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枭雄在乱世-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够拖住东北军的反击部队,为美军争取到时间,但是到了十一日薄暮,随着五万日军溃散,帕特里奇不得不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对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将D集团军救出来

第七十七章 弹尽粮绝

  第七十七章弹尽粮绝
  
  十一日午夜,第二十七集团军与美军D集团军在武清西面的一零五国道上遭遇。
  
  必需承认,帕特里奇及时调整部署,为美军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如果不是提前留下了一个主力师,加上留在后方的两个国民警卫队师,恐怕在东北军的反击部队杀到后,D集团军将与之前的A集团军一样,被迅速击溃。甚至可以说,D集团军的遭遇比A集团军还要悲凉,因为东北军是从后方杀来的,而不是从正面发起反击。
  
  可惜的是,这并没改变美军的艰难处境。
  
  面对东北军的反击部队,美军官兵第一次发现,M1A2的一百二十毫米坦克炮很难在正常交战距离上打穿M1A3的正面装甲
  
  要知道,当时D集团军的整编工作最不彻底,不但没有像C集团军那样得到加强,也没有像A集团军那样获得全新的主战装备,主战坦克仍然以M1A2为主,只有一个师装备了M1A3,而这个师现在还在廊坊与东北军苦战呢。
  
  这不是说M1A3的防护有多出色,而是M1A2的主炮威力本来就不行。
  
  在与中**队的99C交战时,M1A2就暴露出了主炮威力不够的问题,很多时候,必需将交战距离拉近到一千五百米,才能打穿99C炮塔的正面装甲。相对而言,M1A3的防护性能比99C还要稍微好一点,毕竟重了十多吨,而且采用了最先进的复合装甲,因此在面对M1A3的时候,M1A2的主炮更加乏力,即便在一千米上,也只能碰运气,击穿炮塔正面装甲的机会不到百分之五十。
  
  毫无疑问,M1A3的一百四十毫米坦克炮,几乎能在任何情况下干掉M1A2。
  
  要知道,即便是99C,也很无法在常规距离上顶住一百四十毫米穿甲弹,更别说防护能力还要差一些的M1A2了。
  
  被自己生产的坦克往死里打,美军的感受可想而知。
  
  事实上,这对美军士气的影响更加巨大。
  
  要知道,当时第十五集团军摩步师在缴获了美军坦克之后,根本没有时间变更涂装,因此D集团军的美军官兵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是A集团军的坦克,而就在一天前,他们还见到了A集团军的残骸。
  
  同样有三个主力师,而且战斗力明显强大得多的A集团军都不是东北军的对手,D集团军能够打赢东北军吗?
  
  俗话说,士气可鼓不可泄。
  
  美军士气一泄,战斗力顿时直落千丈。
  
  发生在一零五国道上的这场战斗持续到天亮后,美军的一个主力师与两个国民警卫队师就被击溃了。
  
  准确的说,是主动溃散。
  
  虽然美军投降的官兵并不是很多,但是在谁也不愿意打下去的情况下,没人能将四处逃散的官兵组织起来。
  
  到最后,这些逃散的官兵也多半成了俘虏。
  
  别忘了,战场附近到处都是东北军官兵,而且方圆十多公里之内,至少有二十多万民兵与武装平民。
  
  对付美军的正规部队,民兵与武装平民肯定啃不动,可是要说对付散兵游勇,民兵与武装平民比东北军的正规军还要厉害。原因很简单,民兵与武装平民大多是当地人,不但非常熟悉附近的地形,还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与配合。
  
  到这个时候,D集团军离覆灭也只是一步之遥。
  
  虽然在天亮之后,帕特里奇不顾一切的投入了空中力量,仅仅在当天上午,美军就出动了一千五百多架次的战斗机,向一零五国道上的东北军投掷了近万吨炸弹,部署在大后方的五个美军远程炮兵旅与三个全部装备火箭炮的集团军炮兵旅还全力以赴,在一个上午就打出了上万吨炮弹,但是这些火力打击并没改变地面战场上的情况,因为当时战场上的局面非常混乱,东北军又充分利用了缴获的武器装备,特别是从D集团军那三个美军师手里缴获的坦克与战车,使得美军在进行火力打击的时候,不得不有所收敛,以遮断轰炸为主,并没有为正在苦战的另外两个美军主力师提供多少支持。
  
  对东北军来说,这场战斗也打得非常艰难。
  
  美军的遮断轰炸,大大削弱了反击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这也可以理解,在后方的部队上不去的情况下,在前线作战的东北军战士是打一个少一个。相对而言,剩下的两个美军主力师表现得更加顽强,主要就是在友军争取到的夜间调整了作战部署,用装甲力量构筑起了一条流动防线。
  
  对于本来就严重缺乏装甲力量的东北军来说,这几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从这场战斗就看得出来,陈必时的担心不无道理。
  
  虽然在廊坊反击战打响之后,美日联军连遭挫败,但是美军的素质摆在那里,特别是在邻近地区有援军的情况下,美军表现得非常顽强,战斗意志丝毫不比东北军差,加上过硬的战术能力,美军明显比日军难打得多。
  
  要知道,即便在D集团军,作战半年以上的老兵仍然占了七成以上,而这其中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官兵拥有一年以上的作战经历,不但实战经验极为丰富,对中**队的战术也非常了解。
  
  这一点,是日军远远比不上的。
  
  再回过头来看,如果罗耀武没有采纳陈必时的建议,即在打垮武清附近的日军之前就去对付D集团军,结果肯定很难设想。
  
  只不过,打到这个时候,双方拼的都是是意志。
  
  谁更顽强,谁就能坚持到最后,获得胜利
  
  相对而言,东北军还是要好一些。
  
  不管怎么说,打到这个时候,担任主攻的第二十七集团军、第十五集团军的摩步师、以及协同作战的新编集团军已经歼灭了A集团军,打垮了十万日军,不但士气如虹,战斗意志也在巅峰状态。
  
  再说了,从十二日下午开始,陈必时就将组织起来的武清守军投入了战斗。
  
  在不断增援下,反击部队更是士气高涨。
  
  相对而言,D集团军那两个美军主力师的情况就没有这么理想了。
  
  打到十二日薄暮,还在抵抗的两个美军主力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麻烦,那就是弹药快用光了
  
  要知道,在第二十七集团军杀来的时候,D集团军的辎重车队留在队伍最后面。虽然依照帕特里奇的命令,D集团军抽调了一个主力师去捍卫辎重车队,并且赶在东北军的反击部队到达之前,让前面的两个主力师补充了弹药燃油,但是当时五个美军师挤在一起,加上一零五国到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美军不可能让那些运载着弹药的重型卡车赶往队伍前方,因此两个主力师只获得了需要的弹药,并没储备多余的弹药。
  
  打了一整天,美军肯定没有多少弹药了。
  
  当时,有人提出为该部队空投弹药。毕竟战场在野外,空投的效率不会太低,而且两个美军师还守着一块面积在五平方公里作为的防区。
  
  问题是,美国空军直接拒绝了这一请求。
  
  原因很简单,战场上四面八方都是东北军,而空投物资的运输机必需低飞,也就一定会进入东北军防空武器的打击范围,运输机的安全没有任何保障,空投不但难以成功,还会损失不少运输机。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时东北军吸取了廊坊的经验,在各级部队都编有防空小组。
  
  美军出动运输机进行空投的话,首先就得考虑那些便携式防空导弹、小口径高射炮,以及难以计数的大口径机枪。
  
  以当时的情况,别说空投,出动直升机运送物资都很困难。
  
  在十二日下午,美军就出动了几十架直升机,打算将被围部队里的伤员接走,结果这批直升机在到达被围部队之前就被击落了一大半,数十名飞行员阵亡,还搭上了上百名军医的小命。
  
  到了十二日夜间,随着美军遮断轰炸减弱,东北军的增援部队到来,反击部队的进攻行动打得更加坚决了。
  
  也就是在这个晚上,帕特里奇给D集团军的前线指挥官下达了一条命令,即在无法继续抵抗的情况下,可以向东北军投降。
  
  这道命令,最终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美国大兵,至少让他们能够活着回到家乡。
  
  事实上,这道命令也正式宣布了美军救援行动彻底失败。
  
  十三日清晨,在天色微微发亮的时候,D集团军的美军指挥官正式下令两个师的官兵停止抵抗,随后向第二十七集团军投降。
  
  此时,两个美军主力师还有大约二万三千名官兵,其中有大约九千名伤员。
  
  这也是自战争爆发以来,美军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投降。
  
  只不过,在这场战争中,这还不是最大的一次。
  
  美军两是主力师集体投降,连陈必时都没有想到,而当时在后方指挥的刘诚志更是觉得难以置信。只不过,到这个时候,就连陈必时都认为,没有需要在打下去了。通过两场已经取得胜利的歼灭战、以及一场即将取胜的歼灭战,东北军一口气吃掉了近二十万美军,已经扭转了北方战场上的局面。此时,保住胜利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急功近利,犯下错误,让美日联军获得翻盘的机会,那就亏大了。
  
  问题是,罗耀武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仍然有机会继续扩大战果   

第七十八章 再接再厉

  第七十八章再接再厉
  
  在扩大反击规模的问题上,刘诚志坚决反对,认为已经取得的胜利已经足以让美国当局做出撤兵决定,而且北京受到的威胁已经大大降低,没有需要继续冒险,毕竟东北军已经激战数月,各参战部队都已疲惫不堪,是时候让部队停下来休息了。
  
  问题是,罗耀武的态度更加坚决,认为这正是将胜利最大化的关键时刻。
  
  这个时候,陈必时的态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从主观上讲,陈必时也认为,在反击目的已经达到的情况下,应该稳中求胜,而不是险中求胜,没有需要再走冒险路线,但是理智告诉他,在这场反击战中,罗耀武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是正确的,没有犯任何错误。即便从天津会战算起,罗耀武的所有战术与战役决策都被证明是正确的,不然东北军也无法取得战略上的重大胜利。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反对罗耀武的决定呢?
  
  万幸的是,刘诚志并不是一个权力**非常重的统帅,而且从一开始,他就很少干预罗耀武与陈必时的前线指挥工作,所以在陈必时表明态度,认为值得试一下之后,他也就没再反对罗耀武的战术决策。
  
  只是在扩大方向上,罗耀武与陈必时仍然存在分歧。
  
  以当时的情况,陈必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巩固北京的战略安全,因此认为应该集中兵力打击美日联军的C集团军,解除蓟县与香河受到的威胁,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