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朝那些事儿-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急忙退兵。底下诸将本就瞧不起谢万,一听要退兵,没有一个人去提醒谢万,都带兵乱哄哄地向南逃跑。谢万没有威信,整束不住军队。本来是后撤,结果成了败逃。最后,谢万只带着几个亲兵逃了回去。
慕容俊见晋军不战而逃,便派慕容恪、慕容评、阳骛、慕舆根等分率数路燕军,渡河南下攻城,夺到了许昌、颍川、谯沛等淮河北岸的城市。晋廷非常愤怒,这是打仗么?简直是放羊嘛,连放羊都不如!于是将谢万废为庶人,郗昙虽事出有因,但也有罪,降职为建武将军。
谢万废为平民之后,他的三哥谢安(谢奕是老大)开始步入仕途。谢安在兄弟中排行第三,自幼聪明多智。四岁时,当时的尚书吏部郎桓彝(即桓温的父亲)看到他,大发赞叹:“这孩子风俊神清,以后肯定不啻于王东海(王东海即王承,是晋朝一代名臣)!”稍大一些,谢安更是气宇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至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一时成为时尚。
谢氏渡江后,寓居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的东山。谢安年轻时无意仕途,每天跟支道林、王羲之、许询、孙绰、李充等名士一起谈文论诗,畅谈玄理,还经常与他们一道游赏山水,借以自娱。书法与文章的著名代表作《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于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与这班朋友雅会兰亭时所作。当时谢安也吟诗作文,以尽雅兴。
在谢安盘桓东山,放情山水的时间里,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和孙绰等人相约泛舟海上,不料后来起了风浪,一时间波涛汹涌,浪卷云翻,同伴们都大惊失色,想要马上返回。只有谢安一个人游兴正浓,吟啸诗文,若无其事。划船的老头看他相貌安闲,神色愉悦,便继续向远方划去。这时更加风急浪猛,小舟像一片树叶在惊涛骇浪间翻转,其他人惊恐万状,站起来喊叫,谢安却从容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大家这才平静下来,船得以平安驶回。从这件事上,大家才认识到谢安的心胸胆量,足以镇安朝野。
青年谢安以名士风度闻名于当时,就在他流连于会稽山水的时候,也曾多次被举荐出来做官。第一次是他年仅弱冠时,扬州刺史庾冰听到他的声名,几次下郡县敦请逼迫他做自己的属下。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谢安只好告别自己喜爱的家园前去赴召。可是才过了一个多月,他便打道回府了。另一次是在七年后,大将军桓温征伐蜀汉时也关注到谢安的盛名,就上报朝廷让谢安做他的司马。谢安这回更加干脆,以世道难行为由,婉言拒绝了桓温的好意。
当时谢氏家族中,谢安的从兄谢尚等兄弟辈有很多人已做了高官。谢家门前经常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有一次,谢安的夫人刘氏指着那些富贵的本家兄弟悄悄地跟他开玩笑:“大丈夫难道不应该这样吗?”谢安听罢,手掩鼻口悄悄对夫人说:“恐怕我以后也不免要这样。”
尽管谢安知道自己为了家庭的崛起不免要出仕,却仍旧屡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当时有人感慨地说:“安石不肯出,天下百姓可怎么办呢?”但也有人认为谢安不尊重朝廷,竟连续几次弹劾他,并要朝廷对他施加禁锢,限制活动自由。面对外界的种种反应,谢安依旧稳如泰山,淡若池水,对此根本不屑一顾,直到他的弟弟谢万兵败遭到废黜后,谢安为了保持家族地位,更为了使其经略得以致用,才决定步入仕途。不久后,谢安受桓温之邀,担任征西大将军府的司马。
燕国攻取淮北之后,慕容俊十分高兴,雄心大发,决定实行他吞并天下的志向,开始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命令每户百姓家只能留一名男丁,其余都征召入伍。后来因为老百姓受不了,农田无人耕种,又改为三丁抽二,五丁抽三。同时广备粮草,打造兵器。正在踌躇满志的时候,慕容俊却得了大病,一病不起,到第二年正月病亡,时年四十二岁。
太子慕容继位,只有十一岁。遂以慕容恪为监国太宰,总领朝政。以上庸王慕容评为太傅,副赞朝政;以阳骛为太保,慕舆根为太师,参辅朝政。
东晋朝廷因为丢了两淮的大片土地,一直耿耿于怀,得知慕容俊已死,又想北伐,但却选不出可以统兵的大帅,最后还是不得不命桓温北伐。桓温却道:“燕国最可惧的不是慕容俊,而是慕容恪,有他在,不可伐。”东晋朝廷这才极不甘心地暂时放弃收复两淮的打算。
慕舆根和弟弟左卫将军慕舆干欲独掌朝纲,排斥慕容恪,于是先假意拥慕容恪称帝,遭到拒绝后,跑到太后那里说慕容恪有称帝之心,要请诏命诛杀慕容恪。太后可足浑氏不知所以,点头同意,但年仅十一岁的慕容坚决反对,表示自己信任慕容恪。慕舆根兄弟的阴谋失败。两个人遂决定孤注一掷,带领禁军发动兵变。慕容恪早有防备,带领自己的军队很快扑灭兵变,将二人灭门。
到了第二年,燕国和晋国又起战事。起因是河内太守吕护投降东晋,被东晋拜为冀州刺史。慕容恪遂带军八万去攻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吕护一面守住城池,一面向东晋求援。东晋本打算派兵去援,但再一次遭到桓温的反对。桓温认为黄河北岸不可守,建议吕护带兵南归。这时晋穆帝突然病亡,死时年仅十九岁。因为晋穆帝没有儿子,遂以晋成帝司马衍的儿子司马丕继承皇帝位,改元隆和。晋廷这么一乱,就顾不上派兵了。结果吕护让燕国军队整整围了半年多。吕护等人饿得够呛,最后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带兵突围,被慕容恪所擒。慕容恪并没有为难吕护,而是授他为宁南将军,并为城中百姓和士兵供给粮食,吕护深受感动,表示自己愿意为燕国立功赎罪。
其实慕容恪正要利用吕护。因为晋国不重视洛阳,只在洛阳放了七八千士兵防守,慕容恪早有取洛阳之心。但他一直担心从邺城整军南下会被东晋盯上,派兵去增援洛阳,反而不妙。现在正好刚灭了河内,离洛阳已经比较近了,东晋并不防备自己。此时去攻洛阳,等东晋发现也已经晚了,根本来不及增援。慕容恪于是命吕护带五千士兵以败兵的名义去骗开洛阳的城门。洛阳守将陈祐以为吕护是突围逃过来的,正要开城门,长史沈劲道:“吕护可疑,不可开城。”沈劲的父亲是沈充。沈充当年是王敦的心腹重将,后随王敦叛乱,战败后被杀。沈劲因为父亲的缘故一直无法做官。三十多岁的时候,沈劲才得到丹阳尹王胡之的保荐,被授为洛阳冠军长史,
陈祐说:“我怎么看不出来呢,哪里可疑?”
沈劲道:“可疑有三:燕国以八万之众把河内围得如铁桶一般,慕容恪又是极有智谋的人,吕护一支弱旅怎么能突围出来?纵然吕护逃出了,一定是经过一番苦战,而且他在河内被困了半年之久,士卒必然憔悴。可你看看城下士卒,一个个精神饱满,盔甲鲜亮,身上连一个血点子都没有,队伍里一个伤兵都没有,哪儿像是半年没吃过饱饭,从八万大军中杀出来的。还有,吕护既然逃出,为什么没有带家属?”
陈祐听了恍然大悟,问沈劲怎么办?
沈劲道:“我们埋伏一千弩兵在瓮城之上,然后开门,等他进入瓮城,万箭齐发,必能射死这个老贼。”
陈祐遂令开门。吕护与副将段崇带兵入城,将到瓮城之内,却见正门紧闭,一声梆响,利箭如暴雨般射下来,顿时无数兵士倒地,吕护和段崇急忙后撤。这时城门打开,沈劲带三千骑兵追杀出来。吕护五千士兵剩下不到两千,一路向北逃去,到了黄河边刚上了渡船离开岸边。沈劲追到,又是乱箭齐发,吕护被流箭射死。段崇最后只带了三四百人逃回野王,见了慕容恪,大哭不已。
慕容恪自责道:“是我虑事不周。”遂亲率大军进攻洛阳。陈祐见八万燕军来攻,知道洛阳不可守,要弃城南逃。沈劲慨然道:“我常为父亲陷于不义而遗憾,早就想为国立功,以雪先人之耻。现在我得到了这个机会!捐躯沙场,马革裹尸,便是我的志向!”军队中有七八百人听了沈劲的话也志愿留下。陈祐道声保重,带着剩下的几千人离开了洛阳。
燕军八万人来到洛阳,没用多长时间就攻下了洛阳。沈劲以数百将士杀伤杀死燕兵上万。慕容恪俘虏了沈劲,怜惜其才,欲劝降沈劲。沈劲道:“我的志向就是死得其所!”慕容恪很是佩服,便要放他。中军将军慕舆虔道:“沈劲的确是有勇有谋的壮士。然而正因为他智勇双全,将来必成燕国之大患。既然不能为我所用,只能杀之。”
慕容恪遂杀沈劲,然后命人厚葬。燕军乘势将河南其他诸城一并攻取,占领了今河南全境,与两淮连成一片,向南和东晋以淮河为界,向西与秦国以崤山和渑池为界。燕国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
东晋朝廷本来一直防着桓温,但是燕国不断南侵,朝中又无人可用,只得仍然重用桓温。桓温到了现在已经是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假黄钺,基本掌握了东晋六成兵马。晋廷又让桓温兼领扬州牧,入参朝政。
桓温不愿入朝受制,遂把自己的办公地点搬到姑孰,以吴国内史庾希为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龙骧将军袁真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以其弟桓豁为荆州刺史,桓冲为江州刺史,又以抚军司马王坦之为大司马长史,征西掾郗超、谢玄为大司马参军,王珣为大司马主簿。桓温把自己的人全部安插到重要位置后,又找算卦的测算晋国的运道。谢安知道桓温私下里测国运后,猜到桓温有不臣之心,便开始想脱身之计。
桓温正在经营扩大自己势力的时候,正是慕容恪率军渡黄河,袭洛阳,取河南的时候。东晋朝廷急派相王司马昱到洌洲,和桓温商量北伐拒敌的事。正在这关键时刻,朝廷传丧报,晋帝司马丕死了。这个皇帝不是病死的,而是迷信黄老之术,常服所谓长生不老之药,慢性中毒而亡,死时二十五岁。
司马昱闻报,只得返回建康主持国丧,商量立新君之事。而桓温此时心已不在北伐之上,遂任由燕国尽占河南之地。
司马丕也没儿子,经大臣朝议之后,拥立他的同母弟弟司马奕为帝。时为公元365年。
燕晋征战暂时告一段落,凉州的事已经好久没说了,咱们接着上次张瓘向前秦称臣说起。前凉向前秦称臣三年之后,张瓘欲废掉凉王张玄靓而自立。宋混早就对张瓘专权不满,表面拥护张瓘,暗地派弟弟宋澄带着二三十个亲信家兵,来到南城军营,对诸营将士道:“张瓘谋逆,愿讨贼者随我来!”这些凉州将士对前凉张氏还是有感情的,于是便有很多人站出来支持。宋澄很快凑齐了七千人马,率领这些人马杀向张瓘府。张瓘赶紧组织自己的人来反击,但仓皇间没凑齐多少人。兵败后,张瓘与其弟张琚先后自杀而亡,余众投降。宋混夺政后,劝张玄靓去凉王之号,降称凉州牧,自己做辅政大臣,执掌朝纲。两年后,宋混病死,其弟宋澄继续独掌朝纲。凉州右司马张邕趁着宋混病死,宋澄没什么威望,又发动兵变杀死宋澄,并灭其族。这次政变后,张邕被任命为中护军,张玄靓的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