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夹起一个灌汤包一口咬下去。这一口咬下去,可不得了。汤水一下溅在手指上,解晋鼻子不住翕动。道:“好香好香。”

“这是我请玉楼地大厨专门为你们做的,当然香啰。”李隽一边吃着灌汤包,一边解释,提醒解晋道:“你小子不要去吸手指,当心流到背上去。”

手指上的汤水流到背上,这事出现的机率太低,解晋对李隽在用兵打仗方面绝无怀疑。但是对这事却是一点也不相信,嘀咕道:“有这么邪门?”开始吸吮左手手指。他这一吸可不得了,那汤水顺着手指流到了手臂上,解晋忙去吸手臂,可是汤水又流到肘部。

解晋叫道:“流得这么快?”手臂抬得老高,这一来,汤汁流得就更快了,一会儿就到了肩部。跟着就到了背部。

“真够邪门的,真的流到背上了,还这么粘,这么烫。”解晋一下站起来,右手向背后伸去。

他的话立即引来一片笑声,李隽笑道:“你小子不信邪。现在信了吧?你小子仗是打得很好,吃东西嘛就不敢恭维了。这灌汤包,不要从中间吃,要从底部吃,先把汤吃掉,你从中间一咬,还不汤水四溢地。你手抬这么高,汤水只流到背上,没流到脚跟上,算是对得起你小子了。”他隽的话引来一片爆笑声。

“皇上。你早说嘛。我地背现在还疼着呢。”解晋埋怨起来。

清风子把一个灌汤包放在洁白的瓷碟上,再夹起来。指着连着瓷碟和汤包的汤丝,道:“解将军,你还没有发现这个吧?”

解晋是万万没有想到汤水竟有如此神奇之处,一双虎目睁得老大,惊奇之极地道:“这也不断?他们本事真不小,居然能把水抽成丝。”

“要不然,人家能叫大厨?”李隽笑言。

廖胜功咬了一口灌汤包,感叹道:“我们今天在汴京享用这等美味,固然高兴,又遗憾。”

他的话立即引起了清风子的的兴趣,问道:“廖将军,遗憾从何而来?”

“道长有所不知,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吃汤包,固然有将士们的功劳,也有皇上地功劳,更有祥甫和履善的功劳。”廖胜功解释道:“特别是祥甫,为了筹措军费,他的华发多了许多,看着就让人心疼。要是他能坐在这里与我们一道吃这汤包,估计他的华发都会变黑。”

他的话当然不能理解成李庭芝是食客,见了美食就乐不可支,而是说要是李庭芝能在这里与他们同吃汤包的话,那是对李庭芝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李庭芝宵衣旰食,为的就是光复汴京,汴京光复了,在汴京吃汤包,其意义非常之大,李庭芝必然是开心无已。

他地话一下子让众人的胃口大减,再也没有了食欲。这很好理解,他们在这里大快朵颐,而最应该得到肯定的李庭芝却没有吃到,他们哪里还有心情再吃。

李隽笑道:“你们不必内疚,朕已派人给临安送了一批灌汤包过去,要祥甫给朝中大臣们都分发一些。高将军和柳将军那里也送了一批过去,要他们给有功的将士们分上一些。陈宜中那里也送了一批过去。我们能坐在这里吃汤包,是全体将士们的功劳,是朝中列位臣工的功劳,我们不能独享。”

唐明皇为了讨好杨贵妃,从广东送新鲜地荔枝,被人讥笑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隽给李庭芝他们千里送汤包,虽是距离遥远,破费在所难免,但是清风子他们是绝对不敢把两者联系起来,因为这是对李庭芝他们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与其说是送吃的,还不如说是送的喜讯!

“皇上!”解晋他们是感动无已,难以言语。

李隽笑道:“你们别只顾着说话,吃吧。吃好了,我们还要商量大事呢。”解晋他们胃口大开,猛吃起来。

清风子赞叹道:“皇上不饰过,不掩功,德过唐宗。”

这话的意思是说李隽记着臣子们地功劳,承认臣子们的功劳,给予臣子应得的奖赏。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历史事件让人叹惜。他们的失败不是在于失败之时,而是在于成功之际,究其原因在于帝王居功,不承认臣子地功劳。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一句非常有名地感叹之词“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比如,越王勾践成功之后杀文种。

而能记住臣子地功劳地皇帝。恐怕要数唐太宗了,他对功臣不是学汉光武帝刘秀地做法“退功臣,进文吏”,而是重用如故,只是要他们好自为之罢了。

李隽虽是仅仅请解晋他们这些功臣吃一顿汤包,这是小事,但是其中的情谊就不同了,这是承认将军们的功劳。其意义非同凡响。

李隽哪有不明白清风子之意,道:“济济多士,爰成大功。”这是《诗经》里的话,用来赞美周文王礼贤士,人才济济的盛况,李隽借用这句诗。意思是说汴京能够光复,是将士们的功劳,请他们吃顿汤包,是他们该得的。

清风子以无限钦佩之情赞道:“皇上真仁圣之君!”

'奇·书·网'XXXX“皇上,汴京光复战中,鞑子地军队杂乱无绪,象没头苍蝇似的,贫道以为忽必烈很可能在炮火中遭到重创,才使得鞑子军队无人指挥,给我们以可乘之机。迅速收复汴京。”清风子分析着。道:“现在汴京光复,朝廷一面要准备围歼旭烈兀。一面要准备渡河北上,趁鞑子没有恢复过来之前,收复燕云之地。”

廖胜功很是赞同清风子的见解,道:“道长所言,我深表赞同,还请皇上下令。”

“道长这是深谋远虑之举措。渡过黄河北伐,趁鞑子没有恢复过来之前收复燕云之地是必然之事。”李隽点头赞同,道:“鉴于目前的情势,朝廷一方面要集中兵力用来围歼旭烈兀,追击郭侃残部,另一方面还要围剿那些散兵游勇,这兵力的需要会很大。再说了,集中所有的兵力同时渡河,这不现实,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船只。因而,我认为,应该分批渡河。先抽调出一批精锐部队,就不要他们参与围歼旭烈兀的行动了,进度短暂地休整,然后马上渡过黄河,攻占一些沿河城市,为后续部队的渡河创造条件。”

南宋目前面临的形势非常好,但是依然是“任重而道远”。渡过黄河后,要是仅仅是收复燕云之地的话,那也太对不起人了,因为还有大量的国土需要光复,东北、西北、西藏、新疆等地从秦汉之际就是中国的领土,现在却是境外之地,应该乘大胜之机一举光复。

再者,收复燕云之后,蒙古人地残部必然会向北撤退,会撤到大草原上去,利用广漠的草原休养生息,等到实力恢复得差不多了再向南进攻,企图恢复以前的霸业。这点,历史已经很好地给汉人上了一课,也先南下,上演的“土木堡事件”连明朝的皇帝都给活捉了。

因而,趁蒙古人大败之际,元气大伤之时,集中大军深入漠北,进行战略追击就成当务之急。战略追击的重要性,熟悉历史的李隽当然不会忘记汉武大帝所做的事,漠北决战后,匈奴主力被歼,国内很多人以国力大耗,“户口减半”“马匹短少”为由,上书汉武大帝要求不要再打仗了。汉武大帝不为所动,集中全力进行战略追击,虽因霍去病病死,卫青未再带兵,汉军的胜仗不是太多,最终还是把匈奴给拖垮了。当然,汉朝的代价也很大,但是汉朝耗得起,而匈奴却耗不起。

现在,虽然华北还没有光复,但是李隽已经面临着当年汉武大帝进行战略追击地局面,决不能给蒙古人休养生息地机会,进行战略大追击有绝对必要。

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那就是要渡过黄河的军队会很多,在中原地军队除了留下一些剿匪、恢复治安以外,都要北渡黄河,或去东北,或去西北,或去西藏,或去新疆,或去漠北。要把百万大军渡过黄河,绝不是朝夕之功,饶是南宋的海军够强大,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先渡过去一部分,攻占一些城市,用一个军事术语来说就是夺取一些有利的桥头堡,是眼下应该纳入行动的大事。

李隽接着道:“眼下的另一件事,就是我们应该把进军东北、西北、西藏、新疆和漠北也要纳入议事日程。虽然这些事还不是我们眼下的当务之急,也应该在考虑之列了。”

众人以无限钦佩的口吻道:“皇上圣明。”他们说得非常振奋。

东北、西北、西藏和新疆在秦汉之际就给收入版土,只因为唐末战乱才分裂出去,宋朝无能没有把这些固有领土重新光复,而李隽决心光复这些领土,的确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喜事,由不得他们兴奋。不要说廖胜功他们高兴,要是宋人真的能把这些地方光复,后人也是热血如沸。

“现在,我们就来议议,如何收拾旭烈兀。”李隽最后言道。

第三卷汴京篇第七十四章围歼旭烈兀(中)

第三卷汴京篇第七十四章围歼旭烈兀(中)

“可汗,伊儿汗又来信了。”亲兵队长把手里的信递给别儿哥。

别儿哥接过,拆开看了一遍,苦笑道:“伊儿汗,不是我不帮你,是我现在自身难保。我带领几十万军队来到大草原,没想到居然遇到马瘟了,我们的战马十之**病死,好好的骑兵现在变成了步兵,你说,叫我怎么帮你?没有了马,我们蒙古人还怎么打仗?伊儿汗,你应该向成吉思汗祈求,请成吉思汗保佑你。”

旭烈兀和别儿哥商量好了,由旭烈兀带领一支军队先期出发,别儿哥率领军队随后跟来。自从两人和好之后,别儿哥还是说话算话,旭烈兀出发没多久就率领军队赶来。别儿哥是钦察汗国的可汗,自从拔都西征创建钦察汗国后,钦察汗国主要是现在的俄罗斯人,他从北边赶来,自然要经过蒙古大草原。

蒙古人是从大草原出发,踏上征服世界的征途,按理别儿哥的行军是回家似的愉快,一开始也的确是这样。可是,好景不长,别儿哥到了蒙古大草原,下令全军休整,其实他是多年没有回蒙古大草原,想好好休息一下。

可他哪里想得到,他不休息还好,这一休息可不得了,因为蒙古大草原上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出现不计其数的老鼠。这些老鼠因为天气太冷,给冻饿而死,其中不少死在草里,牧民用草喂牲畜,没过多久。整个草原上就是瘟疫流行,牲畜大批死亡,特别是马匹,死亡率高得吓人。

别儿哥流年不利,居然赶上马瘟,他的战马要想不死都不行了。

当然,别儿哥是万万想不到。这都是李隽策划地细菌战。经过周密策划,南宋把那批为数不少的带有病毒的老鼠运到蒙古大草原上。草原上的马匹还有不倒霉的。

李隽策划这起细菌战,其本意是要减少蒙古草原上的马匹数量,从而达到降低蒙古军队战斗力的目地,没想到歪打正着,居然让别儿哥给赶上了,这事根本就没有在李隽的预计中,只能归结于天意如此。

知道这事后。李隽后悔得要命,他说“要是我有诸葛亮那等未卜先知地本事,就不会要胡苟他们把病毒只控制在对牲畜的传染上,而是扩大到能够疯狂地传染人,把别儿哥的军队给收拾了,那才叫干脆利索。”

不幸中的大幸,别儿哥的军队只是战马病死,人员几乎没有损失。正如他所说。没有了马匹的蒙古军队怎么行军?怎么打仗?

就这样,别儿哥的军队给迟滞在了蒙古大草原上,而急需他援军地旭烈兀却在中原苦苦盼望。即使别儿哥没有遇上马瘟,真的来到华北,他也不可能象旭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