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晋朝那些事儿-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攻雍上,奚斤进攻滑台。
  虎牢关的司州刺史毛德祖连忙派司马(官名,不是姓)翟广驰援滑台,又派长社令王法政去守召陵,将军刘怜守雍上,防御司马楚之。
  司马楚之攻打雍上的刘怜,因为刘怜坚守不能攻下;奚斤围攻滑台,也不能攻下;只有尚书滑稽乘虚攻下防守薄弱的仓垣,陈留太守严稜则主动向奚斤请降。但魏军占领仓垣和陈留并不能改变战局形势,晋军和魏军仍被宋军所阻挡,不能南下。
  于是拓跋嗣亲自率军五万,向南进发,并向奚斤下了死命令,如果攻不下滑台,就要治罪。奚斤遂亲自冲到第一线和士兵一起攻城,魏军士气受到鼓舞,攻城力度明显增加,很快攻破滑台。守吏王景度弃城而逃,司马(官名)阳瓒率兵与魏兵巷战,最终被俘后遇难。奚斤乘胜击败迎面碰上来的翟广援军,直抵虎牢关下。毛德祖固城而守,魏军屡次强攻,损兵折将,不能登城,再次被阻。
  这时魏军的黑矟将军于栗出兵河阳,进攻洛阳的辅城金墉。毛德祖则派振威将军窦晃沿黄河南岸布防,堵截于栗。
  魏军又派将军叔孙建等部队向东迅速渡过黄河进攻青州和兖州。宋国的豫州刺史刘粹,则派属将高道瑾据守项城,徐州刺史王仲德带兵据守湖陆,阻截魏军。
  魏军的娥清、期思侯、闾大肥等部进攻础x(今山东茌平西南古黄河南岸),兖州刺史徐琰稍一接触便向南逃跑。于是魏军的这部分很快攻破了泰山、高平、金乡等郡。叔孙建便由此向东逼近青州,青州刺史竺夔据守东阳城,同时向建康求救。
  宋国派南兖州刺史檀道济会同冀州刺史王仲德,出师东援;庐陵王刘义真这时也派龙骧将军沈叔狸,率军支援。
  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最终魏将于栗在奚斤部队的配合下突破了窦晃的防线,大败窦晃,直逼金墉城。据守金墉和洛阳的河南太守王涓之听说魏军来了,弃城而逃。魏军不战而得金墉、洛阳。于栗被拓跋嗣任命为豫州刺史,镇守洛阳。这时,魏军得以抽出所有兵力集中到虎牢关那里猛攻,虎牢关越加吃紧,奚斤、公孙表等部日夜猛攻,魏军的后继部队源源不断。毛德祖拼命抵御,并挖通六条地道,夜里从地道中出来偷袭魏军,将魏军击退。但魏军被击退并不乱阵脚,毛德祖又不敢追击迫敌决战,只能占了便宜后迅速回城。所以魏军很快又重新集结攻城。
  毛德祖又用了一个反间计,假装和公孙表通信,却故意让奚斤看到。奚斤查获书信后,立刻密报拓跋嗣,正巧太史令王亮和公孙表有矛盾,便借这个机会向拓跋嗣说了公孙表的许多坏话。拓跋嗣于是迅速派了钦差大臣,飞驰到公孙表的营中,把公孙表给勒死了。
  公孙表本是一员勇将,他一死,毛德祖便减轻了许多压力,虎牢关竟然因此又守了三四个月。
  在山东方面,拓跋嗣命令叔孙建急攻东阳城,又任命刁雍为青州刺史,命令他率部协助叔孙建攻城。刁雍就是被刘裕杀掉的前豫州刺史刁逵的同族,刁逵被杀后,刁氏全族被杀。只有刁雍逃到后秦,后秦灭亡后又逃到魏国。
  东阳守吏竺夔一共只有两千来人,他先派人把所有的庄稼都收割了,然后守城不出。魏军进入青州后,因为不能就地筹粮等待后勤补给,浪费了一些时间。济南太守桓苗趁这段时间赶到东阳城,与竺夔合兵一处共同守城。
  魏军不惜代价地强攻,多次造成险情,并且有一次已经攻塌了一段城池,竺夔和桓苗在城缺口拼命抢堵,用尸体填埋缺口,总算击退魏军。这时魏军中流行起瘟疫,有一大半士兵染病。叔孙建要退兵,刁雍极力要求继续进攻。正在争执时,宋军的援军檀道济部到了,魏军遂迅速撤退。
  檀道济是扔了辎重急行军,到了东阳城时粮草已尽,士兵们也饿了一天了,所以也不能追击魏军,便留在东阳城修筑城防。
  魏军在东部无法前进,而且碰到了宋军主力,只好把进攻重点全部集中在西边,集中了更多的兵力强攻虎牢关。拓跋嗣亲自在军中督战。
  虎牢关已经被围七个多月,每天都在打仗,士兵已经死伤大半,在魏军前仆后继的强攻下,虎牢关在十多天后被攻破。但毛祖德已经事先在城内又修了三重城,魏军本来以为成功了,却见眼前又有一重城墙,只好又拼命往里攻。攻了一重又一重,攻到第三重时,宋军檀道济部已经兵至湖陆(今河南焦作),刘粹来到项城,沈叔狸一部则在高桥(今江苏东海东北)。檀部被魏兵阻住,而刘部和沈部则因畏惧魏兵强盛,不敢与之决战。魏军得以从容攻破虎牢关,参军范道基率二百人突围南逃,毛德祖被俘后受到很好的待遇,但因伤重而死。虎牢关被攻破后,司、兖、豫三州诸郡县(大约为河南省全境和山东省西部)全部为北魏占有。
  拓跋嗣本来还想乘胜南征,但也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罢兵回都。他回到平城后很快病死,太子拓跋焘继位。拓跋焘听从丞相崔浩的话,停止战争,休兵养民。宋军连打败仗,也失去了反攻信心。两国遂罢兵。
  拉锯战
  宋国丢失了大片土地,这让当年跟着刘裕打江山的这帮将臣很是窝心,但皇帝刘义符倒没觉得有什么,照玩不误。这引起了下面这帮老将老臣的不满。徐羡之、傅亮和谢晦三人虽然掌握朝纲,但他们更想要的是一个能带领宋国一统天下的明君,而不是一个大权旁落,只知玩乐的昏君。于是,三个人和太后商量要废掉刘义符。但废掉刘义符后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更让他们难受的刘义真会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帝。刘义真就是当年丢掉长安的那一位,后来又因为夸夸其谈,被刘裕认为不能担当未来天子的重任。而且这个人建立私党,拉拢有自己的一批人,根本不把这帮老臣们放在眼里。也就是说如果刘义真当上皇帝,这帮老臣都将被打击下台。于是在废掉刘义符之前,他们先一齐攻击刘义真,以“潜怀异图”、“讪主谤朝”的罪名将刘义真废为庶人,送到新安郡监视居住。后又派人把他勒死。
  除掉刘义真后,三个人通过太后发动兵变,废掉刘义符,拥立刘裕的三子刘义隆为帝,刘义隆时年十七岁。刘义符被废为营阳王,徙往吴郡,在路上又被徐羡之派人杀死,时年一十九岁。
  徐羡之、傅亮和谢晦把这一切都干完之后,突然后怕起来。废帝、杀帝,这是历代权臣才会做的事。刘义隆和他们并不怎么亲近,拥立刘义隆的事也并非是刘义隆的意愿。如果刘义隆要计较起来,他们三个就是每个人长九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傅亮决定面对现实,刘义隆要算后账,他也认了;徐羡之则心存侥幸,他问傅亮刘义隆可以和历史上哪个皇帝相比。傅亮说可以和晋文帝司马昭、晋景帝司马师(司马炎的伯父)相比。徐羡之说,既然皇帝是个明君,那一定能理解我们的一番苦心。傅亮回答他说:“那也未必。”谢晦则请调为荆州刺史,并且暗中把所有自己用过的旧兵和部将都调到荆州,以防不测。
  刘义隆上台后处理朝政,批阅奏章,管理国家,每天都过得很忙,从来不提三位辅政大臣废帝杀君的事,这让徐羡之和谢晦渐渐放下了心。直到登基后的第三年,刘义隆突然利用自己的亲信士兵在京中将傅亮和徐羡之除掉。在荆州的谢晦得到消息,知道自己也不可免,遂举兵造反。刘义隆早就把檀道济召到建康为帅,并调集了兵力准备平叛。知道谢晦造反后,檀道济从建康出兵,江州刺史王弘、彭城王义康、豫州刺史刘粹等人也先后出兵,一齐讨伐谢晦。谢晦虽然善战,但出师无名,军心不定,再加上他的对手从各方面都要比他要强大得多。谢晦很快兵败,被押至建康后杀死。谢晦一党大多被诛。刘义隆加封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兼江州刺史,并提拔了一大批新进将领,很快朝中之人都成为刘义隆的亲信。刘义隆从此算是真正掌握了宋国的大权。
  北魏拓跋焘登基以后,柔然趁拓跋嗣去世,再次大举南攻魏国。前文说过,柔然在豆代可汗的带领下变得十分强大,与北魏经常发生大规模战争,争夺北方霸权。公元410年5月,北魏和柔然曾进行了一次大战,柔然战败,豆代可汗在败退途中病死。他的弟弟蔼豆盖可汗继位,但四年后被北燕所杀,社仑的堂弟大檀,即纥升盖可汗继位。大檀继位后,继续和北魏开战,并放弃前嫌,实行联合北燕和后秦的策略,使北魏十分被动。双方多年战争,互有胜负。大檀这次率六万骑兵先攻陷了北魏故都盛乐,再包围云中城,北魏的北方边境一时吃紧。
  拓跋焘早在十二岁时就在河套参加过抗击柔然的战争,所以对柔然的战术也颇为熟悉。他力排众议,亲自率三万骑兵急赴云中救援。柔然依仗人多,重重包围赶来救援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及所部。拓跋焘命令所有弓箭手集中射向柔然大将于陟斤。于陟斤被北魏军射杀后,拓跋焘趁势率军大纵深地向前穿插突破,北魏将士气势大振,奋力突击柔然军。柔然军顿时被搅得一片混乱,大败而逃,一直逃到漠北才敢停下。北魏军遂解平城之围,并趁势收复盛乐。
  第二年,赫连勃勃病逝。因为长子赫连与父亲赫连勃勃曾发生矛盾,赫连勃勃要废掉太子,赫连先行兵变,但被其弟赫连昌所杀,所以次子赫连昌成为太子,继承了帝位。拓跋焘决定趁机讨伐胡夏,但一些将臣认为,如果柔然趁北魏西征,国内空虚时进攻北魏本土,那是很危险的。建议先进攻柔然,把柔然灭掉或赶到沙漠的北部才能保证安全。崔浩道:“胡夏的统治很残暴,早就不得民心,赫连昌又是个愚蠢的人,胡夏国土也不大,此次进攻胡夏一定会迅速胜利。等柔然南攻时,我们早就已经班师回来了。”
  拓跋焘遂派奚斤率五万骑兵向南袭击蒲阪,将军周几向西南袭击陕城,河东太守薛谨为先锋,拓跋焘亲领大军,向西进攻统万城。恰好遇到天气突然降温,黄河结冰,拓跋焘临时又做出决定,亲率两万骑兵,迅速过河,以急行军速度进兵到统万城下。赫连昌没想到拓跋焘来得这么快,根本就没有时间调集部队,也没有准备长期守城的储备,只能把城中的军队集合起来仓促应战。
  双方大战不久,夏军即败,退回城中。魏将豆代田带一支小部队紧跟着杀入。夏军借助复杂城防,拼命抵抗,豆代田所带的魏军竟又被挡出城外。因为统万城十分坚固,城墙高大坚固,拓跋焘没有强行攻城,在城外劫掠一番,退兵回国。这时,周几攻破了弘农关(即函谷关),但不久在弘农病死。奚斤暂时接管周几的军队,继续进攻蒲阪。蒲阪被魏军攻破后,夏将乙斗逃往长安。长安守将为赫连助兴,是胡夏皇帝赫连昌的弟弟,他听说奚斤带八万大军来攻长安,弃长安,退守安定。关中险地竟不战而弃,被奚斤轻易得到。
  北魏得关中后,便与凉州接壤。北凉王沮渠蒙逊,氐王杨玄,为了避免魏军乘胜灭了他们,都主动向北魏纳贡称藩。拓跋焘接受了两国的称藩后,继续操演士兵,准备攻城器具,打算对胡夏进行最后的一击。
  不久,赫连昌派弟弟平原公赫连定,率两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