腾跃欲飞之感,好象翔动的龙,随时要腾云而去。李庭芝和文天祥这些在书法方面极有造诣的文臣在心里忍不住赞一声好。
李隽并不是一个喜欢铺张的人,但这是南宋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学院,其意义非同一般,犹其是在现在这种时期挂牌成立。其意义就更大了,才决定搞一个简短而隆重的挂牌仪式。
参加挂牌仪式地是能够很好执行李隽意图的文臣武将,还有第一批学员和教官,这些学员主要是从江南部队、淮西军、淮东军和四川军里挑选出来的精英,人人都是身经百战、敢打敢拼、思维灵活的优秀军官,李隽寄希望他们在军事学院里学习一段时间,把他们的素质再提高一个层次。更好地适应战争。
在这些学员以外,还有一批特别的学员。那是一批儿童,年纪在十一二岁,总数将近三百人,这是从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聪慧童子。李隽决定从娃娃抓起,先给他们讲授科技知识,军事历史,教他们识文断字。再接受适度地军事训练,等他们长大了已经是一个有着多年军龄的军人,其中肯定不乏杰出者。
李隽并不是好战份子,但他深知保持尚武精神地重要性,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强大,尚武精神绝对不能丢掉,一定要保持下来。在南宋这个积弱两百多年的王朝。老百姓的心气极需要提升,尚武精神也要提倡,李隽希望通过招收儿童进入军事学院学习起到一些振奋作用,同时也培养一批后备军官。当然,这是第一批,以后每年都要招收一批。
教官就有点让李隽头疼了。可以想象在一穷二白的南宋突然要搞个军事学院,其难度会有多大,主要原因不是没有学员,而是没有合适的教官。对于这个问题,李隽不是没有办法,他的办法非常简单,就是从全军、从参谋本部挑选中一出思维灵活、能够接受新事物作战经验丰富的精英当教官。他们有丰富地作战经验,把他们的经验教给学员,收效自然是不错。
但是,这仍然不能满足李隽的要求。因为南宋军队现在处在一个变革时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火炮,新的骑兵部队也在组建中。整个战略战术理论都将发生变化,要是他们仅仅是限于经验的话,就会限入经验主义,反而会坏事。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李隽把廖胜功找来,要他牵头,由李庭芝,郑静和和柳河子为主,高达,张世杰和张珏等人为组员,组建一个教材编写组,编出一本能够符合要求的教材。
廖胜功,李庭芝,柳河子和郑静和四人很能把握时代的脉络,应变能力相当强,特别是对新事物地把握上让李隽不得不赞叹,由他们四人为骨干,再有高达、张世杰和张珏等人参与编写出来的教材,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事实证明,这个组合是个很有效率、极富前瞻眼光的组合,他们编写出的教材非常好,很好地指导南宋接下来的战争。
有了教材,就先对这些教官进行培训,再由他们给学员讲课就行了。
就是这样,教官仍然奇缺,不能满足要求,除了要他们辛苦以外,只有要高达,张世杰,张珏,郑静和,柳河子,李庭芝,廖胜功,黄汉他们或是走上讲坛,或是领导一个学院,一个部门,为建设这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军事学院出力了。
现在除了在淮西淮东四川有军事行动以外,其他地方地军事都还没有展开,原因在于宋军正在大规模更换装备,进行训练,为李隽提出的五路出击做准备。这就有为期两三个月的平静期,趁这难得的机会提升军官的水平再好不过。
在这之前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不得不说。
改革就是推倒旧有的东西,建设新事物,难免会触动那些旧派的利益,是以改革总是会受到守旧份子的指责和诽难,著名的商鞅变法受到地阻力之大大到让人难以想象地地步,就是当时的太子,后来地秦惠文王都带头反对他。商鞅没办法之下把太子的师傅的鼻子给割了,太子才不敢再反对。有趣的是,当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却没有改变商鞅之法,秦国才得以继续强大。这也是商鞅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隽主导的这场改革也有不少人说闲话,更有言官跑来谏阻,要求李隽“守祖宗之法”,不要学王安石多所变革。更大言炎炎地下结论“这是亡国之兆”。其中有一个叫方正涛的言官纠集了一批言官,抬着一口棺材来死谏,打算要是李隽不同意收回成命,他们就跪到死。
历朝历代地言官虽不乏忠直之士,也有不少人借谏成名,李隽深知其中的厉害,对于这种人是杀不得的关不得。非常让人头疼。
李隽开始是好言相劝,给他们讲道理。要他们顺应时代的需要,与世推移,而他们死死不松口,硬是要摆出一派死谏到底的架势。李隽叫人送吃送喝给他们,他们不吃不喝,决定是死撑到底。
这一来,李隽决定改变策略。对他们说:“你们一共八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