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明之冒牌皇帝-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里在明初还是人烟稀少的,根据沈孝成南征越安的移民方案,朱明复让谈氏一案人犯去当拓荒的先锋去了,这叫一举两得。
谈悾饕患仪ň佣汉螅只指丛帐稀板Lā保赴倌甑姆毖埽L宜斐傻耗诖笮眨阂惨虼吮蝗嗣呛白鳌疤ǖ骸保蛟诘汉痛舐街淠且坏狼城车暮M逯剩直怀莆疤ㄍ濉保饩褪翘ㄍ逯恼嬲衫础
历史学家一直搞不清台湾地名之由来,很多人主张“台湾”之名来源于周婴《远游篇》中的“台员”和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的“大湾”,“台湾”则由“台员”、“大湾”等或因语音相同转译而来,也有人说台湾之名士从当地部落名称谓转化而来的。
其实这些都不对,正确的起源就是来自“澹台”家。
正文 第五十二章 请你去远方
更新时间:2014…5…30 9:24:58 本章字数:2903
第一批二十艘大海船已经顺利完工了,根据惯例,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一次试航,朱明复决定试航时就顺便运送一下这些流放犯,节约成本的事情他最爱干了。
流放犯中也有数十个官员,先前他们几乎个个都交了廉政保证金,这并非朱明复不守信用,实在是以前朱明复只是赦免他们的经济问题,并未赦免他们的政治问题。
牵涉到谋反这样的大案,即使是无心的,总是要严惩的,流放已经是最轻的刑罚了。
其中一名还是朱明复穿越以来认识的第一位大明公务员,他就是南京那个爱踢人的刘捕头。
朱明复一直觉得那次在谈氏衙门碰到的刘捕头十分眼熟,后来让东厂仔细查证,那个刘捕头果然是从南京调过来的,而且他的档案上明确记载了“建文四年五月,抓获和尚奸细一名”。
这位刘捕头虽无大恶,但长期以来投靠谈家,所以把他流放也算是罪有应得,但是当年建文四年那三脚确实踢得比较重,令朱明复印象比较深刻,无法忘怀。
建文七年七月底,天气很闷热,江边的柳树都被晒得枯萎了,知了都和最近的专家一样很久没有大放厥词了,总之气氛有点烦闷。
几千名流放犯排着队在衙役的呵斥下挥泪上了“苏州号”大海船,有些人一步三回首恋恋不舍,更多的人是暗自垂泪,这艘以他们家乡命名的海船却要载离他们离开苏州,不能不说有点恶搞。
不过皇帝陛下很仁慈给他们在另外的船上装运了农作物种子、耕牛以及必要的农具,好让他们能够顺利在岛上生活繁衍,从而更早得占据那在未来无比重要的海岛,流放犯也要好好利用起来嘛。
在流放犯已经全部上船,正准备起锚的时候,突然流放犯们看到岸边远处冲过来几排近卫军,人群顿时汹涌起来,甚至有些人猜测是朝廷改变了主意,准备再把他们抓回去的,近卫军走近岸边的时候,船上哭声已经和波浪一样此起彼伏了。
近卫军在岸边列好队,然后从中间走出一个华服青年,奇怪的是他像江洋大盗一样蒙着面,只是蒙面的布不是寻常黑色的,而是很显眼的明黄色,应该说这应该是蒙面侠中的独创了。
只见此人嘴唇一动,一排近卫军汹涌进入海船,人群又掀起一阵巨大骚动,刘捕头了解官府的作风,他知道只上来这么些人肯定是针对个别人犯的,而自己只是一个小小捕头,绝不值得近卫军来抓的,所以他踮起脚尖想看看是哪个倒霉蛋在最后一刻被揪出来去砍头。
近卫军呵斥开人群,直奔他那个方向而去,他幸灾乐祸得朝周围乱瞅,看看哪个家伙像是罪大恶极的样子。
“你,就是你跟我们走!”
一位军官边对比着手中的画像边指着他鼻子。
“军爷,你再仔细瞅瞅,我叫刘权,只是个捕头”刘捕头此时还比较镇定。
“哼!抓的就是你,来啊,带走!”
在一阵杀猪般的嘶喊和众人幸灾乐祸的眼神中,刘捕头被拉下了海船,他是被架空着抬出去了,这一幕实在太难以接受了,他深信肯定是被人诬告了,那一刻他第一次开始憎恨诬告这个词,诬告这个词原来在他字典里都是代表这财富和进账的。
华服蒙面青年看到他,眼睛笑了,笑得很清凉,然后他上前对着被吓瘫的刘捕头,奋起右脚,“啪”,刘捕头飞了出去,然后军人们又把他捡回来,再架好,蒙面人再次把他踢飞,如斯三次。
“给他上好药,然后送回船上去!”
华服青年发完话,背面扯下面罩,骑马扬长而去。
刘捕头生不如死,这玩得哪一出,他实在想不出这辈子得罪过哪位小心眼的军队高干子弟,从而特地跑过来让他受这番侮辱,他觉得那声音似乎有点耳熟,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当“苏州号”出发的时候,明教高手刀王和鹰王也乘船出发了,不过他们不是去台湾,他们是去辽东。
谈家的谋反之源头不在苏州在蒙古,具体到人就是张宗周,此人不除,明蒙之间的和平就没有保障,大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不太牢靠。
此前谈惠明一一交代了和辽东情报站之间联络的暗号和信物,于是两位高手带着二十颗东珠冒充谈家的信使北上辽东。
这次旅行很顺利,也很愉快,新船很舒适,海风很和煦,草原上的烤羊也比较够味,任务对他们来说也很轻松,仅仅是杀一个人而已。
两个月后张丹枫捎来消息,其父不幸被政敌刺杀,他已继任瓦剌部右丞相之职务,请皇帝陛下给予适当的支持。
朱明复当即派出特使前往瓦剌部吊唁并祝贺新领导人继任。
张丹枫赠予明朝特使上好东珠八颗,表示他对皇帝陛下的敬意。
张丹枫说准备举族西迁,请皇帝知会有好战之名的燕王朱棣先生不要乘机进攻他,并要求明朝支援部分粮草作为路上干粮。
三年之后,朱明复第一个大战略终于实现了,当年在张丹枫剑下的脱身之语,如今即将变为现实。
这种感觉不是一般的好。
朱明复立即名令山东的廖平和铁铉帅军到达蒙古边境,一边送去粮草,一边监督瓦剌部西迁,同时接受瓦剌部的土地。
朝廷给朱棣传达了朝廷即将在蒙古边境开展军事行动的消息,请他不要无故靠近,否者后果自负。
朱棣正专心经验东北呢,他还盼着和朝廷合作从倭国抢掠人口呢,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闹事。
张丹枫以“刺杀张宗周”的罪名清洗了瓦剌部内反对西迁的贵族后,下令西迁寻找新的美丽家园。
徐辉祖在陕西甘肃边境布置兵力,监督张丹枫的行踪,在确认瓦剌部已经安全通过后,他立即迁移数万西部贫困牧民至瓦剌部西部领域,同时派兵驻扎西蒙古交道要道。
一切都很顺利,从此明朝北境几乎没有了蒙古势力,朱元璋大为头痛的元朝残余势力至此和匈奴人一样彻底消失。
但有人欢喜有人忧愁啊。
瓦剌部十余万人,八万能战之兵一路向西数千里,从阿尔泰山北麓经过,最后在伊希姆河流域驻扎下来,即现金哈萨克境内,在与大地土著打了数战后,顺利成为了当地的新主人。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南方人打不过北方人,而西迁的少数民族一般都能大杀四方,比如匈奴突厥的西迁就杀得欧洲人哭爹喊娘,还有蒙古成吉思汗的西征,一下子把当时正盛的花刺子模国轻松灭了,辽朝被金朝灭亡后,其残余势力竟然还能在西域建立一个百余年的西辽,可见西方人打不过东方人是有无数史实证明了的无上定律。
张丹枫伊希姆河流域建立起一座城市,名为“新苏州”,以表示不忘故地也,并正式建国,国号为“周”,史成张氏西周,当地土著称他为“苏州可汗”,称其国为哈苏可汗国。
但他并没有停止脚步,数年之后他站稳脚跟后,又率军越过乌拉尔山,向西寻找更大的土地。
从此,后来欧洲历史上那个可怕的“丹疯王”正式亮相了。
正文 第五十三章 平倭之战(一)
更新时间:2014…5…30 9:24:58 本章字数:3421
至此,朱明复像一个清洁工一样有效清理了明朝建国前三股主要残余政治势力。
陈友谅残余势力崇友堂见机最早,归顺最早,对自己的帮助也最大,实现了成功转型。
张士诚残余势力和北元混在一起,此次也得到了有效清理。
大明帝国而今非常明净,就像酒店里的马桶一样,刚刚被朱明复这个清洁工打扫过,搞政治的就像扫厕所的,总是在清扫人心中产生的秽物啊。
这件事唯一的副作用就是收了一个花痴妹妹。
朱明复让谈悾髟诹僮咔把萘艘淮ο罚笎{明告诉谈镜明,她其实是朝廷某王爷的女儿,当年被父亲偷出来的,谈镜明先哭泣,然后心中暗自窃喜,原来我也算是一位公主啊。
谈悾鞅嘣炝颂钢僭ツ涎笫涨房钊チ耍约阂步ズM夥⒄怪嗟钠ɑ
对于花痴女而言,谎言不需要精雕细琢,只要是一个谎言就够了,再蹩脚的谎言都有人信,就像最花痴的女人都有人娶一样。
此时江南造船厂已经完成了他的阶段性任务,暂时停工整修一段时间。
由于要清理谈家余孽,大批临时工被解散,“爱江南”的姑娘也因此大批回去,琴儿被柳隐安排来到了苏州。
到苏州的第一天,她来到了小时候的家,甜酒巷李家铺子。
那里正展现一幅奇特的景象。
几百个近卫军正在热火朝天拆房子。
军人干活比较生猛,他们不考虑建筑材料的再运用,直接用大圆木如攻城般把墙撞倒,然后再把废物拉走,周围群众都在看热闹。
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太太正拉着一个目光痴呆的人说:“李翠啊,这里拆好,咱们就在这里把你的家照原样重建一个,那时你的病也就该好了”
琴儿顿时痴了,泪花飞溅,然后飞奔了过去
李家铺子重新开业了,朱明复让他承销自己的香烟生意,还免了他五十年的商税,其实朱明复并不小气。
琴儿却不愿离开本行,经林三娘的说情,朱明复责令钟奇作为苏州的地方官负责此事,一定要挽救好失足妇女,并声言如果教育不好,就让罚钟奇娶她为妾。
这本来是朱明复对钟奇的恶作剧,但后来不知怎的琴儿还真的看上了钟奇,声言除非嫁给钟奇,否则绝不从良,在征得李和风的同意后,朱明复下旨命令钟奇娶琴儿为妾,为此钟奇哭了三天。
但琴儿自入钟府后,却完全变了一个人,变得如李和风般贤良淑德,琴儿带过来大批资产,加上把李家铺子经验得很好,钟奇从此过上了富裕安康的好日子。
林三娘不愿意回南京,从此就和谈镜明一起住在了行宫,谈镜明后嫁给了吴慈新,吴慈新不在意女人的智力,他只看中她的身份,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桩不错的生意。
洪蛟被任命为锦衣卫苏州负责人,专职保护林三娘安全。
在张丹枫开始西迁后,朱明复就开始布置平倭之战。
这段时间倭寇的人已经带着龙万云的钱财收买了大批倭国官员,他们的细作也大量渗透尽了幕府各要害部门,一休和尚和新佑卫门成功在京都是拉拢了一批南朝残余势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